岁月锁江楼

贵哥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贵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548935</p> <p class="ql-block"><b>“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b>自古以来,长江就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行者。六月十日,在微雨中我怀揣着对历史与自然的热爱,踏上了前往九江锁江楼的旅程,试图在这座古老的建筑中,探寻岁月的痕迹,领略江风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当我打着伞远远望见锁江楼时,它那古朴而庄重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三年的建筑,原名江天锁钥楼,高三层,是九江知府吴秀为锁住兴风作浪的蛟龙,保一方风调雨顺而建。楼旁曾铸有四只铁牛,寓意着大禹镇水,护佑百姓。而楼南的文峰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锁江楼塔,因地处回龙矶,又称回龙塔 ,它与锁江楼相邻,共同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江景画卷。</p> <p class="ql-block">走进景区大门,迎面而来的是锁江楼。这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建筑,虽然经过多次修缮,但依然保留着那份古朴与沧桑。楼内的有关文字图片展览,详细介绍了锁江楼塔的来龙去脉、九江的悠久历史和著名的名胜古迹。在这里,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了一场亲密的对话,对九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还有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诸多美好诗文。清·李尚清的<b>“楚水沅漭渐入吴,层楼重影塔峰孤”</b>,生动描绘出锁江楼临江而立、楼塔重叠的孤傲身姿,以及凭栏远眺时长江奔流的壮阔景象。读着这些诗句,我不禁想象着当年诗人站在这里,面对滔滔江水,心中涌起的那份豪情与感慨。</p> <p class="ql-block">穿过锁江楼,便是锁江楼塔。这座石雕砖结构的建筑,呈现出六面锥状,共七层,高达三十五米。它由古代青色厚砖砌成,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坚固异常。塔内壁画有小型空龛及远眺拱门,依稀能看出当年的精美。可惜如今出于保护和安全考虑,已不再允许人们攀登,无法亲身感受那<b>“极目环顾,北瞰远山渺黛,南视古城幽雅,仰观蓝空蔚媚,俯看碧江波粼”</b>的美妙景致了。</p> <p class="ql-block">然而,锁江楼塔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风格,更在于它那饱经沧桑的历史。明万历三十六年八月七日深夜,九江遭遇地震,狂风暴雨肆虐,江水掀起数丈高,江边岩基崩溃,锁江楼及两条铁牛不幸坠入江中,唯有锁江楼塔和另外两条铁牛幸存。清乾隆嘉庆年间,经重建和维修,但在清咸丰三年,太平军与清军在九江激战,楼塔与铁牛再次遭受炮火侵袭,铁牛与楼被毁,唯有锁江楼塔依然顽强地矗立在长江边。到了1938年6月,侵华日军溯江西上,重炮轰击九江,锁江楼塔多处中炮,弹洞直径达3.5米,塔身倾斜,塔顶偏离中心线75公分,可即便如此,它依然不屈地昂立在浔阳江头。</p> <p class="ql-block">抚摸着塔身上的弹痕与岁月的痕迹,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座古老的塔,就像一位坚韧不拔的战士,历经无数次的磨难与考验,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见证着九江的兴衰荣辱,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象征着九江人民的坚韧与顽强,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紧挨锁江楼塔,有一处名为观鱼轩的仿古建筑,室内是古代玉器博物馆,室外的平台面向长江,是观赏长江美景的又一绝佳位置。我站在这个平台上,俯瞰长江,江水浩浩荡荡,一望无际,后浪前涌,奔腾不息,让人心潮澎湃。此时,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远处的九江长江大桥横跨两岸,雄伟壮观。江风拂面,带着淡淡的水汽和泥土的芬芳,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与舒适。</p> <p class="ql-block">望着眼前的美景,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在这悠悠的江水上,曾经有多少船只来来往往,承载着人们的梦想与希望;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抒发着自己的豪情壮志与人生感慨。而这座锁江楼,就像一位忠实的记录者,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切。</p> <p class="ql-block">在锁江楼景区,除了锁江楼和锁江楼塔,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沿着江边漫步,我看到了江边的古栈道,那一块块古老的石板,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栈道旁的垂柳依依,随风摇曳,为这古老的景区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不远处,还有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亭内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些关于锁江楼的诗词和介绍。坐在亭子里,感受着江风的吹拂,品味着古人的诗词,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这次九江锁江楼之行,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领略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锁江楼,这座屹立在长江之畔的古老建筑,它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又像一首悠扬的诗篇,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情。它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也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热爱与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