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的青葱岁月</p> <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27日距今已57年矣。那是一个阴雨霏霏的日子,做为唐山首次由学校组织的下乡学生的我们,走进了柏各庄农场五场三队,完成了由学生到农工的转变。</p><p class="ql-block">知青岁月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不管是青春无知,还是幼稚冲动,我们毕竟逐渐走向了成熟。</p> <p class="ql-block">图为下乡初到农场割稻场景。</p><p class="ql-block">下乡岁月的我想还是借用插友赵连奇的诗来表达吧。</p><p class="ql-block">七律.说知青</p><p class="ql-block">往事萦怀忆旧年,</p><p class="ql-block">人生五味唯缺甜。</p><p class="ql-block">雷惊九域黉门闭,</p><p class="ql-block">号令一声碧野迁。</p><p class="ql-block">汗尽插秧迎晓雀,</p><p class="ql-block">身疲割稻伴昏鸢。</p><p class="ql-block">青春淬炼心无悔,</p><p class="ql-block">我辈知青史册传。</p> <p class="ql-block">整整一代人在农村、农场历炼数年,十数年,承载着青春的梦想与奋斗。</p><p class="ql-block">并不是只有光荣才可怀念,也并不是只有成功才可歌颂。</p><p class="ql-block">每个知青的青葱岁月都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歌。</p> <p class="ql-block">下乡一年后,1969年9月27日,几个回家探亲的知青聚到一起,照了这张纪念照。</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知青虽仍穿中山装制服,但褪去了学生气,我们有责仼记录我们曾经的以往。</p> <p class="ql-block">俗语:少年乐新知,老年思故友。</p><p class="ql-block">意思是青春年少时,愿意结交结识新朋友,老了则思念过去的老友。</p><p class="ql-block">下乡使我们互相成为新朋友,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令,节假日回唐山也是聚到一起游玩。</p><p class="ql-block">照片为在凤凰山顶上照的。</p> <p class="ql-block">下乡第二年,几个体质较强的知青参加了周各庄清淤,而清淤在农场是只有强壮劳力才能胜任的重活儿。</p><p class="ql-block">自此走上了强壮劳力之列。</p><p class="ql-block">人们不会追求磨难,而苦难变成美丽的回忆,是因为带有一种豪迈。</p> <p class="ql-block">在农场与当地的农工结为好友,春节期间他们来唐山游玩。</p><p class="ql-block">多少年后这些老知青仍然怀念那时的队友,朋友和老人儿们。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有人梳理出原因,就是人们在最困难时期得到的帮助和关爱是最难忘的,从而产生感激感恩之情。</p> <p class="ql-block">1972年又一批知青来到农场,其中杨凤滿加入进来。聚到一起,我弟借来相机在十中操场上留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有幸下乡在柏各庄农场,吃食堂住宿舍过集体生活,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p><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凡有纪念日节点或方便时,这些老知青总要回到农场到队上看望。</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农场的劳作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耕作完全实现了机械化,科学技术走进千万家。</p><p class="ql-block">当初下乡时总是急于返回城市,现在久居城市却又总惦念回到曾度过青葱岁月的农场。</p> <p class="ql-block">用Al制作的动态效果,掩饰了我们的步履蹒跚。</p> <p class="ql-block">上山下乡已成为了历史,我们的第二代还理解并感兴趣,第三代或许只感到新奇和好玩。</p><p class="ql-block">但是只有我们这一代人将这经历永远铭刻在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