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河南永城芒砀山

来旭

<p class="ql-block">  游河南永城</p><p class="ql-block"> 河南永城市位于河南省的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的结合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 永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称为“豫东明珠、绿城水乡”,还是“豫东门户”和“徐州都市圈”的成员。它因城屡遭水击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曾是商代棘国的所在地,隋大业六年(610年)置县,金代为州。抗战期间,它是中共豫皖苏边区省委的所在地。1996年,永城撤县设县级市,2014年成为河南省直管县。</p><p class="ql-block"> 永城市的旅游景点丰富,包括著名的芒砀山和陈官庄烈士陵园、日月湖、造律台、崇法寺塔等。芒砀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永城标志《凤凰落棺》雕刻</p> <p class="ql-block">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 </p><p class="ql-block"> 商丘市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简称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是一处集山水观光、文化品赏、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面积为14平方千米,有汉梁王墓群、刘邦斩蛇处、大汉雄风、芒砀山地质公园、陈胜墓、夫子崖等景点。西汉王陵内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金缕玉衣等中华瑰宝交相生辉。</p><p class="ql-block">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是国家级汉文化传承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2017年2月25日,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正式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汉王陵</p><p class="ql-block"> 汉梁王墓群,亦称芒砀山汉墓群,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20余千米的芒山镇境内,是从汉中元六年(前144年)梁孝王刘武首葬芒砀山的保安山后,历代梁国国王皆择山而葬所形成的,前后历经八代九王约150余年。</p><p class="ql-block"> 汉梁王墓群主要分布在保安山、李山头、夫子山、铁角山、南山、黄土山、僖山、窑山等八座山头上,山体周围分布有众多的陪葬墓和少数陪葬坑,形成一处分布较为集中的西汉梁国诸侯王家族墓地。</p><p class="ql-block"> 汉梁王墓群考古已发现大中型西汉墓21座,墓园2处,寝园建筑基址1处,陪葬坑6处,小型土坑墓数百座。这些陵墓多凿山为室,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汉梁王墓群是中国考古已发现墓地规模最大、墓葬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西汉诸侯王墓地。墓内和陪葬坑中出土的大批文物,为研究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中国西汉时期的诸侯王葬制、葬俗有较高的考古价值。</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汉梁王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芒山寺</p><p class="ql-block"> 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庙,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唐朝,位于芒砀山保安山南峰山顶。</p><p class="ql-block"> 登芒砀而望四省,沐汉风而越千年。芒山寺汉代为梁孝王祠,后称为碧霞元君祠、泰山禅院、泰山奶奶庙。文革时被拆除, 1992年台湾中道学苑主持真华长老捐资为家乡重建该寺院,更名为“芒山寺”。</p> <p class="ql-block">刘邦铜像《大汉雄风》</p><p class="ql-block"> 大汉雄风坐落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主峰,是为纪念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创建四百年大汉王朝而建。 </p><p class="ql-block"> 大汉雄风塑像高29.9米,底座高11米,总高度40.9米,是亚洲最大的历史人物雕像,外为塑铜焊接,内是钢架结构,内有四层旋转楼梯,两个观光平台。游客可乘电梯上至位于塑像肩部的观光平台上,芒砀山周围方圆80里风景将尽收眼底,游客将会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内还有刘邦文化纪念园、张飞寨、高祖庙、汉代礼仪建筑基址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崇法寺</p><p class="ql-block"> 崇法寺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西城区,其核心建筑崇法寺塔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创建时间可追溯至唐代以前,现存九层八角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建于北宋绍圣年间(1093-1098年),塔高34.6米,兼具历史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游僖山</p><p class="ql-block"> 僖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地处芒砀山群最东部,占地面积14.5公顷,为国家AAAAA级景区。其名称源于西周宋国第八代君主宋僖公葬于此地的传说,海拔88.6米,因近代采石形成独特的悬崖峭壁地貌,山体东西长149米,南北宽84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邦斩蛇处</p><p class="ql-block"> 又名“汉高祖斩蛇处”,是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景区。刘邦在丰西泽斩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后世多有演绎和传说。史书记载的刘邦斩蛇处原为丰县斩蛇泽,而刘邦在芒砀山斩蛇的说法则出自《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元明小说。芒砀山斩蛇碑,又称汉高祖斩蛇碑,是后世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建的。</p><p class="ql-block"> 刘邦斩蛇处景点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砀城路芒砀山旅游区,这里群山环抱,景色宜人。该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一处值得一游的历史文化胜地。</p> <p class="ql-block">芒砀山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 芒砀山省级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地处黄淮河冲积平原,总面积50平方公里,属豫东地区唯一综合性地质公园。园区主体为沉积岩构成的山地残丘地貌,保留有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波痕、断层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分为芒砀山园区(含保安山、芒砀山、夫子山、僖山景区)和鱼山园区,其中保安山景区建有地质博物馆、寒武湖、十二生肖园等设施,博物馆内设6大展厅并藏有近千件矿石标本。园区融合采矿遗迹、汉文化遗存与生态资源,包含西汉梁王墓群、刘邦斩蛇处、夫子崖等历史景观,与汉文化景区共同构成芒砀山文物旅游区14平方公里范围。地质博物馆配备5D影院、地震体验等科普设施,定位为河南省地质旅游示范基地,旨在通过互动体验帮助游客理解地层演变与地球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陈胜陵园</p><p class="ql-block"> 陈陵胜园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国家AAAA级景区内,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墓为核心景观。刘邦称帝后置守冢户三十家,197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修复,2005年扩建为现景区,现存青石围券墓冢高5米、周长约50米,墓前立有郭沫若手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碑文。</p><p class="ql-block"> 景区建筑群为仿秦汉风格,包含门阙、山门、前殿、主殿、厢房等结构。园内设有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展览,通过线刻石碑展示陈胜、张角、黄巢等20次封建社会农民起义事件,兼具历史教育与文化展示功能。据《水经注》《史记》记载,陈胜葬于芒砀山主峰西南麓,方位与现存墓址完全吻合,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夫子山</p><p class="ql-block"> 夫子山景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芒山镇,紧邻芒砀山主峰西侧。</p><p class="ql-block">‌ 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学,率众弟子“去曹适宋”,途经芒砀山群避雨讲学。为纪念夫子,将夫子避雨讲学的山岫称为“夫子崖”,把此山称为“夫子山”。夫子山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而著称。</p><p class="ql-block">‌ 文庙是夫子山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始建于宋代,历经多次维修。文庙内供奉有孔子及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子),是豫皖苏鲁四省交界地区一处比较有名的孔子纪念地。文庙院内有两棵古柏和三通石碑分立两边,其中一棵柏树斜依在石碑上,形成“柏抱碑”的奇观。</p><p class="ql-block">‌ 观音阁与夫子避雨处‌:观音阁位于文庙西侧,而夫子避雨处则是一处天然半覆锅状石室。据记载,春秋末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避雨,因此得名。洞中仍存有一座明代雕刻的孔子古石雕像。</p><p class="ql-block"> 夫子山景区还建有截至2017年底全国最长的玻璃栈道,为游客提供了刺激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还有郭塔、两座汉墓等主要景点,以及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文庙</p><p class="ql-block"> 芒砀山文庙,亦称夫子庙,位于永城市东北三十五公里芒山镇夫子山南麓。夫子山是芒砀群山中的一座,因孔子在周游列国返回鲁国时曾在此避雨、晒书而得名。后人为示纪念,在此建文庙、立石碑而祀之。</p><p class="ql-block">  文庙始建年代不详,据院内石碑记载,明末曾遭兵焚。现存文庙是清末建筑,坐北朝南,由启圣殿、东西厢房和大成门组成。主殿启圣殿,硬山灰瓦顶,面阔五间,长19.20米,进深四间,宽13.20米,构架特征为七架梁带前后双步梁,并出四架梁前廊,前廊梁下作轩。廊下有四根八楞石柱擎檐,石柱正面阴刻知县陈梦莲所题楷书楹联:“德配天地修高明博厚之大,道冠古今统二帝三王之傅。”“近圣人居若此其甚,中天下立无得而”。东西厢房各面阔五间,长13.74米,进深一间,宽4.8米,前檐带廊,构架为五架抬梁式,硬山顶,仰合灰瓦屋面。大成门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三间,长9.80米,进深二间,宽4.40米,硬山顶,仰合灰瓦屋面,前后各有三级踏步,前后檐各用两根八楞石柱承重,两前石柱下面阴刻楷书一幅楹联:“宫墙数不得其门终外望,砥平直矢能白是路即中行”。院内正中月台下有三通石碑掩映在两株千年古柏的浓荫下。</p><p class="ql-block">  文庙西北角20米是一天然石崖,向外伸展7.5米,东西面阔15米,相传是孔夫子避雨场所,崖下有园雕孔子座像一尊,高1米。东北角百米处是三座清初建造的古塔,其中一砖塔上有刻铭:清真先师一位之灵,康熙二十四年十月二十日修。塔下因埋葬文庙住持僧人郭自高,所以当地人称之为郭塔。</p><p class="ql-block">  文庙、郭塔、夫子避雨处这一组很有特色的古建筑群,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文庙和郭塔是研究当地佛教建筑和雕刻工艺史的实物资料。塔上数以百计的砖雕石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当地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的好材料。</p> <p class="ql-block">坐传送电梯上山看王陵</p> <p class="ql-block">芒砀山主景点导游图及适合之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