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903326</p><p class="ql-block">文章:闻于</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仰望辽阔的苍穹,云层间似有未消散的硝烟;俯瞰沉默的大地,落叶下仍有当年抗争的伤痕。</p><p class="ql-block">我拧紧眉头,又一次翻开那段曾被汹涌血泪浸透的历史,又听到那一声声痛苦的呻吟。八十多年前那场腥风血雨,将中华民族的尊严撕成碎片。三千五百多万同胞的血肉之躯,倒在日寇的铁蹄和屠刀之下。三十万朵生命之花,凋零在南京大屠杀的血泊之中。</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国土沦陷,生灵涂炭,整个民族在屈辱与抗争中苦苦挣扎。那时,人们焦灼地等待,等待一声能穿透黑暗的惊雷。此时,有两位爱国文艺战士挺身而出,代表苦难深重的民族,献一曲音乐的誓言,传一个歌者的怒吼。</p> <p class="ql-block">于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抗日救亡歌词从作家田汉的笔下奔涌而出:</p><p class="ql-block">“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p><p class="ql-block">把我们的血肉,</p><p class="ql-block">筑成我们新的长城!</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p><p class="ql-block">起来!起来!起来!</p><p class="ql-block">我们万众一心,</p><p class="ql-block">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p><p class="ql-block">冒着敌人的炮火,</p><p class="ql-block">前进!前进!前进!进!”</p><p class="ql-block">音乐家聂耳以满腔的热血与激情,将诗句化为雷霆般磅礴的旋律。</p><p class="ql-block">这首被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抗战歌曲,随之传遍白山黑水、大江南北。“不愿做奴隶”的呐喊,“血肉筑城”的誓言,“最后的吼声”的怒火,滚烫的歌词,轰然涌向所有壮士的歌喉。它以奔放豪迈的革命热情,高亢激昂的旋律,震撼人心地唱出 了民族危机的深重,唱出了团结战斗的意志,唱出了时代的声音、人民的声音。它犹如进军的号角,将中华民族的热血汇聚成奔腾的河流。一时间,大刀长矛纷纷出鞘,亿万民众同仇敌忾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p> <p class="ql-block">站在今天的历史彼岸,我终于明白:长城为何由血肉筑成,吼声为何要在最危险的时候迸发——北平宛平城头,二十九军将士挥刀劈开晨雾,热血染红卢沟桥上的石狮,也染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杨靖宇坚守在零下四十度的林海深处,腹中草根棉絮凝为民族的脊梁;赵一曼刑场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字字决绝。这正是“万众一心”的注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为“万众一心”刻下胜利的印证;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新四军在江南水乡伏击,让“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呐喊响彻敌后。太行山农妇连夜纳军鞋,针线随着进行曲的旋律穿梭;海外侨胞赠送的药品、物资,战场上的硝烟洇染包装上字迹,却洇不掉“万众一心”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当不屈的抗争凝成共同的心跳,当万众呐喊汇成同频的脉搏,《义勇军进行曲》便成了唤醒民众的旋律,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投身到抗日救亡中去 ——青年学子投笔从戎;白发老人送儿抗日;川军怀揣“失地不复,誓不回川”的誓言,用血肉之躯谱写“无川不成军”的悲壮。左权将军家书中“为民族解放牺牲是光荣的”的赤诚,八女投江时未竟的呐喊…… 这些都在进行曲里凝成不朽的旋律。“血肉长城”,是无数生命熔铸的民族筋骨;“绝境吼声”是亿万人心同频共振的觉醒——这便是“吼声为何在最危险的时侯发出”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在开国大典上轰然奏响。护旗手的铿锵正步,仿佛踏过卢沟桥的石板、台儿庄的焦土、还有八路军和新四军战斗过的每寸土地。当庄严的国歌,伴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响彻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日寇铁蹄与屠刀下的三千五百万同胞的英魂,仿佛与我们一起歌唱。这震撼山河大地的歌声,在告诉我们:和平的曙光,是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把战争黑影挡在身后才得以迎来。</p> <p class="ql-block">高粱红了,红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不平常的秋天。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当年的血海深仇,又在中华民族记忆的河床上翻涌成潮。在旗帜升起的时候,当年那气吞山河的旋律,又在红色的经纬里奔流;那轰然而起的音乐形象,又在高粱的红瞳孔里逗留。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合唱国歌的童声,正掠过“残历碑”的弹痕。旋律里凝聚着高粱红瞳孔中不散的激昂;平型关战役遗址上,山风激荡峡谷的回声,恰似那未曾停歇的昂扬旋律,在岁月的长河里回响,在华夏儿女的血脉里流淌……</p> <p class="ql-block">前进!全民族踏着国歌的节奏,阵容因歌声更显肃穆而庄重。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时,那激人心弦的旋律仿佛在问:是否还记得那血肉筑就的长城?</p><p class="ql-block">这发人深省的叩问,是要让人们警醒:当今并非和平时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里。我们纪念抗战胜利,缅怀革命先烈,是要牢记国家的前世与今生,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精神家园。而只有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我们才能不重蹈覆辙,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在风云变幻的今天,我们更要高唱国歌,筑牢比长城更坚固的国家基石,锻造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p> <p class="ql-block">江山展颜、江河奔涌。今日的中国,正迈着朝气蓬勃的步履,奋力锻造明亮的引擎,每个中华儿女都能感知那来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引力。那首可以掀动大海波浪的旋律,正伴随着我们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十四亿中国人民,踏着国歌的永恒节拍,迈着坚定的步伐,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朝着“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前进!前进!前进!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