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参观时间:2025.8.31下午</p> <p class="ql-block">安徽博物院是安徽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2010年,安徽省博物馆更名为安徽博物院,形成一院两馆的运营模式。截至2022年底,馆藏文物共计317569件(套),类别涉及青铜器、瓷器、陶器、契约文书、书画等。重点文物有铸客大鼎、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雕版、青白釉注子注碗、吴王光鉴等。</p><p class="ql-block">老馆:占地面积约46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21300平方米。建筑造型采用仿苏式风格,中楼五层,两翼楼两层。 </p><p class="ql-block">新馆: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建筑造型采用“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设计风格,地上六层,地下局部一层。有“安徽文房四宝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欧豪年美术馆”“徽州古建筑陈列”“江淮撷珍陈列”等基本陈列。</p> <p class="ql-block">先看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1. 铸客大鼎:位于三层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展厅。1933年出土于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圆鼎之一,通高113厘米,重达400公斤,是中国目前所有出土铜鼎中体积较大的。鼎口平沿处刻有“铸客”开头的铭文12字,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体现了其安邦定国的重器地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局部</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曾看过这个鼎,笑说可以煮一头牛。</p> <p class="ql-block">2. 龙虎纹四环铜鼓座:在三层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展厅。春秋时期文物,1980年出土于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残高29厘米,直径80厘米,器形为圆圈形,上沿四周运用高浮雕手法塑有猛虎与游龙,形象逼真,外壁饰有四个衔环辅首,是钟离公自用的建鼓鼓座,对于研究古代礼乐制度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虎虎生威。</p> <p class="ql-block">底座是这样用的。这个视频展示比较生动。</p> <p class="ql-block">.3. 吴王光鉴:位于三层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展厅。1955年出土于安徽寿县蔡侯墓,是吴王光为其女叔姬寺吁出嫁蔡侯所作的陪嫁器,其实就是一个水缸。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4. 云纹五柱器:在三层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展厅。1959年出土于安徽省屯溪土墩墓一号墓,其造型独特,因与现代路由器相似,被戏称为“青铜路由器”。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用途一直未有定论,最近有专家说是“儿”字。</p> <p class="ql-block">5. 鄂君启金节:展出于三层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展厅。1957年出土于安徽寿县邱家花园,是楚怀王(屈原因他而死的君主)颁发给鄂君启的免税凭证,采用错金工艺,铭文数量为东周错金铜器之最。 </p><p class="ql-block">有两件,舟节和车节。</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鄂君启金节(舟节)</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1961年蒙城征集</p> <p class="ql-block">鄂君启金节(车节)</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p><p class="ql-block">1957年寿县邱家花园出士</p> <p class="ql-block">6. 剔犀云纹漆盒:元代著名雕漆艺人张成的作品,底部刻有“张成造”款识,存世稀少。出于保护,它与另一件镇馆之宝轮流展出,我们此回看的的是复制品,不过对我们来说也是没什么区别,不过博物馆还是应该展出真品为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7.. 荷花鸳鸯图:位于三层安徽文明史陈列秦汉明清时期展厅。由清代画家沈铨所作,创作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画面以池塘为背景,描绘了荷塘的蓬勃生机以及一对亲昵的鸳鸯,是沈铨晚年艺术的杰出代表。 </p><p class="ql-block">没找到,工作人员说不是常年展出的。(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8.. 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位于三层安徽文明史陈列-秦汉明清时期展厅。1963年安徽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吴正臣墓出土,是出自景德镇窑的宋代盛酒和温酒器,胎体洁白细腻,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瓷胎极薄,迎着光照有通透效果。</p><p class="ql-block">类似这样的器物好像见过几个。</p> <p class="ql-block">9.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雕版:位于三层安徽文明史陈列秦汉明清时期展厅。是明代万历时期徽州版画的精品之作,由徽州制墨名家程大约出版,著名画家丁云鹏绘图,虬村黄氏刻工镌刻,现存五块,每块长51-78厘米、宽24-25厘米。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0. 金边玛瑙碗:在五层江淮撷珍展厅。1972年出土于安徽来安县相官公社,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玉器类“国宝”,口沿上镶嵌一圈金边,造型精美。</p> <p class="ql-block">其他展品</p> <p class="ql-block">兽首鼎</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应该封为表情帝,你说,我听。</p> <p class="ql-block">感觉安徽博物院的宝贝比浙江博物馆多多了,青铜器特别多,但博物馆设计不合理,入馆在二楼,要走台阶,不友好[偷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