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石关

<p class="ql-block"> 上次来石关是2021年,当时到合肥参加一个活动,结束时郑州发大水,铁路中断,无法回家,朋友便邀我到此一游。由于惦记着受灾的郑州,有点心不在焉,印象不够深刻。此次再来,写几行文字强化 一下记忆。</p><p class="ql-block"> 石关因处于石关口而得名,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大别山腹地。海拔八百多米,夏季平均温度22度,</span>是避暑胜地。山势陡峭,尚未到石关,上山时的十八弯已经把我转晕。</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国家体育总局的训练基地。号称“奥运福地,冠军摇篮”,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运动员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石关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生态茭白基地,田中多种茭白。到田边查看,方知茭白生长水中,心想大概是和莲藕一样的植物,应该也有美丽的花吧?问路过的农人,曰不开花。很是奇怪,便去网上查找,了解了它的前生今世,还真是涨知识了。茭白并非一种植物,而是一种植物的病根茎。它的前生叫菰,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我国古代是与稻黍稷麦菽“五谷”齐名的第六种粮食,曾为皇贡。在《周礼》《齐民要术》等文献中都有记载,李白、杜甫等的诗中也常有咏叹。是的,你没有听错,是粮食而非蔬菜。那时的它是会开花的,然后象水稻一样抽穗,结出长长的褐色菰米。后来大概是在宋之后,才因为它的果实不能同时成熟,又在水中,不好采集,产量太低而被淘汰。而茭白是菰被一种黑粉真菌感染后,根茎膨大,不再开花结果。人们又发现这种根茎可食用,逐渐进行栽培,摇身一变成为一种美味的蔬菜。这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石关还有美丽的民宿,别致的院落中蕴含着徽派建筑的文化基因。据说盛夏是一房难求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石关是慢生活的好去处,早晨被不同的鸟叫唤醒,沿着鹭鸶河(涓水河?)走走,和种药材的乡亲聊聊家常,看农家门前的小狗小猫的萌态,逛一逛新鲜的早市。中午品尝当地的土菜,然后睡个美美的午觉。坐在大树下发发呆。晚上散步时抬头发现满天的星斗,很多年没有看到这样的星空了!但我们好像还没有慢下来,依然是脚步匆匆。这里美好的田园,只是一个小小的驿站,一个短暂的音符,一个美好的一瞥。还好,我用手机记录了一些片段,留待有暇时慢慢回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