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之歌----一个三线企业的传说(3)火红年代

丹景过客(倪同正)

图为八十年代初职工下班路上 1971年3月,工厂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73年军管会接上级指示从工厂全部撤出。<br> 从此,工厂生产逐步走向正常。 <br>为了满足社会对油泵油嘴的需求,工厂先后组织了十万偶件大会战和Ⅱ号泵大会战。在会战期间,全厂各个部门全力支援会战车间。时任厂长的刘汉生充分发挥他车工技术,每天一上班就到班组和工人们一起开336车床。党委书记丛华珠虽然对技术不在行,但他仍在车间找些去毛刺、打杂什么的做。由于他对产品不熟悉,闹了个把产品P02叫成902的笑话。<br> 在会战中,前方干部职工甩开膀子日以继夜地工作。上柴支内来的孙林楠师傅人称“黑司令”,她做的研磨这道工序很关键,全凭手上功夫,急不得,快不出。但任务重,催得紧,她只好天天加班,决不让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后勤部门除了每天中午晚上把饭菜送到车间外,还特制绿豆汤送到每个加班工人的手里。他们的后勤工作赢得了会战职工的一致好评。<br> 经过全厂上下一个月的奋战,终于提前半天完成了油嘴、柱塞、出油阀三对偶件总共十万副的会战目标。须知当时偶件车间的最大月生产能力仅为6万副,可知这场硬仗打得多么艰苦。<br> 1978年总泵车间大战一百天,奋力拿下了2000台Ⅱ号泵,创造了工厂新产品批量生产的奇迹,也为工厂赢得了新的用户。<br> 图为厂级先进车间柱塞车间管理团队 图为偶件车间屋梁上悬挂的三对偶件工作示意图<div><br></div> 图为总泵车间的泵体加工自动线,这在西南地区的机械厂中也属较为先进的加工设备 图为“八五”技改项目P型泵加工专机加工线 图为从意大利引进的Z00CA(左卡)凸轮磨床,当时国内仅有二台,我厂就拥有一台。许多高精尖设备为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图为厂计量室的高级精密检测仪器,大部分是国家花巨额外汇从国外进口。 图为厂部大楼前刘汉生厂长(中)、党委副书记丛华珠(右三)工会主席夏甫成(右2)在接受车间喜报。厂工会的锣鼓队(左边)在为报喜车间喝彩助威 通过各种大会战、技术比武和技术培训,锦江厂带出了一批又一批思想纯朴、技术过硬、能吃苦耐劳的职工队伍。因此,厂里的生产产量逐年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1983年,工厂调整后的新领导班子狠抓企业全面整顿,从各项管理制度到每个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都编印成书,下发到车间班组。经过全厂上下的积极努力,工厂的企业全面整顿工作经省机械厅检查验收一次性合格。通过企业全面整顿,全厂各部门各岗位全都有章可循,使工厂的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工厂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都有显著提高。工厂主要产品分别获得省优、部优和国家银质奖。 图为工厂获得的各类荣誉奖状和证书 工厂红火了,职工也得了实惠。一九八四年职工除增加工资以外,工厂还陆续给职工开始发放书报费、卫生费、职务津贴、岗位津贴等补贴。说句老实话,在八十年代初,作为锦江厂的职工能拿到可观的工资和诸多补贴,这在成都市的企业中还是为数不多的。 意气风发的锦江人,从1984年开始,生产经营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工业总产值从1984年的1097万元至1993年增至7394万元,实现利润从1984年的144万至1992年达到968万,良好势头一直保持到1995年。下面摘要刊出蔡贵钧厂长在1993年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的部分内容,对我们回顾锦江厂的奋斗历程有个比较真实的了解。<div><i><br></i></div><div><i><b>一、九三年工厂工作情况</b><br>(一)、生产经营工作的进展情况<br>去年上半年,市场活跃,我厂生产有所发展,销售收入逐月增加,七月份达到七百多万元,是前所未有的。这里需要指出,国家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整顿金融秩序,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进入八月份以后,市场疲软,我厂生产受到市场的制约,资金受到三角债的拖欠,销售收入急剧下降,目前工厂每月正常支出需要五百万元以上,可是销售收入仅在三百万元左右徘徊,使工厂面临了很大的困难。但从总体上说,过去的一年我厂的生产经营工作仍然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br>1、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br>①产值:不变价计6538万元(现行价计7394万元)<br>②销售收入:6257万元<br>③实现利润:901万元<br>④上缴税收:140万元<br>⑤完成高压油泵:11.1万台<br>(其中:组合泵5.9万台/28万缸,单体泵5.2万台)<br>⑥完成喷油器总成:42万只<br>⑦完成三对偶件:243.9万付<br>(其中油咀95.6万付,柱塞89.3万付,出油阀59万付)<br>93年比92年产值不变价计增长24%,现行价计增长59%,销售收入增长44.5%,实现利税增长10.5%。<br>2、市场适应能力增强,生产能力提高<br>上半年我们抓住市场机遇,积极采取措施扩大生产能力,生产部门在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大搞横向协作,组成了Ⅰ号泵专用装配线,保证了生产的增长。下半年市场疲软,我们集中力量,调整生产结构,增加B型泵的生产,及时进行了生产能力的重新平衡。<br>销售部门在生产、技术部门的支持下,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随行就市,不失时机地调整产品的销售价格,为工厂增加了收益。进入年底,资金回笼成了更加突出的问题,他们为催收货款作了努力。为了渡过资金不足的困难,财务部门加强了资金的管理和借贷业务,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紧缩开支,保证了全厂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这次市场的变化来得很陡,我们在困难的条件下,能够保证工厂经济的稳定增长,这说明工厂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已大为增强。<br>工厂生产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Ⅰ号泵的生产能力已从过去不到2万台/年的局面提高到了现在的8-10万台/年,为工厂今后的生产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B型泵从2万台/年提高到了3万台/年。这是工厂发展中的一大进步,生产部门、机加工一、二车间、装配车间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也是全厂各部门和全体职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br>3、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开发取得一定成绩<br>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去年我厂的质量管理是以落实质量责任制为重点来进行的。装配车间、单泵(喷油器)车间实行了以质量为核心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用户质量信息,落实质量责任和考核,从实施情况来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了强化质量控制,检查部门加强了对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考核,以及对成品车间的质量把关。我们还补充制定和修订了11个质量法规,设立了工厂质量管理奖,奖励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目前,我厂柱塞的信誉良好,用户对Ⅰ号泵、B型泵反映较好,单体泵和喷油器由于质量较为稳定,市场正在扩大,油咀质量经过整顿,也有所提高。去年我厂B型泵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突击检查中,获得了全行业唯一的一个优等品,机械部在质量情况通报中表扬了我厂,认为我厂是全国九家质量意识较强、管理较严格,产品质量较好的企业之一。<br>我们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产品的开发,去年工厂共完成了变形产品16种,五月份B型强化泵及两极式调速器通过了鉴定。技术部门在对产品进行逐一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四十八项改进措施,以后又增加了部分重要措施,包括柱塞防漏、缓冲弹簧改进凸轮轴锥面整体淬火,孔板式标准油咀应用,消除B型泵游车和分配泵头攻关等项目,提高了我厂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了增加配套机型,先后与十多家主机厂进行了多次装机试验,为开发商品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br>4、技术改造有了新的进展<br>技术改造是工厂的重要战略决策。我厂八五期间技术改造是围绕国家重大建设项目VE泵项目进行的,我们先后对VE泵进行了研究、试制和试验,组织了有十二个军工企业参加的专业化协作联合体。在九二年国家批准立项报告后,去年12月中旬国家计委以计机电(经贸)[1993]2501号文正式批准了可行性报告,标志了这一项目将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将在机械部的统一组织下,联合引进国外这一先进技术。国家计委的批文,要求VE泵项目要充分利用新都的厂房条件,按照原有的要求,新厂的基建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正在完善配套设施。去年初油嘴二车间进行了搬迁投产,目前的生产和工作秩序逐步走向正常,进口设备已验收投产。<br>为开展VE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上级批准我厂技改启动项目,总投资2500万。该项目正在按计划执行,我们增添了部分设备,以增加工厂的装备实力。为了推进技术改造,我们与外商就经济合作进行了积极的接触。我厂为德国一家公司加工油嘴和柱塞的样品,就是根据所签订的意向书,寻求适当的合作方式。<br>5、企业管理有所加强。<br>为了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我们修订和增订了一系列制度,包括双全经济责任制、内部承包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质理管理与考核制度,协作工管理制度以及技术、财务、物资、设备、住房和维护工厂利益等管理制度。去年10月,工厂组织了全体车间和部分处室领导参加的车间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他们管理工作的特点,一是重视人的工作,把管理工作重点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二是重视自身的观念转变,管理工作强调全局观念和市场经济观念,这标志着对管理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br>6、职工生活逐步改善<br>改善职工生活是我们生产经营的重要目标,为了增加职工收入,年初我们增加了两小级浮动工资,工龄补贴按年从0.6元提高到1元。以后按国家规定增发了粮贴15元,七月份开始提高职工奖金,根据统计,每月人平增加收入约45元,我们还调整了行政和技术职务补贴。此外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保持了电费水费的稳定。在工厂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保证了职工的正常收入。<br>在后勤工作方面,职工住房条件有所改善,部分职工住进了新厂的新宿舍,使老厂住房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工厂对多户职工住房进行了调整,还对一、二村住房的漏雨问题进行了治理。职工医院增添了B超机等设备,对全厂职工进行了体检,使查出的病症能得到及时治疗。职工食堂组织粮油、肉类蔬菜供应,为职工排忧解难。为了改善卫生条件,食堂修整灶台,新修了洗碗池和消毒池,托儿所为孩子们购置了取暖箱。<br>我们还努力为职工子女解决读书、升学和就业问题,劳动服务公司发展生产解决了部分家属的就业,所有这些对于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使大家一心一意从事生产和工作发挥了作用。<br></i><div><br></div><div>由于国务院出于国家整体经济形势的考量,中止了我厂VE泵的引进项目,企业从1996开始走下坡路,到2003年,企业不堪负重,宣告破产。</div></div><div>附录:锦江油泵油嘴厂1970年至2002年主要经济数据</div> 数据来源:由原锦江厂经济计划处张厚勋同志提供。<div>谢谢您的阅读!</div><div>倪同正 发表于2025年8月31日23:30</div>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