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月末的张举塬村,夏末的蝉鸣还没歇,风里却裹着格外的喜庆。村口老槐树的影子斜斜映在张静家的院墙上,一场没有婚纱、没有车队、没有乐队的婚礼,正在这里热热闹闹地展开——新郎刘勇就站在院子中央,穿着整洁的洁白衬衫,目光始终落在张静身上,那眼神里的温柔,比任何华丽装饰都动人。</p><p class="ql-block"> 筹备婚礼时,张静第一次跟父母提起“简化流程”,婚事简办。母亲手里的针线顿了顿:“哪有姑娘出嫁不穿婚纱的?传出去人家该说咱家怠慢你了。”张静没急着反驳,拉着母亲坐在床沿,指了指窗外正在翻地的邻居:“张婶家儿子结婚,为了凑彩礼和车队钱,借了好几家的债,现在还在省吃俭用还债呢。妈,我要的不是别人眼里的‘体面’,是和刘勇好好过日子的踏实。”</p><p class="ql-block"> 一旁的刘勇也红了脸,攥着未来岳丈的手轻声说:“叔,我知道您想让张静风风光光的,但我更不想让她跟着我刚结婚就背负担。更不愿给你们添麻烦。以后我会好好干活,把日子过红火,绝不会让她受委屈。”父亲看着眼前诚恳的小伙子,又看看女儿坚定的眼神,闷头抽完一支烟,终于点了头:“行,就按你们的想法来,一家人舒心比啥都强。”</p><p class="ql-block"> 婚礼当天,张静穿了件新买的中式连衣裙,没有复杂的头饰,只简单梳理了一下发型,却衬得她眉眼格外清亮。刘勇早早站在院门口迎乡亲,看到熟悉的面孔就笑着递烟、让茶,手脚麻利地帮着搬桌椅。没有专业司仪,村支书拿着个旧话筒,开口就是接地气的家常话:“今天咱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就为张静和刘勇这对好孩子高兴!往后啊,咱村就该多些这样实在的婚礼,少些攀比的负担!”话音刚落,满院的掌声就响了起来,比任何乐队演奏都热闹。</p><p class="ql-block"> 厨房飘来阵阵香气,李婶带着几个媳妇忙前忙后,炖得软烂的排骨、炒得翠绿的青菜、凉拌的爽口黄瓜,又长又香的饸饹面,解馋过瘾的三大王,都是乡亲们爱吃的农家饭菜。刘勇时不时往厨房跑,帮着端菜、递碗,路过张静身边时,总会悄悄握一下她的手,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藏不住的幸福。孩子们围着桌子跑,手里攥着张静分的糖果,清脆的笑声像撒了一把碎金子,落在院子的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开饭时,乡亲们围着条桌坐满,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有人举杯祝两人“日子越过越红火”,有人拉着刘勇叮嘱“要好好对张静”,还有人跟张静父母说“你们这俩孩子,真是给咱村年轻人带了个好头”。张静和刘勇端着酒杯挨桌敬酒,每一句“谢谢”都说得格外真诚,酒液入喉,不似烈酒般灼人,倒像心里的甜,慢慢漾开。</p><p class="ql-block"> 夕阳把院子染成暖金色时,婚礼的热闹还没散去。刘勇帮着张静送乡亲,两人并肩站在门口,影子被拉得很长。这场没有华丽仪式的婚礼,却没有让幸福打折扣——那些自发帮忙的邻里情,那些不加修饰的真心祝福,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相守,早已把“幸福”两个字,写得格外真切。而张举塬村的风,也带着这场婚礼的温暖,悄悄吹起了移风易俗的新风,让更多人明白:最好的婚姻,从不是讲排场的热闹,而是两个人守着真心,把日子过成细水长流的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