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搭台, 产业筑基。 益阳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艺术团赴安化梨坪村共探乡村振兴赋能新路径

平常心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0日,一支由10人组成的“乡村振兴助力团”受邀约驱车往返300多公里,从益阳城区奔赴安化县柘溪镇梨坪村。</p><p class="ql-block"> 此行由益阳市人大原扶贫工作队负责人徐旋和、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艺术团徐立中团长共同带队,旨在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调研,商谈文艺演出活动细节,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为梨坪村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座谈会在梨坪村村委会议室召开,由市人大原扶贫工作队负责人徐旋和主持。会上,梨坪村委谌明月书记首先介绍村情:“这几年在徐主任的帮扶下,梨坪村彻底改了样——路通了、产业起来了,村民腰包也鼓了!”一句话道出了梨坪村从“脱贫”到“向好”的蜕变</p> <p class="ql-block"> 随后,市专家协会刘锡良会长、赫山区作家协会田汉文会长,以及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作艺术团徐立中团长、副团长丁世安、肖平波、曹春香以及编剧创作老师夏志强先后发言,核心聚焦“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大家一致认为,下一步要以梨坪村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变化为素材,创接地气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无论是歌曲、小品还是散文,都要讲好梨坪“蝶变”故事,用文化力量凝聚村民共识,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发展。</p> <p class="ql-block">  助力团深入梨坪村三大经济实体,实地感受“产业赋能”带来的活力。下午参观第一站,兔子养殖场:6000余只兔子毛色光亮、长势喜人,作为村里的特色养殖项目,已成为村民增收的“小引擎”;第二站,竹胶板厂(筹建中):13亩的规划用地平整就绪,未来将依托当地丰富竹资源,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链,填补村域工业产业空白。第三站腊肉制品厂:“每次加工鲜肉300吨,3个月一生产周期,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前两年更高),还能解决50多个村民就业!”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腊肉厂不仅让“梨坪腊肉”成了品牌,更让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p><p class="ql-block">“以前村集体账上是亏的,现在每年都有盈利。</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在柘溪镇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市人大扶贫干部持续下沉帮扶,梨坪村走出了一条“产业筑基、民生兜底、文化添彩”的振兴路:产业上,从单一养殖拓展到“养殖+加工+建材”多元布局,集体经济实现“扭亏为盈”;民生上,公费医疗覆盖老年群体,村民获得感显著提升;面貌上,破旧村落变身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这正是乡村振兴“赋能”的核心意义:不仅要让乡村“富起来”,更要让村民“笑起来”,让乡村发展既有“经济硬实力”,又有“民生暖温度”。</p> <p class="ql-block">  此次益阳市人大(原扶贫工作队)、心连心志愿者协会艺术团、资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多方力量赴梨坪村调研,既是对过往脱贫成果的“回头看”,更是对乡村振兴“再发力”的谋划。下一步,文艺演出将与产业发展深度联动:用舞台展现梨坪变化,用故事吸引社会关注,让“文化赋能”与“产业赋能”同频共振,推动梨坪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