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秋意渐浓的八月末,微风掠过太昊书院颇具古意的红色马头墙。在青青翠竹掩映下,在室内墙上悬挂的高洁典雅蓝莲花映照下,在桌上粉紫娇兰含羞带怯的陪伴下,书友们展开书本,共同开启了太昊书院第十三期读书会之旅,也拉开太昊书院读书会周年回顾的帷幕。</p> <p class="ql-block"> 在主持人的娓娓道来下,众书友思绪翻飞,大家回忆起书院初建时,为了给这份书香寻一个贴切的名字,清峰师父反复斟酌,在仔细考量中最终选择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果平法师提议的</span>“太昊”两个字。这两个字里,不仅饱含着书友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也蕴藏着以书为媒、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初心,大家感恩清峰师父为书友提供了这片充满禅意的读书空间,在喧嚣中寻得一方宁静。</p> <p class="ql-block"> 书友们感谢彼此的相互陪伴。这一年来,大家始终坚持每月一期的线下共读,从文学经典到哲学思辨,从心里洞察到生活感悟,让文字真正走进自己的生命。书友们在书页间彼此映照、共同成长,让精神在共读中愈发丰盈,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闪着光。</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小伙伴观看了记录读书会一年间书友共读历程的短视频,每一次的围坐畅谈、每一次的盖章合影,那些书香弥漫的日子,都化为了一份温暖烙印在心中的某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书友张敏和文艺(芷亦小姐姐代为现场分享)分别做了加入“读书会的初心和一年来共读感受”的分享。</p><p class="ql-block"> 张敏小姐姐语气诚恳畅谈感受,她从退休初期的迷茫到加入读书会的成长,心境发生了转变,收获了友谊和温暖,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打动了在场每位书友。</p><p class="ql-block"> 文艺小姐姐用诗歌般优美的语句描绘加入读书会带来的成长和收获,在芷亦小姐姐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分享下,让在座书友更加深入体会到她通过阅读带来的成长——将阅读由随性变为习惯,将书本中的智慧照见现实,更加从容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亦更清醒地审视自我。</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主持人带领大家深度品读本期共读书籍《大唐诗人行》。</p><p class="ql-block"> 《大唐诗人行》是作家、中国唐史学会会员薛易老师的长篇小说,全书以时间为顺序,以李世民、初唐四杰、陈子昂、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等10位诗人为线索,串起了自初唐到安史之乱后约150年的历史,同时也讲述了王昌龄、高适、岑参等其他三十多位诗人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以李白、王维、杜甫三位盛唐诗人为代表,生动解读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下铸就的性格特征,带领书友感受诗歌背后大唐诗人的人事变迁和历史波澜,从大唐诗人或怀才不遇或起伏跌宕或颠沛流离的命运中,感受唐代诗人或自由豪迈或狂放不羁或洒脱淡然或朴实沉郁的人格魅力和诗歌的不朽魅力。</p><p class="ql-block"> 这一位位大唐诗人,是浩瀚星河里璀璨明亮的星星,他们的诗歌是大唐气象的生动写照,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隔着山河岁月,映澈古今……</p> <p class="ql-block"> 随后,书友们分别就你最喜欢书中提到的哪句诗?结合诗人的故事对个人感悟;结合当下,大唐诗人的精神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这两个话题中的一个展开分享,书友们观点像火花般在中碰撞,观点被层层拨开,新的思路又顺着讨论的脉络生长。</p> <p class="ql-block"> 哈哈世界:喜欢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千古绝唱,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感,抒发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以及对时代的无奈与悲叹。展现其一腔爱国之情未得到施展,政治抱负未得到实现的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 若棠:欣赏的诗人是孟浩然,爱国求仕的壮志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破,在追求田园山水的生活中修炼淡泊宁静的心境。喜欢这样田园山水牧歌的生活方式,也设想过自己的退休生活,择一处幽静之处而居,与自然为邻,过简单纯粹、悠然自得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陈红:喜欢杜甫的沉稳与才华,更是被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所折服,他身上具有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不计个人苦难,愿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换取天下寒士的安宁,展现了超越个人得失、心系苍生的崇高境界。他写尽底层百姓的苦难,替他们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他身上推己及人的慈悲让世人景仰!</p> <p class="ql-block"> 浔风:欣赏诗佛“王维”,空即无我是他诗歌的核心思想,他将修行融入生活的智慧,有声写无声的诗歌创作特点,成就“诗画双绝”的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 清峰师父:李世民作为唐朝盛世的重要奠基人,善于纳谏,听身边人讲真话、听取不同意见,甚至放低姿态、俯下身来接受大臣的批评,得到忠耿臣子拥护,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作为管理者,他的做法值得借鉴,应如他一般具有开阔的胸襟,广纳谏言,如同“照镜子、正衣冠”,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这并非被动妥协,而是主动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做出合理的决策。</p> <p class="ql-block"> 张敏:喜欢诗佛王维的诗歌《终南别业》,诗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因为我也喜欢享受独处时光,轻松自在;最打动我的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人面对困境时的生活态度令我赞叹。《终南别业》我们读的不只是唐诗,更是一种生命智慧。它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波折和困顿时,能像王维那样,于山穷水尽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释然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 程霞:喜欢孟浩然《夜归鹿山门歌》。现在我们被快节奏和大量信息所裹挟,如何在这喧器中获得内心的宁静。我认为不要在无意义的事上纠结,不被他人影响自己的情绪,打乱自己的安排。“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p> <p class="ql-block"> 陈晓兰:看了《大唐诗人行》,真正感受到活生生的唐诗,要去活生生的大唐寻觅。让我再一次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豪放派的巅峰之作——诗仙李白的《将近酒》震撼。被"赐金放还”八年后,漫游到洛阳元丹丘颖阳山居,李白想起24岁离家,出三峡,求功名,散千金,37岁还无功名,所到之处,权贵冷眼,入仕无门,揽镜自照,鬓己白发,悲从中来,痛饮之后,写下绝世名篇《将近酒》。《将近酒》中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后世文人的精神源泉,滋养了后世一大批文人,也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方面,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成为跨越时空,连接传统和现代的桥梁,在当代社会仍具有强大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许莲:从《送蔡山人》品李白逆境风骨,李白遭“赐金放还”,却以“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坦荡面对,借“无倪舟”“蔡泽典故”抒豪情、寄期许,守本心。 这让生活中受挫焦虑内耗的我醒悟:不必困于他人评价,当如李白,于逆境中保诗意豁达,守风骨待时机,其精神至今予人勇气。</p> <p class="ql-block"> 芷亦:适度焦虑是正常的,是对不确定的担忧,有所渴望和期待;是对现状的不满,这是现代结构的必然产物,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的反应。学会接纳,与之共处,将其转化为生活的动力,努力的方向。学会和自己对话,倾听内心,投入热爱的事情,培养良好的关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承认并理解它的存在,更清醒更自在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来宾朋友朱昱佳:第一次来到书院,感觉亲切、温暖,有回家的感觉。在这里感受到师父的慈悲大爱,书友的积极向上,主持人的用心用情,很开心能来到这个大家庭,今后会经常回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交流,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随后,全体书友欣赏了几位热心书友提前准备的“我笔下的大唐”绘画、书法和诗歌创作作品。这些作品各具特色,既展示了书友们的多才多艺,又表达了对读书会一周岁生日的美好祝福,更体现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陈晓兰姐姐画的风景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上苍松、流水、山峦自然排列,星星点点的粉红桃花令人想到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想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配上朱熹的诗歌《山居》,一副春意盎然的美景跃然书友眼前。</p> <p class="ql-block"> 松鹤延年,具有美好而吉祥的寓意,晓兰姐姐特别用心,精心装裱,表达了对太昊书院的深切祝福,愿太昊书院读书会年年岁岁长长久久!</p> <p class="ql-block"> 芷亦小姐姐所绘的李白 “举杯邀明月”,寥寥几笔勾勒出细腻传神的面部表情,整幅画线条流畅,呈现出衣袂飘飘的感觉,展现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豪迈洒脱。</p> <p class="ql-block"> 紫萱所绘的李白喝酒的场景,展现的李白“将进酒,杯莫停,但愿长醉不愿醒”的狂放不羁,但同时也能让人窥见他“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的怅然和失落。</p> <p class="ql-block"> 晚年王维的肖像,这一时期,王维看透官场的复杂和倾轧,在参禅悟道寻找内心的宁静,他的表情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宁静淡泊。</p> <p class="ql-block"> 芷亦绘的蓝莲花高洁典雅和紫萱绘的粉荷花粉嫩水灵,不蔓不枝,亭亭玉立,出淤泥不染,很好契合王维晚年世无争,超然物外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陈红姐姐仿写的唐诗《贺太昊书院读书会一周岁》,原文如下:读书会逢一周年,大唐诗人来做伴。王维李白孟浩然,风流倜傥才华显。诗词佳作传后世,光辉映照天地间。书友齐心来筹备,绘画书法各施展。也学诗人把诗作,锦上添花为书院。诗词传承求创新,文化复兴同发展。</p><p class="ql-block"> 字里行间包含着深情,既表达对大唐诗人的崇敬和钦佩,也蕴含着书友们传承传统文化的初心,和今天的读书会主题完美契合。</p> <p class="ql-block"> 若棠姐姐的诗歌《夏日.山居避暑》,原文如下:赤日焚天云卷翻,苍松叠翠掩峰峦。花影斜映山岭畔,野果垂枝隐叶端。蝉鸣隐没林深处,风卷暑消透林间。身栖青峦百忧散,常处此间似神仙。</p><p class="ql-block"> 诗里的白云 、苍松 、花影 、野果、清风、青峦,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美好的世外桃源画面,在这闷热的高温天气里为我们送来了丝丝凉意。</p> <p class="ql-block"> 芷亦小姐姐的书法展示“青山横北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离愁悠长的诗,更是对友情的珍惜,在太昊书院一周年之际,感慨一同走过的日子,珍惜彼此的缘分,期待继续奔赴下一程精神之旅。</p> <p class="ql-block"> 清峰师父为书友们盖上太昊书院的专属新章,这一方方朱印,既见证着大家与书香相伴的朝朝暮暮,也默默镌刻着每个人的成长轨迹,是对这份坚持与进步的温柔肯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后,书友们为读书会一周岁生日点上生日蜡烛,同唱生日歌,共祝太昊书院一周岁生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 愿新的一岁,墨香更浓,书友更亲,我们继续以书为媒,共赴山海,让思想在交流中愈发丰盈,让情谊在岁月里愈发醇厚。 </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以书为舟,在时光里慢慢航行,让太昊书院的故事未完继续,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