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秩同窗情 归来仍少年

崔洪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纪念原沈阳六中一年十班入学六十周年联谊会</b></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0日,原沈阳六中老三届一年十班24名同学和教师代表吴宝洋一起,在母校(现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和“云锦小厨餐厅”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入学六十周年联谊活动。早上八点半,来自宁夏中卫、内蒙古呼和浩特、辽宁大连、盘锦和沈阳年过古稀的老同学 ,齐聚在纪念馆门前,相互带上鲜艳红领巾和新制作沈阳六中校徽 ,握手拥抱,互至问候,共同迎接迎接吴宝洋老师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大家见到了分别50多年的吴宝洋老师,心情无比激动,纷纷前来迎接,吴老师与大家亲切握手交流。</p> <p class="ql-block">  在敬爱的周总理塑像前,车锦华同学主持了为吴宝洋老师佩戴红领巾和沈阳六中校徽的仪式,潘桂云同学为吴老师戴红领巾和校徽,集体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与吴老师一起参观周总理读书旧址陈列馆,重温当年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精神,缅怀周总理为党和国家,鞠躬尽瘁,奉献终身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与吴老师一起,步行到母校对个的“云锦小厨餐厅 ”,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一年十班入学六十周年联谊会。</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车锦华宣布联谊会开始</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学习委员徐雅琴按照学号点名</p> <p class="ql-block">一年十班1号王玉华同学报到</p> <p class="ql-block">一年十班22号孙凤祥同学报到</p> <p class="ql-block">一年十班48号张继武同学报到</p> <p class="ql-block">  崔洪清代表一年十班同学致辞,首先对吴宝洋老师和外地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致辞稿附后)</p> <p class="ql-block">  吴宝洋老师即席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讲话稿附后)</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一年级大队长王令霞同学,受88岁高龄的大队辅导员徐乃华老师委托宣读贺信,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贺信稿附后)</p> <p class="ql-block">  当 年一年十班中队长,退休前为沈阳体育大学教授的车锦华同学,向吴老师赠送他的两本专著。</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代表曲佩娟、张缀时,向吴老师赠送书法家武志远先生书写的墨宝《福蕴華堂》</p> <p class="ql-block">  来自内蒙的张继武同学代表外地同学发言 ,表达了对吴宝洋老师和沈阳同学的深情厚意。(发言稿附后)</p> <p class="ql-block">  许剑萍同学即席赋诗一首,表达了对纪念入学60周年活动的衷心祝贺。</p> <p class="ql-block">  十年再相聚,举杯庆团圆。潘桂云同学的祝酒词把联谊会活动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在联谊会互动活动中,我们用视频方式与因为身体有病等原因不能参加聚会的秦皇岛高生贵同学、沈阳的曹月平、张惠英、潘鉴泉、苏宝翔同学亲切交流,收到他们对聚会活动的祝福,送去对他们的亲切问侯。北京的常爱群同学、大连的叶桂芝、何文雨、戚福荣等同学分别用微信形式表示祝贺。这些内外联动的热闹场面 ,彰显了一年十班同学,聚是满天星,散是一团火,明大理、重大义、大格局、大团结的优秀班风。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期待五年,十年后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  一年十班同学聚会的历史照片和本次聚会经典照片回眸</p> <p class="ql-block">  1968年9月17日,下乡前一年十班同学的全家福照片。</p> <p class="ql-block">  徐乃华老师提供的2021年4月20日,李贞元老师与看望她的学生在北京公园的合影照片,当年李老师94岁高龄。</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7日,一年十班同学代表王令霞、潘桂云、车锦华、崔洪清看望大队辅导员徐乃华老师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96年2月23日,同学们与李贞元老师阔别28年后,组织了有34名同学参加大型聚会与李老师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98年9月,一年十班11位同学代表看望李贞元老师,在母校前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98年9月23日,纪念下乡盘锦周年,在第二故乡与乡亲代表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10日,纪念一年十班入学五十周年,来自全国各地的46名同学在母校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9日,部分同学为继武夫妻,玉华夫妻和明丽、佩娟接风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1日,部分沈阳同学陪同外地同学游览沈阳世博园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日,李英夫妻宴请继武、玉华等外地同学及沈阳部分同学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5日,罗长宽宴请继武、玉华夫妻等外地同学及部分沈阳同学的留念。</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6日,继武、玉华夫妇 ,在部分沈阳同学陪同下看望了老同学潘鉴泉时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7日,继武、玉华夫妻举行答谢宴会,与盘锦和沈阳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0日,“56号”戚福荣,组织叶桂芝、栾丽君、李明丽相聚大连,为一年十班纪念入学六十周年活动圆满收官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附件1:</p><p class="ql-block"> 徐乃华老师的贺词</p><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的一年十班的少先队员朋友们:你们好!</p><p class="ql-block"> 首先向你们致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崇高敬礼!</p><p class="ql-block"> 我恭喜、恭喜你们组织了为纪念入学沈阳六中60周年的同学大团聚活动!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有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你们这代人是全世界独有的具有“知青”特殊经历的人,在你们尚未成年时就告别了亲人,远离家乡,独闯社会,你们在盘锦的田野里,洒下汗水和泪水。生活中的苦与难,劳动中的艰与辛,把你们淬炼成为生活的强者,成长为国家的希望之才。这些特殊经历,造就了你们优秀的品格,团结、友爱、努力进取,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回城后你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振兴经济的参与者,改革开放的创业者,用青春年华助力中华民族的崛起。你们贡献和成就让老师们感到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今天,你们都步入古稀之年,我也88岁了。前几天接到你们聚会活动的邀请,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浮想联翩。回忆起60年前的一年十班,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班风正,团结好,骨干多。你们有慈母般的优秀班主任老师李贞元,培养出一年组少先队大队长王令霞、学生会文艺部长潘桂云、第一批共青团员刘静凤、潘鉴泉等一大批骨干力量,你们的优良班风延续到今天,是沈阳六中老三届各班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 我因身体情况,很遗憾不能参加聚会活动。在此通过书面贺词表达我的心情,谢谢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厚爱。最后,祝愿一年十班纪念入学60周年的活动圆满成功!祝愿同学们幸福安康,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徐乃华</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0日</p><p class="ql-block">附件2:</p><p class="ql-block"> 吴宝洋老师的讲话</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金色季节,我们又回到了阔别半个世纪的六中母校,再观母校容,再叙同学情。这是我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美好记忆。预祝这次活动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十班同学传承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不仅牢记了班主任李贞元老师的谆谆教导,而且不忘英语老师许立辉、语文老师于乃辰、数学老师胡尔迁的培育之恩。在本次活动前,同学代表专程拜访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徐乃华老师。今天我作为健在的教师代表应约参加了纪念入学60周年联谊活动,深受感动,在此对同学们的热情,表示由衷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讲话的关键词是“三赞”</p><p class="ql-block"> 一赞,淳朴的同窗之情。60年前,同学们步入了周总理的母校_六中。这里有教室、老师、同学;有无纷争、无烦恼 的良好氛围。同学们在教学、活动、学工、学农中凝结了淳朴的同学之情。今天,同学们从宁夏来,从内蒙来,从盘锦来,从大连来,从沈阳各地来参加纪念联谊活动。这就是同学淳朴之情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二赞,多彩的人生之路。六中毕业后,同学们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了考验和磨炼,增强了能力和毅力。返城后,有的同学进入了工厂、有的同学进了机关、有的同学进入了学校。半个世纪以来,在那激情的岁月里奋力拼搏,积极奉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没有辜负老师的教诲,没有辜负家长的期待。你们是最棒的。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p><p class="ql-block"> 三赞,难忘的连心之桥。今天活动的圆满成功,既有同学们积极参与 ,更有策划者、组织者、服务人员的无私奉献和付出。他们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说十班2015年入学50周年纪念活动参与率是六中全校最高的。这次纪念入学60周年的纪念活动,又是以策划精细 、组织完美、同学热情之高涨 堪称六中各班迄今为止最好的。</p><p class="ql-block"> 综合十班的纪念活动,充分体现了你们班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凝聚力,战斗力。最后 ,我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同学友谊长存。谢谢各位!</p><p class="ql-block"> 吴宝洋</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0日</p><p class="ql-block">附件3:</p><p class="ql-block"> 崔洪清代表一年十班致辞</p><p class="ql-block"> 六秩同窗情,归来仍少年</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吴宝洋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p><p class="ql-block">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感恩的心情,欢聚一堂,隆重纪念原沈阳六中一年十班入学60周年。六十载春秋,弹指一挥间;六十载风雨,情谊永不变。此刻,站在这里,看着一张张熟悉又亲切的面庞,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温暖。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与会的沈阳同学,向吴宝洋老师和远道而来的王玉华夫妻、张继武夫妻、李明丽、刘静凤、徐雅琴等同学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峥嵘岁月。1965年9月,我们55名同学怀着青春的梦想和憧憬,迈入了沈阳市第六中的校门,组成了这个充满活力的一年十班。沈阳六中作为周恩来总理的母校,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为我们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不仅收获了友谊,也培养了坚韧不拔的品质。我们永远记得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名言,记得课堂上班主任老师李贞元、数学老师胡尔谦、语文老师于海晨、政治老师徐乃华等的谆谆教诲,记得课间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和教室门前的那颗桑葚树……这些珍贵的记忆,如同一幅幅鲜活的画卷,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母校不仅是我们知识的摇篮,更是我们精神的港湾。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以身为六中学子而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1968年9月,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集体奔赴盘锦等农村,开始了战天斗地的生活。那段岁月,虽然艰苦,却磨炼了我们的意志,锻造了我们的体魄。我们学会了在泥泞中前行,在风雨中成长。无论条件多么艰难,我们始终相互扶持,患难与共。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们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p><p class="ql-block"> 1970年至1978年,我们陆续返城市,进入工厂、学校、机关等各行各业,在各自的领域默默奉献。成长为能工巧匠,模范工人,出色的管理人才,祖国三线建设的奉献者,盘锦石油工业的开拓者,桃李满园的人民教师……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用行动诠释了“爱国敬业、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今天我们自豪地说:,一年十班的同学,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响当当、硬邦邦的,没有一个人掉队,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 看今朝,友谊长存。我们都已步入古稀之年,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在沈阳,还是在祖国各地的同学,每年的同学聚会和逢五、逢十组织的大型活动都成为大家的共同期待。</p><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为隆重纪念入学50周年,我们班的46名同学从全国各地重返母校,那场盛大空前的聚会,是六中老三届32个班级中最靓丽的风景线,充分体现了一年十班,“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明大理、重大义、大格局、大团结的优秀班风。1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组织入学60周年的纪念活动,仍有5名同学专程从外地赶来,24名同学参加的大聚会,充分证明了60年来这份同窗之情,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友谊,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们的感情永不褪色;无论距离多么遥远,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p><p class="ql-block"> 望未来,老有所乐。虽然我们的青春已经远去,但我们的心依然年轻;虽然我们的脚步不再矫健,但我们的精神依然昂扬。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外地同学的身体已不允许长途奔波了,沈阳的一些同学因健康原因也不能参加活动了。为此大家达成共识,今后一年十班不在组织大型聚会活动了。但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保持联系,更欢迎外地同学方便时到沈阳小聚。让这份情谊延续下去,我们的故事,我们的奋斗精神,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向大家通报一个好消息,通过沈阳市第一中学了解到,98岁高龄的李贞元老师身体健康,在北京孝顺的女儿家颐养天年,成为退休教师的寿星,一年十班同学的福星。我们衷心祝愿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过百年。</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特别感谢当年沈阳六中最年轻的班主任吴宝洋老师,与大家见面,代表老师讲话,共叙60年的师生情谊。感谢当年的大队辅导员,李贞元老师好的朋友,88岁高龄的徐乃华老师,因身体原因不能前来参加活动,给我们发来热情洋溢的贺词。感谢当年教导我们成长所有的老师们!是您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的人生点亮了明灯;是您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师恩如山,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还要感谢黎明老科协书法家武志远先生为老师书写墨宝,黎明老科协副秘书长贾涛先生、黎明老科协合唱团副团长于清梅女士为本次活动照相和录像,感谢你们的友情帮助!</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更要感谢群主潘桂云带领服务团队成员,三个月来周密策划,精心组织,不辞辛苦,无私奉献,保证了活动圆满成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六秩同窗情,归来仍少年。最后,让我们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同学们跨越60年的真诚友谊!为敬爱的李贞元老师、徐乃华老师、吴宝洋老师的健康长寿祝福!同时祝愿各位同学幸福安康,老有所乐,携手并肩奔百年,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0日</p><p class="ql-block">附件4:</p><p class="ql-block"> 张继武代表外地同学发言</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们再次相聚在这里,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略带沧桑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六十年啊,我们从青荵少年到白发老者,从校园里朗朗读书声到岁月里的柴米油盐,我们终于在这一刻跨越了大半个世纪,重新握紧彼此的手。</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教室窗外的桑葚树吗?那是我们下课常呆的地方,还有老师在讲台上的谆谆教诲,那时觉得太多太长,如今想起来,每一句都是人生最初的灯塔。那些简单又热烈的日子,是我们共同青春的注脚,无论走到多远,都刻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间,我们相识在沈阳六中一年十班教室,共同学习。毕业时又一起到盘锦农村插队,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经历了农村劳动的艰辛,也历练了我们年轻的心灵。从农村我们又各自奔赴了不同的人生,在祖国的各个城市发光、发热。每次聚会都能听到和感受到同学们在各自岗位上的佳绩。我们都经历了风雨,也收获到应有的甘甜。但是无论境遇如何,每当想起“同学”这两个字,总觉得格外亲切。因为我们分享过最纯粹的时光,见证过彼此最真实的模样。这份情谊没有功利,无关身份,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日久弥香。 </p><p class="ql-block"> 看看今天在座的每位同学,各个精神饱满,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古稀之年,社交、公益、健身、养生、样样都有,深有感触。突然觉得,岁月虽然在我们的脸上留下痕迹,却也馈赠了从容和通透。今年是我们相识六十周年,也是我们相识的六十周年,我要感谢当年学校老师的培育,让我们有了闯荡社会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今天能在这里聚会,我特别感谢沈阳的同学们,尤其是组委会的同学,你们辛苦了!你们的操劳和筹备,让我们有机会再次相聚,把六十年的思念,变成了此刻的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人生能有几个六十年?愿我们珍惜今天的相聚,多说说心里话,多拍拍彼此的肩膀,未来的日子,愿大家保重身体,平安顺遂,常联系,多相聚。</p><p class="ql-block"> 最后代表外地的同学,再一次感谢组委会同学们对我们衣食住行安排的如此周到,发自内心的感谢你们,期待你们方便时到我们哪里再相聚!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