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年的上海外滩,四周还没有高楼大厦。<br><br> <b>自从1964年离沪到北京上学,到1974年回上海采访,这十年间,也曾有七八次返回上海,那都是探亲。这一次我是以记者身份回上海采访。奶奶、父母见我回家,都特别高兴。也喜欢摄影的父亲,见了我的120的汉斯和135的尼康相机,兴趣很大。我也详细地给他介绍了相机的功能和使用。奶奶见了老邻居都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我大孙子回来了,我的几位发小也到家里探望。一起到北京上学的几位老同学,他们都分配在外地,在上海的高中老同学也都工作了,一时也联系不上,我只是和徐玉仁联系了。说起来我学摄影起初徐玉仁还是我的启蒙,得知他正在搞对象,我还约他们一起到浦东公园拍了一次照。<br> 这次针对安东尼奥尼的报道一共有六组,其中介绍上海的这一组,篇幅最大占六页。说起来,安东尼奥尼在影片中介绍上海时说了:“上海作为一个城市则完全是由外国资本在上世纪建立起来的”。我出生在上海,并在上海长大。原先也不太关注上海这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现状。到了北京后,就多方面地遇到了对上海人的评这评那。我们班里11位北京同学和11位上海同学中,有个别几位就经常会起争论,我一般不参加。<br> 旧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他们在中国开矿、建厂,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真金白银。说起来,上海的发展和外国资本的侵入是分不开的。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论来分析,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先进。旧上海属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外国资本给上海带来了先进的方面。不说别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对社会是起作用的。说上海人精明、机灵、小气等等,我看这里面就有市场经济的影响。解放军打下上海,保住了上海的工厂,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上海有了新生,还大量地支援其他城市的发展。今日上海更是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br> 在我和老王到上海之前,先期在上海的老沙,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考虑到上海要拍的内容太多,我们采取了以选片为主,好在上海的摄影实力也较强。发表的16张图片中,有8张是选用的。本篇的图片,都是五十年前拍的。</b><br> ↑(2)上海的这组报道我们就以《上海的历史是中国劳动群众创造的》为题。 ↑(3)同上 ↑(4)同上 ↑(5)上海新建的金山石化。 ↑(6)上海造船工人,已经制造出二万五千吨的货轮。摄影—常春 ↑(7)由一个储油库的基础上新建起的上海炼油厂。摄影—姜长庚 ↑(8)上海柴油机厂工人自己装备的自动化生产线。摄影—金宝源 ↑(9)一台台三十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在制造出厂。摄影—俞创硕 左家忠 ↑(10)上海机床厂制造的大型精密磨床。摄影—夏道陵 ↑(11)纺织工业开始使用我国自制的多路遥控工业电视。摄影—金宝源 ↑(12)当年上海工业展览馆陈列着全市的新工业产品。 ↑(13)上港五区的码头上,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 ↑(14)上海工人拿出了当家作主的精神投入生产。 ↑(15)老工人经常向青年工人讲述在帝国主义开设的纱厂当童工饱受欺压的经历,并把经验传授她们。 ↑(16)昔日的蕃瓜弄棚户区,已建成工人新村。 ↑(17)退休老工人王福清(右一)一家。原先他就是住在矮小的棚户中。 ↑(18)退休老工人的晚年。摄影—吴伦涵 ↑(19)上海城隍庙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