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给女儿的纪念品时的联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该文发表后,收获了许多美友的好评——既有对纪念品的欣赏,更有对那段过往生活的关切与疑惑。大家问得最多的是:当年为何要回到下放的农村分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实,那是个特殊的年代。我们一家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后,我便和父母在乡下生活。我的爱人毕业于卫生学校,之后被分配到辽宁省朝阳市下属的一所地区医院工作,而我当时仍是农民身份,两人就此开始了两地分居的日子。她曾想过调动工作,回到我身边团聚,可市里的组织部门始终没有批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匮乏,日子过得很拮据。爱人一个人在医院宿舍居住,还带着两岁的儿子,实在力不从心,只能带着大孩子回婆婆家分娩,让婆婆照顾坐月子。而我那时也才刚回到工厂,住单身宿舍暂时做着临时工也不在家,一家人也是七零八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样的生活,和现在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如今回想起来,仍让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长途线传喜讯</p><p class="ql-block">那年头的日子,总裹着层化不开的沉。我刚从田埂的泥水里抽出身,在小三线工厂谋了个临时工的活计,日子才算勉强透出点微光,女儿却已急着要闯进来。</p><p class="ql-block">爱人揣着大肚子,从辽宁朝阳工作单位的医院往“下放”的农村老家赶。那时候哪有挑产房的底气?在家生孩子,就是把半条命悬在刀尖上。头胎儿子出生的惊险,到现在想起来心还会揪成一团:别家孩子顺产都是头先探路,他偏是臀足混合位,这在接生里是能要了母子俩命的忌讳。多亏老母亲手稳细心,在爱人的配合下,硬生生的把孩子托了出来,孩子小脸却憋得紫黑,老母亲拍后背、揉胸口都没动静。爱人疼得浑身发抖,却咬着牙喊出一句:“妈,对口吸痰!”直到那声“哇”冲破屋瓦,我才把赤脚医生连拉带拽地请过来。</p><p class="ql-block">女儿出生那天,我也没能守在她身边。喜讯是绕了好几道弯才来的——母亲托了粮库主任,才把电话接到我手上。长途线里的电流滋滋响,那边告诉我你爱人生了一个女孩,母子平安那一刻,心里像被温水泡软的棉花,又酸又胀:我想起你妈妈生你时,还真有段难忘的往事。那年我去朝阳接她,准备回农村“下放户”老家待产,还领着两岁的你哥,手里还提着一只大公鸡和日用品,可谓大包小卷肩抗手提的一路艰辛。我们得先到沈阳北站再抢坐拥挤的公交车到沈阳南站转火车去大连,可到了苏家屯火车站,火车突然停了,一停就是好几个小时。后来才通知,前方铁路和桥梁被大雨冲断了,走不了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没办法,铁路部门安排我们只能下火车,跟着大伙坐上解放牌大卡车,被拉到一个俱乐部里。俱乐部的水泥地上铺着席子,人挤人得厉害,我好不容易在人群里挤出块两平方米左右的地方,我们就这么在地上凑活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下午,路通了,我们才重新踏上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现在女儿也成家立业了,且远居异国他乡,十几年来每年暑假,我们都会带着小孙女去玩,每次我们都精心的给她带点纪念品。给她一件不一样的礼物,不是价格昂贵的金银,是能揣着我们家的故事、带着手心温度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这次我把16年前,我在家附近的山上,采集的百年树桩拿出来仔细端量,木纹里渗着岁月的沉劲儿,像极了我们一家人攥着苦日子慢慢熬的模样。我把它抱回家,一点点打磨、雕琢,把儿子出生时的惊魂时刻、女儿出生时的千里牵挂,我俩两地分居的艰辛……,都细细刻进木头的纹路里。如今再看这木桩,指尖触到的是温润的木纹,眼里映出的却是两个孩子小时候的模样,还有我们一家人,手牵手从苦日子里一步步走出来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次因地制宜为她准备了一尊长寿老人的雕像,老人手持桃子,寓意福寿安康。旁边还有鹿和鸟,象征着和平与希望。我希望她的一生都能被这些美好的事物包围,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有一片宁静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那块存放了16年的槐木桩,经过雕刻,变成了一位老者的形象,坐在树桩上,手托着头,旁边是一只鹿和一只鸟。这木桩见证了岁月的沉淀,也象征着智慧与陪伴。我告诉女儿,人生就像这块木桩,需要时间去打磨,才能变得温润而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我希望她知道,父母的爱不会永远在身边,但这份纪念品,会陪着她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p> <p class="ql-block">葫芦身上,我照着民间艺人的手法细细勾勒——岳飞一袭红袍裹身,战袍下摆似还沾着沙场风尘,手中兵器握得紧实,眉眼间尽是凛然正气。这不是随意的画,是我特意摹的:岳飞的勇敢与坚韧,是我想悄悄藏进葫芦里的期许,盼着女儿将来遇上难事儿,也能像他这般,心里揣着劲儿,半点不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葫芦的另一面,我一笔一画抄了《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豪情、“靖康耻,犹未雪”的赤诚,顺着笔墨落在葫芦上,倒像是把千年前的风骨,也一并缠在了这圈年轮里。</p> <p class="ql-block">葫芦挂件的另一面写着“八仙过海”的故事,八位仙人各持法器,象征着不同的智慧与能力。我告诉女儿,人生就像“八仙过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面对风浪。她若能从中汲取力量,便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p> <p class="ql-block">这个葫芦是给小外孙子的,寓意福禄寿喜。小外孙子属虎也愿他虎虎生威。</p> <p class="ql-block">这是钟馗画像,镇宅之宝。这只葫芦挂件上还加了一个金属环,方便她将来挂在任何她喜欢的地方。我告诉她,这不仅是一件装饰品,更是一份传承,是父母对她最深的祝福。她若喜欢,还可以在葫芦上写下自己的愿望,让它成为她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昭君出塞是西汉时期宫女王昭君(名嫱)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33年,促进了汉匈和平,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羊毛毡烙画,展现草原生活场景,有蒙古包、勒勒车,一位头戴头巾的女性背着孩子,手持奶瓶喂小羊,身旁有大羊和水桶,采用烙烫工艺,边缘有棕色流苏装饰,传统民俗艺术,温馨,草原风情,手工制作,游牧文化 。</p><p class="ql-block">羊毛毡烙画,蒙古包旁,勒勒车侧。妇背娇儿,奶瓶递羔,大羊随伴,水桶静依。烙痕寄情:“毡上慈母影,背中稚子安。柔哺羊羔意,母爱化清欢” ,借传统工艺,浓绘草原母爱温情,流苏饰边添韵 。</p> <p class="ql-block">我请人用行书写下“善缘”二字,寓意她一生都能与善良有缘,与美好相遇。这不仅是我对她的期望,也是我对自己为人父母的一种提醒:要教会她善良,但不失锋芒;要让她懂得感恩,也要学会自立。</p> <p class="ql-block">这件摆件融合了多种吉祥寓意,既承载了人们对财富的向往,也蕴含着对品德和生活的美好追求。</p> <p class="ql-block">这件粉陶瓷八仙过海,是妥妥的民国老物件。十几年前,我在印尼雅加达的泗水古玩市场把它请回了手。早年间战乱时,它曾是一位华侨流落异乡的家中小摆件,陪着主人熬过了漂泊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带着它远渡重洋,从印尼回到了中国家乡;如今,它又将跨洋过海,去到我女儿身边。细细想来,这“八仙过海”倒和我们的经历很像——为了生活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哪怕背井离乡也从未停下脚步。这么些沧桑岁月过去,它身上的釉色依旧鲜亮,半点没减当年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