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 檐

李 瑞

<p class="ql-block">  我写屋檐,不是建筑学意义上的屋檐,而是读到一句话时的顿悟:“晚年不是被爱,而是要自渡,生命的后半程,你要成为自己的屋檐。”这是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的一句话,令我掩卷沉思,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 屋檐,是房顶前后坡边缘的延伸,最基本的功能,是遮风挡雨,守护屋内的一方安宁。而“成为自己的屋檐”,则是一种人生晚境的觉醒,是学会在孤独中自立、在风雨中自护。晚年,尤其是耄耋之年,很难再奢望曾经那种被全心全意爱着的温暖。最懂你、最爱你的妻子已先你而去,儿女虽有孝心,却各有家庭与责任,难以全身心陪伴。于是,老人要学会的,不是等待被爱,而是自我成全,把自己活成一座屋檐,为自己遮风挡雨。</p><p class="ql-block"> 要成为自己的屋檐,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人到晚年,身体难免有些不适,大病需就医,小病则需“钝感”。在谨遵医嘱的前提下,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过度焦虑,不过分敏感,才能真正安享晚年。身体是灵魂的居所,善待身体,才能让灵魂愿意留下。</p><p class="ql-block"> 所谓好心态,就是知足常乐、顺其自然。生活从来不会完全如你所愿,既然如此,不如坦然接受。得之不喜,失之不悲,心平气和,方能安度余生。不要总想着遥不可及的诗与远方,其实,真正的诗意,就在眼前、就在脚下。找到一件热爱的事,学会与自己相处,才是晚年最好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走到最后,终究是独自一人。与其恐惧孤独,不如与孤独和解,与衰老共处。与其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待,不如学会自渡。真正的体面,不是锦衣玉食、前呼后拥,而是深夜口渴时,能自己起身倒一杯温水;是凌晨疼痛时,能摸到床头的药瓶;是挂断电话后,还记得孩子刚才说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保护身体,更要保护生活的尊严。我至今仍保持着几十年来的生活习惯,这习惯让我健康地走过了八十多年。如今虽年迈,也懂得适时调整。出门时,若去陌生之地,定要牵住年轻人的手缓步而行;绿灯只剩几秒,也不再急着冲过马路;东西掉在地上,不再弯腰,而是用网购的夹子拾起。这些微小的改变,都是为了延长自理的时间,守住生活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人至老年,尤应去浮躁、存平和。生活要简单,欲望要少,心若静,世界便安。我常愿与三五亲友,或一二知己,走进自然,共赏蓝天白云,同听鸟语花香。曾读过一篇短文,题为“老成一尊佛”,讲的是止语止心的智慧。明明想哭,却能微笑;明明有怒,却能沉默。止语,是一种修行;止心,是上等的自律。心若躁,浮生皆乱;心若静,举世皆安。</p><p class="ql-block"> 晚年真正的幸福,是与孤独签下一份不失尊严的协议。守护好自己的身心,守住那点不多的积蓄(俗称“棺材本”),才是老年人最坚实的屋檐。正如马尔克斯所说,读罢,深以为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