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9日早上我们离开阿克苏温宿县,12点到达三岔口检查站,依旧是向两边的四个探头行注目礼。</p> <p class="ql-block">一过检查口就是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全天行车470公里,于下午四点进入喀什。喀什古称疏勒,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它是维吾尔民族文化的发祥地。而今也成了人多车多的闹市。市区处处限行,绕来绕去增加了车辆在路上的滞留时间,于是越发的堵。</p> <p class="ql-block">眼看着预定的酒店就在边上却进不去,导航也开始胡导了,两个车走散了,我们的车调了一个头,又转了一圈半后终于到达了近在咫尺的酒店。而另一辆车重蹈覆辙,比我们转的大概还多,下定单的手机不在我们手里,得等他们。突然一声“呯”!亲眼目睹了这三车相撞的事故,骑电驴的车和脚都卡进了汽车轮子里。</p> <p class="ql-block">下午照例是我们姐俩结伴出行,走出酒店,见到了路侧的有个建筑,便走了进去。原来这是维吾尔族文学奠基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巴拉萨衮尼就读于皇家伊斯兰经文学院,是一名诗人、学者和思想家。他的著作《福乐智慧》是用回鹘文写成的第一部有明确写作年代的大型文学作品,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重大社会问题,在突厥语诸民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维吾尔文学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他还写过《百科书》和《政策书》两本著作,分别完成于 1082 年与 1091 年,他在11世纪临近结束之际去世于喀什噶尔,享年 70 有余。</p> <p class="ql-block">他的陵墓完全是伊斯兰风格。</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姐俩步行去喀什东湖公园找鸟,失望而归。</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7月10日)早上去喀什古城,正赶上开城门仪式,看来现在开城门是各个古城的统一节目了。这儿游人比库车多了数倍,我们只能在远处观望。</p> <p class="ql-block">人太多了,我们只看了一小会儿就决定去古城的高台民居,经过这个疑似入口,就进入了高台民居。</p> <p class="ql-block">高台民居是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 40 多米、长 800 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 600 年历史。</p><p class="ql-block">高崖两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有维吾尔族先民在此建房安家,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把王宫建在高崖的北面。历史上,高崖的北坡与南坡是连为一体的,后来被洪水冲断,南北分隔,南崖就是现在的高台民居。</p> <p class="ql-block">高台是喀什维吾尔贫民百姓集聚之地,这里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p> <p class="ql-block">据相关材料说高台民居是喀什目前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我因为去过了交河故城,知道什么是生土建筑。也许未改造前高台民居是,但感觉现在就是黄土加麦草和泥的墙。</p> <p class="ql-block">在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 50 多条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小巷,宛如迷宫。</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许多土房,加盖形成了 “过街楼”“半截楼”“悬空楼” 等独特建筑样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家木工作坊,名为:木撒榔头,木撒不知道什么意思。</p> <p class="ql-block">这家“拿起就弹吧”看样子改造时保留了门及部分墙体。是一家舞厅?</p> <p class="ql-block">这家写着“维吾尔模戳布屋”,但锁着门,不知道这个“模戳”又是何意?高台民居改造时感觉好像保留了大部分的老门。</p> <p class="ql-block">这位是在等此布屋开门吗?</p> <p class="ql-block">这儿是修理车的?</p> <p class="ql-block">高台民居原来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场所,据说有多家的陶制作坊,我们没看到,见到这个卖工艺品的的商家。</p> <p class="ql-block">他们家的地下室。也许是保留下来的,但不允许参观。</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样一家,感觉是住宅,我只在门口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高台民居的一个小院中有一个三人的民间乐队,老远就听到喇叭不停地喊着,让游人参与,说是给摄像。</p> <p class="ql-block">有游客参与了。</p> <p class="ql-block">这位维族老爷子不知道手里弹的是啥乐器?左边有柱子,拍不完整。</p> <p class="ql-block">这样豪华的民居出现在高台上,应该是改造的手笔了。</p> <p class="ql-block">这家是经营巴基斯坦骆驼皮灯的。</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骆驼皮做的灯,说实话这些灯都非常漂亮,但价格也很高,眼馋了半天终于拉了倒,这要是放在二十年前我肯定就弄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能看出来它们都是用骆驼皮制作的吗?</p> <p class="ql-block">高台民居在前几年进行了改造,但还有一部分没改造的民居,不知是准备保留还是没有进行到此。</p> <p class="ql-block">这些未经改造的民居虽然破,但它们沉淀的高台厚重的历史,许多人喜欢未改造前,之前我没来过,不敢妄议。</p> <p class="ql-block">老的民居面积都不大,房间都是很小的。之前我没来过,不知道改造时保留了多少旧时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下了高台民居我们从这个城门进了古城。</p> <p class="ql-block">小巷口的这对维族爷孙吸引了我,小男孩真好玩。</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道上维吾尔族的男女老少现在着民族服装的不多了,见到就拍了下来。这位地道的维族老爷子刚参加完开城门仪式。</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维族姑娘正在自家的店门前忙乎。</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维族小男孩从门里跑进跑出。</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街道四通八达,我们就在里面转着看。这个小院是一家摄影工作室,外墙装饰的很是热闹。</p> <p class="ql-block">网红打卡地--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只见两个小伙子不停地制作着先祖的馕。</p> <p class="ql-block">另一家馕店的老板则跪在那儿,撅着个腚在往馕坑里贴馕,够累的。</p> <p class="ql-block">看一下这番操作。</p> <p class="ql-block">古城里有许多散发着民族风的小巷,吸引着姑娘们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些巷子风格不同。</p> <p class="ql-block">每一条都充满了民族风韵。</p> <p class="ql-block">每一条都挺好看。也很上相。</p> <p class="ql-block">维吾尔人很喜欢用花花草草装点他们家园。</p> <p class="ql-block">古城就像一座大巴扎,这座大巴扎里又分成了许多不同的巴扎,这个是维族药馆。</p> <p class="ql-block">称为药茶巴扎,各种药茶馆。</p> <p class="ql-block">坎土曼巴扎,顾名思义应该是卖农具的。</p> <p class="ql-block">古董杂玩更多,没看到这里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年岁大了对这些玩艺儿不再感兴趣了。</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找到了“买买提的老房子”,也被称为“巴依老爷的家”应该是那位巴依老爷名叫买买提吧?这儿是古城里不多收费景点之一,门票20元。</p> <p class="ql-block">它是一所建于300年前的老房子,300年前能拥有此等房屋的除了巴依老爷还能有谁?这是卧室,卧室前的廊子里有供非夏季睡觉的土坑。</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楼梯通向二楼。</p> <p class="ql-block">二楼有阳台和工具间。</p> <p class="ql-block">还有卧室,整套房子有二十来间房屋。土坯砌成的墙壁很稳固,雕花的木质门窗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阳台的一角堆着木轮一类的杂物。</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看,二楼的阳台很大,楼下的院子规整又宽敞。整座房屋建筑展现着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的地域特色,被誉为维吾尔族的建筑精粹。</p> <p class="ql-block">走出买买提家的老房子,我们就来到了汗巴扎,汗巴扎就是喀什老城的美食一条街,全长近 600 米。这里有 300 多家商铺和 200 多个摊位。</p> <p class="ql-block">在汗巴扎里表弟们找到了这家开张于1947年的缸子肉店,一头便扎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缸子肉顾名思义就是用缸子做成的肉。</p> <p class="ql-block">这是做缸子肉的羊肉,一个缸子里炖一块,看样子肉的部位不错,可惜本人不吃羊肉。</p> <p class="ql-block">我们姐俩到时表弟们已经在大快朵颐了,他们就着馕吃的好香!可怜我与一个弟妹只能吃一碗凉粉,谁让你不吃羊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缸子肉的汤,清澈见底,看着真不错,要是猪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饭去艾提尕清真寺,这一清真寺始建于1442年,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总面积为1.68万平方米,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这儿时是下午2点,恰逢做礼拜不开放之时,要等到4点。</p> <p class="ql-block">别无他法,我们只得坐在广场一侧耐心地等待清真寺开门,闲着没事我就开始扫过往者。喀什维族人很多,过来过去的基本都是,但像这位老汉这样传统着装的还真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坐我对面的这对老俩口一直在摆弄手机。</p> <p class="ql-block">维族老妈妈坐下来休息。</p> <p class="ql-block">这位维族小姑娘好像不知在观望还是在沉思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旁边这个身高180的维族大男孩摆弄一个乐器,问过他妈妈得知这就是《冰山上的来客》插曲中的杜他耳,这孩子喜欢,妈妈刚给他买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清真寺准时开放了,随着众人走进去看到了一个大礼拜堂,这是礼拜堂的外殿,由 140 根高达 7 米的绿色雕花木柱成网格状排列,支撑着白色的密肋天棚,宏敞整齐,气势雄浑。</p> <p class="ql-block">内殿则是大厅式的,东西宽 10.5 米,南北长 36.5 米,这是伊斯兰教伊玛目主持礼拜仪式与讲经文之处,室内地面铺满纯毛地毯。</p> <p class="ql-block">内殿右侧摆放着一部“古兰经”,整个礼拜堂再无其它的建筑与设施。做礼拜时由“伊玛目”就是宗教仪式的领导者,通常由具备一定宗教学识、品德端正的男性穆斯林负责领诵这部《古兰经》。</p><p class="ql-block">据说每天到这儿做礼拜的人有 2000-3000 人,星期五主麻日下午男穆斯林的礼拜人数能达到 6000-7000 人,古尔邦节时,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来礼拜,通宵达旦地狂欢。</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清真寺我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再轻易动车,一是免得在城里打转,二是还会失去停车位。我们打车前往香妃园。不远很快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进得景区首先看到的是这个“宝月楼”,宝月楼本是乾隆帝为了抚慰香妃的思乡之情,在乾隆23年(1758年)为她建造的。香妃园中这个宝月楼在是 2019 年景区扩建时依据北京中南海宝月楼(今新华门)仿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宝月楼宝月楼为三层木质结构,镂空设计形似葡萄架。楼内长廊遍布古色古香的壁画,还复原了香妃的书房、寝宫等场所。这个是楼上的外廊。</p> <p class="ql-block">登上宝月楼顶,香妃园主墓清昕可见。</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许多人以为这是香妃墓,其实这里的墓葬不是香妃的。而是来自中亚的宗教学者、传教士穆罕默德・玉素甫的家族墓,其家族 5 代 72 人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此墓葬群始建于1670 年。香妃的家族成员 —— 其祖父阿帕克和卓、父亲阿里和卓,以及家族其他历代重要人物也安葬于此。是一座典型的和卓家族陵墓群(维吾尔语中称 “麻扎”)。</p> <p class="ql-block">走近墓区,进入这个建筑的大门就进入了墓葬区。</p> <p class="ql-block">进入可看到现存的58座坟莹,无论大小表面都砌有蓝底白花琉璃砖,非常典型的维吾尔风格。</p> <p class="ql-block">园中的香妃戏蝶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是始建于1873 年的加满清真寺,是一所平面三合院式建筑,由内殿、外殿、庭院三部分组成,寺内有 62 根木柱,是维吾尔族木雕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殿内精美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12年的门楼,表面镶着蓝底白花的琉璃砖,极具维吾尔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门楼旁边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出得香妃园原道原方式回到酒店,结束了整个喀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