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玩于2019年7月9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创作于2025年8月31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家乡承德市,有一组名为外八庙的景点,凭借浓厚的历史气息和宗教文化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同时被当地人称为“大佛寺”的普宁寺,便是外八庙中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模糊记得我小的时候,爸妈领着我去过一次普宁寺,只是当时幼小的我在看到里面一些面目狰狞、恐怖的佛像时,吓得连喊带叫不敢进去……后来,随着我慢慢长大,加上知识不断增长,我对普宁寺产生了兴趣,想走进去好好一探究竟。另外,普宁寺也是承德的一处景点,身为本地人,连自己当地的名胜都不了解,实在有些说不过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年7月9日,高中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月,正在享受长假的我来到了普宁寺,开始了半天的探访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上吃完饭后,我挎上我的小挎包,走出家门,一路溜达着来到普宁寺。快到地方的时候,我远远看见建在小山上的普宁寺的大乘之阁,它高高的矗立在绿树丛中,是那么的显眼,让游客即使在远处也能够看到。而与其它矮矮的建筑相比,大乘之阁是那么的高大,可谓是鹤立鸡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穿过普宁寺前面的广场,来到了庙门前。庙门的顶部被黄色琉璃瓦覆盖着,绿色琉璃瓦如同绿色丝带镶嵌在房脊和房顶的四边。庙门的墙体是红色的,在阴蒙蒙的天空下看上去若一团燃烧着的火;庙门的底部是汉白玉砌成的,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变的很黑了,也许这是岁月的痕迹吧。庙门的中间正上方是一块金边蓝底的匾额,上面刻着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普宁寺”,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团结平等的理念。牌匾上的汉文和藏文我能一眼认出来,但是蒙文与满文我看了半天,也没有区分出来,因为这两种文字太像了!(当时我并没有查阅这个问题,稀里糊涂的抛之脑后。去年我去沈阳故宫的时候,听了里面导游的讲解后,我才知道如何区分满文和蒙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买好门票后走进了庙门,进去后三座亭子似的建筑映入眼帘,左边的是鼓楼,右边的是钟楼,中间是碑亭。它们的屋顶四角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向上翘着,上面的神兽雕像神态各异,昂着头望向远方。雕像虽然小,但是做工非常精美。中间的碑亭里矗立着三座石碑,上面同样是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记述了普宁寺修建的原因、时间、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就。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很多字迹都无法辨认了,但是也能读出个大致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来普宁寺修建于18世纪50年代,当时的清朝政府先后平定了新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达瓦齐叛乱和阿睦尔撒纳叛乱,为了纪念这两场平叛战争的胜利,清政府仿照西藏的三摩耶庙在承德修建了这座普宁寺。六世班禅和蒙古族喇嘛教最高领袖曾在普宁寺朝拜、礼佛,乾隆皇帝也曾在此处接见过前来朝拜的各少数民族首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看完碑文后,想起了乾隆皇帝说过的一句话:一座喇嘛庙,胜过十万兵。清政府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拉拢的政策,在承德修建了普宁寺等外八庙供其居住和从事宗教活动。这些措施拉近了中央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友谊,也让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可以说,普宁寺在内的外八庙是各民族友好往来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碑亭出来后,我来到了天王殿。殿前有一个很大的香炉,很多游客双手拿香,先对着殿内进行一番祷告,然后郑重的把香插进香炉里。整个天王殿被笼罩在如同云一样的缭绕烟雾当中,看上去像是天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进天王殿后,看到迎面的桌子上供奉着一尊憨态可掬的弥勒佛,弥勒佛身穿黄色蓝色交织的袍子,一脸笑容的看着前方,似乎在对游客的到来表示欢迎。弥勒佛的两边则是横眉立目的四大天王,个个身穿铠甲,头戴法帽,手里拿着不同的兵器,随时准备除掉一切妖魔鬼怪,保卫一方百姓安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天王殿后,我来到了一处很大的院落,正中间是建在汉白玉台基上的大雄宝殿,左右两边各有一座配殿。“这两座配殿里有什么呢?”带着好奇,我先来到了左边的配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左配殿里,我看到了供奉着的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中间的观音菩萨面容安详,温和的眼神中透露着普渡天下苍生的愿望;观音菩萨左边的普贤菩萨连同红色坐台,被一只大白象驮着;观音菩萨的右边是文殊菩萨,全身上下涂着浅红色,骑着一头黑色的狮子,狮子凶猛的龇着牙咧着嘴,威慑着来犯之敌,保护着主人安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时我想起,文殊菩萨主管开启人们内心的智慧,于是我郑重的跪在文殊菩萨前面的垫子上,恭敬的拜了拜,一边拜一边祈求文殊菩萨让我变的更聪明,思维更敏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左配殿出来后,我穿过院落来到了对面的右配殿。刚进门,吓了我一跳,因为这里供奉的三个佛像全都是张牙舞爪、面目狰狞。外面乌云密布的天空让屋里显得更加阴暗,在这样的环境中看着这三个造型恐怖的佛像,我心里感到阴森森的,全身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三个佛像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间那尊名为大黑天的佛像,它全身涂着蓝黑色,一些用绿色和黄色做成的花纹点缀在身上。大黑天有六个胳膊,其中的四个胳膊伸向四周,剩下的两个放在胸前,每只手都拿着不同的法器,看起来准备施展出所有法器的威力。大黑天头上戴着红色的法帽,从远处看像是一团火焰在头顶上燃烧。它有着血红色的眉毛,鼓着两只如灯泡的眼睛,眼球里还泛着些许红色。大黑天张着血盆大口,露出满嘴凿子般的牙齿,似乎要吃掉我们这群不速之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我走进了大雄宝殿,中间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座大佛的全身泛着金光,面目慈善的俯瞰着下面,很多游客都恭敬的跪拜在佛像的面前,祈祷着佛保佑自己平安健康。两边则是十八罗汉塑像,所有罗汉表情各异,都有着各自的动作,没有一个相同的,似乎都在聆听着中间释迦牟尼佛讲授佛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过大雄宝殿,我来到了普宁寺的后半部分,与刚游览过的前半部分相比,这里充满了藏传佛教寺庙的风格,一座座红白相间的白台分布在周围,让这里看起来好像一处小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旁边的讲经堂里,我看到墙上挂着许多照片,一幅幅照片如同记忆的碎片,保存了曾经的珍贵瞬间,记录着发生在普宁寺的无数往事,为人们展示着独具特色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说明宗教团体利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祖国,为社会做着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来到了普宁寺的主体建筑——高大雄伟的大乘之阁。它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里面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走进大乘之阁后,看着壮观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雕像,我被震撼到了!它如同擎天大柱,在它面前,我们这些游客反倒成了侏儒。我需要把头仰到几乎90度,才能勉强看到佛像的顶部。佛像身上,除了在胸前双手合十的两只手,还有密密麻麻、数不清的手伸向两边,就像太阳发出的光芒一样,每个手都拿着一种法器,令我惊叹的是,竟然没有两只手拿着相同的法器,制作的工匠该得有多少种创意啊?佛像的身上,每一串佛珠和衣服的每一条袋子都制作得那么清晰,似乎也在随风飘扬。我在欣赏的同时,也思考着几个问题:这样高的佛像,难道是用一整块又粗又长的木头雕刻的?还是先用好多块木头雕刻出来然后拼接起来的?制作佛像的工匠们还得付出多少心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出大乘之阁后,基本结束了这半天的探访之旅。从出口走出后,我回头看了看普宁寺,我觉得它如同一本书,记载着厚重的佛教文化;好似一根纽带,连接着各民族的友谊;恍若一位老者,见证着丰富的历史往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中图片来自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①承德外八庙,分布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北部和东部,分别是普宁寺(大佛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殊像寺、普乐寺、安远庙、溥善寺(已不存在)和溥仁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②关于如何区分满文和蒙文,有一个顺口溜:满文是“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蒙文则是“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左边多右边少,尾巴一甩蒙文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③厄鲁特蒙古,又称漠西蒙古,盘踞在新疆一带,由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四大部落组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