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处有人家——陶家宅

王君武

<p class="ql-block">  白墙黑瓦、庭院深深,在川沙新镇王桥路上的一角,竟然藏着这处世外桃源。 </p><p class="ql-block"> 陶家宅是清末儒商陶长青的故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传统四合院宅邸,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至今已有117年的历史,建筑占地3900平方米,室内面积1280平方米,是典型的海派四合院建筑。</p> <p class="ql-block">  走进陶家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侧一个硕大的鱼池,只见不少鱼儿在池子内戏水,或穿插,或鱼跃,或翻腾,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往右看,在一进院门处有间隔7、8米的三座石库门,它们孤零零的矗立着,仿佛诉说着这座百余年老宅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二进院门口两侧,两棵历经百年风霜的广玉兰大树静静伫立着。据曾经到过陶家宅的友人告知,每年4月至5月间,这两颗广玉兰会绽放出长达30天的绚丽花朵,其中4月初更是花开最盛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陶家宅的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结构严谨,采用两进四合院落设计,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大门、前堂、后室依次位于其中轴线上,门、堂、室的两侧为厢房,院落四周檐廊环绕。砖雕仪门庄重大方、雕刻精美。自然与人文之美便在此相会。</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早已难觅一丝一毫工厂,或是学校的痕迹。根据历史记载,陶家宅在它建造40多年后,先是作为川沙毛巾三厂的厂址,后来又成为跃进中学的校址,莫非如今的那个大草坪是昔日学校的操场?几经周折,这座老宅又先后作为黎申五金塑料制品厂和星光日用化学品厂的厂址,可谓历尽沧桑,饱经风霜。</p><p class="ql-block"> 直到本世纪初,有关单位对这座老宅继续修缮保护,经过多年复建、修葺,陶家宅这座百余年老宅,正逐步变为一个集咖啡、下午茶、西餐、展览于一身的文化艺术空间。</p><p class="ql-block"> 老宅前堂正厅为混合式木构架扁作厅,面阔七开间,进深七界,前有连廊,内四界前后均为一枝香廊轩做法。明间五柱抬梁扁作正贴,次间边贴五柱落地做法,肥梁瘦柱,极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陶家宅的三进院子别有洞天,室内区域宛如精致的小迷宫,巧妙地运用了每一寸空间。桌椅的摆放根据房间大小精心设计,通道处也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充分利用。</p><p class="ql-block"> 一进庭院,左侧有一座小朋友喜爱的鲤鱼池。可惜那天是工作日,没有见到小朋友。如果是双休日,应该会有家长带着小朋友光顾,打破阶段性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二进院的庭院如今是玻璃花房,既实现了在自然花草之中用餐的舒适度,也为整栋老宅加入了自由、清新的呼吸感。</p><p class="ql-block"> 二进院厢房和三进后院的位置安静、相对独立,则被改造为十里包房和后院十里用餐区。坐在这里喝上一杯咖啡,与自然生活美学和百年建筑来一次深入对话,那是很惬意的。</p> <p class="ql-block">庭院一角~</p> <p class="ql-block">玻璃房~</p> <p class="ql-block">厢房内摆放着一台钢琴~</p> <p class="ql-block">  忽然,从背面传来了浓浓的沪语。“今朝人不多,阿拉在这里吃吃咖啡,聊聊天,蛮安静咯!” </p><p class="ql-block">“是呀,芳芳啥事体么来,侬叫过伊伐”?</p><p class="ql-block">“上礼拜就发过信息了,伊讲外孙女这几天要考试,中午要烧饭走不开”,“每趟都叫伊咯,上次中午聚餐,伊刚吃好饭,才聊了一歇歇,说是要去接外孙女放学”。</p><p class="ql-block">“我晓得咯,伊对吃咖啡不感兴趣咯”。</p><p class="ql-block"> 听声音可判断,那是三位阿姨在对话。出于尊重或者礼貌,也不便回头去细看。</p> <p class="ql-block">  喝罢咖啡,走出后院,那里是一块上千平方的大草坪。远眺,隐约看到对面的树林中有一排灰色的太阳伞。徜徉在阳光微风中,漫步于草坪,当踏上在树荫中铺设的那栈道地板,仿佛进入了大氧吧,只见两边有横向排列着二十多个小桌子,置身于绿树环抱中喝喝咖啡,看看书,那是多么的惬意呵。</p><p class="ql-block"> 透过那块大草坪回望,那座老宅青砖山墙蜿蜒,青瓦双坡微微翘起,舒展飘逸。可见,从老宅屋檐中却也可感受到中国书法的和谐美感。</p> <p class="ql-block">帐篷小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