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我早闻其名,却终未得一游。这回跟团到潮州旅游,便跟着走一趟,领略一下古城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街道两旁的骑楼是岭南建筑的典型代表,风格独特,充满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 潮州骑楼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它融合了潮汕传统建筑、南洋建筑和欧洲折中主义等风格。建筑一般为两层,底层为商铺,二层为住宅或仓库。沿街部分二层以上挑出街道,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因建筑骑跨人行道,故而得名骑楼。屋顶多为中式“金”字型瓦顶,建筑材料主要是传统青砖和瓦,同时也运用了西洋混凝土材料。墙面上既有大量中国传统纹饰,也有西方风格装饰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 广济楼就立在潮州古城的东端,一头枕着牌坊街的青石板,一头望着韩江的流水,像位守了数百年的老者,把古城的朝朝暮暮都收进了青砖黛瓦里。它是座城楼式建筑,砖木结构的身子裹着黛色青砖,墙面上还留着岁月的斑驳。最打眼的是上层的楼阁,飞檐翘角往空中挑着,檐角挂着的铜铃,风一吹就叮当作响,声音混着韩江的水声,成了古城的背景音。楼阁的木窗棂雕着精细的花纹,有的是缠枝莲,有的是吉祥纹样,阳光透过窗格漏进去,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的牌坊街,是铺在青石板上的一部活史书,二十余座明清石牌坊沿太平路次第排开,像串起时光的珠链,一头拴着古早的功名故事,一头连着市井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牌坊多是四柱三门的形制,最老的“柱史”坊刻着明代的年号,碑身爬着青苔,字缝里藏着几百年的风雨;“状元”“尚书”坊则漆色鲜亮些,匾额上的金边在阳光下晃眼,仿佛能看见当年举城相庆的热闹。有的牌坊底座还留着石狮子,爪子被摸得光滑,是游人不自觉的亲近,也是岁月的温柔摩挲。</p> <p class="ql-block"> 牌坊间嵌着骑楼商铺,木窗棂雕着缠枝莲或梅兰竹菊,有的窗扇半开,里头挂着蓝布衫或潮绣挂件,风一吹就轻轻晃。铺子多是老字号,左手边可能是卖手拉壶的,陶泥的腥气混着茶香;右手边或许是甘草水果店,杨桃、芒果切得整齐,撒上梅粉的酸香直往鼻腔里钻。穿蓝布衫的阿婆提着竹篮从坊下过,竹篾碰撞的脆响,和摊主“胶己人,来看看”的招呼声叠在一起,让那些刻着“忠”“孝”“节”“义”的石牌坊,少了些距离感,多了些生活气。</p> <p class="ql-block"> 拐进巷弄找古庙,三进的开元寺就藏在市井深处。红墙斑驳,墙根的石狮子被摸得光滑,山门上方的“开元寺”匾额是唐代的旧物,字迹里还能看出当年的遒劲。院内的菩提树遮天蔽日,树下有老人摆着茶桌,工夫茶的盖碗碰出轻响,竟盖过了殿里的木鱼声。香火的气息混着茶叶的清香,让人想起课本里写的“千年古刹”,原来不是遥不可及的词,是能亲手摸到的红墙,能亲口尝到的茶汤。</p> <p class="ql-block"> 等暮色把古城染成浅灰,灯就亮了。先是牌坊街的红灯笼次第亮起,一串串挂在骑楼下,把青石板照得发红;接着是广济门城楼的轮廓灯,暖黄的光勾出城楼的飞檐斗拱,像把古建筑的美拆成了线条,清晰又温柔。最妙的是城墙根的灯,藏在草丛里,光从叶缝里漏出来,在墙上投下细碎的影,走在墙下,像走在星星铺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7月3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广东潮州古城</p><p class="ql-block">拍摄:顺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