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咸宁“131工程”~澄水洞

桂英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荫,我终于站在了“131地下工程”的入口前。阳光洒在石墙上,映出斑驳的光影,红色的旗帜和五角星标志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历史。两侧的绿色岗亭静默伫立,仿佛守卫着这段时光的沉默卫士。我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这座承载着特殊记忆的地下世界。</p> <p class="ql-block">走出走廊,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绿意盎然的空地上,一座木制凉亭静静伫立。亭中整齐地堆叠着绿色的军用弹药箱,旁边还有几条长椅,供人休憩。我走近一看,旁边的绿色指示牌上详细介绍了这些军事装备的历史背景,仿佛让我看到了当年士兵们忙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块刻有“131工程”字样的石碑静静矗立,周围绿树成荫,几位游客正缓缓走过,低声交谈。我站在碑前,仿佛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重量,心中涌起一股敬意。</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看到了几门绿色的火炮静静陈列在竹林边,炮身上的绿色涂装已经有些斑驳,但仍透出一股威严。一个小女孩正兴奋地在火炮前拍照,背景中的竹林与白色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别样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竹林旁,我看到了一辆绿色的55式37毫米高射炮,炮管笔直地指向天空。一位穿着浅色衣服、戴着帽子的女士正站在一旁静静参观,旁边的绿色指示牌上详细介绍了这门高射炮的性能与历史。我站在她身边,仿佛也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三台迷彩涂装的水泥搅拌机映入眼帘,中间还矗立着一尊小型雕像。搅拌机的迷彩图案与周围的竹林融为一体,仿佛它们从未离开过战场。几位游客在地面驻足,似乎在回忆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隧道内部比我想象中宽敞许多,白色的墙壁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灰色的地面干净整洁,顶部的圆形通风口不断送来清新的空气。这里有个巨大的汽车转盘,方便车子上下或不同方向出行。</p> <p class="ql-block">汽车转盘</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间陈旧的走廊,墙上写着“长江南线作战总指挥部”,我站在一尊持枪雕像旁拍照。墙上的风扇缓缓转动,老旧的设备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紧张而严肃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几位游客站在“军事会议室”门前,门上的红色星星标志格外醒目,旁边还有一块介绍牌,详细说明了会议室的用途与设施。我站在他们身旁,仿佛能听到当年会议室内激烈的讨论声。</p> <p class="ql-block">在“131”地下工程里,设有电讯通信设备和电讯人员,这一刻,历史与现实交织,仿佛时间从未远去。</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扇玻璃门,我来到了一个带有金属门的房间入口。门旁的电线与插座透露出一种年代感,灰色的瓷砖地面与白色的墙壁形成鲜明对比,门后是一条幽深的走廊,仿佛通向另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一间展示厅中,我看到了三张图片:一张是“珍宝岛战斗示意图”与“中苏边界”地图,另一张是“军事会议室”的介绍,还有一张是“二号首长林彪及叶群居室”的标志与林彪的肖像照片。这些图片仿佛将我带入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墙上贴着“检验房”的标识,提示进入需消毒并核实身份。我站在门口,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背景的白色墙面与黑色柜子形成鲜明对比,墙角的红色五角星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再次站在“131”地下工程的入口前,阳光洒在地面上,温暖而明亮。我戴上帽子,回望这座承载着无数记忆的工程,心中满是感慨。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