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出师表暨祭黄帝陵文(2025.8.31)

东普(鹏鹏爷爷)

<p class="ql-block">《抗日出师表》是毛泽东于1937年4月5日清明节撰写的《祭黄帝陵文》,由林祖涵在国共联合公祭黄帝陵仪式上宣读,并发表于《新中华报》。该文采用四言古体,分为三部分:赞颂黄帝功绩、控诉日本侵华罪行、阐述中共抗日主张,明确提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等核心观点。任弼时将其定位为共产党人“奔赴前线誓死抗日的出师表”。</p><p class="ql-block"> 1937年,国共两党首次共同公祭黄帝陵。毛泽东起草祭文后经周恩来、朱德修改,并于3月29日致信范长江请求在《大公报》发表以扩大宣传。同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等将领拜谒黄帝陵时,祭文原稿陈列于轩辕庙。该祭文后被刻碑立于黄帝陵轩辕庙内,现为爱国主义教育载体。</p><p class="ql-block"> 抗日出师表,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蒋介石抗日的“西安事变”后,为实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国内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竭尽全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最终实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联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出一定的社会环境。 </p><p class="ql-block"> 1、1937年4月5日,在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为进一步营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抗日的社会舆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派出代表,共同赴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举行国共两党共同公祭黄帝陵仪式,这是国共两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p><p class="ql-block"> 2、中国共产党派出的公祭代表是林祖涵(林伯渠),中国国民党派出的公祭代表是张继。两党公祭代表在公祭仪式上,分别宣读两党的《祭黄帝陵文》,中国共产党的《祭黄帝陵文》系毛泽东亲笔撰写,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撰写的首篇《祭黄帝陵文》。</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祭黄帝陵文手迹</p> <p class="ql-block">敬书毛泽东祭黄帝陵文习作</p><p class="ql-block">作品规格:138X69cm</p> <p class="ql-block">《抗日出师表》暨《祭黄帝陵文》全文</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p><p class="ql-block">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p> <p class="ql-block">祭黄帝陵文习作局部</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祭黄帝陵文解析</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除开头说明致祭时间、致祭人职务、致祭人委派的代表、致祭礼品等情况外,祭文正文采用汉语四言古体,祭文正文共56句。祭文正文按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8句,该部分用言简意赅的简约语言,高度浓缩的精辟概括出轩辕黄帝的伟业。</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包括第9句至第28句,该部分追溯了自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动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境界</p><p class="ql-block"> 祭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三部分,包括祭文第29句至第56句,篇幅正好占祭文全部正文的一半。该部分是祭文的精华部分,具有十分鲜明而浓厚的现实政治色彩。其内容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三点抗日思想:一是表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北上抗日”的爱国使命,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行程二万五千里,“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历经艰险,来到抗日前线,志在“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的抗日决心。</p><p class="ql-block"> 发聋振聩地向全国各党各界提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的抗日主张,号召和呼吁“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商抗日国是,共谋抗日大计,共同抗日救国。充满信心地正确指出,“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即通过改革国内政治,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国共合作的抗日民主政治,动员和团结全国四亿民众,坚持持久抗战,中国必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从而有力驳斥了当时在抗战问题上,国内某些人散布的“亡国论”、“速胜论”等谬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已刻写成碑文,耸立在黄帝陵所在的轩辕庙内西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