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行仓库抗战旧址(四行信托部沪分部仓库)西部,总建筑面积约3800㎡2,分为1-3层,其中1-2层为常设展厅,3层为临展厅。</p><p class="ql-block">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以中外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基本陈列,按照"尊重历史,真实反映"的理念,展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和全面抗战的背景下,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奉命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战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以谢晋元为代表的"八百壮士"英雄群体形象。陈列内容分为"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个部分,陈列设计上除了版面、实物等常规形式,还辅以战斗场景、沙盘模型、微缩景箱、油画雕塑、互动游戏和影视片等展示手段,给观众以全新体验与感受</p><p class="ql-block">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突出了"遗址,战斗、纪念"三个属性,作为具有社会教育、陈列展示、公众宣传,学术研究和征集保管的专业场馆,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新基地,海峡两岸交流新平台,苏河湾文脉新延续"的总体定位</p> <p class="ql-block">大中金监陆南城业银行信托部上海分部仓库</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今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华夏千年承先烈,八百壮士耀日月。</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倡导并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p><p class="ql-block">1937年 8 月 13日,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双方共投入近百万军队,战况极其惨烈。为向国内外宣誓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0月26日深夜,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四天四夜,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p><p class="ql-block">八百壮士,四行激战。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洒热血,浩气长存。缅怀英烈,激励后世。以史为鉴,共祈和平。</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p> 中国军队从宛平城出发抗敌 <p class="ql-block">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垒筑沙包工事</p> <p class="ql-block">驻守卢沟桥的第29军37师219团士兵</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事变爆发,宛平城中国守军集合待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血塵淞沪</p><p class="ql-block">八一三淞沪抗战,自1937年8月13日始,历时3个多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第一场大规模战役。中国军队共投入海陆空兵力75万以上,伤亡30万左右;日军动用兵力25万左右,伤亡6万余众。广大爱国官兵前仆后继,同仇敌忾,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留下英勇悲壮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抗战时期的毛泽东主席</p><p class="ql-block">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发布通电,表明积极抗战决心,有力地推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p> <p class="ql-block">总之,政府対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針和立场,目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苛安、准各应域,而決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元分南北,年元分老幼,元始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決心。</p><p class="ql-block">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工。在此安危纯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送于社会,神成能明了局勢,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蒋介石庐山讲话节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一三淞沪抗战</p><p class="ql-block">上海作为远东第一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门户。日本帝国主义早已虎视眈眈。虹桥机场事件,蓄谋已久,燃起淞沪抗战的硝烟;八字桥的枪声,震动世界,展现中国军人的勇气;将士视死如归,众志成城,铸就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向世界表明中国抗战到底的决心。</p> 汉阳造步枪刺刀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9日,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士兵斋藤要藏,驾汽车强行冲闯虹桥军用机场,机场卫兵阻止,反遭枪击。中国军队被迫还击,击毙二人。"虹桥机场事件"成为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导火线。图为日军强行冲闯虹桥机场时驾驶的军车、中日双方会同查勘"虹桥机场事件"现场</p> 日军绑腿带 日军野战帐篷布 日军军号 <p class="ql-block">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相逼,中国军队紧急集结、赶赴前线,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会战已是箭在弦上。</p> <p class="ql-block">闸北八字桥因两次淞沪抗战而闻名于世。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由八字桥开始;五年后八一三淞沪抗战,再次在八字桥燃起战火。图为中国军队驻扎在八字桥附近的军营</p> <p class="ql-block">驻扎在闸北的第88师等中国军队修筑工事,严守阵地</p> <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由国民政府财政部发行的救国公债</p> <p class="ql-block">中国红十字会上海救护委员会第十救护医院颁发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救护奖状。</p> <p class="ql-block">守卫闸北的中国军人严阵以待,积极应战。</p> <p class="ql-block">英勇的气概、不屈的精神,中国军人用鲜</p><p class="ql-block">血捍卫民族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p> <p class="ql-block">中国军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p> <p class="ql-block">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大会战中,中国军队75万以上精锐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拼死搏杀,淞沪战场上出现了一座座悲壮惨烈的"血肉磨坊"。全世界由此见证了中国军民救亡图存的钢铁意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坚守四行</p><p class="ql-block"> 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的"八百壮士",在中校团附谢晋元的率领下,于1937年10月26日深夜进入四行仓库坚守。"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毙伤日军200余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行仓库保卫战</p><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的一次重要战斗,影响巨大,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自1937年10月26日深夜始,时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军队72军第88师262旅524团1营(增配机枪连)官兵奉命坚守四行仓库,在团附谢晋元率领下,于四昼夜的激战中打退日军十余次进攻,毙伤敌200余人,最后退入公共租界。照片内容为当时激战中和激战后的四行仓库战场情景的真实反映。</p><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历史照片,是美联社摄影记者海岚·里昂在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和日军占据四行仓库后所拍摄。绝大部分照片为第一次展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积极备战(构筑掩体)</p><p class="ql-block">10月27日凌晨,谢晋元和524团1营营长杨瑞符有序指挥各连排分头设防、积极备战,先后布置好蒙古路旱桥一带、仓库东侧西藏路一带、仓库西边、屋顶平台等警戒、守卫力量,同时因地制宜,利用仓库物资和沙包修筑防御工事,准备应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临危受命</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26日,大场失守,苏州河以北中国军队防线瓦解,南京国民政府统帅部决定将原驻守闸北、江湾、庙行一带的中央作战集团撤往沪西苏州河南岸,并命第88师留一个团坚守闸北以示中国抗战决心。第88师师长孙元良权衡再三,决定留下一个加强营死守闸北。该师262旅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赶赴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接受坚守命令,进行防务交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下旬,淞沪战局急剧恶化,全军西撤迫在眉睫。此时,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召开在即,为了争取国际支援,蒋介石下达"留置主力一部在北坚持战斗"的命令,经再三权衡,10月26日,第88师262旅524团1营奉命留守闸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条完整的"命令链"</p><p class="ql-block">首次发现的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下达坚守四行仓库的手令,以及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营长杨瑞符所著《孤军奋斗四日记》中关于到524团团部,从谢晋元手中看到孙元良下达的坚守四行仓库、固守待命手的经过,配合参考蒋介石日记节选内容、顾祝同在70年代台湾所拍摄的电影《八百壮士》开镜典礼上的致辞节选,形成一条关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命令链。</p><p class="ql-block">从高层决策、战区传达、师部与战区协商、达成一致、战区上报、获得批准、命令下达,到最终执行,这条完整的"命令链",印证了坚守四行命令层层下达的完整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积极备战(准备弹药)</p><p class="ql-block">10月27日凌晨,谢晋元和524团1营营长杨瑞符有序指挥各连排分头设防、积极备战,先后布置好蒙古路旱桥一带、仓库东侧西藏路一带、仓库西边、屋顶平台等警戒、守卫力量,同时因地制宜,利用仓库物资和沙包修筑防御工事,准备应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袭仓库</p><p class="ql-block">10月27日清晨,日军发现四行仓库里仍有中国守军,立刻发动进攻,受到四行孤军的猛烈阻击。28日凌晨,狡诈的敌人趁着夜色发动偷袭,40余人偷偷溜到仓库西北角墙下,攀爬到二楼窗口攻入仓库内。守卫该处的两名孤军战士配合默契、奋勇杀敌。关键时刻,谢晋元率敢死队员赶到,并消灭进入仓库的日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舍生取义</p><p class="ql-block">10月28日黎明前,日军偷偷接近四行仓库墙下,妄图用炸药炸毁铁门和墙壁。四行守军发觉后立即投掷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狡猾的日军用两块大钢板护住头顶和身体,继续埋设炸药。千钧一发之际,年仅21岁的敢死队员陈树生身捆数枚手榴弹,从五楼纵身跃下,拉开导火索,与敌人同归于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浴血奋战</p><p class="ql-block">10月28日天亮后,日军又发动袭击,我军居高投弹,毙敌数名。紧接着,敌机盘旋而来,再次被我军以平台上的两挺高射机枪打退。谢晋元指挥若定,命机枪手从四行仓库楼顶平台居高临下压制敌人,消灭其有生力量,并亲手击毙2名敌兵。28 日下午3时至5时,又成功打退日军2次进攻。四昼夜坚守中,四行孤军击退日军前后十余次进攻,毙伤敌200余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就地取材</p><p class="ql-block">从10月26日黄昏至27日傍晚,由于紧张地构筑工事、连续的激战,全体战士已整整一天一夜没有进食了,谢晋元命令各连设法自行开伙。因仓库内只有黄豆、小麦等储备,在没有食用油的情况下,各连官兵只能用水煮黄豆聊以充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伤员救护</p><p class="ql-block">滞留租界的医官汤聘辛在四行仓库战斗期间义无反顾地归队,带领救护班全力以赴救治伤员。10月30日11时许,敌人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向四行仓库投掷毒气炮弹和毒气罐筒,不少战士出现了头昏、呕吐甚至晕倒的症状。汤聘辛临危不乱,及时施救,使大多数中毒者转危为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团附训话</p><p class="ql-block">10月28日晚8时许,谢晋元与杨瑞符先后到各楼层召集各连官兵见面。谢晋元向战士们传达了"死守四行仓库,与最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表达了与全体官兵同坚守共存亡的决心,并勉励战士们要展现不怕流血牺牲的军人气概和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精神。官兵们深受鼓舞,群情振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写遗书</p><p class="ql-block">多位战士壮烈牺牲,却没有给父母和家庭留下片言只语,令谢晋元抱憾至深。10月28日晚,谢晋元巡视四行仓库各处时,郑重其事地要求每位官兵趁着战斗间隙,写一封简短的遗书,把这次承担的光荣任务与必死的决心,向家人作个交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童军献旗</p><p class="ql-block">随着八一三淞沪抗战进入尾声,四行仓库所在的闸北已全被日军占领,到处悬挂着血腥的太阳旗。10月28日晚,中国童子军女队员杨惠敏冒着危险进入四行仓库,将一面国旗送到四行守军手中。29日清晨,当四行仓库楼顶缓缓升起国旗时,沿河岸观战的上海民众激动万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上海著名作家沈寂先生少年时曾亲眼目睹四行仓库保卫战情景,回忆当年的所见所闻,依然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中央通讯社(1937年10月29日﹣31日)关于国人关注"八百壮士"的通讯。</p> <p class="ql-block">"八百壮士"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在全国引起轰动,各大报纸竞相报道,将他们的英雄事迹传往世界各国,一时间,"八百壮士"成为中外关注的焦,中外民众无不景仰,并以多种形式致意慰问。当时,中共上海党组织积极动员各抗日团体、抗日后援会和各界民众捐款捐物,支援四行孤军。</p> <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国际大都市,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打响后,英、美、法、德等国纷纷予以关注。英文《字林西报》、《北华捷报》、法文《时代青年》、俄文《真理报》等时时跟踪报道淞沪抗战进程,并专题报道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战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撤出四行仓库的孤军</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31日凌晨,"八百壮士"奉命撤出四行仓库退入公共租界,被公共租界当局送至跑马厅,当天上午又被送至胶州路兵营(即后来的孤军营)拘禁。照片内容为当时"八百壮士"撤出四行仓库◇乘坐汽车撤离,以及撤退中部分受伤官兵在同仁医院进行治疗情景的真实反映。</p><p class="ql-block">"撤出四行仓库的孤军"的历史照片,是美联社摄影记者海岚◇里昂独家近距离所拍摄,填补了"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的影像空白。由于日军一直在指责公共租界当局破坏中立、庇护"四行孤军"而在当时没有发表。此次展出为其首度面世。</p> <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31日凌晨,四行仓库守军泰命全部撤离,进入公共租界,被租界当局滞留在胶州路兵营。四行孤军坚贞不屈,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保持了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日本侵略者视谢晋元等爱国官兵为眼中钉。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日伪收买的叛兵刺杀,不幸身亡。社会各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以纪念和缅怀这位抗日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公共租界当局要求"八百壮士"从四行仓库撤退。国民政府权衡再三,下达撤退命令。1937年10月31日凌晨,谢晋元率"八百壮士"退人公共租界。上海民众自发聚集,夹道迎送。</p> <p class="ql-block">中央通讯社(1937年 10月31日)关于"八百壮士"安全退出四行仓库的通讯。</p><p class="ql-block"><br></p> 胶州路孤军营营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孤军营中谢晋元将军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八百壮士"在胶州路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孤军营生活,虽然他们被公共租界当局无理囚禁、失去自由,但是他们修整营房、整肃军纪、学习文化、开展生产,同甘共苦、砥砺奋进的精神令人钦佩。孤军营成为上海"孤岛"时期没有硝烟的抗日战场,上海人民的精神慰藉。</p> <p class="ql-block">奉命撤退的"八百壮土"虽身陷孤军营,寸步难离,备受欺凌,但依然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图为孤军营官兵做饭、用餐、养马、清洁等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1939年9月18日,鉴于上海的局势日益严峻,谢晋元将军在写给父母的预留遗嘱中,表达了"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的气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幸存的三十四名四行孤军官兵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回到上海。</p> <p class="ql-block">上海各界欢迎巴布亚新几内亚回国的三十四名孤军官兵。图为谢晋元将军夫人凌维诚女士与回国孤军官兵在孤军生产合作社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回国的幸存孤军官兵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十五周年纪念大会。</p> <p class="ql-block">1943年,全国慰劳总会欢迎自南宁脱险抵达重庆的四行孤军九名官兵。</p> <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28日,日军从公共租界当局手中接管孤军营,劝降不成后,将孤军官兵分散至南京孝陵卫、杭州南星桥、安徽芜湖裕溪口,甚至是遥远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充当劳工。孤军官兵坚守民族气节,宁死不当汉奸,以各种形式同日伪势力作斗争,不少孤军官兵逃离日伪的魔掌,继续抗战事业。1945年抗战胜利后,幸存的部分孤军官兵在上海重聚。</p> <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纪念四行仓库保卫战,纪念谢晋元将军及四行孤军。1949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以正式文件肯定了谢晋元将军为国家民族所做出的历史贡献;1985年9月2日,上海市文管会举行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抗战纪念地勒石仪式;1987年8月,闸北区在四行仓库举行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50周年活动,缅怀"八百壮士"的英勇壮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1995年8月,闸北区和一百集团共同筹建"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传扬"八百壮士"英勇抗战事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朽丰碑</p><p class="ql-block">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以及上海"孤岛"时期,中共上海党组织坚决执行党的全面抗战政策,领导各抗日救亡团体和广大群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既动员市民救护伤兵、慰问前线、募集资金,又组织了深入细致的抗日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向着更深入持久的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慰问募集</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共上海党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文化界、教育界、戏剧界、妇女界、宗教界等纷纷成立抗敌后援会、抗日救亡组织,以各种形式支持支援前线抗战,唤起更多的上海市民响应起来参与慰问募集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抗战宣传</p><p class="ql-block">中共上海党组织引领上海各界救亡团体,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宣传,激励民众树立民族自信,坚定抗战到底的信心,同时动员广大群众组成宣传队,深入街头开展"保卫大上海"宣传周,先后有113个团体、930支宣传队参加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伤兵救护</p><p class="ql-block">上海各界,包括佛门弟子,组织人员全力以赴抢救淞沪抗战中的伤员,普通民众以强烈的爱国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救护为国而战的官兵们,此情此景也影响和感动了外籍和平人士。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和衷共济,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山河重整,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孤军奋战,英雄豪壮,正气浩然,彰显中华民族之尊严。孤军不孤,义举盛传,全民襄助,凝聚中华民族之力量。</p><p class="ql-block">中国不会亡,是八百壮士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中国一定强,是中华儿女的奋斗梦想。</p><p class="ql-block">勿忘壮士,铭记英雄。</p><p class="ql-block">勿忘历史,共铸和平。</p> <p class="ql-block">《战争与和平》钢枪、头盔、军号等战争元素演变成一只巨大的和平鸽,和平鸽的羽毛上生长出橄榄枝,同时孕育出小和平鸽,从而表达了告别战争、珍惜和平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上,无数个弹痕,可想而知是有多么的激烈,能活着下战场,很幸运</p> <p class="ql-block">今天很多解放军官兵也来参观四行仓库了,兵种还挺齐的,有空军,海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