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五年八月十日<br>早晨五点,天还黑着,便按约定到了小区门口。前些时通过内蒙同事绍华的介绍,联系到了银滩到呼和浩特的大巴车。因班车班次少,二周一个往返,我的学习空档间只有这段时间休息,便订了票。发车前一天司机来电话说因大巴车拉的人比较多,不可能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转过来,所以是由电动车来接,并提醒跟我同路的前面一个小区还有位乘客,得拉上那位后再到海洋明珠来接我,可能要晚上几分钟,让我可以晚一会出去。<br>已经收拾完了,该吃的吃了,该停的停了,该关的关了,天不热,我还是提前出去了。<br>大巴车虽然去呼和浩特,但乘客却散布在银滩各个小区,大巴除了沿途的几个小区的乘客其它小区的都是用电动车转驳。现在的电动车很牛,比小五菱还大,速度不亚于轿车,挺稳挺静,还不要驾驶证。<br>大巴车是在在湖畔人家始发。据绍华的弟弟介绍,他就住在那里,那一片呼市的人挺多,而且有很多都是铁路的。绍华也是通过他弟弟得知从银滩到呼和浩特有大巴并介绍给了我,这车比客运公司的大巴车方便。从小区接,回来送到小区门口。<br>银滩到呼和浩特的大巴车算是豪华车了,一排三座,比较宽敞,价格380元。只是班次很少,我这个周日过去,要到再下个周六才能返回,也就是说,我这趟过去在内蒙有十二天的活动时间。因回来还有学习任务,所以推翻了原定今年过去住上一二个月的打算。<br>一路上停靠了四个服务区,去时车上没有出现有人尿憋不住叫嚷的现象。途中只是因为堵车和大雨有点耽误,到呼和浩特东站时已经近半夜十一点了,早晨五点多发车,一千二百多公里走了约十七个小时。因宣化、张家口那边有下车的,估计多少也绕了点道,不然不会走这么长时间。<br>绍华提醒高速出来一转弯就到东站,司机说这里有一个停靠点。随同下车的还有一位乘客,我下车没走几步就看到绍华来接了。<br>绍华,兵团战友,当年铁工校毕业跟我们一起分到了集宁车辆段,曾在段俱乐部大礼堂旁的屋里同室,因一直保持联系,且这次大巴车的信息也是他提供的,平常九点多就睡觉的他,竟然到车站来接我了。他建议,时间晚了,他也是一个人,不嫌弃的话就住他家吧。我一想这样也好,便跟他回家了。 早晨五点多上了大巴车 下午穿过保定,进入太行山脉。 二〇二五年八月十一日<br>原来铁五中的老师刘金华先跟我约好了,到了后见一面。上次回呼,从张校长那里得到了她们的联系方式但因时间太紧,没有和她们取得联系,被埋怨一通后答应再去呼市一定见上一面。当年在呼和时,铁五中的张校长夫妇、胡老师、还有刘金华夫妇关系都非常好,这一别几十年,这次总算跟几位都联系上了。<br>从绍华这里出来公交车一趟就到刘金华那里。呼和浩特乘坐地铁可以刷身份证,外地人同等对待,我想着这一出去指不定要去哪里,便把身份证拿上了。因背包里零碎太多,嫌它太沉就没带,身份证夹到驾驶证里揣兜里,拿了个杯子就出门了。<br>金华的爱人田伟到大门口迎接,我没见着他,他没看到我,进屋等了会他才回来。<br>田伟跟王星是同学。王星当年在集宁时我们几个喜欢弄点乐器鼓捣。他吹黑管,长海吹长笛,我是什么乐器都能把它弄响,还把段里的萨克斯修好跟他们几个没事时就找间屋里往一块奏,弄得党委几个老同志都有意见,说我不务正业。他们关系不错,我跟王星也好,可惜我回来不久后听说王星在海渤湾溺水了。田伟也是玩乐器的,现在还搞了个野狼乐队不时的弄点响声。当年铁一中培养了一批乐手,培养了几个摔跤手,高竟还得过几次全国冠军,同事王国桥也因此后来去了体校当校长,后据说被济南军区许以大校待遇挖走了。<br>好容易见次面,从三十年前说到三十年后,又说起我爱人的点点滴滴。很快就到了吃饭时间,知道我不在内蒙羊肉吃的少,于是,吃羊肉去。一顿饭吃到二点多,因同学小谢等几人说满都海有演唱,要去观摩国家大剧院专业歌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魏广德的演唱,好几个同学都约着去,我下午没安排,从刘金华那里离开后便乘坐公交车去了满都海公园。<br>原来印象中的满都海快近郊区,往东过了铁路医院住院部、内蒙医院那条路就是一片田野了,如果却挤满了高楼大厦。<br>我去的有点早,只看见李宪平在那些老人堆里指挥着,有几个化着妆演唱什么的一句也听不清,但肯定是当地的小调类的,那些老人都美滋滋的在那听着时不时还跟着一块哼唱着,李宪平就是在那里给加油的。<br>中午喝了点,听不清唱啥,跟李宪平聊了几句也是啥也听不见,便坐在长廊上靠着柱子迷糊上了。清醒后顺着公园往里走,这里谢贻斌和王边军都发来短信问我在哪,我按他们的所在的位置找了过去。魏广德的演唱有当地的一些爱好者互动,一圈圈的人很多。下午我来时那里已经摆好了场子了,虽然主唱还没来,但爱唱歌的拎着话筒一个个的津津有味的在那里拉开了嗓子唱着。只是再好听的歌,再动人的音乐到了我这里都跑调了,我已经分不清悦耳的歌声,在我耳朵里只是噪声。之所以往公园深处走也是为了避开这些声音。<br>别人过来是听歌,我过来只是图个热闹。来了几个同学,只是当时说要过来的小连子没来。她儿子媳妇前几天终于帮他生了个大胖小子,这正忙活着呢。她儿子比我闺女还大,儿媳妇也四十多岁了,大龄产妇,真得挺不容易。只是连子跟长根也都过七十了,今后带孩子这累差事估计是有心无力了。这我到感谢我孩子,没让我帮忙,俩孩子都她自己带,省了我很多心,也让我能继续到处转悠。<br>回去晚上洗澡换衣服才发现驾驶证怎么没看见?有点累,也没当回事,想着明天起床后再找找。 宪平正在满都海公园指挥着这些老头老太们唱红歌呢 唱歌也没把我吵醒,靠在这里迷糊着了 听魏广德唱歌的人可不少,免费 同学小谢和力军 宪平和力军(看这时我的裤兜驾驶证好像还在) 二〇二五年八月十二日<br>昨天在满都海就约好了,今天去红山口。<br>红山口位于大青山脚下,因山口处及土壤呈红色而得名,我们当年读书的学校就在这里。<br>当时的呼铁司机学校还在建造中,如果等它建好会耽误好多孩子回城,所以便“先上马,后备鞍。”结核病院的一幢空置楼和几排平房及一个大礼堂便成了司机学校的临时校舍。<br>那是一九七五年,呼和浩特市还很落后,过了赛马场后便是荒郊野外了。我们当年是在铁一小报道,从那里乘坐学校的班车进的学校。山上每天早晚各有一趟公交车往返于市区,车站离我们学校不远,但我们也只有在周日才有机会坐车进城。<br>如今的北环可能就是原来的国道,即使在这条路的两侧现在也是除了楼房就是楼房。<br>我已经打算出门了,却收到小谢的提示,说李宪平在群里发了通知,“红山口开始下雨,停止一切活动,防止山洪事故发生!”<br>今年呼市的雨水特别多,我从银滩来的路上就体会到了,路两边原来干涸的小河沟都是洪水滚滚,有很多地方都被淹了。<br>但我已经出来了,想想还是过去看看吧,再说雨早已经停了。昨晚上的雨不算很大,不会有什么意外吧?<br>换了进红山口的车后,车拐上去没走几站就不走了,说前面路坏了。我看了看,离红山口还有不到二公里,走过去也没多远。以前当学生时赶不上公交车走回学校也是经常的事。那时从市里走到学校有十几里,现在这点路不过二三里。不过我还是跟宪平他们联系了,宪平让我不要走了,原地等着他马上过来。没一会,我看他是从山上下来的。我以为他接我上去,结果他让我坐上他的电驴子往下走了。到了北环没过马路,逆行往前窜。虽然这边车少人少,坐在他的电驴子上仍是心惊胆战。车没进城,反而进了类似城乡结合部的地方,有点乱,有点破,但人气很旺,说这里是做生意的地方。<br>原来他城里的房不住租出去,自己跑这里来租的房。我说他是想体验一下现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他眤称“马列”,我到是很敬佩他能保持这么坚定的信念,这点比我强多了。<br>昨天在满都海的三位都来了,小谢是打车过来的,力军也是开的电动车。<br>在宪平这里聊完吃完再一次去了红山口。<br>原来上午宪平接到我的电话是从家里过来的,他住的地方离学校也只有一公里多,他是绕到上面下来接的我。他说那边路上都是水,没法过去,所以才带我往山下走,绕了一圈回到他的住处。<br>从他那里去原来学校的旧址路很好走,也不远。但原来学校校址这一片都被封了,进不去。看这一片好像都是杏树。当年学校旁边就有成片的杏树,当杏子熟时我们经常会去打弄几个杏子,那片杏子又大又甜,现在这片一眼望去全是杏树了。<br>学校旧址还保存着当年我们作为宿舍的三排老式平房,楼房和礼堂都已经不见了,但楼房旁边的那座大烟囱到还保留着,因此我们几个留影时专门把那大烟囱拉了进来。<br>我们所站的地方,是学校的后面,那时是一片荒山,有几块大石头还摇摇欲坠的在房后晃着,都说真怕哪天滚了下来。如今这一片都是住房和树木,那些大石头不见了。<br>红山口,这一别竟然有五十年了。<br>下山后我坐车到呼和浩特站,这是一片原来最熟悉的地方。<br>我提前从体育训练中心下的车,这条路当年不知走过多少遍,就在临回上海前在这里还看到了一幕惨剧。工务段王段长退休后到我那里干过一段时间,很短,但我们相处的不错。当年那些老干部不像现在的干部那么牛逼,段长退休还到我那里打工,休息时还在路口摆了个修自行车的小摊。那天我路过,看在已经摆上摊上,便蹲在旁边聊天。这时就见对面迎宾路一个穿着挺时髦的小青年骑着自行车窜了出来,速度挺快,出来一个大左转被从东面一辆急驰的小轿车撞飞起来后又落到轿车前盖上,轿车紧急刹车后人从前盖上滚了下来,滚下来后又站起来试图想去扶自行车,结果没迈步就又摔倒了。<br>那时车站东街没什么楼房,集宁分局盖的那个楼就算是最好的吧?如今除了知道这片地方是我曾经熟悉的外,变化之大,没有一点熟悉的景物,真得是物也非了人也非了。<br>走到车站前给自己留了个影。当年这里有毛主席像的时候曾经拍过照,再后来留影时毛主席像已经被当权者推掉了。<br>这时想起我丢失身份证的事,想起旁边不远就是锡林路派出所,当年这里好熟悉,虽然是地方派出所,但那里的所长、民警有好几个关系不错的。便想着既然来了就去问问补办身份证的事。等候办事的人挺多,问了一个办理身份证的工作人员,说需要在外面排队等候。外面正好下雨了,也走不了,就等一会吧。等轮到我了,办事人员说我这里办不了,你直接到办身份证的那个人那时办就行。我一听,算球了,直接走人吧,也可能身份证没丢呢?回去后把大包小包全倒腾了,确实没有,可能真的丢了。 先喝上两口再上山 红山口的校址上只有那个大烟囱还在,校区成了一片杏林 隐藏于林中的平房,曾是当年的宿舍 拉了一张全景 背后就是五十年前的学校 为了把大烟囱留住,几个人挤成了这样 青城驿站 呼和浩特,留个影吧 又去了东站 二〇二五年八月十三日<br>这几天早起的早餐绍华都是带我去聚腾源吃的稍麦,今天还是去的那里,他说他每天早晨必吃。不过这里稍麦确实好,羊肉大葱稍麦20元一两8个,我俩一人6个,还点了一壶奶茶。这里茶水管够,小菜小米粥随便喝,我开玩笑说,来这里什么也不点,几碗粥就着小菜也能吃饱。<br>早餐后回屋开始查询乘坐的公交车的联系电话,一通电话打下来,没有一条线路捡到过驾驶证的,满都海公园小谢和宪平也帮着问询过,都没有。算了,还得着急出门,喜哥约着十一点在青城公园见面。<br>去年过来就见过喜哥,这次过来他要见一面,正好这边我也好久没去过了。当年青城公园是呼和浩特唯一的一个公园,后来才有了满都海公园。喜哥比我大,但看精神头比我还好。他还约着,如果我今年冬天去南方过冬,约着他一块。但他喜欢找个地方一呆就是一冬天,我可能呆不住,我喜欢窜,到时再说吧。<br>吃好喝好从七彩城出来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原以为他比我熟悉,结果他也蒙圈了。出的门不是进的门,加上喝了点,便迷糊了。走着走着他觉得不对,出来应该转弯往北走,结果我俩往东去了。其实往东走我回去方便了,但还是返回去跟喜哥找到车站上车后我才离开。<br>现在呼市的公交车是真方便,发现如今的变化是车多楼多公厕多。呼市的公厕还挺有特色,叫“青城驿站”。一开始没理会,看人进进出出的样子似乎是厕所,正好自己也内急了,过去一看果然是厕所,干净、整洁,还有专人打理。<br>这天回来的早,绍华家后面有个新成立的派出所,去那一问,我这外地的身份证办理有点麻烦,工作人员很耐心,看我耳聋,给写了个地址,画了个示意图,告诉我如何坐车过去。我一看市政大厅并不远,便打了辆车过去了。呼市的出租车比上海便宜太多了,上海一起步就上二十了,这里开啊绕啊,才十来块钱。<br>这里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真好,没几分钟就帮我办好了,并且提醒,因为我是外地的,信息需要传到户口所在地核实后再转回来,明天才能办理临时身份证,如果怕明天过来踏空白跑一趟后天过来肯定没问题了。<br>同时丢失的还的驾驶证和银行卡。驾驶证去年没验证,今年已经成了废证了,丢了就丢了,银行卡是个麻烦事。好在有手机银行,先通过手机银行临时挂失,如果能找到最好,找不到再弄个永久挂失,这样,还可以把卡里的钱转出来后再挂失,你捡到这卡卡里也没钱了。 跟喜哥的合影 去办证的市政大厅 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四日 <br>这天早餐后出门又去了车站那一片,这次把西边的这片都走了一遍。这边没东片熟,只是好奇原来可以四通八达的沿线都被封了,再想穿越铁路从铁道南到铁道北是不能了。这也减少了多少人祸?当年西道口这边每年都得死几个人,那年大年三十单位的小盖为了早点回家,提前去车站干活,被通过车给碾了。我说那里小鬼每年都在找替死鬼,小盖虽然没到道口那边,但大晚上的阴气重,便让小鬼给拉去了。<br>如今铁路两边比原来看上去好看多了,不管是不是涂脂抹粉,反正那老房子修饰一下看上去确实漂亮多了。只是老房子设施跟现在的商用楼比条件还是差点,但方便啊。我转了转,这里住的老人多,年青人都不愿住这里了,首先停车就不方便,空间小。不过我发现原来那些凉房什么的都拆了,显得还是比原来干净多了。<br>体委的朋友娟约了振华广场见面,说还约了路局一位稽查,问我认识不?我不认识,我说跑车的最怕稽查了,当年我跑车时还被稽查弄住过一次呢。不过那位有事没能过来。<br>娟也是蒙古族,在体委当保健医生,即使退休了也还挺忙,还经常带队外出。今天过来,还是提前把病人都打发了才脱身过来的。<br>这天回来的早,好几天下午没午休了,回来后一直睡到天黑,饭不也想吃了,跟绍华打了招呼后继续闷头睡了。<div>(回来才发现,跟娟他们没留个影,这一天都没拍照)</div> 二〇二五年八月十五日 <br>每天早餐都是去吃稍麦,我也上瘾了。回来后就去了市政大厅,临时身份证办得很痛快,正式身份证要二十天左右才能办好,办好可以免费寄到家。<br>当年的同事兴茂开车来市政大厅接的我。他比我小一届,是车三的同学,在集宁即后来到呼市,关系都处得不错。他一直说过来后说一声,几十年没见了。<br>到内蒙跟同学、同事朋友相见都离不开酒。酒足饭饱之后他又开车把我送到绍华小区门口。今天回来早,昨天又睡好了,绍华建议开车带我去敕勒川。我原本打算周日乘坐公交车过去,从绍华这里过去很方便。既然绍华这么说了,我便乐享其成,坐车去了敕勒川。<br>敕勒川草原在同学八应老家脑包村后面,位于呼市东北部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几十年前来过八应家几次,前面还有些庄稼地,后面便荒凉了。后来经草原保护、修复、成了城市草原生态功能区,被称为呼和浩特“后花园”。<br>敕勒川因“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r>这首《敕勒歌》而闻名。现景区内有草原、湖泊、湿地等景观,还融合了休闲旅游、体育运动、会展活动等功能,每年还会在这里举办马舞剧《千古马颂》等活动。<br>我没有深入进去,只在边缘转了转,绍华又开车带我沿着草原转了大半圈便打道回府了。 上午去办临时身份证又拍了张照片,这里的工作人员真不错! 兴茂去大厅接我后到了这里 敕勒川草原 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六日<br>周六原本是准备去老牛湾的,我这次来第一想去的地方就是老牛湾。由于没车了,又比较远,小二百公里,所以想找旅行社看看。结果都没有,后来绍华打听到有从白塔机场到老年湾的小飞机,我便按要求下载了个软件,结果这几天都没有航班。他又通过朋友找到了一个组团去老牛湾的旅行社。钱交了有了变化,说七十岁以上必须俩人以上,哪怕另一位也是七十岁以上的。于是问张三问李四问了好几个人,最后小谢答应陪我去一趟。补交了钱后又有了变化,黄河疏浚,近期景区关闭。这是老天不想让我去呢。<br>跟小谢商量后,他建议旅行社推荐的“哈达门”还行,可以去看看。于是周六便到体育场乘坐大巴去了那里。<br>第一站是武川博物馆。<br>我所知道的武川位于阴山北麓,南邻呼和浩特平原,北倚蒙古高原。始终是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进了博物馆后才发现以前只是知道这么个地方,却不知道它的渊源。武川作为北魏、隋、唐三代帝王始祖所在,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在这里通过实物展示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br>游牧民族将阴山奉为心中的圣山。魏孝文帝北巡祭天,将阴山正式纳入华夏山岳体系。北魏武川星光熠熠,广德行宫是魏帝“阴山却霜”的政治中心。武川豪杰在激荡的政局中脱颖而出,开创了北周政权,奠定了隋唐基业。<br>预知更多详情,可链接<br>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756461361&ver=6204&signature=J8k23XyR88HQrVkbmewzaMPeXwMX0Dq5BFfEAmvuHfgvu4Ao2qQNBYjC2StBZN0fuqWeOHlhpoerob6hF59iLlieA1JO85NZve2FDg6vfsDntKOPzff9zOGCNM0xIzcB&new=1<br>博物馆出来以为结束了,便准备回到大巴车上,这时小谢发现人们都去了广场北面。便也跟了过去,却一些学员打扮的人正往外走,原来广场上有表演。<br>我当时没注意我们这次旅行的内容,只知道去哈达门,这时想起打开手机查看,才知道我们这次一日游有三个项目,一是参加武川博物馆,二就是观看沉浸式实景剧《武川望夏》。广场上的表演只是个序幕,然后进到进里坐下,正剧才开始。<br>这场演出是以北魏市集场景复原加上沉浸歌舞剧表演及视觉环境搭建的一种演出形式,分“六镇武川·木兰从军”、“胡汉一家·草原嘉礼”、“坝顶祀天·恢弘华夏”三个篇章为主题,以舞台形式的表演再现了武川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与传奇,让观众通过想像穿越时空,感受那武川的千年文化魅力。虽然演出我听不清内容,但通过博物馆的一些资料和演出展现的一些内容,仿佛看到沉寂多年的武川当年竟然这么轰轰烈烈。<br>看完演出去吃饭,饭必须是武川的特色,莜面。吃饱吃好后前去上车去了哈达门。<br>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离武川还有段距离,进入景区再次换乘景区的游览车前往各个景点。<br>今年雨水多,山顶的草原也是郁郁葱葱。园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林密草深,美不胜收。这里被圈养的梅花鹿一点不怕人,还跟在人后面要吃的,有的躺在地上任人抚摸。<br>我和小谢并没有在景点内多逗留,提前溜达到了候车的地方。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在把我们送达后好像又去拉了第二拨客人过来,是从呼市拉过来的还是从景区大门那边拉来的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司机的车开得即溜又快,是这条道上的熟客。当我们到达候车点时车还没回来,等了一会才到的,不过并没有影响正点发车。<br>回到体育场时,原来的同事少君带着亮子已经开车等在那里了。小谢跟他们不熟便先回去了,我上了少君的车去了额吉餐厅,晚上小聚。<br>少君知道我和亮子多年没见,特地约上亮子过来的。亮子是当年在集宁、在呼和整备所最铁的关系之一,没有之二,后来离开后竟然渐行渐远,想起来也是唏嘘不已。 武川博物馆 武川望夏 花木兰比武 和亲 准备出山 哈达门 高山草原留个影 亮子和少君 二〇二五年八月十七日 <br>因为前一天绍华带我去过敕勒川,今天其它又没安排,便准备去市里转转。好几次路过大召看到那里金碧辉煌的总想过去看看,无奈时间不允许,这天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去逛逛了。<br>临行前绍华提醒,你应该去趟将军署衙。<br>这个地方不陌生,当年在呼市时多次走过且有一次看一位法院的朋友还进去过。当时印象并不深,既然提醒了那就过去看看。<br>进去后才发现里面现在开发的大的不是一点点,而且经过修缮后更是显得厚重,似把以往的历史拉回到眼前。<br>呼和浩特的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是清代绥远城重要遗存。现在的新城即过去的绥远城,过去的归化城为旧城。现存将军衙署及东北部城墙。将军衙署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要基调,主体建筑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府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以及厢房和耳房,左右对称有东西跨院,共六进院。绥远城将军衙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地位等级最高的清代边疆驻防将军府之一,也是研究清代衙署营造规范的实例。这次进来收获不小,原来表面上看到的只是凤毛麟角,但这次也仍只是一次比较认真的走马观花吧。<br>出去坐车前往大召。<br>下车停在席力图召旁,便先这里看了看。有人说这里是大召不大,小召不少。席力图召是小召的一部分,面积并不小,但名气比大召差多了。而真正的小召已不存在,仅存遗址,席力图召便成了大召旁的小召。<br>大召原来也并不大,当年我们在时大召混在旧城的一堆土建筑物旁根本看到不任何特色。是08年那次开车路过,看到旧城这片都被拆除了,满世界就显出个大召来。那以后这周边开始修复,才有了今天看到的热闹景象。<br>大召广场上正在做各种宣传,这天是周末,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是呼和浩特很少见的景象。这些年呼和浩特的旅游做得很好,据说很多北京人都把房买到了这里,这里的夏天确实比北京强多了。当年的满清皇帝避暑去承德,那是因为呼市太远,现在从北京来这里高铁二个多小时,避暑绝对优选之地。<br><div>(未完,放不下了,如阅读请看下。)</div> 以下为将军署衙照片 席力图召 大召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