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p class="ql-block">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而于1971年建成的。铁人纪念馆原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解放二街8号,是1989年在“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陈列室”旧址上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全馆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位列其中。</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入选首批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录。</p> <p class="ql-block">1972年,毛主席在北京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提到了一个中国的“铁人”——王进喜。他说道:“我们中国有个铁人叫王进喜,他曾说过:‘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表明了我们中国人话语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铁人王进喜‌(1923-1970)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标杆人物,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带领1205钻井队在大庆石油会战中创造多项奇迹,其事迹包括跳泥浆池制服井喷、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等,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进喜的典型事迹与铁人精神</p><p class="ql-block">‌跳泥浆池制服井喷(1960年)‌。</p><p class="ql-block">背景:大庆油田2589井突发井喷,现场缺乏重晶石粉压井。</p><p class="ql-block">事迹:王进喜不顾腿伤未愈,扔掉拐杖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和泥浆,最终与队友合力控制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此事件奠定“铁人”称号,体现其“舍生忘死、为国奉献”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拉肩扛运钻机(1960年3月)‌。</p><p class="ql-block">背景:大庆会战初期,吊车短缺,60吨钻机无法卸运。</p><p class="ql-block">事迹:王进喜带领队员用绳索、撬杠和木块,靠人力将钻机从火车卸下并运至井场,奋战3天3夜完成安装,喊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彰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破冰端水保开钻(1960年4月)‌。</p><p class="ql-block">背景:萨55井开钻时供水不足,罐车和水管线未到位。</p><p class="ql-block">事迹:王进喜组织工人凿开冻冰的水泡子,用脸盆、水桶运水50吨,保障钻井顺利开钻,仅用5天4小时完成首口生产井,展现“科学求实、群众路线”的作风。‌‌</p> <p class="ql-block">石油工人心向党</p> <p class="ql-block">王进喜把一生献给了中国石油工业,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被誉为“铁人”,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在北国边陲的大庆油田,黑色的石油如血液般奔涌。怀着敬意,我们跨入了铁人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主体建筑以『工人』二字为造型理念,高47米对应王进喜47年人生轨迹,47级台阶更将数字符号融入建筑叙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厅通过《不屈的童年》《艰苦创业》等七大主题展区,运用文物、全息影像、场景复原等技术,系统展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4次接见铁人王进喜珍贵照片</p> <p class="ql-block">一口井介绍</p> <p class="ql-block">刮刀钻头</p> <p class="ql-block">王进喜一心扑在工作上,难得与家人在一起,1970年7月,夫人王兰英及长子王月平、小女儿王月琴来北京看望住院治疗的王进时合影,这也是王进喜一生中唯一一次和爱人,孩子上衔游玩。</p> <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铁人精神的伟大在我心中久久回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