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游记586】心灵呼唤之约西藏行,第十六站:青海察尔汗盐湖

星空

【星空游记586】心灵呼唤之约西藏行,观格尔木河相伴而行,赏广袤无垠天然牧场,中国最大察尔汗盐湖,探奇迹之路万丈盐桥,全世界食用千年盐矿,观赏苹果绿湖面之美,打卡315国道U型公路,红崖火星地貌服务区,穿越柴达木盆地荒漠,夜宿一诗一歌德令哈。 【星空游记】拍摄曾经去过的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情,记录曾经感悟到的美景美色、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在星空走不动的那天重新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快乐。我国著名的游记有:《山海经》、《历游天竺记》、《徐霞客游记》等,星空不是旅行家,随性而已。闲来无事,整理照片,写个游记,记录照片的出处,回头再读,每张照片,犹如重游,其乐无穷。 游记不属于文学创作,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走过的路,以及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事、那情。星空也不是历史、地理、民俗的专家学者,只能做一个文字搬运工,串接专家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偶尔写一点个人感受,希望下次去的时候能有点更深的体验。分享是一种快乐,偶尔看到星空游记的朋友,欢迎指点迷津,并在此一并感谢,不再回复,见谅。 2025年06月11日,星期三,天气:晴。昨天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入住青海格尔木市,一夜无语。今天,清晨早起,队友集结,前往察汗盐湖游览,入住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德令哈。 昨天,在酒店门口大巴车掉到坑里了,搞到很晚才把车弄上来,司机师傅没有时间洗车,玻璃上都是黄土。今早离开格尔木市,一直沿着格尔木河边的公路向察汗盐湖前行。 格尔木河是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内流河,属达布逊湖水系,发源于昆仑山脉唐格乌拉山和博卡雷克塔克山冰川,从源头至昆仑河口全长316.6公里,干流长215公里,流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流经格尔木市后分叉成格子状水系,最终注入达布逊湖。 格尔木河上游分东西两支,西支奈金河(奈齐格勒河)与东支舒尔干河(修沟郭勒河)在纳赤台以下汇合形成干流,地下水补给占比超66%,格尔木站多年平均径流量5.69亿立方米,径流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该河支流雪水河上建有温泉水库,承担下游5座水电站径流调节及格尔木市、青藏铁路等设施的防洪功能。格尔木河是市区主要水源,通过渔水河生态治理工程恢复地表水系联通,并实施生态流量监测和水权分配制度。 格尔木河自昆仑河口以下转北流,横穿昆仑山,出山口后河道分东西两支。西支北西流,注入格尔木西干渠。东支是主河槽,北东流又分为两支,西支叫格尔木西河,东支叫格尔木东河。 格尔木西河北北东流,注入格尔木水库,出水库进入格尔木西干渠;格尔木东河北东流,直接进入格尔木西干渠。两河出干渠后分别流经格尔木市区东西两侧又北北东流入东达布逊湖。格尔木河出山口前支流众多,干支流呈格子状水系,出山口后河道多次分叉,并有河道之间的合并分出现象。 青海格尔木,是一座被遗忘的优秀旅游城市,风景太美值得一游。格尔木的旅游资源算是较为丰富的,这里有长江源头,有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自然景观, 昆仑山,万山之祖,而格尔木市恰恰背靠昆仑山,身居万宝汇集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形成以格尔木为中心的昆仑文化旅游区。昆仑山从帕米尔高原隆起,凌空而下,浩浩荡荡,横贯东西数千里;茫茫苍苍,雪峰高耸,冰川纵横,巍峨神奇。古往今来,有多少先贤智者、骚人墨客、剑客奇士、天涯游子,遥望西天,情寄昆仑,用诗词歌赋来表达他们对昆仑的向往和仰慕。<br> 格尔木又称:兵城。1970年代,格尔木的军人及其家属占到了全市人口的一半,因此被称为 “兵城”,那时,格尔木不仅是一个军事战略重地,更是一个以军队为主导的城市。 格尔木的军队数量庞大,市内秩序井然,治安状况极好,军人们不仅参与城市的日常建设,还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因为军人比例极高,格尔木也成为了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格尔木自古就是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如今它的作用更为明显,它是青藏公路的起点,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可以说,格尔木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也是青藏铁路的重要一站,意义非凡。 说起格尔木,就离不开青藏公路,说青藏公路,就离不开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走在青藏线上,他的名字总是不断地被提起,他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格尔木的奠基人”。每当格尔木人民提起他的名字时,脸上写满了骄傲和敬佩。青藏高原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印记,他就是慕生忠将军。 格尔木草原,位于我国青海省的西北部,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天然牧场。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体验。骑马游草原,成为了一项备受青睐的旅游活动。本文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格尔木草原的魅力,分享一场说走就走的骑马之旅。 格尔木草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海拔约3,000米。东临祁连山脉,西接昆仑山脉,北依阿尔金山,南望巴颜喀拉山脉。这里地势开阔,草原辽阔,是我国最大的天然草场之一。 格尔木草原属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干燥。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昼夜温差较大。6月至9月为旅游旺季,此时草原景色最为迷人。格尔木草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湖泊、河流、山脉等。 到达察尔汗盐湖游客中心停车场。 需要乘坐景交车前往景区。 到达景区。在青甘大环线时,星空去过茶卡盐湖,可惜阴天下雨没有看到“天空之境”的美景,察尔汗盐湖第一次来。察尔汗盐湖和茶卡盐湖的主要区别在于地理位置、景观特色和开发程度: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以工业生产和壮观的盐壳地貌为主;茶卡盐湖则是著名的“天空之镜”,以旅游拍照和盐湖倒影闻名。 盐矿,就是大盐疙瘩。察尔汗盐湖以盐田、盐壳和工业设施为主,盐层厚度可达数十米,形成独特的“万丈盐桥”奇观。茶卡盐湖因湖面平坦、盐层洁白,晴天时倒映天空如镜面,被称为“天空之镜”,是网红拍照胜地。景区内还有小火车、盐雕等旅游设施,商业化较成熟。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面积约5,85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第二大盐湖。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面积约105平方公里,规模较小,但因靠近青藏公路和西宁,交通更便利。 中国国家地理曾经评价察尔汗盐湖是“色彩与形态的奇幻组合,地理与美学的双重奇迹”。以戈壁上那一抹难忘的苹果绿,成为西北大环线/青甘大环线上不可错过的景点,谁拍谁好看。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盐湖,据说是茶卡盐湖的56倍。但实际上供游客游览的区域并不大,主要是“千岛盐花”部分。 在游客中心必须乘坐大景交,回程的时候会在万丈盐桥稍做停留。全程游览时间大概4个小时左右。察尔汗盐湖门票20r(旺季会涨价),大景交60r。景区游客中心、游客停车场、大景交乘车点在一起。 从大景交乘车点到主要游览区有25公里左右,要行驶半个小时。大景交到盐晶广场后,有电瓶车可以换乘,单程15r往返30r,单程约2.5公里,一般坐单程,从里往外逛。 察尔汗盐湖,这个被誉为“中国最贵湖泊”的地方,正等待着你的探索。这里拥有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还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盐业宝库。盐湖的湖水清澈碧绿,宛如“上帝打翻的青苹果汁”,美得让人窒息。 万丈盐桥,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察尔汗盐湖之上。南距格尔木约60公里,北距锡铁山约30公里,公路就像一座桥浮在卤水上面,盐桥全长为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横跨整个察尔汗盐湖,俗称“万丈盐桥”。 万丈盐桥,横跨察尔汗盐湖的奇迹之路,以天然盐壳筑就,无桥墩支撑,展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成为柴达木盆地独特的风景线。 它是举世罕见的一种路桥,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大奇观。“桥”上路面光滑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双”。玉带似的盐桥,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万丈盐桥,实际上是一条修筑在盐湖之上的用盐铺成的宽阔大道。它既无桥墩,又无栏杆,整个路面平整光滑,坦荡如砥,看上去,几乎同城市里的柏油马路无两样。有趣的是,万丈盐桥由于路面过于光滑,汽车开得太快,就会打滑翻车,所以,桥头的木牌上限定最高时速不得超过每小时80公里。 盐桥的养护方法十分奇特。平时,一旦路面出现坑凹,养路工人从附近的盐盖上砸一些盐粒,然后到路边挖好的盐水坑里滔一勺浓浓的卤水,往上一浇,盐粒很快融化,并凝结在路面上,坑凹处便完好如初。 万丈盐桥道宽路长,风光无限。人们乘车来到这里,只见笔直坦荡的路桥,象一把利剑将浩瀚的盐湖一劈两半。盐桥两旁有钾肥厂的厂房,宿舍,有沟壑一般的采矿点,不远处还有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一列列长蛇似的火车,吞云吐雾,鸣鸣吼叫着从湖面上飞驰而过。 “盐路打滑,注意慢行!”路边的一块木牌提醒人民,汽车已经开进了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脚下那光亮平坦的公路,就是奇异而闻名的“万丈盐桥”。 察尔汗盐湖面积5856平方公里,宽阔的湖面上,蒸发量比降水量要大140多倍,由于长期蒸发,湖水已浓缩成一层坚硬的盐盖。在几十厘米至一米多厚的盐盖下面,是深达一二十米的结晶盐和晶间卤水,公路实际上就像一座桥浮在卤水上面,“万丈盐桥”就是由此而来。 在盐路的两侧,相距几百米就有一个盐坑,坑底是浓度较高的卤水,这是专为养护路面用的。盐遇水可以溶蚀,聪明的养路工人充分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遇到盐路出现坑坑洼洼的时候,道班工人就从湖面挖起一块块盐盖铺垫在路上,然后浇上卤水使盐盖粉蚀,再经过南来北往的汽车碾压,不平的路面很快又平整如镜了。 万丈盐桥实际上是一条在盐盖上铺就的便道,要保证常年通车,必须下大力气养护。交通部门在沿线每隔10公里处设置一个道班,悉心照料万丈盐桥。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东西长160多千米,南北宽20—40千米,盐层厚约为2—20米,总面积5856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盐湖,也是世界第二大盐湖。因湖内高浓度卤水逐渐结晶成盐而形成于数亿年前。 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以钾盐为主,伴生有镁、钠、锂、硼、碘、氯、溴、铷、铯等多种矿产的大型内陆综合性盐湖。其中,钾、镁、锂资源储量居中国首位,潜在经济价值达百万亿元。 察尔汗盐湖有着极为丰富的钾镁盐资源,其储量达500亿吨,是中国钾镁盐的主要产地,可供全世界的60亿人口食用1000年。 察尔汗盐湖形成于数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脉隆起,形成了青藏高原,又因为海水的流失大大小小的湖泊就此成形。 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不断向湖泊内汇聚,盐分也随着径流流入湖泊,同时在干旱气候的作用下,湖内高浓度卤水逐渐结晶成盐,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由涩聂湖、达布逊湖、北霍布逊湖、南霍布逊湖、大别勒湖、小别勒湖、达西湖、协作湖、团结湖、东陵湖10个常年性卤水湖和季节性卤水湖,以及大片干盐滩组成。 察尔汗盐湖,东西长160多千米,南北宽20—40千米,盐层厚约为2—20米,总面积5856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盐湖,也是世界第二大盐湖。 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等多条内流河不断注入,为盐湖带来丰富的水源。格尔木河、乌图美仁河、大灶火河、小灶火河、诺木洪河、托拉海河、泉集河等为主要入湖河流,格尔木河最大,河源有刚欠査鲁马雪山和黑海、卡巴纽尔多等湖泊。 察尔汗盐湖海拔高达2670米,其有一种奇特的地貌——盐喀斯特地貌,平时所说的盐钟乳和盐花就是此类地貌的体现。 依托察尔汗盐湖丰富的资源条件,青海省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钾肥企业。多年来,盐湖产出了7800多万吨钾肥,生产碳酸锂超过14万吨,盐湖提锂产能中国第一。 星空决定从里面向外走,乘坐景交车到达终点。 青海以青藏高原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而独树一帜,青海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美景。青海不仅有着金黄的花海、耀眼的雪山、似海的碧水,还拥有数不清的盐湖。只有真正了解青海的人才知道,青海盐湖虽多,但每一个盐湖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察尔汗”是蒙古语 “盐泽”的意思。盐湖地处戈壁瀚海,这里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分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因长期风吹日晒,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面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异常坚硬。 察尔汗盐湖是古海洋经青藏高原的地壳变迁,被山峰分隔并逐渐萎缩和干涸而形成。在察尔汗盐湖,绿色植物难以生长,却孕育了晶莹如玉、变化万千的神奇盐花。盐花是盐湖中盐结晶时形成形状漂亮的结晶体的称谓。 卤水在结晶过程中因浓度不同、时间长短不一、成份差异等原因,形成了形态各异、鬼斧神工一般的盐花。 这里的盐花或形如珍珠、珊瑚,或状若亭台楼阁,或像飞禽走兽,一丛丛、一片片、一簇簇地立于盐湖中,把盐湖装点得美若仙境。 整个湖看上去如耕耘过的沃土,又像是鱼鳞,一层一层,一浪一浪。因为湖水化学成分的原因,盐湖呈现碧绿颜色。察尔汗盐湖与茶卡盐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首先两湖的湖水颜色完全不同。 察尔汗盐湖的湖水颜色变化层次感比较强,而且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同,但大致就是带着稍微深一点的绿色,而茶卡盐湖的水基本就是属于没有颜色的。 其次有人说茶卡有“天空之镜”,察尔汗盐湖则没有,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察尔汗盐湖也可以拥有“天空之镜”,但必须是日出或日落之时到达,可大部分的游客都是在白天中间的时间段到达,那么看到的察尔汗盐湖则是比较平淡没有其他色彩的,只能说是时间点不对,而不能说是没有“天空之镜”。 察尔汗盐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所以,察尔汗盐湖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值钱的湖泊”,毫不夸张地说:察尔汗盐湖是青海、乃至中国的“聚宝盆”之一。<br> 察尔汗的盐盖承载能力很大,汽车、火车可以在它上面奔跑,飞机可以在它上面起落,甚至可以在它上面建房屋、盖工厂。著名的青藏铁路、敦格公路、中国最大的钾肥厂——察尔汗钾肥厂,都是修建在察尔汗盐湖之上。<br> 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全长32公里,“桥”上路面光滑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双”。 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不仅造就了很多人类建不成的奇景,还孕育了很多可以供人类使用的资源,而且很多时候一些美丽的风景里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察尔汗盐湖的风景非常的美,也很特别,每年都吸引很多人前来盐湖观赏,因为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被誉为“盐湖之王”。<br> 景区的盐不能食用,均为工业用盐,踩在上面,像石头一样坚硬,因湖水的冲蚀,形成了各种造型。据悉,这里的钾肥产量曾经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对于国家而言,这是难得的宝藏,也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盐精灵”雕像矗立在七彩盐湖景区门前,象征着华夏文明之源黄河。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黄河水,耳朵造型呈现为一滴黄河水的形状,多彩的色彩和脖子上代表好运能量的盐晶石,是从七彩盐湖汲取灵感。尾巴的设计造型来源于西侯度遗址的圣火火种,象征着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 察尔汗盐湖附近,天上无飞鸟,水中无游鱼,地上无青草,似乎一切生命都在这里停止。等到进入察尔汗盐湖,才知道自然神奇。它在剥夺部分生存的条件的同时,也会赐予生命其他的资源蕴藏。<br><br>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都是自然造化。这片盐湖,带给人类丰富的矿藏资源,成为西北土地上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我们走进察尔汗盐湖,更多的是被盐湖的美景震撼。 察尔汗盐湖很大,坐景观车穿行在盐湖间,浩瀚的湖水一眼望不到边,盐湖中间作业的采盐船和设施隐约分辨出各盐田的界限。景观车绕湖几十分钟,才把我们送到湖岸景观区。下得车来,满眼空旷洁白,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真如置身“天空之境”。 “碧玉琼楼”景点,这是由形态万千的盐花组成的。盐花是盐湖中盐结晶时形成的结晶体称谓,盐花或形如珊瑚,或状若亭台楼阁,或像飞禽走兽,一丛丛,一幢幢立于盐湖中,形态各异,鬼斧神工。 察尔汗盐湖的湖底是结晶的盐花和盐盖,雪白晶莹,似冰似雪,盐盖上覆盖着没脚踝深的水,映着天光,呈现出碧绿浅绿湛蓝浅黄雪白等五彩颜色,水清见底,晶莹透彻。盐湖也很安静。 天气很好,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水面静静地透射出五彩的光,游客的喧闹声都影响不了它的静,笑闹声瞬间消散在风中。 除了游人喧闹,没有其他任何声音,可以想象,待游人散去,这里只有水、风和空气中咸咸的气息,湖面上正在建设的星空房倒真似外星人的城堡,那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会在星空下蔓延。 盐湖水中有一些景观,钢琴、秋千、裸露的盐花,随便取一处景,就是空灵之色,天空之境。 赤脚走进水里,坚实的盐层硌着脚板,坚硬却不锋利,随便取一个景也是极美。察尔汗大盐湖,一片洁净之地,真是值得亲近。 察尔汗盐湖最令人震撼的,还是那各种各色的绿。虽然一切绿色植物在这块大地上难以生长,但这里却拥有绿色系的全部色彩:翠绿、墨绿、豆绿、嫩绿、葱绿、水绿、浅绿、深绿、蓝绿、明绿、亮绿、鲜绿、柳绿、碧绿,等等等等,难以用语言表述。 不同的光影和湖水的深浅,造就不同的绿。岸边的湖水是透明的白色,离岸越远,湖水渐变为翠绿、墨绿、深绿,随波荡漾。微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闪烁着碧绿色的光芒,那是太阳与湖水共同谱写的光影协奏曲。 湖底的盐层走向亦影响了湖水的色彩,翠绿、蓝绿、明绿,加上一道道雪白,如流体画,美得令人窒息。 这片广袤无垠的盐湖,宛如精心雕琢的巨大翡翠,镶嵌在银白之中。地上无绿草,湖中无游鱼,天空无飞鸟,一片寂静。而开采盐矿机器轰鸣声、汽车喇叭声和游客的欢声打破了沉寂,察尔汗盐湖不仅是自然的结晶,也是人类与自然合作的杰作。 察尔汗盐湖景区目前由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盐湖股份始建于1958年,是青海省属大型上市国有企业,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排头兵,年产氯化钾500多万吨,是我国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察尔汗盐湖风光独特,面积广阔,作为“中国盐湖之最”“亚洲之最”已然名气在外。湖边洁白如雪、晶莹如玉的盐花,宛如辽阔无垠的碧色海洋,镶嵌在茫茫无垠的戈壁深处。 这片原生态的美景也因网友的推崇成为西北大环线必游之地。目前景区处于建设期,将计划打造成为中国盐湖工业品牌第一和盐湖品类旅游金字塔尖,进一步展示企业良好形象,树立察尔汗盐湖品牌。 这里有着“盐湖之王”的美称。湖上“海市蜃楼”、美丽盐花、万丈盐桥,号称察尔汗盐湖三大别致风景。 来到“碧水瑶台”,这是景区精心打造的一个景点,用盐雕凿了一朵巨大的牡丹花。从水平视角看,只能看到一层层的盐坝,坝中是清澈的水,很像一个个白水台。 察尔汗盐湖只有浩瀚的绿水和无尽的白盐,景色未免单调,景区为了增加观赏度,除了修建“碧水瑶台”、“碧玉琼楼”外,还设置了不少适合拍照打卡之处,如可爱的动物、沙滩草棚、帐篷,等等,映衬着清澈翠绿的湖水和雪白盐滩,别有一番海边风情。 沿着湖岸漫步,一层层洁白的盐结晶,如同冰冻的白雪,像冬日里的初雪一样纯净无暇。 云影在镜面上游弋,时而聚成蓬松的棉絮,时而散作轻薄的纱幔,倒映着蓝天的眼眸里,竟藏着比茶卡盐湖更辽阔的寂寥。 指尖轻触玻璃般透亮的盐壳,恍惚间听见李太白“湖月照我影”的吟诵穿越千年;年轻父母举着相机追逐孩童与云影嬉戏的身影,快门声与欢笑声在盐田上空编织成流动的乐章。 最妙是正午时分,盐粒结晶折射出钻石般的光泽,整片湖泊仿佛被施了魔法,连风掠过时带起的涟漪都成了跳动的音符。 阳光下的盐晶如珊瑚绽放、似冰花凝冻,晶莹剔透,令人不由想起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赞叹。 小朋友蹲在盐壳旁,用小铲拨弄结晶,仿佛探索着自然的密码。年轻父母用镜头定格这份童真,而家长则指着盐花喃喃道:“人生如盐花,历经沉淀方见璀璨。” 在归途中,望着察尔汗盐湖感受着三代人共同绘就的白色诗篇却愈发清晰——这5856平方公里的自然画布上,盐晶与亲情共同折射出生命的光谱。 察尔汗盐湖原为古海洋,是经过青藏高原的地质运动与地壳变迁,被山峰分隔并逐渐萎缩和干涸后形成的。在这里,没有任何植物生长。唯有天、云、湖构成的纯粹景色。<br> 来到这里你会体验到:简简单单,却动人心魄,唤醒人们对本真的无限向往。 返回到景区入口,我们时间太紧张,只能草草游览,匆匆而过,不管怎样星空来过了,感受到了那种震撼。 返回景区停车场,队友集结后,前往315国道的U型公路打卡,然后打卡火星地貌基地。 这里是柴达木盆地,望着川外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感觉十分荒凉。 到达G315国道的U型公路,号称中国的66号公路,如今已成为男情人的网红打卡地。去年跟随青甘大环线团队来过一次,那时在这里封路的2个小时,好多人在这里尽情的拍照打卡,这次没有了第一次来时的那种震撼和新鲜感。 U型公路是青海省格尔木市G315国道K766-K783路段,因陡峭的U型地势形成视觉冲击。该路段连接青海与新疆,途经大柴旦翡翠湖、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等自然景观,日均车流量超3000辆,重型货车占比高。 315国道U型公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境内,是G315国道的一段独特景观。因其随起伏地势飞舞的路面,仿佛直指苍穹的天路,被誉为“中国版66号公路”,成为青海乃至全国的网红打卡地。 315国道,具体有两个U型路段,分别在766公里处和780公里处,其中780公里处的U型起伏更大,成为摄影爱好者们争相拍摄的焦点。公路两侧为茫茫戈壁,地形呈现U型,极具视觉冲击力,不仅连接了青海、新疆的要道,更因其独特的景观成为了一个自驾游和摄影的热门选择。 作为网红打卡地,315国道U型公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拍照留念,但这里并非旅游专线,而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车流量大,尤其是重型货车较多。为维护秩序、守护安全,格尔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不仅在多处设置警示牌,还专门派出警力巡逻。但很多人为拍照无视生命安全,2018年至2020年8月,U型公路已因拍照发生8起交通事故。 这里,除了315国道U型公路本身,其周边还分布着众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大柴旦翡翠湖、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东台吉乃尔湖等,这些景点与U型公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选择。 队友打卡后,继续前行。现在这里有很多风力发电场,一排排的风力发电机耸立在往往戈壁滩上,像一队队哨兵一样忠实的守卫者这片领土。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项目,当地政府通过向风电和光伏企业租赁土地,可获得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有效解决了西部省份的财政吃紧问题,促进了西部的经济发展。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隐藏着一处被誉为“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大柴旦红崖火星地貌景观区。这片独特的土地,因其地貌与火星环境惊人地相似,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大柴旦红崖火星地貌景观区,坐落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三山环抱之中,紧邻绿梁山南侧和小柴旦湖西侧,是青甘环线上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 星空去年跟随团队来过这里,深入景区腹地的都是私家越野车,我们只是在服务区打卡拍照。 这里的沟壑纵横交错,地貌特征酷似火星表面,给人一种置身于外星世界的错觉。景区周边地形丰富多样,包括戈壁滩地、丘陵状山地、沙地以及雅丹地貌群,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大柴旦红崖火星地貌景观区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系、白垩系时代。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地层经历了挤压、褶皱、抬升等过程,形成了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貌。 强烈的侵蚀分割和溶蚀作用,使得这里的地貌以红色土层为主,辅以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更加增添了其神秘与壮观。 服务区有吃住条件,也有很多太空舱一般的住房,夜晚在房间内可以数星星玩,哈 继续前行,向今晚驻地德令哈前行,一路都行驶在荒漠之中,如果遇到沙尘暴会很麻烦,领队说我们人品好,万事顺利。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大部面积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盆地面积25.7768万平方千米。 柴达木盆地西北北抵阿尔金山脉;西南至昆仑山脉;东北有祁连山脉,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中地势最高的盆地,因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特别是原盐、钾、镁、锂、锶、石棉、芒硝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因而素有“聚宝盆”美称。 柴达木盆地地质位于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上,受到青藏高原构造活动的显著影响。盆地内部分布着多个大小盐湖,主要形成硫酸盐型或氯化物型,且具有丰富的钾盐等矿产资源。 柴达木盆地主要河流有,那棱格勒河和格尔木河。那棱格勒河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内陆河流,发源于昆仑山脉阿尔格山的雪莲山。 格尔木河中的“格尔木”是蒙古语“河流密集”的意思。格尔木河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是柴达木盆地的第二条大河。东支——舒尔干河为正源,发源于昆仑山北麓的刚欠查鲁马;西支——奈金河发源于昆仑山的狼牙山。 柴达木盆地沙漠化土地总面积0.095亿公顷,其中流沙地133.6万公顷,半固定沙地102.2万公顷,固定沙地72.6万公顷,戈壁滩411万公顷,风蚀残丘169万公顷,潜在沙漠化土地60.7万公顷。 柴达木沙漠全称柴达木盆地沙漠,在中国八大沙漠居第五,面积3.49万平方公里。柴达木沙漠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的腹地。海拔2500米-3000米,是中国沙漠分布最高的地区。 晴天丽日下的青海柴达木荒漠戈壁常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戈壁滩上的沙丘在阳光和浮云的作用下不断变幻着颜色,周围“波光粼粼的湖水”中的倒影若隐若现、瞬息万变。<br> 到达德令哈市。办理入住,放下行李,队友们跟随领队去吃“退骨牛肉”了,就是啃完牛骨,牛骨称重退钱给你,就是一个噱头。吃的人很多,上次青甘大环线时吃过了,就不去凑闹了,星空自己找个小饭店解决肚子问题。 德令哈市,系蒙古语“阿力腾德令哈”音译,意为“金色世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县级市,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青海省北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部,总面积2.77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98万人。 德令哈市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宗务隆山东南麓,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主要以沼泽盐土、草甸盐土和残积盐土为主。 据《中国地名辞源》:该市四周环山,中部坦荡辽阔,系祁连山北麓山间盆地得名。民国时期,属都兰县;1988年,从乌兰县析置德令哈市(县级)。 德令哈市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宗务隆山东南麓,属祁连山—阿尔金山区与柴达木盆地的交错过渡地带,地形北高南低,境内平原、丘陵及高山交错分布,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其中,中南部地势相对平缓,适宜农业发展。 德令哈市主要河流有巴音河、白水河、巴勒更河,面积较大的湖泊有四个:哈拉湖、柯鲁可湖、托素湖、尕海湖。巴音河纵贯德令哈市区,是境内最大的河流,蒙古语意为“幸福的河”被亲切地称之为德令哈的“母亲河”,德令哈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巴音河。 德令哈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德令哈市的少数民族以德都蒙古族为主,其宗教信仰也沿袭着传统蒙古族的历史,另外,德令哈市历史悠久,是古羌族的故地,见证了多个游牧民族的历史。 德令哈外星人遗址位于德令哈市西南40多千米的白公山下。白公山呈金字塔形,高50多米、其岩石为锈黄色泥砂岩,在山的正面有3个三角形洞穴,中间的洞穴最大,洞口高约2米,洞深约6米,洞内最高处近8米。其左右两边的洞穴由于岩土塌落与填积,已无法辨认和入内。 白公山洞内最深处有一根直径约40厘米的铁质管状物从山顶部直通到山底,另一根相同口径的铁质管状物从山的底壁直通地下,只露出管口。在洞口之上,还有10余根直径大小不一的铁质管状物穿入山体之中。 随着著名现代诗人海子在1989年25岁生日那天,在山海关卧轨,一代才子陨落。此后经年,无数男女追随着海子的脚步而来,找寻那个令人心疼的“德令哈”,静静凝望着这座雨水中的荒凉的城。 三十多年前秋季的一个雨夜,一个24岁的年轻诗人海子,在乘火车去西藏孤身经过德令哈这个小城时,不知是那根神经拨动了诗人的琴弦,不知酝酿了多长时间的诗情伴着积压了半生的哀怨,终于火山爆发般冲出诗人的胸腔,写出了这篇《日志》。 海子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创作背景:海子迷恋上了比他大二十多岁的一位女作家。那位女作家并不漂亮,可是海子热恋着她。一个夜晚,下着大雨,海子在北大的校园里合着双手,跪在地上,等待着那位女作家,直到第二天天亮。女作家受不了,就回到西部,海子就一路追随而来,在火车经过德令哈时写了这首小诗。 海子去西藏寻求创作素材,获取灵感,也是为了摆脱情感的纠缠和苦闷途径德令哈写下了这首诗。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诗。仅仅两句,用文本说话可称之为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那么,这样一个地方会有些什么呢?一幕黑夜里的孤独,一处戈壁滩的荒凉,一个人的悲音不绝。除了死亡般的空寂,没有任何可以言说的东西。也许诗人故意要在生命的过程中寻找到这样一种洗涤灵魂情感的鬼域。 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赞美德令哈的草原和秀丽的高原风光,他记载的只是一座在雨夜里荒凉的城,记载的只是一份爱的纯真和悲凉。海子的诗,美得让人心碎,尤其是对这个世界尚存美好希冀的人们。8个月后,25岁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这首诗里,姐姐是谁?海子的恋人,或者一种美好的化身,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年诗人当年曾经过德令哈。德令哈有幸,结缘“诗人”,这座本来不起眼的西部小城,因为诗人海子的那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从此闻名遐迩,“德令哈”一词也因此成为忧伤的代名词。 2006年,刀郎来到德令哈采风。当他读到海子的《日记》时,被深深打动。刀郎回忆说:“当时开着车,窗外的景象植入眼帘,高低的草原狂野而苍凉,雾和云惆怅地映衬着雪山青海湖上的烟雨笼罩,若隐若现的荧光,让人泪眼阑珊。” 或许是德令哈的夜雨凄凉歌手的多愁善感,让刀郎生出和海子同样的苦涩忧愁,歌词的旋律夹裹着凄冷的风雨,唱的人流泪听得人心碎。在这样的环境中,刀郎酝酿出了《德令哈一夜》的副歌部分:“雪山啊闪银光,雄鹰啊展翅飞翔……”他将海子的孤独与自己对生命的思考融入歌曲,创作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在这样的环境中,刀郎酝酿出了《德令哈一夜》的副歌部分:“雪山啊闪银光,雄鹰啊展翅飞翔……”他将海子的孤独与自己对生命的思考融入歌曲,创作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作品。副歌部分“你在忍一忍,你在等一等,农奴都能翻身,生活中还什么过不去的坎”传递了坚韧的生活态度。整首歌不仅表达了对海子的怀念,也成为了许多人在困境中寻找力量的精神寄托。 《德令哈一夜》以独特的民谣风格为基调,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刀郎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如同沙漠中的清泉,缓缓流淌在听众的心田。歌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2024年12月,刀郎在合肥少荃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演唱会,特意将《德令哈一夜》作为开场曲。合肥是海子的家乡,刀郎选择在这里演唱这首歌,仿佛是在与海子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德令哈一夜》是一首充满力量的歌曲。它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海子的诗和刀郎的歌让这座默默无闻的小城逐渐被关注,吸引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来此以解相思。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每次来德令哈,星空总会想起海子和刀郎两个才子的故事,他们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填饱肚子,一夜无语,期待明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