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洒满金秋九月的“富民早市”

镜芝草

<p class="ql-block">  金秋九月,花团锦簇,气候宜人。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早市的喧闹声与街角的环卫工人一同唤醒了这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  天色微亮,离家不远处的文化宫附近,靠近南公园西路中段,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富民早市”,“富民”两字寓意国富民强,十几年前市场最前端的“三宫海鲜城”很有名气。</p><p class="ql-block"> 此路段的高峰期,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洪流”映衬在十字路口“红绿灯”下,熙攘的人群,流连在色彩斑斓的店铺、新鲜密集的果蔬中缓缓移动,来来往往,走走停停。</p> <p class="ql-block">  “富民早市”紧挨着昌吉市第八小学,从45路公交车站后面的早市侧门进入,最靠前的几家早餐店已经开始张罗开张喽,门前支棱起的油锅热油滚烫,码齐叠加的竹蒸笼热气升腾,油条、菜盒子、油糕、麻团、包子,焦黄酥脆的馅饼,香气弥漫整个巷口......。</p> <p class="ql-block">  露天大卖场内,人头攒簇,四周摆放着各类时令蔬菜。有些捆扎好一小把一小把的兜售,有些堆成小堆任你挑选按公斤称。两元钱一小把“小葱”“香菜”,根茎上潮湿的泥土,鲜嫩掐汁的葡萄,绒毛透红的蟠桃,最能表达的词汇——“新鲜”,此刻一定会跃出纸面,视觉冲击感拉的满满滴。</p> <p class="ql-block">  目光所及都是崭新、鲜活和明亮的,此时的心情豁然敞亮畅快起来。终日奔波苦,身处钢筋水泥的都市人,背着重重的“壳”,负重前行。来早市转转,总让人心情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息,一切那么质朴,真实地在眼前流转。</p><p class="ql-block"> “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汪曾祺对“早市”有最直观的表述及诠释。</p> <p class="ql-block">  绕过几家水果店,经过几家牛羊肉摊位,走进蔬菜副食品大卖场,几十家蔬菜摊位,花花绿绿、满满当当,汇成一片“蔬菜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靠近大门的两家,左边专营豆腐、豆芽;右边仅售生姜、大蒜,一左一右,相辅相成。食材相当简单,对于我们生活来说必不可缺。摊贩们接过你手中挑选的菜,电子秤上几样菜品的价格瞬间核算好,买菜扫码付款,或递过现金,摊主在钱盒里来回翻找兑换零钱,小到一角钱的钢镚。其实,勤劳朴实的菜贩们就靠平日里的一分一厘,积少成多,小本生意才做的风生水起。</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新疆几十年,籍贯于四川绵阳的一对老夫妻,在市场里专售“土鸡”“三黄鸡”,坚守这个摊位很多年。女的“嘴巧”,热情主动招揽顾客,介绍白条鸡品种、称秤;男的“手巧”,负责用液化气点火燎烧鸡毛桩桩、剁鸡块、装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夫妻俩人分工协作,就靠这档买卖,养活全家人,听说孩子都考上大学了。</p><p class="ql-block"> 最左边的市场巷道里,店铺多以调料、冷鲜食品、海鲜产品、猪肉大排挡,还有两家鱼档组成。头一间小代鱼档口,现已重新装修,印象最深的还是墙上那句广告词:“老默,我想吃鱼啦!”老板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戴副黑框眼镜,斯斯文文略显精瘦干练。</p><p class="ql-block"> 他不是《狂飙》里“高启强”,有点像《厨王争霸》里那位严厉精明的评委主持。</p> <p class="ql-block">  快言快语,眼疾手快。挑拣、捞池、摔鱼、称秤、算钱、去鳞、开膛、去脏、冲洗、切片、剁块,盛袋,同时还免费送上一包酸菜鱼料包,一双真情流露的眼神和一串爽朗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池水荡漾,烟火涌动。</p><p class="ql-block"> 早市,是一个城市里最接地气,最有人情味的地方。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诗和远方,早市里有的,只是脚踏实地和一饭一蔬,以及人与人之间虽然不知根底,却愿意释放善意的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  今天逛早市,购物袋里装满了葱、姜、蒜、豆腐、豆芽、黄瓜、青椒、鲜鱼及料包,又买了一些葡萄和蟠桃,还有一个刚出馕坑热乎烫手的“芝麻馕”,松软脆香,准备回家,中午就安排一道“酸菜鱼”呀,期待一桌可口的饭菜,一股暖流立刻从舌尖的味蕾直抵心底。</p> <p class="ql-block">  “将生活嚼的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每个人心里对早市的认知都大不相同。而我在这个金秋九月的早晨,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与热情,一饭一蔬,满载着早市所带来的收获,载回一个最平凡、最珍贵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