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砖灰瓦铭记历史,受降坊前和平永驻</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8日,初冬的湘西已略带寒意,笔者一行踏上了芷江这片承载着中华民族荣光的土地。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80年前的波澜壮阔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一纸降书落芷江:走进受降纪念地</p><p class="ql-block">芷江,这座湘西边陲小城,因一纸降书成为洗刷百年国耻的福地。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投降使节,在芷江县城东七里桥与中国军民商定日军投降所有事宜,并交出日本在华兵力部署图,史称“芷江受降”。</p> <p class="ql-block">受降纪念坊巍然矗立,坊额上“震古烁今”四个大字振聋发聩。这座被称为中国“凯旋门”的建筑,其四柱三门的造型在解说员口中化作一个巨大的“血”字——三十万南京冤魂、十四载浴血山河。一位中年游客轻声吟诵着上面铭刻的楹联:“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声音里带着颤抖。</p><p class="ql-block">绕过纪念坊,约50米处是受降典礼会场旧址。受降代表席及当年受降所用的会议桌、木靠椅、单双人竹木沙发等物品,原貌陈列在屋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当年曾使用过的九屉办公桌,桌子正面中间抽屉面板上有火印铭文“参加受降典礼纪念”,字迹清晰。</p> <p class="ql-block">历史为什么选择芷江?</p><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内,我们遇到了工作38年的吴建宏馆长。他被询问了上千遍“历史为什么选择了芷江”,但依然用坚定而清晰的语言回答了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与其他受降候选地相比,芷江具有无可比拟的多重优势。芷江是天然的地缘堡垒,地处云贵高原东缘,素称“滇黔门户”。同时作为抗战后期中国战场的战略神经中枢,芷江拥有完善的交通网及充足的物资储备,可支撑大规模人员集结与国际记者接待。</p> <p class="ql-block">芷江也是插入敌人胸口的空中利刃。芷江机场是盟军在远东仅次于菲律宾克拉克基地的第二大军用机场,美国飞虎队的大本营。经1938年至1945年间两次扩修,这里驻扎着中美空军混合大队及美军飞虎队6000余人。</p><p class="ql-block">芷江更有血战光环作为其胜利勋章。湖南战场,这座抗战中“最难攻克的堡垒”,用7年血火为芷江受降铺就了历史舞台。湖南四大会战消耗日军有生力量超20万,三次长沙会战累计歼敌11万,更铸就“东方斯大林格勒”传奇。</p> <p class="ql-block">受降时刻:中华民族的荣光</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1日11时15分,日本降机降落芷江机场。“我可以下来吗?”舱门打开,今井武夫探出头问道。奉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之命前来乞降的代表,再也没有以前飞扬跋扈的神采。</p><p class="ql-block">得到允许之后,今井武夫在一张纸上写下了随行7人名单,走了下来。行李被仔细检查后,他们被引导坐上插有白旗的吉普车。降车上,降使一行直直地呆坐着,眼睑下垂,透出几分无奈和沮丧。</p> <p class="ql-block">受降典礼在一栋黑色鱼鳞板双层结构西式平房内举行。新六军士兵荷枪实弹,把日军降使一行带至会场。会场布置得简洁而庄重——两张长桌相向摆着,上方为受降代表席,下方为投降代表席。</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1日下午3时40分,今井武夫一行人经过中国受降代表同意后进入会场。一张历史照片显示,日本降使向中国受降代表鞠躬,受降代表表情严肃。</p><p class="ql-block">桥岛芳雄代表日方,向中方呈交了一份日军侵华兵力分布图,随后工作人员用中、日、英三国语言高声宣读了投降备忘录。芷江受降原始纪录片显示,今井武夫及其随员神色紧张不安,桥岛芳雄不停地擦拭头上的汗水,以掩饰其恐慌的心理。</p> <p class="ql-block">宣读完毕后,两份早已准备好的《受领证》和毛笔墨盒递交到今井武夫面前。今井武夫颤抖着手在《受领证》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加盖了一个椭圆形的朱红印章。</p><p class="ql-block">受降仪式历时1小时。人们走出会场时,七里桥的天空奇迹般出现一道七色彩虹。一位记者竖起大拇指说:“虹,中国的虹,中国的吉兆!”</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p><p class="ql-block">202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将于9月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包括检阅部队。</p><p class="ql-block">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介绍了阅兵有关情况:“这次阅兵,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是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p><p class="ql-block">这次阅兵由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组成。参阅部队大多从具有抗战部队血脉的单位中抽组,涵盖了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抗战主力,充分反映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p><p class="ql-block">阅兵将安排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老民兵、地方支前模范代表和抗战烈士亲属代表,邀请国民党抗日老兵,以及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到现场观礼。</p> <p class="ql-block">从抗战烽火到和平之城</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芷江已是“国际和平城市”,80年前的煌煌荣光也是今日的熠熠真理:超越制度与文化的差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今天应对全球挑战的终极道路。</p> <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向全球公告,芷江获准成为第307座国际和平城市,成为中国继南京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p><p class="ql-block">芷江丰富的抗战文化,引无数国人来此驻足、感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芷江接待游客220.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68%和14.01%。</p> <p class="ql-block">为迎接即将举办的第六届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湖南与伟大抗战精神”学术研讨会、第四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芷江精心谋划实施了一批重点文旅项目,乘势而上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铭记历史,开创未来</p><p class="ql-block">站在受降纪念馆前,汉白玉雕塑“胜利醒狮”格外引人注目。醒狮仰头向上的姿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觉醒,挣断的铁链象征着法西斯的覆灭,胸前的橄榄枝与和平鸽则寄托着对胜利与和平的珍视。</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与88年前卢沟桥的醒狮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令人不禁想起中华民族那段艰苦的抗战历史。我深刻认识到,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传承并大力弘扬。</p> <p class="ql-block">参观过程中,我遇到了多支高校实践团队在此开展活动。这些场景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思考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如何在新时代传承抗战精神。</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无需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但伟大的抗战精神依然指引我们砥砺前行。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们更应铭记历史,增进民族认同,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行径,以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p> <p class="ql-block">离开纪念馆时,我们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心声:“愿世界和平。”这或许正是芷江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铭记着过去的牺牲与胜利,更昭示着人类对和平永恒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80年过去了,芷江受降的历史依然如此鲜活而有力。它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历史必须铭记;民族必须团结,祖国必须统一。这是芷江的故事,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