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塞上老街

一棵树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塞上老街,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内,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原名“朋苏克街”,意为“繁华的街市”。如今,这里已成为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历史文化街区,古韵悠悠,风华犹存。2021年11月,塞上老街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为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文旅新地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呼和浩特的历史长河中,阿拉坦汗是一位不可忽视的杰出人物。作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世孙,他是土默特部的卓越领袖。在与三娘子的共同治理下,他们奠定了今日呼和浩特的雏形,因此被后人誉为开发呼和浩特的元勋。阿拉坦汗生于1507年,卒于158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他继承汗位,统领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部万户。因其非凡的智慧与领导才能,土默特蒙古人尊称他为“圣狮”,意为英勇而神圣的领袖,其功绩至今仍被传颂。</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塞上老街,古城墙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斑驳的砖石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兴衰更替。城墙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呼和浩特文化记忆的载体,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古城门巍然耸立,仿佛是时光的入口,引领人们穿越回那个繁华与宁静交织的年代。门楼上雕梁画栋,细节之处尽显明清建筑的精巧与典雅。走进古城门,便步入了塞上老街的历史画卷,一步一景,皆是故事,仿佛每一缕风都带着旧时光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在老街的尽头,一排古塔静静矗立,塔身古朴,飞檐翘角间透露出历史的厚重。它不仅是塞上老街的地标,更是呼和浩特文化传承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敬仰与追忆,仿佛在时光的长河中,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整条塞上老街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青石铺路,古韵悠然。街道两旁,文旅创意商铺、非遗手工艺品店林立,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摊香气四溢,吸引着八方来客。传统与现代在此交相辉映,烟火气息浓厚,令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民俗风情画卷之中,时光在此仿佛也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塞上老街的尽头,是一座刻有“崇德向善”的古城楼,庄重肃穆,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老街文化内涵的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5日,塞上老街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次年,又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如今,它已成为呼和浩特展示草原文明与中原文化交融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时代新貌,成为草原文化与中原文明交汇融合的生动见证,熠熠生辉于北疆大地。</p> <p class="ql-block">当夜幕缓缓降临,塞上老街在红灯笼与暖黄色灯光的映照下,焕发出别样的魅力。青砖灰瓦的明清风格建筑在光影交错中更显厚重与宁静,仿佛时光倒流,将人带回那个繁华与沧桑交织的年代。夜色中的老街,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是一首低吟浅唱的诗,静谧中透着烟火气,令人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均为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