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焦虑,被阿那亚的风治愈了

白天鹅

<p class="ql-block">暑假即将结束,眼看着开学就要叩响高三的大门,我攥着几分忐忑,决定还是拉上儿子,前往神驰已久的北戴河阿那亚度假社区。我总觉得,该在这场兵荒马乱的序幕前,让他看看海——看看那些不被日程表框住的浪,那些在艺术里自由生长的光,或许比那千万句“加油”更能熨帖人心。</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我们走进阿那亚艺术中心,仿佛踏入一场建筑与艺术的对话。环形的空间如涟漪般铺开,光从顶部倾泻而下,洒在肌理独特的墙面与地面上。沿着弧形的步道缓步前行,壁灯的暖光与建筑的冷调质感交融,每一处转角都似在引导人去探寻艺术的深意,让心灵在这充满设计感的空间里,与美悄然共鸣。</p> <p class="ql-block">艺术中心的新奇创意引发了我的无限想象。环形代表着循环、完整,仿佛生命的周而复始;光影的流动又暗含变化与未知,像人生的起伏。当人置身其中,会感觉自我与空间、与艺术背后的思想产生新的联结,内心那些关于“存在”“成长”的思考,会在建筑营造的氛围里被深深触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时,内心日常的琐碎被剥离,能更清晰地感知到精神世界的延展,焦虑与内耗也随之被艺术与空间的静谧力量所安抚,获得一种对生命与自我的重新审视与接纳。</span></p> <p class="ql-block">转头我们又去了沙丘美术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艺术总能以奇幻的形态,静静打</span>开我们认知里的边界——让眼睛看见寻常之外的色彩,让心灵触碰到从未有过的意外。</p><p class="ql-block">一盏盏毛线编织的灯饰,色彩缤纷如梦幻泡影,暖光氤氲中,好似来到了童话世界;还有那精美的织物花瓶,每一处刺绣、每一颗珠饰,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巧思,像是把时光里的温柔与浪漫,都细细织进了纹路里,叫人忍不住沉醉在这份艺术营造的美好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惊喜总是不期而至,推开展厅的玻璃门,海就撞进眼里,厅</span>里的蓝和海面的蓝融成一片。更惊喜的是,墙上彩色的“可以随时开始”字样,像一束光打在心上。</p><p class="ql-block">孩子盯着那行字,又看看窗外的海,蓦然笑了:“妈,你看,艺术都在说,别被‘该做什么’困住。”我望着那行字,只觉胸腔里那些被高三倒计时攥紧的焦虑,正被海风和这充满力量的话语一点点吹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原来海是最好的溶剂,艺术是温柔的启示,能把人的心事、对未来的迷茫,都融成一片“可以随时开始”的笃定。</span></p> <p class="ql-block">从美术馆出来,我们踏在沙滩上,孩子干脆脱掉鞋,光脚踩在温热的沙子上。细沙从趾缝间簌簌滑落,他低头看着,又抬起脚在沙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圈,然后掏出手机,对着自己和身后的海自拍,嘴角扬得老高,笑声被风卷着,飘出好远。</p> <p class="ql-block">在阿那亚,刚满18岁的儿子终于驾驶上了心心念念的海上汽艇——这可是他头一回呢!孩子坐上去,工作人员帮他穿好救生衣,他还有些紧张地攥了攥拳。随着汽艇疾驰,海风猛地扑在脸上,带着咸涩的气息。</p><p class="ql-block">我站在岸边拍摄,浪一个接一个打过来,汽艇随之上下颠簸,他起初还紧盯着前方,没过多久,就彻底放开了,张开双臂,感受着风的呼啸与浪的冲击。头发被吹得乱成一团,他也不管,只一个劲地欢呼,眼里满是兴奋的光,似乎要把所有的压力都随着这呼喊,抛进身后翻涌的浪花里。</p> <p class="ql-block">儿子刚驶离岸边时,我的心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牵着,随着汽艇的颠簸一阵阵发紧。当船影渐渐融进远处的海雾,连那点小小的轮廓都看不清时,我的掌心竟沁出了汗——那是为人母的本能,既盼着他去闯,又怕海太远、浪太急、风太猛。直到那抹熟悉的影子重新破开浪尖,一点点靠近,看到他脸上未褪的红晕和眼里闪烁的光,紧绷的心才骤然松开。</p><p class="ql-block">其实母亲也是要成长的,恰是学着把攥紧的担忧,变成放开的信任。就像海总要让船驶出港湾,爱也终要从“护他周全”的执念,变成“信他能行”的坦然。<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双向的成长里,藏着最朴素的真理:所谓养育,不过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让孩子在风浪里长出翅膀,也让自己在牵挂中学会放手。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立与自由。</b></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正午时分到来,草皮被烤得发烫,射箭场的蚊子成团飞着,落在孩子裸露的胳膊腿上,叮出一个个红印子。孩子却像没察觉似的,拉满弓,箭嗖地飞出,扎在靶上。放下弓时才抬手胡乱拍了拍胳膊,随即又抓起另一支箭,眯眼瞄准。</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拉完一场又一场,汗水混着蚊子留下的红痕爬满皮肤,但他眼里的光却比日光更亮——原来沉浸其中时,皮肉的痒、天气的热,都成了无关紧要的背景,只有靶心那一点红,在他眼里烧得格外清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箭离弦的刹那间,我忽然懂了:专注是最好的解药,能让人暂时忘掉那些盘踞在心头的“应该”与“必须”,就像此刻,儿子的世界里只有弓、箭,和远处的靶心。</span></p> <p class="ql-block">园区里,卡丁车引擎的轰鸣刺破午后的热空气,儿子坐进驾驶座,系紧安全带的动作透着一股急不可耐。我举着手机镜头追着他的车跑,只见车身像离弦的箭,在赛道上划出利落的弧线,过弯时轮胎与地面摩擦出尖锐的巨响。他的身影在驾驶座上微微前倾,双手紧攥方向盘,侧脸绷得紧实,只有被风吹起的衣角在疯狂摆动,整个人像与车融为了一体,快得只剩一道模糊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等车缓缓驶回起点,他推门跳下来,额前的碎发被汗黏在皮肤上,胸口还在剧烈起伏。看见我举着手机,他抹了把脸,喘着气说:“妈,我脚都踩到底了,这速度还是不够过瘾。”眼里却亮得很,刚才风驰电掣的劲儿还没散,嘴角抿着的弧度藏不住那股没尽兴的好胜心——<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原来男孩子的多巴胺,就藏在这踩到底的油门里,藏在没达标的速度里,藏在浑身紧绷又全然释放的瞬间里。</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因为没有提前预约上的图书馆和礼堂,成了此行的小遗憾。可站在图书馆外,远看巨大的落地窗把海框成一幅动态的画;望着礼堂白色的尖顶刺破蓝天,立在沙滩与海的交界,又觉得遗憾也是种美——就像人生,总有些期待要留到下次。</p><p class="ql-block">儿子仰着头说“下次还要来”时,我看见他眼里的光,像阿那亚的海,亮得能照见未来。</p> <p class="ql-block">暮色漫上来时,我们想去网球场挥几把拍,却被告知场地早已约满。孩子望着球场里跳动的灯光,脚在沙地上蹭了蹭,没说话,只是转身时,笑了笑,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坐上园区电车驶离阿那亚时,海的蓝已经融进夜色。后视镜里,那片海渐渐缩成一点微光,孩子靠在座椅上,忽然说:“妈,下次来,咱们把图书馆、礼堂、网球场都补上。”</p> <p class="ql-block">我嗯了一声,心里却突然想起《侏罗纪公园》里说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生命自会找到出路(</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Life finds a way)”</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或许高三的路注定有风雨,但阿那亚的海、沙丘美术馆里“可以随时开始 (You can start anytime)”字样已经告诉我们:浪有浪的方向,风有风的路径,而每个用力生长的生命,终会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找到那条通往光亮的出口,随时都能向着新的可能,重新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