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行第二站厦门鼓浪屿(二)

蒹葭

<p class="ql-block">  枕着鼓浪屿的涛声,吹着鼓浪屿的海风,一夜好眠。浅尝闽南肠粉,软糯可口,轻咬鲜嫩鱼丸,唇齿留香,我们愜意实足的登上环岛旅游覌光车去探究这个美丽的海岛。一面是远处的碧海连天,深遂而又豁达,近处白浪翻滚,其欢快地拍打着游人们的脚踝,沙滩上留下脚印串串,另一面是绿林幽幽,偶有黛瓦红墙掩映其中,轻风拂来,绿叶晃晃,鸟鸣瞅瞅,头顶的白云妖娆万千,像仙女在舞蹈,亦是我眼眸里的最美。观光车缓行在环岛路上,不辞余力的给我们提供情绪价值,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笑容犹如碧海中的浪花,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最先来到菽庄花园,据说菽庄花园取名于园林主人,爱国台胞林尔嘉的字“菽臧”之谐音,这是一座具有独特意境的滨海私家园林,堪称中国近代文人园林中的一朵奇葩,造园初衷缘起于林尔嘉对儿时台北板桥花园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一踏入园内,便觉园内的两处极妙的特点,园内亭台轩榭间,随处可见题刻的诗文,或咏景或抒情,字里行间皆是风雅,读来如沐春风,充分再现了中国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也隐含当时华人实业救国,公益爱国的雄心壮志,当时的“菽庄诗社”堪与著名的“南社〞比肩,被誉为“中国东南坛社第一家”,且看这里就有著名诗人舒婷的一首《咏日光岩》供游人鉴赏学习,才知艳丽的三角梅是鼓浪屿的岛花,这里亦有主人及参加诗会的客人对园内十景的生动描绘,园内共有十景,既有内景,又有外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一景都有楹联描述,听潮楼:卧看浮云天作幕,醉邀明月海为怀”,小兰亭:竹外引流天然曲水,山阴修禊春在茂林”,吾爱吾庐:话旧恍如前世事,看山每忆远游时”,顽石山房:山静似太古,心静闻妙香”,眉寿堂的月夜亦可领略“掬水月在手”,</span>"满目飞明镜"的意境,景中有诗,诗中有画。看内园的景致,假山叠翠,曲桥通幽,一汪碧水引着海水入园,园在海中、海在园里的巧思,正应园林主人的诗词“缩海为园,戛戛造一胜地,爱诗若命,年年作主大吟坛”。每一步都有新的惊喜,一路走来不见海,到了花园门口甚至进了大门仍不见海,一堵高墙挡住了视线,偶回首,园门内侧高悬“藏海”二字的匾额赫然入目,我顿时领悟了藏海的意蕴,急转出月洞门,突然大海奔腾而至,海阔天空,外景豁然,迂回曲折,走过主景四十四桥,观山赏石,看远处白帆点点,鴎鹭掠过,欢叫声声,仍不住举起手机,将这份诗文与秀色同框定格。</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沿着环岛的小径慢走,不多时便登上了琴岛,这里有著名的钢琴博物馆,展出了由鼓浪屿旅澳收藏家胡友义先生毕生收藏的世界名古钢琴30台,其中有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制造的“士坦威”,奥地利的“博森多福”,德国皇室专用的皇家钢琴,稀世珍品镏金钢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最大的立式钢琴,最老的手摇钢琴,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八个踏脚四套琴弦钢琴,表现了一百多年来世界钢琴的制作技术和发展水平,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钢琴博物馆使鼓浪屿琴岛名符其实,大增光彩。靠近便有悠扬的琴声飘来,或清脆如鸟鸣,或低回似私语,连海风都似放缓了脚步,怕惊扰了这份雅致,空气中都流动着乐符。听当地老人讲琴岛的历史,说这里曾终是商船往来的驿站,说琴声如何从百年前的洋楼里飘到如今的寻常巷陌,那些带着岁月温度的故事,混着琴声漫过耳畔,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伴着琴声,悠然信步在这万国风格的建筑群中,感叹不同风格建筑风格的奇特和壮现,领略不同文化在中华之岛上生根发芽,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触合,和谐共长,感叹早期革命者,民主人士对小渔岛发展的巨大作用,对推动国内革命运动发展的巨大作用。在这里的纪念馆,我们领略了中国首位妇科奠基人林巧稚女士为中国妇科事业努力奋斗的历程及伟大卓越贡献,她曾获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是世界女性的佼佼者,是福建人的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更有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雕像 ,它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屹立在鼓浪屿东南端的覆鼎岩。雕像高15.7米,宽9.2米,重1400多吨,由625块泉州白花岗岩雕凿嵌接而成,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历史人物雕像之一,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时宜女士所创作,郑成功像面朝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形象挺拔刚劲,气势雄伟,我们不由得致敬它的民族气节,当然了,在郑成功博物馆,我们了解了这位民族英雄的家世与奋斗一生的历程,特别是他挥刀横渡台湾海峡,驱除鞑虏荷兰殖民者的浩然正气更让我们敬佩和震撼,这个雕塑成为了鼓浪屿具有文化内涵的的一座地标性景点,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寄托了两岸人民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期盼。收复台湾宝岛不仅成为鼓浪屿的视觉焦点,更承载了厦门乃至整个闽南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成为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  当鼓浪屿的 船笛在暮色里拉响时,我已<span style="font-size:18px;">搭乘游船向厦门进发,</span>鼓浪屿的轮廓愈来愈模糊,远处的岛屿渐渐缩成一团墨色,只有灯塔的光还在浪里明明灭灭。红楼亦然很亮,或许告别从不是结束,那些在岛上听过的琴声、踩过的石板路、遇见过的温柔,早就在心里扎了根。就像这船下的浪,此去山高水远,却总会带着鼓浪屿的咸,在某个起风的日子里,轻轻漫过记忆的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