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贺龙桥横跨金沙江,连接云南迪庆和四川甘孜州。</span>其地处深切峡谷地带,背靠陡峭的灰褐色山壁,桥下为深邃河谷,地理环境险要而壮丽。1958年这座桥正式建成,因红军在长征途中曾经过这座桥附近,为了纪念贺龙元帅,这座桥被更名为贺龙桥。如今,虽然桥已弃用,桥板被撤出,只剩桥墩、H型桥塔、钢索、钢架和锚钉,但它依然屹立,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英勇历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金沙江畔东侧四川省得荣县境内的悬崖绝壁上,这面为纪念红二军团1936年5月7日进入得荣而量身定制的岩体军旗,占地面积1936.57平方米,被世界纪录官方认证为“修建于岩石上的最大旗帜”世界纪录。金色军号雕塑和毛主席飘逸的《七律·长征》诗刻深化主题,象征革命精神的延续。使整座遗址成为融合交通遗存、革命史诗、自然奇观的三维纪念空间,在苍茫峡谷间永恒传递红色信仰。</p> <p class="ql-block"> 青铜战士雕塑群以爆发性动态凝刻战场的瞬间,衣褶的刚劲线条与旗帜的飞扬褶皱形成力量交响,背景苍茫山体成为这群血性生命的天然丰碑。纪念馆的灰石墙体如钢铁壁垒般嵌入葱郁山脊,在天地间完成了从血肉抗争到精神丰碑的革命史诗闭环,成为铭刻于大地肌理的不灭信仰图腾。</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二楼的广场上,军绿色野战炮犹如凝固的岁月——巨大的轮胎与昂首的炮管构成钢铁的脊梁。炮身后方,灰石砌筑的纪念馆巍然矗立,朱红窗框在朴拙砖墙上泼洒出信仰的亮色,屋顶城垛般的结构如卫士拱卫着这段烽火记忆。楼顶的圆形碉楼傲立于群峰之间,历史的锋刃与山河的屏障在此交融,战火记忆在时光流转中沉淀为天地间的精神丰碑。</p> <p class="ql-block"> 隔谷相望的山脊上,砖石堡垒式纪念馆巍然矗立。顶层银色战士雕像振臂向天,与深谷对岸的红军旗帜形成跨越时空的守望。纪念馆与山体融合在一起,延伸至云雾缭绕的层叠山峦,在云雾青峰间铸就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