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遗韵:番禺大岭古村游记

美友庞大

<p class="ql-block"> 广州市市花—木棉花</p><p class="ql-block"> 出广州城南,番禺莲花山以西,有一处藏于现代楼宇之间的古村落——大岭村。此村立于南宋,已有八百余载,村中古风犹存,岭南水乡的温婉气质尚未被完全冲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入村先见一弯玉带河,水不甚急,亦不甚宽,却将村落轻轻揽住。沿河而行,两岸榕树垂须,时有村妇在石阶上浣衣,木杵声声,竟与数百年前无异。河上跨着五座古桥,最古者为龙津桥,石砌拱形,苔痕斑驳,桥栏上石狮风化得圆润,仿佛时间的手常年抚摸所致。</p> <p class="ql-block">  村中建筑多明清遗构,青砖黛瓦,镬耳山墙,门楣上多有砖雕,虽部分残损,但花鸟人物仍依稀可辨。陈氏大宗祠规模最宏,三进深院,木雕石琢极尽精巧。站在堂前,仿佛能听见昔日学子诵读之声。祠堂前的地面以蚝壳砌成,历经数百年踩踏,泛出温润的光泽,这是岭南沿海特有的建造智慧。</p> <p class="ql-block">  穿行于麻石巷陌之间,忽见一座两层小楼,是典型的明清闺阁建筑——“朝列大夫府”。楼已空置,木梯吱呀,但透过雕花窗棂,仍可想象当年小姐凭窗远眺的神情。村中老人坐在门墩上摇扇,见外来客亦不惊奇,只微微一笑,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p> <p class="ql-block">  大岭村自古崇文重教,出过不少举人进士。村中现存一座文昌塔,虽不高大,但挺拔秀美,塔前池塘荷叶田田,时有学子前来祈福。文风之盛,竟使这小村在历史上留下“一村出两进士”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  离村时回望,古榕依旧垂须,玉带河静静流淌。大岭村如同一个时空的褶皱,将八百年的风雨沧桑轻轻折叠,藏于现代都市的一隅。那些石桥、祠堂、古塔,不仅是岭南建筑的标本,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提醒着过往行人:速度之外,尚有另一种时间的计量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