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赣湘大地交界的罗霄山脉,巍巍井冈,青山叠翠,它似一幅雄浑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一座庄严厚重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磐石般静卧于这红色的土地上。它的墙面被时光打磨出温润质感,刚劲的轮廓犹如一本展开的立体史书,在苍松翠柏的掩映间沉淀着峥嵘岁月,五星红旗在楼顶高高飘扬,将观者的目光引向革命圣地的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 我怀着崇敬之心踏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大门,仿佛踏入了一条通往过去峥嵘岁月时光的隧道。馆内的巨型浮雕耀眼醒目,井冈山朱毛会师场景定格永恒。</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朱德两位伟人站在红军队伍中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信的笑容。这一历史性的会师,它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四军的诞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军旗迎风招展,草鞋踏破荆棘路,粗糙的肌理让每个浮雕人物都像从历史深处走来。</p> <p class="ql-block"> 墙壁上的浮雕记录了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的场面。四周的墙壁上挂滿了历史照片,向我们诠释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贺子珍:1909年生于江西省永新县的一个书香之家。早年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吉安县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务。1927年贺子珍参与组织永新农民武装暴动,与王佐,袁文才一起率部攻克永新城,成功救出80余名共产党员。后随王佐,袁文才的部队上井冈山,成为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1928年贺子珍与毛泽东结婚,她一边照顾毛泽东的生活,一边管理机要文件,记录抄写书稿。贺子珍女中之豪杰,骑马打枪行家里手。黄洋界保卫站中,她在阵地上一边打枪消灭敌人,一面堆檑木,垒滚石,破竹子,为保卫井冈山根据地作出贡献。1929年大余县城突围时,她双手握枪,击毙两名敌军军官,打死敌军多名,掩护毛泽东等人安全脱险。她在井冈山被群众视为“井冈之花”的巾帼英雄。</p> <p class="ql-block"> 王佐: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不堪忍受土豪劣绅的欺压,投身绿林武装,组织队伍杀富济贫。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王佐与袁文才一起“打开山门”,接受共产党的改造,他带领部队,转战于崇山峻岭之间,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袁文才:出身贫苦家庭,也是不堪忍受土豪劣绅的欺压,毅然投身绿林武装“马刀队”任参谋长。1926年11月袁文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积极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等,袁文才深受感动,率部接受改偏,他慷慨回赠1000元大洋给毛泽东用于工农革命军的给养,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率部队战斗在峰峦叠嶂的井冈山,为革命做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伍若兰:朱德军长的爱人,1929年伍若兰为掩护朱德脱险,故意暴露“军长太太”身份吸引敌人,她挺身而出,历声喝斥敌人,“我是军长太太,命令你们离开这里,”随后对朱德示意快走。被捕的伍若兰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光荣就义。在井冈山时伍若兰平时教战士们识字,为伤员包扎伤口,展现了她“刚柔并济”的革命者特质,她被人称作“永不凋谢的井冈兰”,伍若兰同志的英雄气概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还展示了当年红军战士用过的枪支,火炮,粗糙的梭镖与铮亮的军号等,仿佛火跑轰鸣,军号在群山中交响。</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殿堂,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它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了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当夕阳西沉时,整座博物馆恍若被泼洒了赫红色的霞光,恰似星星之火在粲然生辉!当我走出博物馆时,我感慨万分,我感觉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我感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从未熄灭,它只是化作了每个人心中的光”,而我己成为了这束光的一部分!井冈山革命精神永放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