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创:一叶心经</p><p class="ql-block">非遗太极真炁流注针灸术传承人</p><p class="ql-block">2025-08-31</p> <p class="ql-block"> 做一线临床久了,特别是做最基层的传统中医针灸,接触的病人病种比较多,有很多都是被北京上海大医院看过的,特别是随着非遗的推广,更有出国看病再回来找我们的,而我整天穿梭在这些疑难杂症的群体之间,我突然发现最顶级的治疗方法是转化,真正的疗愈不仅仅是外在精确而宏观的找准穴位进行合理组合,而是内在的转化,“治病先攻心”、“心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回到那个不执、不染、不动的心性,才是真正的开始。所以说我们常说的平衡、阴阳等等,其实就是一,就是精神(阳,无形)和物质(阴,有形)之间的平衡。</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天天练炁习琴,练炁针灸,站桩、打坐、习练太极以及进行导引术的“内证”训练,我发现心为君主,不直接生胃阳,而是通过心包络于胃而生胃阳(心包络代心用事)。很多人忽略了心包是内寄相火的,其实也就是相火生助胃阳,而相火是来源于命门的,并进一步由肾发出,命门与肾相通,由肝疏泄到全身并返回心包,拱卫君主心臟。所以全身的热源都来源于相火。心阳是传达命令给相火的,也就是心动则相火动,肝肾等只是执行者。心阳是火,相火是热,火是以明为主,热是以温煦为主。“君火以明”就是皇帝若是明君,只要他归位,文武百官各归其位,国家将长治久安。可见这心不管是有形的那个心,还是无形的君主,从各个方面来看,被我们忽视了太多太多重要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古中医的治法有六:导引,按蹻,针,灸,砭石,药。最初药排在末位,《伤寒论》成书后,药的排名逐渐提升,古时排名靠前的很多简便易廉法门失传,只至现代几乎只留药了。药大多是病已成而治之,排名靠前的导引按蹻却是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也是道家养生的重点。当代的我们,早已经本末倒置,买椟而还珠。真正的健康将来越来越掌握在少数为自己负责的人的手中。今天来讲,“自己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绝非口号,是真正的唤醒或者说敲醒。</p> <p class="ql-block"> 如今,无数种生活理念、成功标准、道德主张,在互联网时代共存,选择越多,内心的根基感反而越弱。频繁在职场人、家庭成员、网络用户等不同身份中切换,缺乏一以贯之的“自我”认定。在科技奔腾、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焦虑、疏离与碎片化成为普遍的精神困境,而“内在的转念”这一老方新用,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疗愈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常说,我是最幸运的,让我遇见了古琴,古琴和针灸如一对恋人,是割舍不开的关系,AI技术飞速发展,在音乐演奏、艺术创作(包括音乐生成)领域展现出强大能力,引发关于人类创造力与价值的思考。“韵”是古琴的灵魂,是演奏者即时、独特、充满人性温度的表达,难以被算法完全捕捉和标准化。人类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不可复制的生命体验、文化积淀、情感深度与即兴的微妙创造。</p> <p class="ql-block"> 古琴承载着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锚点”与“价值坐标”,比如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净自然、佛家的明心见性。理解“和”的智慧,学习在差异中寻求大同之境;体悟“静”的力量,在喧嚣世界里守护一片初心。</p><p class="ql-block"> 古琴演奏是高度身心合一的活动:调身:端坐平稳,松而不懈,保持中正平和之态。调息:呼吸与指法、乐句相配合,气息绵长深沉。调心:心随指走,意与音合,排除杂念归于宁静。专业路线是少数人的选择,但审美享受、情感寄托、文化共鸣是每个人都可以从古琴中获得的。将“不走专业”作为借口,实际上是混淆了“目标”和“意义”。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成为大师,而在于滋养生命。练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它锻炼耐心、培养专注、陶冶性情,这些是比“专业”更普世的价值。我们忘了,最初学琴的初心,本就与“专业”无关。</p> <p class="ql-block"> 我更想说的是,今天我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也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这个物质时代的背景下,治疗和想健康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虽然都与你身体发生关系,治疗的意义和目标健康被混淆了而不自知。治疗是医生的行为,而且是把双刃剑;健康是自给自足的事情。我们必须得把这个真相和权利交还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影响下,我们时常被压力、焦虑等负能量充斥,正能量被压抑而难以释放。如何保证心理健康?这需要借助学习积累、修行沉淀、心灵净化与认知提升等方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记住:中医不但是术、是道,也是文化!</p><p class="ql-block"> 中医文化建立在生命科学的坚实基础之上,以生命至上信仰为灵魂,其核心要义便是健康和谐,包括人和人、和社会、和自然的和谐。解决的核心问题聚焦于思维模式与信仰体系:通过提升思维层次,帮助人们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学会居高临下地审视问题,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进而改变不正常的思维模式。这要求我们修行并坚定自身信仰,将健康上升为 “信仰”,主动杜绝不良信息的摄入,这便是信仰的核心内涵。当一个人拥有健康信仰后,心理会达到平衡状态,情商也会随之提高,此时,繁忙的工作会有明确目标,人生的奋斗也会充满意义。信仰能让我们的灵魂找到安息与净化的港湾,只有将健康置于首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生梦想。</p><p class="ql-block"> 初学古琴时为求一个泛音,冬天在窗下看着雪花站了好久。后来才懂,指尖的轻重里,藏着心的松紧。你太想抓住那声琴音,反而成了执念的囚徒。</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同样适合送给生病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忽然觉得,气是有质地的,所谓“气质”,不过是被无数美好事物滋养过的痕迹:是琴音里的清远,是书法里的中正,是岁月里的从容。它让你在人群中,不必说话,就自带一片风景——这片风景里,有仕大夫的清高,有医家的怜悯和谦卑,更有你自己,慢慢长成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一个不练气的人,对“气”这个字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你问他:“气是什么?”他可能说是“能量”“生命力”“功能状态”……这些说法没有错,但也都停留在概念层面。只有练气的人,才真正知道“气”的存在。因为他们感受过,气如泉涌,气沉丹田,气走四肢百骸。他们知道气旺时神清气爽,气滞时百病滋生,气散时生机全无。修行,是对自我身体运行规律的观察;是与身体深度对话;是“知内”以“疗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美篇:非遗太极真炁流注针灸术、微信公众号:一叶心经</p><p class="ql-block">如需请书请添加微信:1519573089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