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行(十一)

宁静致远

雾锁南迦巴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3月31日的晨光,是被雅鲁藏布江的水汽轻轻托起来的。当我踩着晨露登上观景台时,眼前的世界还裹在一层薄纱里——江水不像平日里奔涌的模样,倒像条淡青色的绸带,隐在白雾中若影若现,只有偶尔传来的流水声,才让人确认它仍在静静流淌。远处的南迦巴瓦峰更彻底,整座山都躲在厚重的浓雾里,连轮廓都不肯露半分,只留一片朦胧的灰白,悬在天际线与江面之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找了块岩石坐下,指尖还沾着山风带来的凉意。这是我第二次来赴这场与神山的约定。几年前,也是这样的清晨,我攥着相机守在同样的位置,满心期待能遇见传说中的日照金山——听说当第一缕阳光撞在南迦巴瓦的雪峰上,整座山会被染成金红色,像天神遗落人间的火炬。可那年的雾比今日更浓,直到日头升高,神山也没肯掀开面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我没再急着举相机,只是望着江面的雾慢慢动。太阳越升越高,先是把天边的云染成浅粉,接着又把光洒在江面上,让那层薄雾渐渐变得透明。江水的颜色也清晰起来,是那种带着矿物质的碧绿色,顺着峡谷的走势蜿蜒,像大地亲手绘制的绸带。江岸边的村庄慢慢醒了,藏式民居的屋顶冒出袅袅炊烟,几只牦牛慢悠悠地从田埂上走过,踩得青草上的露珠簌簌滚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顺着观景台的石阶往下走了几步,离江面更近了些。江风裹着水汽吹在脸上,带着一丝清冽的甜意,那是雪山融水与青草混合的味道。抬头再看南迦巴瓦,雾终于散了些——先是露出山腰间的一片青灰岩石,接着是更高处的积雪,像给山体镶了层银边。可峰顶依旧藏在云里,只偶尔有阳光穿过云层,在雪山上投下一小块明亮的光斑,转瞬又被新的云雾遮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行的藏族向导笑着说:“神山是有脾气的,它想让你看的时候,自然会露脸。”我想起几年前离开时的遗憾,此刻却忽然不觉得可惜了。第一次来,我执着于“日照金山”的标准答案,总觉得没拍到那幅画面,便是白来一趟;可这一次,我看着雾里的江、半遮面的山,看着村庄在江水的滋养下慢慢舒展,忽然明白有些风景本就不该用“拍到”来定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迦巴瓦还在云雾里藏着峰顶,像位不肯轻易卸下心防的少女,只肯把最温柔的侧脸留给旅人。我掏出相机,没有刻意找角度,只是随手拍下了雾中山峰的轮廓——照片里没有耀眼的金光,只有淡淡的灰与白,却比任何刻意追求的“大片”都让我心动。江水流得很缓,仿佛能把时间也变慢,我站在江边,听着流水声,看着云雾在山间慢慢游走,忽然觉得这两次遇见,都是神山最好的安排,只需把那幅画面记在心里就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许有些风景,本就该留在记忆里,就像这场2024年3月31日的遇见,没有标准答案,却有雾、有江、有半遮面的神山,还有一份放下执念后的坦然。雅鲁藏布江还在静静流淌,南迦巴瓦依旧藏在云雾里,而我知道,若有机会,我还会来第三次——不是为了寻找“日照金山”,只是想再看看这片被江水滋养的土地,再遇见那位总爱藏在雾里的神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