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参观记

安 仁

<p class="ql-block">最近常闻"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这句话,这使我想起了难忘的夏威夷之行,1999年的反法西斯纪念日,我正在美国夏威夷州瓦胡岛南岸,阳光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椰子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远处可以看见一艘军舰和一座白色的建筑,这是两座有关珍珠港事件的纪念馆。我站在岸边,望着这片宁静的海港,心中却涌动着复杂的情绪。这里不是普通的港口,而是承载着二战厚重历史的珍珠港。</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能看到靠近岸边的一艘庞大的战舰-密苏里号,它静静地停泊在码头边,这么多年过去,它仍守护着这片海域。相隔不远的白色建筑,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亚历桑那号纪念馆",晴朗的天空下,该建筑与树木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和平年代的安宁。然而,我知道,这背后隐藏着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1962年美国肯尼迪总统指定"亚利桑那号纪念馆"为国家陵园,1980年落成。该馆为拱桥结构,长184英尺,横跨沉舰舰体,中部旗杆连接海底主桅。</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通过游客中心乘船抵达,珍珠港,这个名字曾无数次出现在历史课本中。如今,我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时间的回响。1941年12月7日,那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让这片宁静的港湾瞬间化为战火纷飞的战场。而“亚利桑那号”战舰,正是这场悲剧中最沉重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船缓缓驶离码头,海风轻拂脸颊,背景一艘军舰的轮廓渐渐清晰,这是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站在这片曾被战火洗礼的水域上,内心不禁泛起涟漪。</p> <p class="ql-block">1998年密苏里号从华盛顿州转移至珍珠港,1999年正式对公众开放,两舰纪念馆成为二战始末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1980年落成的亚利桑纳纪念馆,为拱桥结构,长184英尺,横跨沉舰舰体,中部旗杆连接海底主桅杆。空拍照片来自网络(下同)。</p> <p class="ql-block">船靠近纪念馆时,白色建筑矗立在水面上,庄严而肃穆,门眉上隐形的英文字母显示出"亚利桑纳号纪念馆",一直守护着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的栈桥上,我看到了那艘沉没的战舰残骸,静静地躺在水下,仿佛仍在沉睡。周围的浮标标记着它的位置,仿佛在提醒世人,这里曾有多少英勇的灵魂长眠</p> <p class="ql-block">站在纪念馆的甲板上,我望着这片宁静的海面,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场灾难带来的伤痛,却永远铭刻在这片水域之中。我轻轻闭上眼,感受着海风拂过,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沉舰残骸保留于水下12米处,不时还渗出燃油,构成了独特的警示景观,它提示世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p> <p class="ql-block">进入纪念馆内部,阳光透过拱形的屋顶洒落进来,照亮了整个空间。游客们低声交谈,或拍照留念,或静静沉思。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对逝者的缅怀与对和平的珍视。</p> <p class="ql-block">亚利桑那号纪念馆中央,一块巨大的纪念牌匾静静地矗立着,上面镌刻了1177名阵亡将士姓名,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鲜活的生命故事。我站在牌匾前,想起当时面对日机突袭而英勇奋战的官兵,心中满是敬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通道两侧向下俯看,可以见到沉船巨大的烟囱和锈迹斑驳的舰体,虽已历经这么多年,有的乃顽强的毅立在水面。</span></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内华达号、俄克拉荷马号、加利福尼亚号等战舰的沉船标志也静静地躺在那里,诉说着那段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亚利桑那号纪念馆"陆地部分,包括了展览厅、书店及放映珍珠港事件纪录片的剧院。</p> <p class="ql-block">走出陆地上的纪念馆,我站在草地上,望着远处的战舰和蓝天白云,心中却多了一份平静。历史虽沉重,但它也教会我们珍惜当下。我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片土地上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沿着椰树步道缓缓前行,身边的人们或拍照,或低声交谈,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肩头,仿佛在轻抚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我望着远处的战舰轮廓,心中默念:愿和平永存。</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夏威夷海面,人们正驾运动帆船乘风而行。蔚蓝的大洋,舒适的海风,仿佛在诉说着和平的可贵。我望着那艘静静停泊海面的“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心中默念: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珍惜当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