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华人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开国将军</p><p class="ql-block">少将篇《收藏版》第13辑</p> <p class="ql-block">草命史上功常在</p><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上人如生</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以姓氏笔划排列</p><p class="ql-block">十二画:(76人)</p><p class="ql-block">程世清、程业棠、程启文、程悦长、</p><p class="ql-block">程登志、程儒珍、智生元、傅传作、</p><p class="ql-block">傅绍甫、傅春早、傅家选、傅继泽、</p><p class="ql-block">傅崇碧、焦王山、舒 行、鲁加汉、</p><p class="ql-block">鲁瑞林、童陆生、童国贵、童炎生、</p><p class="ql-block">游胜华、游好扬、温先星、曾 征、</p><p class="ql-block">曾 生、曾 威、曽 美、曾 涤、</p><p class="ql-block">曾凡有、曾光明、曾传芳、曾旭清、</p><p class="ql-block">曾庆良、曾如清、曾克林、曾如清、</p><p class="ql-block">曾育生、曾绍墟、曾保堂、曾宪池、</p><p class="ql-block">曾祥煌、曾敬凡、曾新泮、曾鉴修、</p><p class="ql-block">曾雍雅、谢 良、谢 明、谢 锐、</p><p class="ql-block">谢 斌、谢云晖、谢正荣、谢正浩、</p><p class="ql-block">谢立全、谢甫生、谢国仪、谢忠良、</p><p class="ql-block">谢锡玉、谢胜坤、谢振华、谢福林、</p><p class="ql-block">谢镗忠、谢家祥、赖光勋、赖达元、</p><p class="ql-block">赖春风、靳 虎、薪来川、蓝 桥、</p><p class="ql-block">蓝文兆、浦大义、雷 钦、雷 震、</p><p class="ql-block">雷永通、雷英夫、雷绍康、雷起云、</p><p class="ql-block">訾修林。凯里·索南望堆。</p><p class="ql-block">Ω一十三画(16人)</p><p class="ql-block">路 杨、解 方、解长林、鲍启祥、</p><p class="ql-block">鲍可辰、詹大南、詹少联、詹化雨、</p><p class="ql-block">阚中一、慕 湘、慕生忠、蔡 永、</p><p class="ql-block">蔡长元、祭长风、蔡炳臣、蔡爱卿。</p><p class="ql-block"> 十四画(5人)</p><p class="ql-block">管松浔、裴周玉、裴宗承、裴志耕、</p><p class="ql-block">廖 明。</p><p class="ql-block"> 共(97人)</p> <p class="ql-block">1138、程世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程世清,(1918年7月—2008年4月)河南省新县陈店乡程七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光山县独立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从小放牛会吹笛子。1929年参加光山县独立团。翌年夏,编入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六七团宣传队。先后任宣传员、分队长。参加了新集、双柳树、泼陂河、英山、固始等战斗。</p><p class="ql-block"> 1931年,被分配到红二十五军,此后他跟随红25军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1934年11月,跟随红25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程世清进入八路军115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9年后,先后任344旅独立团1营教导员,冀鲁豫支队2大队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3师8旅23、24团政治处主任,转战在苏北、淮安等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对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参加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等大型战役,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程世请还参加了四平、辽沈、平津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程世清历任军委装甲兵干部部副部长、部长、装甲兵政治部主任。1963年调任第二十六军政委。“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奉命到江西制止武斗,后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省委第一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 晚年,程世清因与林彪反革命集团案有牵连,1972年被隔离审查。1983年免予起诉,退出现役。</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2008年4月29日病逝于南昌,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7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39、程业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程业棠(1912年—1986年9月3日),安徽省六安人(现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砚瓦池村)。</p><p class="ql-block">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祖上三代靠在淠河上摆渡为生,7岁读私塾,9岁时因家境艰难而辍学,帮助父亲摆渡,也难以生活下去,只得帮财主家放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程业堂万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五团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总支部书记、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程业堂先后任新四军教导营队政治指导员,教导总队大队政治教导员、教导队总支书记,特务团副营长、代营长,第一师三旅七团政治处主任,警卫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特务四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八支队支队长,浙东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付期</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程业堂先后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九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副师长、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九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三步兵学校校长,第十七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安徽军区副司令员,1956年任安徽军区参谋长1957年任安徽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任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后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9 月3 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7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40、程启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程启文,(1915年—?)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镇付家坳村谢家咀垸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由于家境十分贫寒,程启文父亲兄弟四人只有他父亲娶妻成家。程启文是家中独子,父亲为维持生计,到安徽六安做脚夫。全家人省吃俭用,供程启文读了三年私塾,后来又上了半年的初级小学,这样程启文成了家里唯一的读书人。黄麻起义爆发后,程启文在表叔的带领下,在仙居区找到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三大队,加入了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程启文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政治部宣传员、巡视员,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总支书记。参加了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程启文先后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总务科科长,第五支队游击队教导员,江北指挥部独立第四团副团长。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十团副团长、团长,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来(安)六(合)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四旅十二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战争中,程启文历任东北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参谋长,哈北军分区副司令员。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七师副师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五二师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启文任广西军区玉林军分区司令员、梧州军分区司令员兼第一五四师师长,先后指挥部队在同江以南、瑶山以南剿匪,提前两个月消灭匪股,受到广西军区嘉奖。1953年进入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任第五十五军副军长,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4月11日,程启文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66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41、程悦长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程悦长(1911年-1961年5月1日),湖北省黄安( 今红安) 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程悦长历任红四方面军少共国际团排长,独立师一团连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七八团政治委员,师医院政治委员,师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程悦长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卫生队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新编第一团政治委员。1944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十六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程悦长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参谋长,副旅长。1948年任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新编第四旅旅长。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六军十七师师长。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及青化贬、蟠龙、宜川、扶眉、兰州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悦长任迪化( 今乌鲁木齐) 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任第六军军长。1954年起任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程悦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1年5月1日逝世,终年5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653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42、程登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程登志(1912年1月—1995年10月12日),四川省巴中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农民家庭出身。因家境贫寒,无力求学,幼年的程登志便去砍柴和放牛,稍长又随父从事农业劳动。</p><p class="ql-block"> 1930年大旱袭来,他只身出外求生,学得了木匠手艺,才勉强能够糊口。</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程登志历任红九军教导队通信排长,军教导队连长。1935年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副营长,营长。参加了二万五个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入红军大学深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程登志任抗大军事教员,他随总校一部开赴华北敌后,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办学,为抗日前线输送了大量军政干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开始后,1947年8月,程登志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9年随军南下,又参加了湘赣战役和湖南地区清剿土匪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历任战士,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抗大二分校教员,主任,队长,大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革命战争年代,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和平建设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程登志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部队工作,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程登志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二级独立自由、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在抗美援朝中,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10月12日在大连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03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1143、程儒珍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程儒珍(1900年一1963年4月26日),红安县七里坪镇熊家咀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农民自卫军队长。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鄂豫皖苏区开创时期,他参加筹粮筹款、修理器械、救护伤员等工作。1932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轻装转移,将多余武器交给经理处。程设法把武器装进棺材,进行了藏匿。红四方面军入川后,程任经理部副部长。刘湘派重兵向根据地进攻,几个盐场暴露,程带领一个班战士及300名临时运输人员冒险转盐,将运输队化装为骑兵,扛着红旗,整齐前进,迷惑敌军,把几万斤食盐运回。军阀田颂尧向红军进攻时,红四方面军仅剩80块银元,供给困难,发行货币又没纸张,程向财委主席郑义斋提议,用老百姓织的土布代制货币,渡过难关。后任红四方面军经理部部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副部长,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程儒珍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供给处处长,三八五旅供给处处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程儒珍历任冀东军区供给部部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后勤部部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后勤部部长。辽沈战役中,为保证部队供给,日夜奔走,积劳成疾,咯血。后带病入关参加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儒珍历任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湖北省军区后勤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3年4月26日在武汉逝世,享年6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44、智生元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智生元(1914年2月14日—1975年10月24日),山西省定襄县管家营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 父亲智泉,家族世代务农,每年收成有余,是村里的小康人家。智生元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下有二弟一妹,自然得到父母的宠爱。智生元自幼聪明好学,家庭也希望他将来顶立门户,光宗耀祖,所以智泉很注重对儿子的培养。智生元8岁正式进入本村小学读书,13岁考入定襄县第一高级小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智生元历任中共定襄县委组织委员,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定襄县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时期,智生元先后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6大队政治处主任、军分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游击第2支队政治处主任和政治委员等职务,参加了北岳区反“扫荡”作战和晋察边区1944年攻势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智生元历任中共晋察冀第二地委副书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1旅政治部主任、第3旅政治部主任和第20兵团第66军196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察南、绥东、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智生元担任师政治委员,并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196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第二次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1年回国后,他历任军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部长、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和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1959年,他于政治学院毕业。</p><p class="ql-block"> 1955年,智生元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得二级独立自由勋章。</p><p class="ql-block"> 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5年10月24日在太原逝世,享年61岁。</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智生元少将是一位历经多个历史时期、战功卓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他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48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45、傅传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傅传作(1914年~1982年8月26日),湖北石首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傅传作历任红三军第九师便衣队队长,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八团连长,副营长,龙山独立团营长。1935年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十二团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傅传作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营长。1939 年起任第一二〇师独立第一旅二团团长。1945年任独立一旅副旅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开始后,傅传传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独立第一旅副旅长,晋绥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1948年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七旅旅长。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一军三师师长。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扶眉、兰州、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传作历任西南军区空军司令员。1966年任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1973年任空军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百团大战、太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许多重大战役和战斗。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斗争策略,立场坚定,作战勇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p><p class="ql-block"> 建国以后,傅传作同志担任了军区空军和空军的主要领导职务。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团结同志,联系群众,生活艰苦朴素,工作兢兢业业,为空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傅传作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78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46、傅绍甫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傅绍甫(1908年—1993年),安徽省金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傅绍甫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二一九团排长,副连长,连长。1933年任红三十军九十三师二七九团连政治指导员。1936年任第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营政治委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傅绍再先后 任新四军教导大队三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长,挺进团营长,团参谋长。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七师五十八团团长, 沿江支队副支队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傅绍甫虎后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二十一旅副旅长。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二十一师参谋长,副师长。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三十九师师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参加了充州、济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傅绍南先后任军参谋长, 政治师范学校副校长。1957年任江苏省军区参谋长, 1966年任省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任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78年,傅绍甫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85年经中央批准享受副兵团职待遇。</p><p class="ql-block"> 1993年1月20日,傅绍甫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02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47、傅春早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傅春早(1911年-1996年03月14日),安徽省六安县固镇钱集村人(今裕安区)人。祖籍山东枣林岗。</p><p class="ql-block"> 兄弟五人,排行第三,12岁时即父母双亡,仅靠哥嫂维持家计。由于家境贫苦,傅春早幼年时就开始从事农业劳动,靠帮短工和替人放牛维持生活。1929年,傅春早无意间让东家的牛误食了胀臌虫,牛肚子严重臌张,傅春早担心无法赔偿,便离家逃往大别山区,遇见红军后主动参军。</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湖北军区大冶军分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大冶军分区司令员、中共大冶地委常委,黄石市军管会主任,第51军212师师长,广东军区粤西军区副司令员,中共粤西地委委员,广东省委委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四、五届人大常委,河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1955</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傅春早历任六安独立团手枪队队长,红25军手枪队队长,红四方面军手枪队队长,红25军供给部管理科科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傳春早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副官,八路抗日战争时期军第115师344旅副官,第344旅687团营长,第688团副团长,第2纵队新二旅4团团长,教导第7旅19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傅春早历任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19旅别旅长,鄂豫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湖北军区独立第3师师长兼黄冈军分区司令员、中共黄冈地委副书记,鄂豫皖边区南线剿匪指挥都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春早历任第四野战军51军211师师长,湖北军区大冶军分区司令员、中共大冶地委常委,黄石市军管会主任,第51军212师师长,广东军区粤西军区副司令员,中共粤西地委委员,广东省委委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傅春早是河南省第四、第五届人大常委,河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6年3月14日,傅春早在信阳逝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80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48、傅家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傅家选(1909年-1995年3月20日),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区庭园镇鸡冠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岁时,傅家选的父亲被劣绅毒打致死。13岁时,为了维持生计,傅家选跟人学习理发。当革命的浪潮席卷大别山地区之际,傅家选积极参加革命。</p><p class="ql-block"> 1929年10月,傅家选参加了赤卫队,1930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白雀区五乡党支部书记兼乡苏维埃主席、模范营副营长。</p><p class="ql-block"> 1931年6月,傅家选进入鄂豫皖省苏维埃财经学校学习。1932年初,傅家选任商城县经济公社(省属第六分社)支部书记兼副经理。九月,到红二十五军经理处任财务科长。后随红二十五军掩护红四方面军转移西进四川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因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11月30日,红二十五军重建,傅家选任红二十五军会计科副科长,并担任经理处党支部书记,参加了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p><p class="ql-block"> 1934年 11月16日,傅家选随红二十五军一起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先后参加了独树镇恶战、庚家河恶战等多场重要战斗,12月底到达了陕南商洛地区。随后,傅家选随部参加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为开创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35年7月16日,傅家选也随部由长安县丰峪口西征北上,再次踏上了西征的路程。9月15日,胜利到达延川县永坪镇与陕北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并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傅家选任第十五军团会计科代科长,傅家选随部参加了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8月下旬,傅家选随部东渡黄河北上抗日,参加了平型关战斗。之后,傅家傅家选先后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后勤部部长,1940年2月,傅家选先后任第二纵队后勤部部长,冀鲁豫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傅家选参加了永年东辛店遭遇战,粉碎日军对濮阳沙区的“四·一二”大扫荡和日军对冀鲁豫中心区“九·二七”大扫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傅家选任冀鲁豫军区副参谋长,冀鲁豫区经济部副部长。1946年12月,傅家选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随部先后参加了平阴、羊山、魏店战斗和鲁西南战役。1946年12月,傅家选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随部先后参加了平阴、羊山、魏店战斗和鲁西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1950年6月,傅家选任西南交通部第一副部长兼长江航务局民生公司董事。</p><p class="ql-block"> 1951年,傅家选调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总后勤部党委常委,1956年,傅家选进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期间,傅家选曾任赴苏(联)技术装备考察团团长,带队赴苏考察。</p><p class="ql-block">1960年,傅家选从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任总后勤部技术装备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1962年10月,傅家选调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长兼党委书记、军区常委。</p><p class="ql-block">1964年后,任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3月20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84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49、傅继泽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傅继泽(1918年~1991年8月30日),河北博野人。</p><p class="ql-block">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傅继泽同志于1918年出生于河北省博野县一个铁路职员的家庭,中学时代,以优异成绩升入保定同仁中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傅继泽历任冀中军区津南抗日自卫军独立第二旅参谋长。冀鲁边军区运河支队参谋长,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特务营营长,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傅继泽历任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六旅旅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第十八小组中共代表,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十一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九十九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继泽历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一舰艇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第六舰队参谋长,第四海军学校校长,舰艇第一支队支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部长,海军副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傅继泽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8月3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01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50、傅崇碧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傅崇碧(1916年12月8日~2003年1月17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傅崇碧历任四川通江县青年团区委书记,中共通江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川陕省工作团团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傅崇碧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第四大队组织股股长,校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第2团政治处主任,第2分校2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35团政治委员,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百团大战和晋东南、冀中反“扫荡”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傅崇碧厉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10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0旅旅长,第19兵团64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绥、太原、石家庄、新保安、宝鸡、兰州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崇碧历任第19兵团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军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四、五次战役和开城保卫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 196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在所谓的“杨、余、傅事件”中离开北京失去人身自由长达6年半之久。</p><p class="ql-block"> 回到北京后,他先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为加强军区部队全面建设,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顺利实现全区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转变,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傅崇碧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p><p class="ql-block"> 22003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10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51、焦玉山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焦玉山(1915年2月—1990年10月09日),曾用名云飞。安徽阜阳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幼年给地主放牛放马,十五岁时听说附近大别山有许多红军,是穷人自己的军队,于是与放牛的十余名淮河岸边的伙伴们商量后,不让家庭知道,一块到大别山参加了红军,由于年龄小个子大被分到詹才芳部任勤务员。</p><p class="ql-block"> 1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曾参加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和二万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焦玉山先后历任连长、营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兼教育主任,参加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开始后,焦玉山随部进军东北,历任副团长、团长,参加新开岭、辽阳、鞍山战斗和辽沈、平津、衡宝、解放广西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在辽沈战役中,率领第34团胜利完成坚守塔山、阻击增援锦州之敌的任务,第34团被东北野战军总部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广西解放后入粤,任广东省公安厅副处长、处长,广东省公安总队副政委,佛山军分区司令员兼守备师长、副军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焦玉山先后任广东省守备第十师师长、佛山军分区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64年12月至1969年12月,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后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少将。1974年参加西沙群岛反击战。</p><p class="ql-block"> 他还参加指挥西沙群岛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p><p class="ql-block"> 1983年3月离休。1990年10月9日在广东广州逝世。</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10月09日逝世于广州,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64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52、舒 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舒行(1913年-2001年1月3日),江西吉安人,。</p><p class="ql-block"> 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舒行历任红三军团特务连排长,军团政治部宣传分队队长,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四师十团总支书记。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巧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舒行被选跟随周恩来去西安做张学良、杨虎城部队军官和青年学生的工作,为安全起见,舒行将原名胡喜庆改为现用名。</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全民 抗日开始后,舒行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大队三队队长,第二分校二大队大队长,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党校大队长,冀中军区游击第五总队总队长。1944年起任晋察冀军区十三团团长,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舒行历任热河军区参谋长兼承德卫戍区司令员,冀热察军区参谋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参谋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五十军参谋长。参加了辽沈、鄂西、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舒行于1950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1955年起任吉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长春卫戍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1年1月3日在吉安( 江西) 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7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53、鲁加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鲁加汉(1916年-1991年12月),河南新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历任红军宣传员、通信员,敌工科长、总务处长,兵团办事处主任、政委,军分区民运部长、政委,成都军区干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长,四川省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鲁加汉参加了鄂、豫、皖、川北地区的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鲁加汉参加了山西井陉对日本板垣师团的战斗、河北深县和中条山区反日扫荡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鲁加汉在后方机关工作,为支援前线做出了出色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鲁加汉在部队政治工作、后勤保障、民兵建设等任务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5年鲁加汉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国家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鲁加汉同志,因病于1991年12月17日在成都逝世,终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48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54、鲁瑞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鲁瑞林(1912年10月-1999年7月14日)原名鲁瑞麟。甘肃临夏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11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鲁瑞林在董振堂等人的带领下正式加入了红军。加入红军之后,鲁瑞林进入红五军团,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在这之后,鲁瑞林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第四与第五次反“围剿”,并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参加了长征,顺利到达了陕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鲁瑞林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他也率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坚持在太行山一带抵抗日本侵略者。那段时期,鲁瑞林深入敌占区进行反“扫荡”斗争,他密切联系群众,依托群众,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巩固与发展了太行地区的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鲁瑞林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等职务,率部参加了解放华北的战役。华北解放后,鲁瑞林一路西进,继续参加了解放西北的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后,鲁瑞林由甘肃南部进入四川,参与了接管成都的相关工作。当时西南地区刚刚解放,鲁瑞林也奉命留在西南剿匪,他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巩固了新生的政权。</p><p class="ql-block"> 剿匪完成后,鲁瑞林进入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鲁瑞林重返西南军区,担了西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务。1955年授衔时,按照鲁瑞林的资历,他理应被授予中将军衔,不过因为一些其他原因,鲁瑞林受到错误对待,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后来中央查清了相关事实,决定给予鲁瑞林中将待遇,因此,鲁瑞林也成为全军中唯一一位享受中将待遇的少将。</p><p class="ql-block"> 在这之后,鲁瑞林长期在西南地区工作,担任了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务,稳定了西南边陲,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伴随着各地武斗的进行,军队开始介入地方工作,稳定地方的秩序,在这种背景下,鲁瑞林也被结合进云南省革委会,担任了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一职。</p><p class="ql-block"> 1971年,云南省委恢复之后,59岁的鲁瑞林担任了云南省委书记兼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需要说明的是,当时设有第一书记,鲁瑞林担任的云南省委书记,更类似于今天的云南省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1973年,62岁的鲁瑞林又被调到贵州省,担任了贵州省革委会主任兼贵州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贵州省委书记)。1977年,鲁瑞林卸任贵州省委书记,此后他被调到广州军区,担任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以及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9年7月于广州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82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55、童陆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童陆生(1901年11月—2001年2月27日)原名童传甲,湖北省黄陂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湖北黄安暴动。</p><p class="ql-block"> 学生时期,积极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考入云南讲武堂韶州分校学习。1923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湖北黄安暴动。</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时期,童陆生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5师13团参谋长、代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春参与领导发动了鄂西革命委员会公安暴动,后辗转武汉、广西、上海、宜兴、西安等地从事秘密联络和抗日救亡工作。参与了西安事变。1936年底在杨虎城部任旅参谋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了华北抗战的忻口战役。1938年起,任山东鲁南抗日义勇总队临时总指挥,↓共山东省委军事部参谋主任,鲁南保安副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军事教员,中央军委四局副处长兼科长,八路军总部高参室参谋,中央军委一局副局长、代局长。曾率部参加滕县战斗、鲁南区反“扫荡”作战。曾积极开办参谋集训班,为八路军培训了一批作战参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童陆生任重庆、南京谈判中央代表团军事组组长,中央军委一局局长兼延安后方梯队第一支队队长,军委四局副局长、代局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军政部部长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童陆生任中央军委四局局长兼军事图书馆馆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事出版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等职。离休后曾自费为家乡一图书馆捐书5000册,刊物3000余本。1989年被评为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童六生是中共七大代表。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1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42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56、童国贵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童国贵(1916年—1994年10月30日),江西信丰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童国贵历任红八军团第二十一师六十一团排长、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一团连支部书记。1936年任陕甘宁独立师第三团连长。参加了二万五个里长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后,童国贵后先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七团连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第六分校大队长,太行大队大队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十一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童国贵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九旅二十六团团长。1948年任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九旅旅长。1949年年任第二野战军十一军三十三师师长。参加了鲁西南、进军大别山及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童国贵任师长。</p><p class="ql-block"> 1953年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六十军三十三师师长,参加了抗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副军长。1965年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75年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后任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童国贵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大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82年7月离休</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10月30日在济南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6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57、童炎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童炎生(1911年一1985年5月2日),江西省安福县严田乡磨下村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零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在湘赣边区红军当班长,红军独立第三团排长,湘赣军区敌后挺进大队分队长,茶(陵)攸(县)莲(花)游击队队长。在一次战斗中,全班被白军包围了,童炎生在率领全班冲出包围圈时,一颗化学炮弹在他身边炸开,他左腿负了伤。当时环境恶劣,无医无药,连用盐水洗伤口都办不到,很快伤口两侧就出现半尺来长的烂肉。他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巨痛,自己把烂肉剪掉,敷上草药,伤口逐渐愈合。不久在另一次战斗中,他为了掩护营长撤退,左膝盖又负了一次伤。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童炎生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参加新四军先遣支队的韦岗战斗。北渡长江后,参加过黄桥战役和曹甸战役。1941年1月新四军重建军部后,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团政治处主任,苏中军区特务第三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师一师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参加韦岗、黄桥、曹甸、两溧、如皋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童炎师历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八旅治部主任,苏中军区独立旅政治部主任,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苏北军区泰州军分区司令员,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司令员。参加苏中战役和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苏北军区参谋长,江苏军区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童炎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 、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5月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24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58、游胜华 少将</p> <p class="ql-block">游胜华(1912年—1996年7月25日),江西省万安县人。原名游辉贵。</p><p class="ql-block"> 1912年出生于江西省万安县的一个贫困家庭。</p><p class="ql-block"> 他父亲给他兄弟四人取名辉荣、辉华、辉富、辉贵,寓荣华富贵俱全之意。游胜华年幼时,父亲因欠债投赣江身亡,大哥被国民党军当挑夫吐血而死,叁哥当纤夫跌入赣江而死。游胜华读了6年书。</p><p class="ql-block"> 1927年,他参加了农民运动,担任乡农协书记长。1930年,游胜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游胜华历任红一军团卫生部医生、军团司令部卫生所所长、军团医院医务科科长等职务,参加了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战役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游胜华在晋察冀军区担任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出色完成了战救收容和治疗任务,参与了百团大战和平型关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游胜华先后担任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第十九兵团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务,参加了石门战役、张家口战役和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游胜华继续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先后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防疫处处长、防疫局局长、湖南医学院院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于1996年7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7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59、游好扬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游好扬(1916年-1991年7月30日),江西赣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草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3军警卫排战士、班长、副排长,红1军团政治保卫分局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游好扬先后任八路军115师特务团副连长,八路军120师第358旅第716团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张树芝,政委颜金生)先后参加了五台、张家庄、陈庄、宝鸡等战斗,为巩固和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期间,游好扬先后任晋绥野战军第358旅第716团团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第2团团长,第一野战军第1军第1师副师长(师长傅传作,政委曾祥煌)。率部参加了包头、沙家店、瓦子街、黄龙山等战役、战斗,作战勇猛顽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游好扬历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第2师师长(1953,政委栗光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第23军副军长(1957,军长唐金龙,政委颜金生),解放军第23军副军长(1958)、军长(1963—1969),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69—1975)、军区顾问。他为新时期军队建设,为加强边海防战备工作和指导部队训练付出了很大心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游好扬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7月30日在沈阳逝世,终年76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23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60、温先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温先星(1914年—1990年10月9日),江西省石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温先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战士、班长、排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五支队连长,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副营长,冀鲁豫军区第五支队营长,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七团营长、副团长、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p><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温先星的2营随343旅副旅长周建屏深入敌后河北井陉以北、平山以西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7月,2营进入冀南,扩编为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时称曾国华支队。9月,2营编入肖华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开辟冀鲁边。在山东,2营的5连、7连和8连都扩编为营,组成第5支队5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温先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三旅副旅长,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 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二十二旅副旅长。1949年任第十八兵团六十军一七八师副师长,师长。参加了邯郸、临汾、晋中、太原、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他是开国将帅中在毛泽东手创建的31团的后裔部队里任职最长的将领。战争时期,温先星先后六次九处负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师长兼四川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副参谋长,四川军区副参谋长。1966年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1976年任军区司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温先星 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10月9日在成都逝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9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61、曾 征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征(1912年-2000年06月01日),江西省寻乌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入伍不久,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结业后任红3 军团第55师 15 团连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生历任红三十五军排长,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五团连长,红一军团补充营营长,红二十九军第二五六团代团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到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后任红1军团补充营营长,红29 军256 团团长.红2军团第6 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生先后任八路军第 120 师358 旅716团参谋长。参加了雁门关伏击战和收复晋西北七城战斗。1938 年任第 120 师3 支队支队长,独立1团副团长,独立第2旅5团团长等职。参加了齐会战斗和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曾生历任晋绥军区第十一、第六军分区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 12 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第一野战军第7军20 师副师长。先后参加了绥包、大同、集宁、晋中、太原、扶眉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生历任任西北军区独立第3 军7师副师长空军第16 师副师长,第一航空预科总队总队长。1958年于空军学院毕业后,任沈阳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空军副军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兼西宁警备区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 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委委颂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 年6月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5。</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2字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62、曾 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生(1910年12月-1995年11月20日),原名 曾振声(另说曾振华),化名王彬。深圳坪山(原深圳龙岗坪山镇)客家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曾庭杰是澳大利亚华侨,母亲钟玉珍是龙岗圩沙梨村人。幼年先后在坪山、龙岗和香港读小学。</p><p class="ql-block"> 他的籍贯是广东,一个华侨工人家庭。他的爸爸是澳大利亚的华侨。曾生在儿时就随着父亲来到了香港,1916年至1923年之间,他读香港小学,在之后便出国到了澳大利亚求学,一直在悉尼,1926年到1928年这两年选择了悉尼商学院继续深造,1928年的时候曾生选择了回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8年的10月12日,日军侵华的铁蹄踏入大亚湾的领土,中央指示要开辟个抗日根据地在当地,这给当时的曾生提供了一个机会。曾生在学生时代就很出色,又因为他人气很旺,积攒了很多人脉,所以理所当然了任职领导,领导大家共同抗日,带着武装部队开始打游击战。</p><p class="ql-block"> 1938年初,接替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职务,不久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12月,在惠阳周田村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任总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9年后,历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总队长。</p><p class="ql-block"> 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成立,曾生任司令员。东江纵队长期在博罗开展革命斗争,创建了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将东纵司令部设在罗浮山冲虚观。东江纵队在博罗境内战役有柏塘三棵松战役和公庄上坪战役等,三棵松战役成功地阻击了国民党顽军2000多人的进犯,保卫了罗浮山会议安全顺利召开,上坪大战取得全胜,扭转了江北地区的军事局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曾生率领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渤海军区党委副书记兼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司令员、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后,和雷经天、尹林平一起,指挥由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和粤中纵队组成的南路军,解放和平、连平、河源、龙川、惠阳、博罗、东莞、中山等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曾生历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政委,中共珠江地委书记,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十二军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8月在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中共广州市委第三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长,广州军分区第一政委,广州警备区第一政委,国家交通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顾问。1982年和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曾生是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221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63、曾 威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威(1916年-2004年01月24日),江西省泰和县人。</p><p class="ql-block">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威先后历任战士、班长、特务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三、四、五次反“围剿”,参与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威先先后担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警卫副官、总务科长,营教导员,科长,团政委兼县委书记等职,参加了创建平西、平北抗日根据地和华北地区反“扫荡”中的多次战斗。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曾威先后担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旅副政委、察哈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分区司令员、副师长、塘大警备区司令员、师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曾威先后担任师政委、军副政委、副军长、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天津警备区政委长期从事国防工程施工,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先后3次入朝作战。他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7 年于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副军长,北京军区工程兵、天津警备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4 年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51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64、曾 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美(1914年3月26日-2015年1月31日)原名曾昭泰、曾美德。江西省兴国县人。</p><p class="ql-block"> 1914年,曾美出生于江西省著名的将军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有四个哥哥,一个弟弟。由于家里穷,三个哥哥早早当了学徒,四哥过继给人当儿子。</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2月参加了当地的农民暴动。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3年在上干队测图班学习,毕业后任公略步校测绘员、总司令部参谋,参加过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15日,曾美随红军长征。在长征途中,曾美一直在红军总部任参谋,名字都是周恩来让他改的。先是叫曾美德,后来大家说,干脆把“德”字去了,就叫曾美。</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曾美随中央纵队驻扎遵义老城。著名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曾美是当时8个作战参谋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曾美入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某团干事、连长、营教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大队政委、团副政委,参加“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 1941年至1944年春,任团长,参加抗日敌后游击战争。1944年10月,曾美任冀晋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率部收复孟县、西烟据点,参加正太线战役,接受日军投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冬,曾美任旅政委,参加保卫古北口战役、晋东北护秋战役,歼灭阎军一个团。参加解放石家庄战役,率部攻占大郭村机场,切断敌空援后路,为红军胜利解放石家庄奠定了基础,获“首功”奖励。后任华北三兵团一纵队1旅旅长,196师师长,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8年8月,曾美任67军参谋长。建国后,任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京津卫戍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高等军事学院首批学员、高级步校政委、北京卫戍区司令、河北省军区第二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曾美是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一大代表,全国五届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曾美被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30日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4年5月16日,曾美因心脏问题住进医院。</p><p class="ql-block"> 2015年1月3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去世,享年10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1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65、曾 涤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涤(1913年-1971年1月)原名曾垂坤,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山下乡桥头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民运股股长、团长、团政治委员,中共鄂北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1944年9月至1947年11月任南下支队三大队政委,湘北地委书记,鄂北分区政委,山东教导旅政委。</p><p class="ql-block">1947年11月至1949年10月,任西北野战军第二军六师政委,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副主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9月至1932年10月,曾涤任湘赣苏区萍乡县三区团委书记,中共分宜县委书记,江西少共北路特委宣传部长。1932年10月至1934年8月任江西少共省委儿童局书记,省委宣传部干事,省委巡视员。1934年8月′至1937年9月任红六军团宣传部干事,桑植独立团政治部主任,地方工作团、解放团主任,军团直属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曾涤先后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民运股股长、团长、团政治委员,中共鄂北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至1947年11月任南下支队三大队政委,湘北地委书记,鄂北分区政委,山东教导旅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曾涤先后担任山东教导旅政委,第一野战军二军六师政委,一野一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战争初期,曾与张仲瀚到山东海地区扩军。在陈毅和华东军区协助下,迅速组建成万余人的海教导旅,后编入西北野战军。曾涤随队参加了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等许多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涤先后担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在新疆开垦了万倾良田,创立了一批骨干厂矿。1956年,转业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工作,主管工业交通和基本建设。工作讲求实效,不辞劳苦,经常深入实际解决问题。在他的具体组织和领导下,新疆现代工业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到1965年他离开新疆时,已建设起现代工业企业550多个,产品达到2000多种,有的产品实现了自给有外调。 </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1年12月,终因血管破裂去世,时年5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26)</span></p> <p class="ql-block">1166、曾凡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凡有(1916年—2008年3月29日)曾用名曾伟。江西省宁都县湛田乡坳下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上地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凡有历 任红一军团保卫局检查科科员, 军团野战医院干事, 骑兵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 曾凡有虎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骑兵团连政治指导员。1939年起任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十六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 团政治处副主任, 南进支队第二十一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 曾凡有历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九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副政治委员, 冀热察军区平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后任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七师政治部主任, 副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五九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 凡有先历任湖南军区衡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第四十八军一四三师政治委员,空军第二十八师政治委员。1958年起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后勤部政治委员, 基地政治委员, 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后勤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于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荣誉。</p><p class="ql-block"> 2008年2月29日逝世,享年9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4字)</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1⑥7、曾光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光明(1917年-1985年11月6日),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乡路西村人。</p><p class="ql-block"> 1917年1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幼时未上过学堂,在革命运动的影响下,1930年曾光明参加了家乡的农民赤卫队。在攻打吉安的战斗中,他安排在向导队。九打吉安胜利后,曾光明在扩大红军100万的号召下,报名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三军七师十九团,历任团勤务员、班长、排长、连长等职。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光明历任红一军团第三军七师十九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1935年任第一师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担任红一师二团左路前锋。曾光明克服了左臂负伤,并患有胃病、疟疾的困难,爬雪山、过草地,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完了长征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光明先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四团政治处股长,1942年12月,任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政治处主任,先后参加了山西静乐县康家会、米峪镇、兴县田家会等战斗。战斗中右臂负伤。后任晋绥军区独立第四旅十三团晋绥军区独立第四旅十三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曾光明历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独四旅政治部主任,旅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四师副政治委员。后任旅副政治委员,参加了保卫延安、解放西北、进军西藏、解放新疆的西北人民解放战争。4月,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战役战斗。5月,参加了蟠龙战斗。1948年3月,率部参加宜川战斗。接着又参加了洛川白水战斗。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第二军四师副政治委员。率部先后进驻南疆的喀什、和阗、疏附、阿克苏等地区,参与领导对国民党部队的改造、新政权的建立及清霸剿匪等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光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南疆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司令员、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11月6日医治无效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6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94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68、曾传芳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传芳(1915年—1982年09月04日)别名张平,江西省永丰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草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曾传芳历任红一军团三十一师第九十三团政治处青年干事, 连政治指导员, 中革军委五局管理员,二局管理排排长,师政治部科长。1934年任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教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传芳先后任中共陇东特委青委会主任。1938年赴苏联学习。1940年回国到新疆后, 被国民党军阀盛世才关押。1946年被释放。</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曾传芳先后 任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津南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七团政治委员, 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十一师十八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九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传芳先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师政治委员,第二十七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62年任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1963年任主任,1964年任警备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9月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2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69、曾旭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旭清(1909年ー1998年10月12日),男,又名曾绪庆,四川省宣汉县下八乡曾家坝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农会。1933年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汉县六区游击队队长、政治指导员,县独立营营长,中共丹巴县委书记,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入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在援西军政治部任民运干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旭清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771团民运干事,晋南独立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大队政治委员、支队武装科科长。1939年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毕业后到冀鲁边区,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6旅17团政委、冀鲁边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冀鲁边2地委书记。与分区司令员龙书金率领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曾旭清历任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政治委员,第3野战军33军9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所部参加了济南、淮海、上海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旭请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华东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代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华东军区工程兵部主任,解放军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司令员,工程兵副参谋长,中国援越抗美后勤部队第2支队指挥部主任,工程兵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8年10月12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5字′:</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170、曾庆良 少将</p> <p class="ql-block">曾庆良(1917年—1996年)原名曾庆谅,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铁山垅镇大庆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1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曾庆良二万五千里任红一军团电台报务员, 红四方面军电台报务员, 电台台长, 军委电台报务员, 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平绥路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 曾庆良先后任军委电台报务员、绥德警备司令部电台队长, 中央军委电台队长, 军委三局无线电科副科长, 八路军留守兵团通信科科长兼无线电中队中队长,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曾庆良先后 任晋绥野战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947年起任西北军区通信学校校长, 西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通信处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曾庆良先后 任西南军区通信处处长兼西南军区通信学校校长。1956年起任军事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 雷达工程学院院长, 总参谋部通信部军事科学研究室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曾庆良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6年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 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71、曾克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克林(1913年—2007年3月12日),男,汉族,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乡齐心村人。</p><p class="ql-block"> 曾克林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克林历任任红三军团第七师二十一团连副政治指导员,第四师二十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第三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暴发后,曾克林先后任平西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同志曾先后参加了反“扫荡”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15日,曾克林乘坐苏联驻长春最高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派出的专机飞抵延安。当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在杨家岭召开会议,并听取了曾克林的汇报,当晚又通过电报将情况报告给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据此,中央最终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最终促使我党我军及时快速地开辟了东北的大好局面,成为撬动我党我军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战略布局的一根重要杠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克林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副司令,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航空兵司令员,海军顾问。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时,他是唯一一位参加过海、陆、空三大军种的将军,他身上浓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兵种向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发展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曾克林先后参加了东北大剿匪、本溪保卫战、四平保卫战、临江保卫战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p><p class="ql-block"> 1952年3月后在海军任职30年。曾克林成为陆海空“全能将军”。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曾克林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7年3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89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72、曾如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如清(1915年8月23日—1989年4月27日)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锦原村人。</p><p class="ql-block"> 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曾宪禄是篾匠。曾如清9岁时,母亲因产后风死亡,他和弟弟一起被寄养在外婆家。1925年,和弟弟跟随父亲学手艺,在吉安神岗山一家篾缆工场里当童工。</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〇年九月参加革命,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6年9月,曾如清和父亲都参加了吉安竹木业工会。1929年吉安暴动胜利后,担任村儿童团团长和乡赤少队副大队长,被推选为乡苏维埃委员。1931年1月,曾如清来到富田找到堂叔曾山要求参加红军,被分配到江西省苏维埃警卫团当战士。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入瑞金列宁师范学校短期培训后,任教育部巡视员,巡委会副主任和扫盲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曾如清随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教育委员翟秋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先后担任赣南省苏维埃教育部副部长、省军区独立营副政委、于都县委副书记兼潭头区委书记和区游击队政委。与红二十四师余部一道坚持游击斗争。年底前后,在一次战斗中颈部负伤。1935年3月,在一次转移中遇敌,曾如清因伤势未愈被俘,坚不暴露身份,被国民党以“危害民国”罪判其8年徒刑,关进南昌军人监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爆发后出狱,一九三八年六月起,曾如清先后任新四军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民运科科长。一九四一年五月起,任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一团副政委,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三分区一团政治委员,新四军苏中军区泰州独立团团长兼县委书记,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教导一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曾如清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如青历任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三年起,任江苏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八年七月获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五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89年4月27日,曾如清在南京逝世,享年74岁。安葬于南京雨花台功德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33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73、曾育生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育生(1913年-1991年10月10月),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7年,入溆浦县立初级中学读书,并加入共青团。</p><p class="ql-block">1929年,进入长沙护士学校学习,1930年,曾育生参加了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年底任红3军团军医训练班学员班长。1932年,任看护大队大队长。1933年,任红3军团4师11团卫生队队长、6师卫生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长征中,6师番号被撤消,曾育生任红3军团卫生部医务主任、红3军团卫生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到达陕北后,任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卫生部副部长、红一方面军兵站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1936年,曾育生任红一方面军卫生部保健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曾育生任八路军医院院长,1938年,任120师卫生部副部长,部长。他赴冀中参加平原作战,曾协助白求恩处理一切事务,照顾他的生活。</p><p class="ql-block">1940年,他回到延安养病,后担任延安留守兵团卫生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1943年,他在延安中国医科大学高级进修班学习。1944年,到中央医院随苏联医生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州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曾育生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卫生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0年,曾育生担任西北军区卫生部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1954年,任第四军医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60年,任云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兼厅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p><p class="ql-block">1978年,任云南省卫生局党组书记,云南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81年,当选为中共云南省委委员、省政协副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10月10日,曾育生在昆明逝世,享年7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46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74、曾昭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昭墟(1915年10月-1973年03月05日)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梅窖村人。</p><p class="ql-block"> 出生于贫农家庭。他青少年时就养成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昭墟历任红二十三军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信康赣游击大队”班长、分队长、中队长、大队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三至五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湘粤赣边游击支队第四大队副政治委员、第七大队政治委员。在艰难困苦的斗争环境中,曾昭墟率领所部同敌军周旋在大山里,英勇奋战,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清剿”,旗帜鲜明地和叛徒作坚决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昭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先遣支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二支队新三团参谋长,新四军特务团营政治教导员,第七师干部队队长。“皖南事变”中,他负责收容失散人员,组织突围,胜利到达皖中新四军第七师驻地。</p><p class="ql-block"> 1941年曾昭墟奉命调苏北新四军军部工作,途经南京附近的八卦洲时被汪伪查捕,关押在南京的感化院整整一年。经组织营救出狱后,曾昭墟回到新四军十八旅五十二团任营长、营政治教导员,第一师教导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教导旅第一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一纵队一旅二团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曾昭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二团团长、第三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军六十师参谋长,参加了宿化、鲁南、莱鞠、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解放一江山岛时,在登陆突击第一梯队攻占一江山岛各主要高地后,曾昭墟迅即指挥第二梯队投入歼灭国民党守军最后一批支撑点的战斗。指战员们发动政治攻势,边打边喊话,有的还利用俘虏军官喊话。残存的守军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应后,1955年1月18日17时55分,曾昭墟按浙东前指命令,指挥登陆部队清理战场,转入防御。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所谓“美国造、击不沉的战舰”“攻不破的钢铁堡垒”,被我三军干脆利落的解放了。</p><p class="ql-block"> 后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在朝鲜参加了第二次、第五次战役和华川阻击战。</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六十师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八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07字)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75、曾保堂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保堂(1911年 ~1989年10月2日)曾用名曾泽禅。江西省信丰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参加赣南农民暴动,1929年加入游击队,1930年编入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保堂历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排长,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连长、代理营长,第六团营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团长,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团团长。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保堂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直属独立团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营长,第二军分区四团副团长。1942年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三十五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曾保堂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第三旅副旅长,第一旅副旅长,第四纵队十旅副旅长,1947年任第十二旅旅长。1949年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保堂沥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曾保堂同志因病于1989年10月2日在太原逝世,终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95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76、曾宪池 少将 </p> <p class="ql-block">曾宪池(1911年11月—1988年12月5日)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1910年9月出生于丁家埠一个三代苦力工人家庭。曾宪池3岁时便跟随母亲、姐姐靠讨饭度日,10岁时给地主放牛,14岁就在丁家埠水码头当苦力工人。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农民协会。1929年5月6日在南溪参加了立夏节起义。被任命为赤卫队排长。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十二师师部通讯队班长、排长、1932年8月任独立第四师炮兵连指导员,1932年10月任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长,1933年4月,在反"三路围攻"战役的黑岩场战斗,身负重伤,被转移到红军医院治疗,伤愈后,担任红军总医院第二分院总支书记。总医院第二分院组织干事、股长,10月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1934年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组织科科长兼统计股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宪池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一营副教导员、1939年任三八六旅补充团特派员,补充团营教导员、1940年春任一二九师随营学校保卫科科长,抗大第六分校保卫科科长,1942年春,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保卫科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保卫科科长,林南战役后,任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不久担任七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6年春,曾宪池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47年春,任冀鲁豫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底任华北军区独立第七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主任。1949年8月任湖西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完池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军区交通处政委、军法处处长,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委,1961年11月--1969年10月解放军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委。</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虽体弱多病,仍于1969年底被强迫"疏散"到河南新乡等地流落8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77年回北京,并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72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77、曾祥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祥煌(1914年-1981年03月09日)湖北潜江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14 年2 月生于潜江范新八户台(今园林办事处所辖的工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曾凡富靠种四五亩薄田和打短工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生育祥煌、祥瑞两子。家境虽然贫穷,但曾凡富还是十分重视孩子读书。曾祥煌七岁即入周家矶刘登银先生所办的私塾读书。</p><p class="ql-block"> 曾祥煌十四岁那年,其父因病早逝,他不得不辍学以长子身份承担起种田养家的责任。十五岁时,遭遇土匪绑票,家里人找一徐姓富人借了二十大洋才将他赎了回来,随后他即给徐家打长工一年,抵清了欠债。曾祥煌从有记忆开始,常常过着难得温饱的日子,家里经常断粮,每年都得向富人借粮度日。</p><p class="ql-block"> 1932 年8 月,湘鄂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撤离苏区。此时,曾祥煌在荆门石牌加入红三军七师十九团,次年秋编入九师二十六团。先后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1934 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编入红二军团六师十六团,任连指导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祥煌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祥煌先后任八路军120师直属通信营教导员,山西神池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兼中共神池县委书记,学兵团政委,游击第2支队政委,120师政治部教导队队长兼政委,独立第3支队7团政委,独立第1旅715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西雁北游击战、挺进冀中、百团大战和大反攻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曾祥矬历任任晋绥野战军358旅715团政委,晋绥军区、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715团政委、旅副政委,第一野战军1军1师副政委、政委。参加了绥包、大同、集宁和保卫延安、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诸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后,曾祥煌历任第1军1师政委,东北军区旅大警备区副政委,第五十七速成中学校长,第38军政委,空军雷达工程学院政委,通信兵工程学院政委。</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1年3月9日在武汉逝世,终年6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74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78、曾敬凡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敬凡(1915年—1989年),湖南省茶陵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工农革命军。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敬凡历任红军学校第六分校排长、红六军团排长、指导员,红二军团独立团政委,红二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参加了井冈山百日战斗、攻打长沙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政治红二军团第六师十七团副政治委员兼总支书记,红二军团独立第三团政治委员,红二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参加了湘鄂、湘章、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政治部敌 工科科长,冀中第五支队副政治委员,绥蒙军区第九团政治委员。新三旅副政委。参加了晋察冀陈庄战斗、绥远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在解放战争中,曾敬凡1945年10月任辽北军区军分区副政委,蒙汉联军临时指挥部司令员,辽南挺进支队司令员,辽北军区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7月任东北联军独立第十二师师长。同年11月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五七师师长,1949年8月任江西吉安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历任辽宁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蒙汉联军临时指挥部司令员,辽南挺进支队司令员,辽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东北独立第十二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五七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散凡历任江西军区上饶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1月任第四十二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1964年4月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副军长兼参谋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5年2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9年10月病逝,终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26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79、曾新泮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新泮(1912年—2003年4月28日),江西省兴国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曾新泮曾任闽赣边界建黎泰军区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 中共中央军委总卫生部科员、直属医院医生, 红三十一军卫生部卫生主任, 第九十三师卫生队队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 曾新泮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卫生队队长、旅卫生处处长, 太岳军区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卫生部部长, 冀鲁豫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 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参加了郸城、巨野、陇海路、定陶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新泮在晋冀鲁豫军区和冀鲁豫军区担任过卫生部长,还参与了定陶、聊城、淮海和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2年,曾新泮将军担任公安部队卫生部部长,为部队的医疗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组建304医院、青龙桥疗养院和十五军军医学校,并支援抗美援朝,培养卫生人才。</p><p class="ql-block"> 还任平原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军委公安部队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 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副部长。1966年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3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80、曾鉴修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鉴修(1916—1985),家名乾三,号练达,祖籍广东省蕉岭县新铺镇长江村平头人。</p><p class="ql-block"> 1923年入读本村同声公学,后升人新埔初中和蕉岭中学。1934年随父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次年回国,插班就读梅县东山中学,1936年毕业,考入上海大夏大学中文系。1937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国民师范学校军政班学习。同年9月,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4纵队10中队连长,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山西静乐县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参加襄陵、清水河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争爆发后,曾签修历任决死第4纵队10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山西汾阳县政府秘书,岚县县长兼县游击队队长,静乐县县长兼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参加了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反顽、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曾鉴修历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3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晋绥军区、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独立第3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3军8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运城、晋中、太原和进军大西北扶眉等诸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鉴修历任师政治部主任,第8军政治部副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组织部纪律检查处处长,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副部长,昆明军区后勤部政委,顾问。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政治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1年秋和1957年曾鉴修曾两次回乡探望亲人,两次均
应邀为蕉岭中学、新中学、坪岗小学师生讲革命斗争故事。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p><p class="ql-block"> 198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89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81、曾雍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曾雍雅(1917.07~1995.03),汉族,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梓山乡固院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在当地参加游击队,1931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曾雍雅 历任宣传队分队长、干事、指导员、股长、科长、县长兼县委书记、历红3军7师宣传队分队长、红1军团保卫局指导员、红1军团政治部干事、2师5团连长团政委、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及东征、西征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曾雍雅先后历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敌工股股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敌工科科长、广灵县县长兼县委书记、第1军分区3支队支队长兼政委、区队长、34团政委、冀东军区第14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参加了大龙华、冯家沟、黄土岭、蓟县、顺义、宝坻等战斗和百团大战,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曾雍雅先后历任冀东军区10旅旅长、独立12旅旅长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9纵25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6军136师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转战南北,屡建战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后,1950年后,任第46军副军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副军长、第50军第一副军长。</p><p class="ql-block"> 1953年回国后,任第50军代军长、第46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毕业于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西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68年任西藏军区司令员、西藏自治区革委会主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70年12月起先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曾雍雅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3月16日因病于沈阳逝世,终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77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82、谢 良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良(1915年—1991年)原名谢毓发。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长冈乡石嘴付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良历任红三军第八师炮兵连政治委员,二十四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政治委员。西路军第三纵队二十三师政治委员。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四次反“围剿”斗争。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率部担任后卫任务,三过雪山草地,因胜利完成掩护主力行动,受到中央军委电令嘉奖。1936年11月29日,谢良奉命率二十三师赴甘肃丹县十里铺阻击敌人进攻。在与敌激战中,他左腿负伤,一直坚持把敌人打退,直至部队全部撤离时,才从指挥所撤下来。在军团卫生部治疗时,因设备差,子弹取不出来,又无药治疗,致使伤口发炎,体温高烧到40度,医生用土办法,在腿上放些冰块。过了十几天,烧退了,但腿冻坏了。后被俘,在国民党狱中失去了左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谢良治伤路过新疆,被军阀逮捕入狱达4年之久,在狱中领导难友同敌人坚决斗争,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后历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谢良在陕甘宁联防军、冀鲁豫军区和平原军区领导土改、整党以及完成部队整编、训练等重大任务,荣获冀鲁豫军区一等人民功臣奖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良先后任平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炮兵学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谢良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肢残委员会主席。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谢良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p><p class="ql-block"> 谢良著有《在新疆女监狱中的斗争片断》、《边城女囚》、《铁流后卫》、《五颗红星》、《独脚将军传奇》等七部作品。还翻译出版了《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条件》等许多论著。</p><p class="ql-block">其中《铁流后卫》曾一版再版,发行数十万册,并被译成朝鲜文于1983年出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99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83、谢 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明(1915年—1985年4月21日),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桥头乡中石村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明历任共青团于都县桥头区儿童局书记,共青团于都县古龙冈区委书记,少共国际师第四十五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晋察冀军区第二支队六大队政治处主任,五大队政治委员,四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谢明先后任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热西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热西地委书记,热西军分区司令员,热河军区独立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二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治委员,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政治学院副政治委员。 </p><p class="ql-block">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岁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0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84、谢 锐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锐(1914年-1987年5月)江西省弋阳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锐先后任中共闽北铅山县县委委员,红十军第三十三师五十九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谢锐先后任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排长,连长,宣传队队长,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十八团营长。1943年任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十四团营长,五旅十四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二纵队五旅十三团团长, 五旅副旅长。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二十一师师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师长。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固、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谢锐先后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参谋长。1956年起任装甲兵学院副院长。1973年任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73年任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75年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1976年任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7年5月16日在南昌逝世,享年7岁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共588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85、谢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斌(1914年-2010年07月12日)原名谢海龙,江西省吉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斌历任战士、班长、排长。红四军第二师五团排长,红一军团第二师特务连连长,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师司令部第一科科长,第七十三师二一七日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3]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龙岗、东韶、层顶、胡田、五都、漳州、水口、广昌、古城豫旺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谢斌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教员、第三分校大队长,珠江抗日纵队副司令员[3],参加了沙湾、西海、林头、唐家湾、乌头山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斗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长,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副师长、第九师师长,参加了济宁、沙土集、洛阳、开封、睢杞、济南、淮海、渡江、进军浙江等战役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斌先后,任华东军区上海航空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参谋长,华东军区空军副参谋长,]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副参谋长,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副参谋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反绞杀战、1952 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 1953 年反登陆紧急备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华东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解放军空军第 8 军军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0年7月1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20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86、谢云晖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云晖(1913年11月-2002年1月6日)四川省冕宁县洪模乡文家屯村人。</p><p class="ql-block"> 大学时代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参与发起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新四军工作。</p><p class="ql-block"> 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执委、北平学联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参加新四军。</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眦争爆发后,谢方晖先后任新四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战地服务团副团长,苏北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抗大九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一师团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谢云晖先后华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七兵团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苏中、鲁南、莱芜、豫东、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谢云晖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干部副部长、兵团政治部代理主任。 </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历任20军政委、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谢云晖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2年1月6日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64字)‘一</span></p> <p class="ql-block">1187、谢正荣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正荣(1918年~1977年12月4日),湖北黄安(今红安)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历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排长,红二十八军通信连连长, 红军大学步兵科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山西五台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五大队营政治委员,六大队营长。1940年起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十九团营长,副团长,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谢正荣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独立旅第一团团长,张家口卫戍司令部教导旅团长。1947年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三十一团团长, 第十一旅副旅长。1949年任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一师师长。参加了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正荣任师长。1951 年任志愿军第六十四军一九一师师长。1953年起任副军长兼军参谋长,军长。1969年任四川省军区司令员,1975年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谢正荣是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全代表,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7年12月4日在成都逝世,终年5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88、谢正浩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正浩(1914年—1992年9月9日),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马鞍石乡大迳村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正浩历任红一军团第三军九师二十六团排长,第一师二团连长,红一军团防空大队副大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谢正浩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作战参谋、侦察科科长、作战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司令部作教科科长,关中军分区司令部作教科科长。保卫延妄导许多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谢正浩先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七七一团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教导旅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正浩先后任军副参谋长兼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区副参谋长,铁道公安部队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参谋长、基地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谢正浩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〇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加</p><p class="ql-block"> 独立身独立自勋前</p><p class="ql-block"> 1992年9月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8岁。独立自由勋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曹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肉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八年七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行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因病于1992年9月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王之共759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p> <p class="ql-block">1189、谢立全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立全(1917年~1973年10月30日),江西省兴国县樟木乡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立全历任红二十一军第一二三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第五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争爆发后, 谢立全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三分校大队政治委员,训练部政治教育主任。1940年任广东游击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1943年任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副指挥。1944年任中区抗日纵队副司令员,广东人民抗日军参谋长。1945年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毕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 谢立全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三十军政治委员。参加了孟良固、南麻临胸、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谢立全历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2年任军事学院海军系主任。1956年起任海军军事学院第一副院长, 1962年任海军学院院长。</p><p class="ql-block"> 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和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30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28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190、谢甫生 少将</span></p> <p class="ql-block"> 谢甫生(1902年8月3日—1985年9月3日)你名谢祥荫。湖北省大悟县夏店镇谢家湾人。</p><p class="ql-block"> 1922年参加革命,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1年以后,谢甫生就读于武汉中学,在董必武、陈潭秋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影响下,研读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思想。</p><p class="ql-block"> 1922年,谢甫生开始做宣传革命的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谢甫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河南、陕西、湖北、天津、上海从事兵运、情报联络工作。他的情报对红军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卫红军的有生力量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党组织遭受破坏的关键时刻,谢甫生及时准确地向党提供了大量国民政府的重要军事战略情报,对保卫党的机关和第三国际驻远东代表的安全做出了贡献。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谢甫生置个人身家于不顾,往返奔走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为党搜集传递情报、在各界人士中开展统战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谢甫生在沦陷区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地下统战工作,为抗战搜集、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日军情报,并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及时送往根据地。</p><p class="ql-block">1938年,台儿庄战役前,他设法取得了一份有关日军精锐机械化师团的人员编制、各级军官人员名单、武器装备及军事部署的详细情报,并及时向上级作了汇报。</p><p class="ql-block"> 1941年,谢甫生任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科长,负责对东北日军的情报工作。1942年,谢甫生入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谢甫生去往东北。当时冀东军分区下辖16军分区有4个团进入东北,很快扩编为3个旅,谢甫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16军分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谢甫生历任辽东(南满)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参谋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东北野战军保卫部部长,辽东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保卫部部长,为保卫部队的安全,争取在东北的胜利建立了功绩。</p><p class="ql-block"> 1948年,谢甫生任独五师政委,这个师是由营口起义的国民党第五十八师改编而成,师长王家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49年以后,谢甫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保卫部部长,海军检察院检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谢甫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第三、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9月3日,谢甫生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49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91、谢国仪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国仪(1907年-2000年5月24日)江西省兴国县永丰乡西江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7年至1928年参加赣西、赣南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国仪任红四军特务营班长,江西兴国县西江村自卫队队长,红三军团第六师十六团连长,第四师十一团连长,中央军委警卫营营长。1933年入彭杨步兵学校学习。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特务团营长,中央军委警卫营营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谢国仪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直属支队支队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五团副团长,团长,雁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广灵县区队队长。参加了北岳区反“扫荡”,开辟雁北、广灵抗日根据地斗争和晋察冀军区1945年对日伪攻势作战和大反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谢国仪先后任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副司令员,河北军区分区司令员。参加了正太、石家庄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军区编练指挥部司令员,华北军区补充团集训指挥部部长,北京军区动员处处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5月24日在太原逝世,享年9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0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92、谢忠良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忠良(1913年—1983年6月28日),曾用名谢柳桃、谢柳松。湖南平江县三墩乡甘家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忠良历任红七军团第十九师五十五团连长、五十七团营长、红三十二军特务大队大队长。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成争爆发后,,谢忠良历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学兵大队副大队长,新四军参谋处作战参谋,军部教导总队工兵主任教员,军部参谋处教育科科长、侦察科科长,第二支队参谋长,第七师五十五团团长,苏中军区一一团团长,浙东纵队司令部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成争时期,谢忠良先后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解放战争时期三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先遣纵队一支队支队长,先遣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军政大学第三总队副大队长等。参加了淮海、济南、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思民历任华东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解放军工农学校校长兼华东军区工兵指挥部主任,山东军区′国防建筑工程指挥部副参谋长,山东军区司令部军事建筑处处长,华东军区工程兵部第一副主任,南京军区工程兵部副主任兼参谋长,福州军区工程兵主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谢忠良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8年4月,谢忠良离职,11月任江西省军区顾问。</p><p class="ql-block"> 1983年6月28日,谢忠良在南昌逝世,享年7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金共719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93、谢锡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锡玉(1916年—1994年09月06日),江西省莲花县仿耧乡下村人。</p><p class="ql-block"> 小时曾放过牛、学过篾工。大革命失败后,他的父亲谢泰山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当过便衣侦察,在国民党军队进攻他的家乡,实行“三光”政策时,首当其冲焚烧了他家的房屋,全村无辜被害30余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谢锡玉参加儿童团。1929年9月,赣敌向成杰部营长张威率两个连96支枪,向我红色独立团投诚来到奢下村时,群众不明意图不敢接应,谢锡玉挺身而出连夜摸黑带他们到坊楼里山大路坪找到红军,接受整编,后又为张威部带路攻打坊楼、枧下敌靖卫队,受到了红色独立团的表扬。接着,谢锡玉担任奢下村儿童团长。1932年冬出席县儿童团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同时被推选为出席湘赣省召开的儿童团代表大会代表。1933年2月,谢锡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趁出席省儿童代表会议之机到永新县湘赣省政府驻地参加红军,正式成为湘赣省保卫局警卫大队一名战士。</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谢锡玉先在湘赣仿楼乡省保卫局与红六军团做通信保卫工作, 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通科招待所所长。参加了反“围剿及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谢锡玉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游击第四支队警卫连政治指导员,山东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大队长兼政治教导员,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政治委员,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支队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起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八团政治委员, 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谢锡玉先后 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政治部主任, 师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三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涟水、淮海、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谢锡玉先后任空军混成旅政治部主任, 师副政治委员。1950年任志愿军空军第四师政治委员。1956年起任空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9月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99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94、谢胜坤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胜坤(1911年12月26日-2005年4月6日),江西省万载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期接受革命思想教育,1928年秋加入赤色工会,1929年7月加入少年先锋队并担任分队长,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和武装起义等革命活动。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胜坤历任红三军团八军六师八团一连战士、班长、司务长,江西瑞金红军学校学习班长,红军合作总社采办科长,红军学校教导团供给处处长,红三军团六师十七团和五师十四团、十一团供给处主任,红一军团四师供给部粮秣股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及陕北反击战、东征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期间</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谢正坤历任八路军兵站部二科科长,新四军第四师供给部部长、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在兵站工作期间,出色完成了山西、陕北等地物资管理及转运的艰巨任务。在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期间,奉命调任新四军第四师供给部部长。在遭受日寇“扫荡”和伪、顽军破坏的情况下,带领所属人员采取挪借捐助、没收汉奸财产、征收公粮税收、自办小型工厂等多种方法,创造性地完成了后勤保障任务。在担任组织部部长期间,特别是在领导整风审干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认真掌握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和处理问题,避免和纠正了一些错案,挽救了一批干部。</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期间,谢正坤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六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副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战斗。在历次战役战斗中,带领广大后勤人员圆满完成战役战斗的保障任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正坤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舟嵊要塞区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1975年8月离职休养。离休后,还持之以恒地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取得明显成绩,所创作的多幅书画作品在军内外大型书画展上展出并获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谢正坤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筹备委员会代表、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5年4月6日,因病在武汉逝世,终年9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21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95、谢振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振华(1916年9月-2011年8月3日)崇义县上堡乡甲子村人。</p><p class="ql-block"> 谢振华,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振华历任通讯员、宣传员、连副政治指导员、干事兼队长、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营政治教导员、科长、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湘江、遵义、娄山关、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会理、松潘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分时期,谢振华历任科长、团政治委员、副部长、部长、团长兼政治委员、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反“扫荡”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谢振华先后历任军分区兼旅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纵队副政治委员、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总队政治委员、军事学院基本系一期主任,军长、副军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山西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82年10月,谢振华调任昆明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按照中央军委首长的指示,谢振华上任后,与司令员张铚秀一起努力开创军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尤其是在任职期间,谢振华与张铚秀奉命组织指挥边防部队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严守中国边界,维护了祖国尊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谢振华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二、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1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44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96、谢福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福林(1917年-1976年4月26日),湖南平江县嘉义镇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谢福林参与了儿童团和少先队的活动,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 1931年谢福林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政治觉悟和领导能力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他在彭杨步兵学校担任第九连连指导员,随后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剧社担任总组长,还曾是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和政治部宣传队队长。他积极参与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福林历彭杨步兵学校第九连连政治指导员,随后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剧社担任总组长,还曾是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和政治部宣传队队长。他积极参与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争爆发后,谢福林的职务逐步提升,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游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游击支队三大队政委,以及冀鲁豫军区多个团和军分区的政治职务。他带领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游击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期间,谢福林的职责更加重要,他担任过第七纵队第十九旅政委,以及晋冀鲁豫军区多个职务,参与指挥了陇海路破击战、定陶战役、巨野战役和济南战役等关键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福林继续在军队中担任要职,先后在第二十二军、第二十一军和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一军担任政委。1953年,他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委,为抗美援朝战争付出了辛勤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他先后在第二十三军、二十四军、三十三军担任政委,以及黑龙江省军区第三政委和旅大警备区政委,为新中国国防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6年4月26日在大连病逝,终年5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06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97、谢镗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镗忠(1918年-1989年12月27日),江西赣县人。</p><p class="ql-block">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章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镗忠历任红九军第三师七、八团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教导队代政治委员,第九十六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谢镗忠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副主任、主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一团政治处主任、政委兼党委书记。参加了保卫黄河、延安、陕甘宁边区的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解放战争时期,谢镗忠率部队到东北,任冀热辽军区第三十旅政治委员,冀热辽军区独立第十六、十七旅政治委员,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一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9年8月,谢镗忠所在的四十八军一四二师接受解放赣南的任务,他率领师直属队,一路前进。因谢镗忠是赣县人,对赣南的情况熟悉,知道只要占领了南康,蒋军南逃退路就被截断。因此,他要求部队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军部交给的任务。8月11日,师先头部队按原定计划推进至南康北部的大坪,接近了敌人,守敌一个连不战而逃,谢镗忠命令部队迅速追击,于8月12日17时占领了唐江镇。8月13日下午,谢镗忠命令部队分两路向南康包围前进,当晚抵达南康城,14日拂晓,一四二师胜利进占南康城。随后,谢镗忠指挥全师继续向解放大西南挺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键忠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委兼党委书记,海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群工部部长、文化部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顾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谢镗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9年12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71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5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98、谢家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谢家祥(1914年-2010年8月6日),江西省瑞金市武阳乡凌田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家祥历任战士、文书、技术书记、连副政治指导员、队政治指导员、组长、连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了闽西将乐、钟屋村和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二万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谢家祥先后历任局政治指导员、连政治指导员、特派员、干事、科长、大队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谢家祥先后历任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师政委等职,参加了宁城、古山、赤峰、杨家杖子、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谢家祥历任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第三政委、政委,福州军区顾问等职,参加了广西剿匪等战役战斗,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军政治部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谢家祥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6日因病医治百病太无效,在福州逝世,享年9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10字)</span></p> <p class="ql-block">1199、赖光勋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赖光勋(1914年11月—2003年1月25日),福建省永定县(今永定区)仙师镇利芳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5月参加少先队。1930年5月参加红军,1932年4月加入共青团,翌年4月转为中共党员。</p><p class="ql-block"> 农民家庭出身,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受革命思想熏陶,1929年3月在家乡参加少年先锋队,5月担任队长。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O四团第三连战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赖光勋 历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〇四团三连战士,江西瑞金红军学校学员、彭杨步兵学校测绘队队长、红军总司令部地图科第一任科长,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测绘科科长,红军大学测绘教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正千里长征,带领测绘科绘制了大量作战地图和行军路线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4月,赖光勋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军事教员。12月随抗大第六大队奔赴太行山,深人敌后办学,参与抗大第一分校的筹备和组建工作,任抗大第一分校参谋长。1939年2月初任抗大第一分校第二团第三营军事主任教员,不久调任抗大第二支队军事主任教员。9月起任抗大第一分校留守大队大队长。1940年11月至1943年3月任抗大总校军事教育科科长。1942年12月任抗大第三大队政治委员。1943年3月至1945年9月任抗大第三大队、第五大队大队长“太行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副校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至11月,赖光勋历任晋冀鲁赖光勋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参谋长。1947年8月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汝河战斗中,率第四十六团顽强阻击敌3个师的追兵,保护中原局安全渡河,冲破敌包围圈。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党委委员。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副师长。先后参加陇海、汤阴、兰封、定陶、南阳、襄樊、鲁西南和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赖光勋先后任解放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副师长兼重庆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副师长兼川东军区壁山军分区副司令员,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师长。1953年6月率部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1957年8月至1958年5月任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1960年7月任军事学院基本系一部主任。同年8月至1962年7月任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副部长,1962年5月至1964年3月任代理部长,1964年3月至1970年3月至1976年10月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参谋长(至1975年9月)。1971年6月至1975年8月任新疆军区党委常务委员。1976年10月至1981年4月任新疆(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后任福州军区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3年1月2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409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00、赖达元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赖达元(1917年10月~2010年7月10日),江西石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赖达远曾任红5军团第13师39团政治处宣传员红31军第91师272团卫生队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后随部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赖达元所在的红五军团担任了最艰苦的后卫任务,阻击尾追之敌,掩护红军前进。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1935年8月21日,右路军从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经过六天六夜的艰苦跋涉,终于走出草地到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到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赖达元、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771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响堂铺战斗。后任第771团营政治教导员新编第4旅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10团政治处代主任,第11团政治处主任,第4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冀南军区骑兵团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第26团、大名县大队和第2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冀南地区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赖达元历任晋冀鲁像野战军第2纵队第4旅12团政治委员、团长兼政治委员补训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10军第28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上党、邯郸、鄄南、鲁西南、进军大别山和淮海、渡江、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四川宜宾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川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空军第十二航校政治委员,空军军副政治委员,空军雷达兵部政治委员,中国民航总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南京市副市长、1985年春任中共江苏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5月离休。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0年7月10日12时1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89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01、赖春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赖春风(1913-1993.1.),江西省宁冈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赖春风历任第六军团连、营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及长征山城堡战斗。他还参过攻打永阳镇的战斗。 </p><p class="ql-block"> 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赖春风先后任八路军延安留守兵团教导营教员(留守兵团教导营为八路军的团职单位,第一任教导营营长为吴岱峰),陇东军分区参谋长、八路军南下第一支队大队参谋长,中原军区团长、副旅长。参加了中原突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赖春风历仕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副校长,平原军区副参谋长兼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平原军区副参谋长兼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淮海等战役战。。[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赖春风任长春军事师范学校校长,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 </p><p class="ql-block"> 1954年,他到朝鲜,担任54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高等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赖春风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中央委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3年1月在广卅去世。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60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202、靳 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靳虎(1911年—1989年08月09日)甘肃省榆中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参加西北军。后任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七十三旅排长。</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靳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三十八师排长,连长,1933年8月任一营副营长。靳虎参加过广东水口、江西广昌、福建建宁等多次重要战斗,勇敢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退出江西开始长征,他又参加了抢渡金沙江等战斗。长途跋涉加上行军打仗,靳虎伤口复发,行走十分困难,战士们用担架抬着他翻过了雪山,走出了草地,胜利到达陕北。</p><p class="ql-block"> 1936年任红二十八军第二五一团团长。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靳虎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3月学习期满后留校工作,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五大队四中队中队长等职务。1939年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九团团长, 后任延安警卫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靳虎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十九旅副旅长。1947年任西满军区绥化军分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纵队第二师师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东线战勤司令部参谋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四分部部长。参加了攻打长春、四平及辽沈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靳虎先后任海军炮兵学校副校长,海军预科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械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p><p class="ql-block">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八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33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03、靳来川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靳来川(1911年—1987年0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河南省获嘉县人。</p><p class="ql-block"> 靳来川,生于南省获嘉县的贫农家庭,自幼读书不多,仅读过两年私塾。12岁时,他便开始了艰辛的生活,成为焦作煤矿的童工,13岁起在郑州市从事泥瓦工工作长达五年。在这样的背景下,靳来川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1929年,他投身国民党军第26路军,接受医务训练后成为军医处医院的护士,后来转行学习司药,任职于74旅卫生队,担任护士兼司药。1931年,靳来川参加了宁都起义,加入了红军,从此投身于我军的医疗卫生事业。</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围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靳来川历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卫生部司药长。红三军团兵站医院司药主任、所长、团卫生队队长,红军第三后方医院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后任红一方面军兵站医院副院长,陕北第三后方医 院院长。1936 年参加扩大陕甘宁边区的西征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靳来川先后任八路军卫生部附属医院院长,1939年任八路军医院副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八路军留守兵团野战医院院长。1940年,靳来川进入中国医科大学高级研究班,与其他战略区卫生部负责人一同深造。1944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靳来川历任晋绥野战军第三纵队卫生部部长,第一野战军三军卫生部部长,第一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组织领导所属医护人员参加了延安保卫战。榆林、沙家店、宜川、扶眉、兰州等战役战斗中的战场救护伤病员等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靳来川历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西北军区总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总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 1971年,陈毅元帅手术中出现意外,靳来川主持的阑尾炎手术发现癌瘤,周恩来总理指示全力抢救,尽管随后因复杂的政治原因,他离开了岗位。</p><p class="ql-block"> 文革结束后,靳来川的忠诚和专业被重新评价,他被认定为忠于职守、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革命人道主义者。</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曾获二级八一勋章。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7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53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O4、蓝 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蓝侨(1911年—1998年4月6日),曾用名兰桥。湖北广济蓝家湾村人。</p><p class="ql-block"> 1911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蓝杰村一户贫农家庭。</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9年1月,蓝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红军,任红八军第五纵队助理员。1930年10月,所在纵队编入红十五军,随部到达鄂豫皖边区。</p><p class="ql-block">1931年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蓝桥历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排长, 连政治指导员, 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二七九团营政治委员, 副团长, 师政治部秘书长。1936年任红三十一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蓝桥历任新四军第六支队独立大队大队长,第三团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第四支队水东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38年10月,蓝侨调往华中开展敌后工作,任新四军第六支队独立大队大队长、第三团营长、1940年1月,任中共睢杞太地委军事部部长,第六支队睢杞太独立团团长兼政委。</p><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蓝侨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三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1942年8月,任抗大第四分校训练部部长。参加了巩固发展豫皖边和淮北抗日根据地斗争,参加固镇、济阳集、白家庄、龙王庙、瓦岗集、龙山集等战斗。1943年4月,蓝侨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蓝桥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松江省军区参谋长, 东北军政大学训练部副部长。1945年11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6年春,任松江军区参谋长,哈北军分区副司令员。1947年11月,任中共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东北军政大学训练处处长。</p><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四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蓝侨任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三十九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副师长。</p><p class="ql-block">1949 年任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广西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蓝 任广西军区武鸣军分区政治委员, 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参谋长, 副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副司令员, 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任广西武鸣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委。参与领导当地发动群众剿匪、征粮、开辟新区。1951年5月,蓝侨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2年1月,任武任武汉市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参与了荆江分洪工程组织工作,治理长江水患。</p><p class="ql-block"> 1954年8月,蓝侨任中南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1955年7月,任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1957年任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1959年任总参谋部动员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蓝桥是党的七大候补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蓝侨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8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8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05、蓝文兆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蓝文兆(1919年—2001年),曾用名兰文兆、高陆水。福建省武平县大禾乡礤迳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2年春参加少先队,后随队编入红军游击队。不久编入红十二军,历任三十六团战士,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宣传员、宣传分队长,第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争。1933年加入共青团,1934年4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10月,随部队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宣传队长、青年干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蓝文兆先后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宣传队长、宣教股长,师政治部教育股长,鲁南军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7年10月随队入山西抗战,后转战于冀南敌后,参与创建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先后参加了山东泰西陆房、山东费县白颜等战斗。为开辟和巩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做出了积极贡献。1943年进延安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蓝文兆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二旅五团政委,热河军区第十六旅四十八团政委,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六十八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一三四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蓝文兆历任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四十五军一三四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 </p><p class="ql-block"> 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师长、师长,参加了金城反击战等战斗。</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进解放军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毕业后历任第十六军四十六师师长,解放军防化兵参谋长,总参军务动员部部长,解放军炮兵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顾问。</p><p class="ql-block"> 1983年1月离休。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蓝文兆甘肃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1年4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21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206、蒲大义 少将 </p> <p class="ql-block"> 蒲大义(1916年~1973年4月19)日),四川平昌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红军,历任红31军93师274团3营任通讯员,274团团部警卫班长、红5军团侦察排排长,红31军93师274团(团长石志本,政委桂干生)特务连连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蒲大义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7连1排排长。在神头岭战斗中,他率领全排冲进神头村,以伤亡5人的代价击溃日军一个中队,受到刘师长的表扬,并授予他银质奖章一枚,所在排被誉为“蒲大义排”;1938年蒲大义升任连长,曾率领本连与工兵连坚守阵地与敌鏖战,为掩护前总和旅部转移赢得了时间,被总部首长记功;1940年升任772团2营营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30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蒲大义历任中野4纵10旅29团团长,1946年夏在晋南战役中负重伤,左腿骨被炸断;伤愈后出任华北军区第15纵队45旅旅长,第62军186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应后,蒲大义率部186师编入16军赴朝参战,1952年初调任志愿军16军46师师长、第16军副军长。</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历任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蒲大义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童、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战争年代,蒲大义先后共16次负伤,荣立大功3次,小功8次,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p><p class="ql-block"> 1973年4月19日病逝,终年57岁。去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6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07、雷 钦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雷钦(1915年-2014年11月17日),畲族,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溪西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历任闽西红军独立师103团宣传员,“兴国模范师”连政治指导员,当选为中央苏区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1934年进入瑞金红军大学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历任红一方面军总部警卫营政治委员、总部侦察科政治指导员、总部侦察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7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雷钦先后历任抗大总校二大队干事、政治指导员、第四大队政治协理员、协理股长兼八队指导员、第三大队政治委员、抗大政治部科长等,参加了太行地区的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 1945年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雷钦先后任华北军区通信联络处政治委员、军区补训一旅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钦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副政治委员,铁道公安第21师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第190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61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当选为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少将早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大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p><p class="ql-block"> 2014年11月17日凌晨,在大连解放军210医院因病去世。享年10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66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08、雷 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雷震(1906年—1993年),湖北省黄陂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方面军营教导员、团政委、师参谋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雷震先后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组织科科长、太岳军区中条山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雷震历任第十二兵团四十五军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辽沈、衡宝、广西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副军长、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雷震是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span></p><p class="ql-block"> 1993年湖北黄陂县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46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09、雷永通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雷永通(1918年—1969年04月16日)江西省兴国县均村乡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事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雷永通历任红军前敌指挥部电台报务主任,军委二局电台台长。1936年任中革军委二局股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雷永通先后任军委二局整理科副科长,科长,第三处处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雷永通先后任热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冀热察军区独立第十三旅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九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政治部副主任,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东北1947年攻势作战及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永通 任海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海军干部部部长。1957年起任海军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海军学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9年4月16日在南京逝世,终年5岁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51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10、雷英夫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雷英夫,(1921年—2005年1月9日)原名廷臣,学名甫恩,字超然、又名雷霆臣。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雷湾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5年在洛阳中学读书时,受学校老师、中共地下党员吴芝圃、郝德青等的教育和鲁迅、蒋光慈、邹韬奋等人进步思想的影响,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追求光明,向往革命。积极参加了洛阳学生响应北平"一二·九"运动的游行示威、卧轨请愿活动。 </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因无力交纳学费,被迫退学,到西安当学徒。1938年1月在山西临汾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入延安抗大参训队学习,比较系统地接受了马列主义和军事知识。</p><p class="ql-block"> 退学后的雷英夫随叔父到西安当了学徒,受尽了老板的欺压。他曾在一家布店当学徒,但只干了一年,就和贪得无厌的老板闹翻了。1937年,雷英夫考上了八路军利用二战区名义在山西临汾办的一所军校,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 1938年6月,年仅18岁的雷英夫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中心延安。同年8月,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被分配到学员六大队。</p><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调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工作。其间,他参与领导我党地下工作者张露萍等人打入国民党军统局的工作,起草了叶剑英在全国参谋长会议上的演讲稿和《新四军皖南部队惨遭围歼的真相》的传单。</p><p class="ql-block"> 1941年2月调回延安,任中央军委作战部一局科长、作战部资料研究室副主任、叶剑英军事秘书兼《解放日报》军事副刊编辑。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随叶剑英到北平,任军事调处执行部计划执行处中共方面的中校科长、上校副处长、代处长,参与雷奋强事件和罗瑞卿车辆被扣事件的处理工作,任两个特别小组的中共代表。9月,受叶剑英、李克农和中共中央军调部党组的委托,飞往延安向党中央书记处汇报工作并请示军调部后期的工作方针。</p><p class="ql-block">在北平期间,他在叶剑英和军调部党组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和美国代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雷英夫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八十七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团长、师参谋长。参加过莱芜、泰安、孟良崮、鲁西南、宛西、宛东、开封、睢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p><p class="ql-block">福州解放后,任福州市军管会军事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英夫任周恩来的军事秘书、军事顾问兼军委作战局副局长。总参谋部作战室主任,总参作战部作战处长、中央复员委员会副秘书长,兵工委员会秘书长。参与了有关抗美援朝、军队复员、整编、兵工建设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2年8月,任周恩来率领的中国访苏政府代表团军事顾问,并留苏学习军事半年。1954年,任周恩来率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内瓦会议代表团军事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任彭德怀率领的中国出席华沙条约国会议观察员军事顾问,中国访问苏联,波兰军事代表团顾问,中苏两国总参谋部莫斯科会谈中国代表。</p><p class="ql-block"> 1956年,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 </p><p class="ql-block"> 1957年任聂荣臻率领的中国访问苏联军事代表团顾问,并受聂荣臻和代表团的委托,中途回北京向党中央、军委、国务院汇报谈判情况和请示是否签订有关协定的方针问题。</p><p class="ql-block"> 1958年,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参与炮击金门、西藏平叛和东南沿海的作战活动。1959年,任军委战略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国访问印度尼西亚军事代表团成员,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p><p class="ql-block"> 1960年,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任大会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1961年,任陈毅率领的中国赴日内瓦会议代表团军事顾问,后任叶剑英率领的中国访越军事代表团成员,总参谋部防止突然袭击小组第一副组长。</p><p class="ql-block"> 1962年,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东南沿海备战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1963年任罗瑞卿率领的中国访问越南军事代表团成员。</p><p class="ql-block"> 1964年任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率领的中国访问越南党政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援越抗美的军事工作。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中苏边界谈判工作。</p><p class="ql-block"> 1965年任军委编写组副组长,参加起草了《人民战争胜利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民主传统》、《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也一定能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评苏联军事战略》等书的编写工作。</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雷英夫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被关押8年。</p><p class="ql-block"> 1978年任后勤学院副教育长。参加《周恩来文选》有关资料的收集工作。</p><p class="ql-block"> 从1940年起,雷英夫先后在《新华日报》、《群众杂志》、《解放日报》、《解放军报》、《八一杂志》、《解放军文艺》发表过20余篇军事论文和诗词。</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5年1月9日逝世,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209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11、雷绍康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雷绍康(1913年2月-1974年9月8日2)湖北省大悟县刘集镇阮蔡家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13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八岁给地主放牛,后卖长工。1929年参加徐海东领导的游击队,后编入鄂豫皖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雷绍康历任鄂豫皖红军独立第一师三团排长, 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连长, 营长, 副团长, 第三十一军九十二师第二七六团副团长。1935年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雷绍康先后 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营长, 补充团团长, 新编第七旅参谋长, 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 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雷绍康先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五旅旅长, 鄂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任湖北军区副参谋长。参加了晋冀鲁豫地区反攻战役及进军大别山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绍康 继任湖北军区副参谋长。1952年起任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教员, 合同战术教授会副主任、主任, 军事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4年9月8 日在南京逝世,享年61岁。葬南京雨花台公德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3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12、雷启云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雷启云(1915年—2007年7月9日),男,曾用名雷鸣盛、雷腾蛟,陕西省澄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雷起云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被派入国民党军张廷祥部、陈长捷部做统战工作。后历任工作员、队长,山西新军政卫队二支队干部学校主任,第一一三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股股长,第一旅二十五团政治处主任、代理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太岳军区政治部敌工部科长等职,参加了反“扫荡”、反“摩擦”、百团大战、豫北反击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雷起云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了上党、同蒲、临汾、吕梁、晋南、豫西、平汉、洛阳、宛西、宛东、淮海、渡江、浙赣线追歼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雷起云历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云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昆明军区兼云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顾问等职,指挥部队参加了广东、粤桂边追击、滇南等战役战斗,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雷起云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巩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7年7月9日,副大军区职离休干部、原武汉军区顾问雷起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6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13、訾修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訾修林(1915年5月—1978年9月20日) ,山东省阳谷县人 。</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 訾修林出生于山东省阳谷县大布乡訾海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别名訾乃全。家中兄弟4人,排行第四。他小时候曾跟当小学教员的父亲上过小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4年,訾修林19岁考入寿张山东省立第八乡村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是根据梁漱溟的提议于1932年创办的省立乡建公费学校,学制4年。因食宿公费解决,绝大多数学生来自贫苦农民家庭,素质较好。九·一八事变以后,学生中抗日救亡情绪高涨,受到当时中共山东省委的重视。省委组织部长赵健民多次秘密到该校指导建党。在这种环境下,訾修林思想觉悟进步很快。</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訾修林由段延铭、司银章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6年,因该校党支部第一任书记王福昌被捕,訾修林接任党支部书记。在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他团结群众,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全校的党员由原来不足10人扩大到20多人,推动了学校抗日救亡活动的开展。后来,訾修林的活动引起学校当局的重视,即按党组织的指示转移至邹平乡师,10月后任党支部书记,继续秘密做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訾修林参加八路军。历任山东省立第八乡村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邹平乡村师范党支部书记,莘县保安大队政治部主任,中共鲁西北特委青年部干事,中共馆陶县委组织部长,鲁西北大队大队长,卫河支队政治处主任,筑先抗日游击纵队第七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八旅第二十四团政治处主任,永北(滏西)支队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基干团政治处主任、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第五旅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第二十九旅政治部主任,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湖北军区襄樊(襄阳)军分区副政委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訾修林历任湖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p><p class="ql-block">政治部副主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政治部主任、政委,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装甲兵政委,抗美援越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指挥部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政委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8年9月20日,訾修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55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214、凯里.索南旺堆 少将</p> <p class="ql-block">凯墨·索南旺堆(1900年—1976年),西藏拉萨人。</p><p class="ql-block"> 藏族。原任西藏地方政府官员。1947年任藏军司令。1956年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59年参加叛乱。藏区骚乱发生后,凯墨·索南旺堆随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出逃印度。1976年死在国外。</p><p class="ql-block"> 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与中央签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七条协议》,这标志着西藏的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过程中,凯墨·索南旺堆这位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也功不可没。他积极参与西藏和平解放的谈判工作,并在《十七条协议》上签字,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凯墨·索南旺堆,西藏和平解放的功臣,原本应该留下赫赫之名,然而他并未因此而得到应有的荣耀,反而遭遇到不好的结局,甚至在他乡客死。那么,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会有这样的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凯墨·索南旺堆,1901年出生于西藏拉萨的一个贵族家庭。上世纪30年代,他已经在西藏地方政府担任高级官员,负责财务等重要职务。</p><p class="ql-block"> 1947年,他晋升为藏军司令,掌握西藏地方政府的军事大权。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决定与中央进行谈判,凯墨·索南旺堆作为其中一路谈判代表,与阿沛·阿旺晋美一起前往北京,进行重要的历史谈判。</p><p class="ql-block"> 阿沛·阿旺晋美率先抵达北京,而凯墨·索南旺堆直到4月26日才到达。经过短暂的休整后,1951年4月29日,双方的谈判正式展开。</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的协商,1951年5月23日,双方在中南海勤政殿签署了《十七条协议》,凯墨·索南旺堆和阿沛·阿旺晋美作为协议的签署人,成为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功臣。</p><p class="ql-block"> 在1955年的授衔中,阿沛·阿旺晋美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虽然凯墨·索南旺堆没有参加这次授衔,但组织并未忘记他,1956年3月,作为藏军曾经的司令,55岁的凯墨·索南旺堆被授予了解放军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p><p class="ql-block"> 然而他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在1959年,58岁的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他叛逃到了印度,自此一直生活在印度。,</p><p class="ql-block"> 尽管他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功臣,但他的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他在异国他乡病逝,享年71岁,令人惋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全文共952)</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215、路 扬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路扬(1917年-2001年06月06日)原名路天庚。河北省临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路扬先后任中共内邱县委秘书,八路军第129师先遣支队第2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教育股股长,前线报社社长。先后参加了神堂、辛戊战斗和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路扬先后 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19兵团第63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石家庄、平津、太原、兰州、宁夏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路扬先后任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63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作战。</p><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回国后,任军委办公厅总参谋长办公室主任,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兼秘书长,国防部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作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2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16、解方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解方(1908年11月—1984年4月9日),原名解如川,字沛然,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小四平镇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参加东北军,曾任参谋、副旅长、师谋长。</p><p class="ql-block"> 解方出生在环境优渥的家庭,但由于父亲对小妾溺爱,解方遭到了冷落。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解如川,解方这个名字是到后来西安事变之后才改的。</p><p class="ql-block"> 在15岁的时候,解方考入了东北的丰天中学,在那里他结识了张学铭,两人关系很是要好。后来张作霖打算派一批年轻人才到日本学习,而解方的名字恰好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解方进入了日本陆士官学校学习。但是日本的军校有规定,在毕业之后必须到部队服役,解方对日军的印象并不好,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解方因此和日本人发生了矛盾,好在有张作霖的斡旋,解方成功毕业。</p><p class="ql-block"> 在回国后,解方就被安排到了天津的警察局,主要负责协助张学铭管理治安问题。</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不作为让解方大为失望。此时解方恰好遇到了和自己的志同道合的张学良,两人的相识也算是比较早,但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p><p class="ql-block"> 此后张学良在有了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想法之后,两人才真正走到一起。</p><p class="ql-block"> 解方主要负责在背后为张学良的计划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比如说著名的西安事变,就有他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解方是没有直接参与西安事变的,但是他为了给张学良创造一个良好的谈判环境,他率领东北军前往兰州,整个西安的局面才得以稳住。这是因为兰州位于西安的后方,如果事变失败也有周旋的余地,如果成功也相当于在给张学良支持。</p><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成功了,可张学良被扣押,解方对国民党的腐败更加厌恶。1936年4月,在相关人士的协助下,解方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2月,解方在兰州和东北军第51军参谋长刘忠干等爱国将领发动了响应西安的“兰州事变”。</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事变中,行动不仅稳定了兰州局势,壮大了西安事变的声威,还增强了西安事变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谈判地位。</p><p class="ql-block"> 1940年6月,东北军第51军工作委员会遭到敌军的破坏,解方等人被迫撤出山东,前往延安进行下一步安排。抵达延安后,毛主席和周恩来亲切地接见了解方等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爆发后,解方被派往第五战区工作。徐州会战后,解方担任东北军第51军113师337旅副旅长,后来担任第114师参谋长。解方跟随部队抵达鲁南后,和中共山东分局取得了联系,积极开展党在东北军中的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方到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参谋长,辽宁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参谋长,第40军副军长,先后参加四保临江、辽沈、平津、衡宝、广西和海南岛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多次参与重大战役的指挥,并作为朝中方面代表参加开城停战谈判。</p><p class="ql-block"> 1953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任后勤学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方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位列第一)。</p><p class="ql-block"> 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43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17、解长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解长林(1917年4月7日—2002年1月16日),曾用名张蔚菁。山东省聊城市凤凰集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其曾祖父解学微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贡生,在乡村教书;其祖父解云生务农兼营酒坊,油坊;父亲解树德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p><p class="ql-block"> 他8岁开始在本村上私塾,念过《论语》。9岁起先后在聊城道立模范小学,省立三师附小读书。</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要求到南京向国民党当局请愿,组织全校罢课,被学校开除学籍。</p><p class="ql-block"> 1932年,考入山东省立聊城第二中学。1936年考入北平弘达高中。</p><p class="ql-block"> 1936年夏天,他加入“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一面读书,一面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由于生活困难,交不起房租,遂离开学生公寓,改名为张蔚菁,开始专门从事革命工作,担任北平“民先”沙滩街头分队长。</p><p class="ql-block"> 曾参加过察北抗日募捐,反对日货和多次抗日救亡集会游行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受党组织派遣,在东北大学集中,待命参加张学良的学兵营,后因西安事变爆发未成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底,在运城失陷的当天夜里,掉了队。后转到鲁西北范筑先的第十支队任一连、四连指导员(十支队是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的前身)。同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任该支队泰安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陆房突围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他参加了围攻郓城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3年1月,他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0月,他到中共平原局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解长林调任冀鲁豫军区五分区政治部主任,并参加菏泽地委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在陇海战役陇海路汴徐段自卫反击战中,他任鲁西南地区副指挥长。9月,参加了定陶战役。1947年2月,在豫皖边战役中,他参与指挥分区部队。8月,他升任冀鲁豫五分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他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1月,他调任华北军区补训八旅副政委员。1949年1月,他调任华北军区补训八旅副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他随二野进军西南,任重庆二野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政委。其间,解长林负责对国民党起义的100余名将级军官、300余名校级军官进行教育、改造工作。12月,升任重庆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务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1年3月,他任西南军区空军第四预科总队政委,开始从事人民空军的建设工。1958年10月,升任空军雷达兵部主任。参与制定空军雷达兵的体制改革方案和训练方针。1955年2月,他任解放军第一航空学校政委。</p><p class="ql-block"> 1961年起,他参与编写了空军第一批比较全面的条令、条例、教程、教范操典 </p><p class="ql-block"> 1955年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3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2002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50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18、鲍启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鲍启祥(1913年—1967年4月20日)曾用名鲍其祥。河南省商城县鲇鱼山乡平塘村鲍湾组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1年,鲍启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战士,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斗争。</p><p class="ql-block"> 1932年7月,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鲍启祥因病在湖北省英山县石头嘴治疗。10月,鲍启祥在听到红四方面军因反“围剿”失利撤离根据地的消息后,拄着拐杖随其他伤员追赶到湖北省罗田县。遭当地反动民团袭击,与部队失掉联系。在孤身无援的情况下,鲍启祥曾爬入一座砖筑的墓穴里睡了四天,被上坟的人发现后,沿途乞讨两个多月才回到了六乡苏维埃。不久,鲍启祥到苏维埃常备队当了一名通讯员。</p><p class="ql-block"> 1933年8月,鲍启祥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第四十四团战士。他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p><p class="ql-block"> 鲍启祥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第二营党支部书记,兼任军政治部干事。 </p><p class="ql-block"> 1934年1934年,鲍启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16,鲍启祥随红二十五军一起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p><p class="ql-block"> 鲍启祥随部先后参加了独树镇战役、庾家河战斗等多场重要战役战斗,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于12月底到达了陕南商洛地区。此后,鲍启祥又随部参加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第一、 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为开创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至1936年3月,鲍启祥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直属队党总支书记。他参加了劳山战役、直罗镇战役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1936年,鲍启祥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二三二团党总支书记。同年5月,鲍启祥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第二科学习。他参加了红军东征。</p><p class="ql-block">1936年至1937年,鲍启祥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鲍启祥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第一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p><p class="ql-block"> 1938年秋,鲍启祥调任黄河支队支队长,加强支队领导。同年冬,黄河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冀鲁豫游击第二支队,鲍启祥仍任支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八路军冀鲁豫支队成立,鲍启祥任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第三大队副大队长,后任大队长。</p><p class="ql-block"> 1940年2月,鲍启祥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第六团政治委员。8月,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第六团政治委员,随部队南下安徽作战。他参加了盐阜地区反扫荡战和陈集围歼战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3年,鲍启祥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至6月,鲍启祥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中共七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6年4月至6月,鲍启祥任热河独立第二旅第六团团长。6月至9月,改任热河独立第十三旅第三十九团团长。9月至11月,任冀热辽军区(11月归冀热察军区,1947年4月归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十三旅第三十七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6年12月至1947年5月,任独立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政治委员。他参加了隆化战斗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至7月,任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十三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8月至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二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8年1月至8月,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二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鲍启祥任东北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一三三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鲍启祥任第四野军第45军一三三师副政治委员。8月任第45军一五八师副师长,参加了湘西剿匪作战。他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留守处主任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至8月,鲍启祥任广西军区宜山军分区副司令员,参与领导了广西剿匪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2年1月,公安第十师与广东省边防局合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十师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广东省边防局,李道之任局长,朱民亲任第一政治委员,鲍启祥任第二政治委员。6月,师部驻石岐,鲍启祥任师政治委员。此后,鲍启祥曾任中南军区公安第十二师政治委员(师长郑贵卿),第四公安部队学校政治委员,公安部队高级预备学校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9年10月至1960年12月,鲍启祥任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60年12月至1966年5月,鲍启祥任广东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党委常委。</p><p class="ql-block"> 1963年3月至1966年5月,鲍启祥任军区党的监察委员会书记。</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7年4月20日,鲍启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5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2150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19、鲍奇辰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鲍奇辰(1916年11月-2007年9月14日),山东省临清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入伍。 </p><p class="ql-block"> 1935年在家乡任小学教员,在此期间,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并结识了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受到了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1938年2月,他怀着追求理想和抗日救国的志向,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鲍奇辰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干事、副科长,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鲁中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山东地区第三次讨吴战役,赞天固、黄庄、三岔店、薛庄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鲍奇辰先后担任鲁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鲁中军区四师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组织部部长,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三野战军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了章印、危子、莱芜、孟良崮、之山、沙土集、洛阳、土山集、开封、睢杞、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鲍奇辰先后担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福建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部长,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炮击金门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鲍奇辰是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5年8月荣获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p><p class="ql-block"> 1998年7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2007年9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之共837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20、詹大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詹大南(1915年4月18日-2020年11月21日),安徽省金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詹大历任战士、班长、通讯员、警卫员、科员、特派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参加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爆发后,詹大南先后历任干事、营政治教导员、大队副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营长、大队长、科长、团长,军分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司令员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张家口战役以及多次反“扫荡”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詹大南历任旅长、师长、冀热察军区代理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副司令员、师长等职,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以及热西、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詹大南历任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詹大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级解放勋章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020年11月21日,詹大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63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21、詹少联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詹少联(1917年—2003年4),男,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詹少联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从小跟祖母相依为命。1927年11月,黄安、麻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起义后,年仅10岁的詹少联被选为乡儿童团团长。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部队最后被迫放弃县城,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打游击。儿童团也被解散。</p><p class="ql-block"> 1930年秋,詹少联参加红军,被分到红二十五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一营当了一名传令兵。1931年8月,詹少联随部队南下作战。这个时间,他已由传令兵改成了勤务兵。</p><p class="ql-block"> 整天围着营领导转。由于劳累加上气候原因,詹少联病了。领导见他病得很重,决定把他送到条件比较好的后方治疗。部队初到新区,又值炎热多雨季节,病号很多,一副担架抬着他,从长江之滨一直送到黄安根据地。没想到,这次住院竟改变了詹少联的人生命运。黄安大塘湾五分院院长吴子南看中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小战士,决定留下他当看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附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詹少联任红二十五军第二二四团卫生队看护长,红二十六军第七十八师三十二团卫生队队长,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卫生部部长。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争爆发后。詹少联先后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医生、医务科科长,模范医院、白求恩医院院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卫生处处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詹少联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卫生部副部长兼十二军卫生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詹少联历任军委卫生部干部处处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局局长、兽医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海军后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茯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八年七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3年10月15日,海军后勤部卫生部原部长詹少联少将在京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61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22、詹化雨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詹化雨(1911年-1984年12月3日),金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4年10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他先后任红二十八军手枪团排长、分队长、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试争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詹化雨被调到新四军第四支队。 1938年4月,任新四军四支队手枪团团长。自1938年4月至11月初,他率领手枪团在皖中地区开展了灵活机动、英勇顽强的抗日游击活动,积极打击日寇、汉奸和伪军,先后参加和指挥大小战斗40余次,取得了很大的战绩。 1938年12月,四支队调整建制,手枪团改编为四支队教导大队,詹化雨调任九团团长。他在担任九团团长的两年时间里,先后率部同日、伪军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p><p class="ql-block">解用</p> <p class="ql-block">1223、阙忠一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阙中一(1914年—1995年8月8日),原名阙桂兰,福建省永定县湖雷乡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阙忠一先后历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通信连班长、特务班长,中央通讯队分队长,执行警卫毛泽东同志的任务。参加了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到达陕北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中央军委警卫连指导员,军委交通局外交联络站政治协理员兼总支书记。"西安事变"后,在红军驻西安办事处任周恩来副主席处侍从参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期奉命赴闽,任闽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三支队参谋长,随后改编为新四军,任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三营政委,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政治队指导员,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二营政委,新三团政治处主任。皖南事变中,与新三团指战员一起浴血奋战突出重围。随后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政治处主任,7师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阙忠一历任山东野战军7师19旅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7纵19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胶东军区5师政委,第三野战军第32军95师政委。参加了涟水、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阙忠一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校长,海军舟山基地政委,海军舟嵊要塞区政委。当选为上海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8月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12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224、慕 湘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慕 湘(1916.~1988.5.),原名慕显松。又名渤霖、白琳、白松,山东蓬莱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被指定为莱阳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党的负责人。暑假前因出去接头被告发,后被开除。下半年转入济南正谊中学。因撒传单又被学校开除。党组织调他回蓬莱家乡开展工作。回乡后,于1934年成立尘烟文艺社,团结一部分进步青年,在《蓬莱日报》编辑《尘烟》周刊。不久,又以教学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5年胶东“一一·四”暴动失败后,被迫出走天津。1936年夏,慕湘在天津参加一二·九运动,并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秘密农民救国会。12月间调太原,参加牺牲救国会同盟会下属的民训团,任民先队副总队长兼第二分队长。卢沟桥事变后,任太原县“牺盟会”特派员,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太原失守时,组织一支抗日游击队。被编为战地总动员会太原支队,任政治主任。不久,改编为战总会第二支队,仍任政治主任。1938年,战总会被取消,部队缩编为山西保安二区第一支队第二营,改任教导员。不久,部队又改编为暂编山西新军第一师第三十六团第二营,仍任教导员。1940年秋,慕湘赴延安,入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毕业回晋西北,任八分区对敌斗争委员会秘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他调晋绥日报社任编辑。11月,调绥蒙区委,参加城工部工作。不久调陶(林)集(宁)骑兵支队任政委。张家口失守后,骑兵支队与其他地方武装合编为陶集大队,他改任政治处主任。1947年,调骑兵旅政治部任组织科长。1948年,调绥蒙军区第十一旅第四十四团任政委。1949年,调第二十三师任治部副主任。同年冬,调绥远起义部队第一〇七师任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107师副政委,代理政委。</p><p class="ql-block"> 1952年归国后,调华北军区政治部任青年部副部长。后调任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57年,调北京军区装甲兵任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文革”前夕被任命为政委(未到职)。1975年冬,调总政八一电影制片厂任政委、党委书记。1985年2月,按副兵团职离休。</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5月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22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25、慕生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慕生忠(1910年8月30日—1994年10月19日),陕西省吴堡县寇家塬镇慕家塬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他的家庭是一个地家庭出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0年,上中学时,慕生忠受陕北革命领导人刘志丹的影响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 1933年2月23日,在慕生桂和王国昌的介绍下,慕生忠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中共陕北特委召开了第四次扩大会议,会后,吴堡区党委在中南区组建了党的中心支部,慕生忠被指定为中心支部成员之一,从事开辟红色村庄的工作,并与慕生桂等人在马家渠、东庄及其附近村庄组织了一个有10多名农民参加的游击小组,从事扰乱、袭击敌据点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4年夏,慕生忠被推举为中共吴堡县委委员。同年10月,慕生忠任中共吴堡县委军事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面抗战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慕生忠任中共绥德警备区特委常委。同年10月,慕生忠受特委派遣,以八路军警备区七一八团民运股长身份回到吴堡,重新秘密组建中共吴堡县委,担任书记,兼任河防委员会副主任,同时和驻军718团、国民党县政府共同组成了抗敌后援会,为重建吴堡的党组织、动员抗战、保卫河防,作出了很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1938年后,慕生忠离开吴堡,出任延安川东战区司令员,山陕特委军事部参谋长,晋绥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委、第九军分区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慕生忠曾任第一野战军民运部部长、政治部秘书长等职。他跟随彭总东征西战,为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立下了累累战功。</p><p class="ql-block">在战争年代,慕生忠浴血奋战,九死一生,身上留下22处伤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慕生忠历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进藏部队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组织部部长,西藏运输总队政治委员,青藏公路筑路总指挥,西藏工委工交部长,青藏公路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青藏公路运输指挥部总指挥,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他还是甘肃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1953年担任西藏运输总队政委。</p><p class="ql-block"> 1955年12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自由勋中国广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获中央军委须发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红鱼一级红包功主冫出疒</p><p class="ql-block"> 1994年10月19日,慕生忠将军在兰州逝世,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48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26、蔡 永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蔡永(1919年—2001年9月10日),江西省泰和县人。</p><p class="ql-block"> 蔡永少年时代受当红军的父亲、叔叔的影响,10岁那年就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并任儿童团长,1930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最终走上革命道路。蔡永的父亲蔡金祥、二叔蔡维祥,都是在红军创建初期和国民党反动军队打仗时牺牲的。为了报仇雪恨,继承父辈遗志,1931年,还只有12岁的蔡永就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蔡永从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的一个小战士,成长为红一军团少共国际师44团和第1师3团政治处的青年干事、红2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个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由成争爆发后,蔡永先后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三营政治教导员,苏鲁豫支队鲁南独立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六支队特务团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十七、十八、三十三团政治委员,第十旅二十八团政治委员,淮海军区特务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及苏鲁豫、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多次反“扫荡”、反“蚕贪”战斗,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取得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国民党第九十二军等部进攻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策动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十七团团长兼厦永砀县县长刘子仁,十八团团长吴信容裹胁所部近二千人,携长短枪千余支,轻重机枪25挺,于12月12日投靠国民党顽固派。13日拂晓,十七团政治委员蔡永等率被关押在永城邵山的干部五十余人夺枪突围,突围中他身负重伤,后被战士教护脱险。彭雪枫司令员及张震参谋长亲自到医院看望。蔡永深受感动,伤未痊愈就重返前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蔡永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6师参谋长、四野第39军116师副师长等职,指挥所部参加了怀德、昌图、四平、彰武、闻家屯战斗和平津、湘西、广西等战役。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中,蔡永所在团在担任淮海战役线上集战斗的主攻任务时,蔡永又一次身负重伤,但他没有倒下,以惊人的毅力忍着剧痛,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战斗胜利结束,他昏死过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蔡永历任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5师师长兼广西平乐军分区司令员、49军参谋长,空军第3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联司前方指挥所参谋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第四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3军参谋长,后兼志愿军空军前方指挥所参谋长、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前方指挥所参谋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极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1年9月10日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13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27、察长元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蔡长元 (1917年12月-1995年12月3日),四川省宣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葵长元8岁在本村小学读书,14岁辍学后在家种田。</p><p class="ql-block"> 1933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军第四方面军9军27师79团3营7连当通讯员。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4月,任该营部通讯班班长,参加了平梁城战斗和罗文坝战斗。8月,任该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参加了攻打汉中和包城战斗。1935年3月,任该团共青团团委书记。5月,参加红军长征。曾参加攻打江油、两河口、夹金山、古浪、梅家营子等战役战斗10余次。经三次过雪山、草地到达陕北,后随红9军西征。在部队被打散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到达延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蔡长元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2大队5队学习。1938年5月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当青年干事。同年9月,任该部青年科科长。1940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青年支队政治委员。带领支队在阜平、五台、繁峙三县区域开展游击战争。1944年3月,入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7月,蔡长元任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主任。8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9旅政治部主任。曾参加浑源、繁峙、集宁、获鹿、平定、青县、忻州等攻坚战斗。1947年,曾参加正太、清风店和石家庄等战役。1948年1月,任该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5月,任该旅政治委员。12月,参加攻打新保安战斗。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第63军189师政治委员。4月,率部参加太原战役。7月,参加兰州、宁夏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51年2月,蔡长元赴朝作战,曾参加第五次战役。同年6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9师师长。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奉命回国,1954年4月,入华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3月,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第三期学习。</p><p class="ql-block"> 1957年6月,任某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61年10月.任驻津某军政治委员。1963年3月。调任某军政治委员。1979年1月,任陕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83年11月.按副兵团职待遇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12月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44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228、蔡长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蔡长风(1910年-2001年1月28日),江西省吉水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蔡长风历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六师军需处粮秣股股长,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供给处主任,师供给处处长。参加了中央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东征、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挖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蔡长风光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供给处主任,一一五师后方留守处主任,教导第五旅供给部部长,新四军独立旅供给部部长,滨海军区后勤部部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进入解放战争后,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山东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华东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华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供给部部长等职。参加了孟良崮、洛阳、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兵团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财务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后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蔡长风是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1年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5字)</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229、蔡炳臣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蔡炳臣(1915年—1978年),河南省商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草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蔡炳臣历任红25军73师217团排长、商城县区游击队指导员、黄广麻英太边区便衣队队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叁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蔡炳臣先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7团政治处主任、2师4旅11团政委。1941年在大桥战斗中,与团长吴华夺率团攻歼守敌,所部获"铁锤子团"称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开始后,蔡炳臣历任松江军区第2军分区副政委、东北野战军3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四野战军40军153师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屁民共国成立以后,蔡炳臣历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广东公安总队政委,湖北省军区独立师政委。</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湖北省军区独立师卷入"七.二0"事件,林彪以中央的名义要陈再道、钟汉华、独立师师长牛怀龙和蔡炳臣到北京开会,受批判。湖北省军区独立师被打成“叛军“。</p><p class="ql-block"> 不仅番号被取消,部队也被整编。蔡炳臣也因此受到牵连,暂停工作并接受了审查。直到1973年,蔡炳臣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此后他担任了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广东公安总队政委,湖北省军区独立师政委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2。</p><p class="ql-block"> 1978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1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30、蔡爱卿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蔡爱卿(1913年-1978年03月03日),湖南岳阳县(今岳阳市)岳阳楼区梅溪乡骨家桥村人。</p><p class="ql-block"> 1913年1月生于湖南岳阳滨湖秋家村(今属梅溪乡红光村)贫苦人家。</p><p class="ql-block"> 3岁时,父亲蔡宏盛暴病身亡,留下两间茅屋,九分瘤土;母亲刘元喜被迫改嫁,将他托付给其叔叔、姨姨抚养。蔡爱卿7岁时,叔、姨送他到附近私塾读书,3年后叔叔和爷爷相继病故,迫于生计,未满10岁的蔡爱卿到当地一方姓地主家当长工。在方家,蔡爱卿白天放牛,晚上住在一个简陋的草舍谷仓里。虽然姨姨经常来看他,但姨姨生计也很艰难,对他爱莫能助。蔡爱卿在方家依旧过着衣不遮身、食不果腹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0年,蔡爱卿16岁时,爬上了开往长沙方向的火车,,赶到五里路外的冷水铺,参加了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1年,蔡爱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内务班长。不久蔡爱卿要求上前线去打仗,上级批准了他的申请,并任命他为红11团3营7连连长。</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蔡爱卿随部队参加长征。经过整整一年的长途跋涉和千百次残酷的战斗,蔡爱卿和他的连队终于到达陕北,并参加了夺取吴起镇的战斗,蔡爱卿获得战斗英雄奖章。不久,他被任命为红八团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初期,八路军总部派—批有经验的优秀军事干部到决死队做军事骨干。于是,时任红11团参谋长的蔡爱卿于1937年下半年被派到抗战决死队一总队工作。25岁的蔡爱卿被任命为该团团长。他率领该团参加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战斗,打了不少的好仗、胜仗。在百团大战中,蔡爱卿率38团,在卷峪沟、王景、关家摘等战斗中,打得艰苦壮烈,打出了军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蔡爱卿继续在太岳军区担任重要职务,积极参与各种战斗和指挥工作。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表现使他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指挥官。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50年警二旅改为高炮一师。1951年高广州军区防空军第二副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炮一师由武昌调往广州,师部组建为华南防空司令部,蔡爱卿任副司令员。1955年,被调到北京军区防空军担任副司令员。后经他本人申请,调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蔡爱卿在担任北京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和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期间,十分重视对新式武器的研制。1958年至1961年,他领导山西743厂等多个工厂共同协作努力攻关,成功地研制了两种型号的固体火箭。</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8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57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31、管松涛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管松涛(1902年10月—1966年5月1日原名管之山。山东省菏泽市巨县田桥镇邬官屯人。</p><p class="ql-block"> 1921年参加东北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管松涛家境贫寒,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全家5口人,依靠父亲给地主扛活来维持生活,终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p><p class="ql-block"> ′管松涛8岁就去给地主放猪,帮助父亲来维持家庭的生活。10岁时,管松涛母亲由于贫困和病魔交加,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扔下他和两个弟弟。后来,依靠父亲当长工扛活已无法养活全家,管松涛就只好带着两个弟弟去讨饭糊口。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管松涛有时领着弟弟们靠沿街乞讨糊口,有时靠给地主打零工维持生存。16岁时,管松涛到一家姓赵的地主家去扛活,一晃3年过去了,结账时地主却只给了管松涛少得可怜的两吊钱。:性格刚毅的管松涛痛苦至极,他两眼含泪将两吊钱交给了他的父亲,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家。</p><p class="ql-block"> 1921年,管松涛已经19岁了,他远走异乡到天津去谋生路。生活依然无着无落,正在管松涛茫然之际,恰逢直系军阀的军队在天津招兵,他毅然报名从军,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后来,管松涛在直奉战争中又投靠了东北军。由于管松涛在东北军里肯于吃苦,作战勇敢,他历任班长、排长,在1927年就当上了连长。</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在东北的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政策,在共产完党抗战主张感召下。管松涛秘秘密加了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7年3月,管松涛随东北军五十七军从陕西出发,经过长途跋涉,开进了河南周口镇。由于环境的变化,管松涛与中共党组织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面抗战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随东北军五十七军从河南转战到江苏徐州一带对日本侵略军作战,此时,管松涛与中共党组织又重新取得了联系。</p><p class="ql-block"> 1938年6月,管松涛在山东沂水县经黄如刚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东北军五十七军从江苏沭阳转移到山东滨海地区开展抗日斗争。</p><p class="ql-block"> 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管松涛所在东北军部队的一些高级将领也逐渐放弃抗日立场。管松涛积极支持东北军五十七军战地服务团的抗日宣传活动。</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时,管松涛先被监视,后被强行遣送国民党鲁苏战区于学忠部议处。管松涛在被强行遣送的途中机警逃脱,投奔了山东八路军滨海军区。从此,管松涛参加了八路军,不久被任命为滨海军区独立旅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43年6月,管松涛随部队奉命挺进日(照)莒(县)公路以北,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44年6月,管松涛随部队参加了滨海军区发起的攻打伪军的讨李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管松涛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第二十旅旅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5月管松涛任辽宁省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后改任辽宁二分区第二司令员、副司令员,东北军区独立第一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一五三师师长等职。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管松涛历任志愿军第38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校副校长,军委高级炮兵学校副校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管松涛是辽宁省政协一至三届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1日,在沈阳逝世,享年6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441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32、裴周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裴周玉(1912年12月——2015年6月20日),男,湖南平江人。</p><p class="ql-block"> 1926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裴周王历任红三军团第三师七团排长、师保卫局干事、补充师特派员。教导师特派员,军团保卫局检查组组长,红二十八军特派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角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特派员,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绥军区 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绥边区公安局副局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单中,装周玉历任雁北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绥远军区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裴周玉历任第二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及兵团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装周玉是中国共产党是八大列席代表第九、十届候补中央候补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被中央大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著有《绥远方式的胜》、《刘志丹同志牺牲时的实记》、《裴周玉回忆录》等。 </p><p class="ql-block"> 2015年6月20日逝世,享年10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05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33、裴宗澄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裴宗澄(1915年-2003年4月18日),原名裴清泌,山东济南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鱼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裴宗澄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胶东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7大队分队长,副中队长,第5支队62团副连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21旅62团副营长,胶东抗日军政学校军事教员、教育科科长,山东纵队第5旅13团营长、团参谋长,胶东军区第13团团长。参加了胶东地区反“扫荡”作战、1944年攻势作战和1945年大反攻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解放战争后,装宗澄先后任胶东军区教导2团团长,华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校长,胶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副参谋长。参与指挥解放青岛和内长山列岛等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裴宗澄任历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军务处处长,上海警备区副参谋长、参谋长。1960年于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任总参谋部防化学部副部长,防化兵部副主任,总参谋部防化学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3年4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00字)</span></p> <p class="ql-block">1234、裴志耕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裴志耕(1907年-1997年10月7日),曾用名裴梦协,河北省大名县杨桥镇西马头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4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9年3月任中共大名县委组织委员,11月任县委书记。1932年4月任中共张家口地委书记;8月赴北平恢复地委与河北省委联系后留省委工作;10月赴直南恢复直南特委与省委联系后,以社会职业作掩护留直南从事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装志耕在在直南、豫北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1940年4月任濮阳县独立团政委,11月任冀鲁豫军区武装动员部部长。1941年7月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政委。1943年2月任中共湖西地委委员、巨(野)南工委书记,领导巨野、菏泽、金乡、定陶、成武五县党、政、军、民开展对敌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装志耕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旅政治部主任。1947年6月任冀鲁豫军区独立二旅政委、旅党委书记。8月任晋冀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常委。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平汉战役、张家口保卫战、西台集战役、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裴志耕历任中共遵义地委书记兼遵义军分区第一政委。1951年3月任陆军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常委。1954年3月任空军第五军政委、军党委书记。1958年7月任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党委副书记。1959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副政委。1977年任空军政治部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装志耕1978年被特邀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曾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离休。</p><p class="ql-block"> 1997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 ★★★★★(全文共788字)</p> <p class="ql-block">1235、廖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廖明(1911年-1988年05月15日),江西省安福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廖明在江西省安福县参加红色袭击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廖明任湘赣省政治保卫处班长、中队长,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湘鄂川黔军区龙桑独立团政委,红六军团第十六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六军团直属政治处党总支书记等职,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廖明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政治部组织干事,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一二〇师独立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副团政委,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八路军南下支队第四大队政委等职,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4年,在三五九旅南下北返中原突围的危险时刻,率突击队冲锋在前,掩护旅指挥机关安全撤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廖明任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代理第一野战军二军五师副政委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廖明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精力全献在巩固和建设西北边疆的事业上。先后任新疆军区政治部直工部部长、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伊犁军区副政委、司令员、政委,浙江省军区顾问组组长等职。享受副兵团级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1988年5月15日,廖明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27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辑共收集98位将军</p><p class="ql-block">谢谢现看,欢迎下集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