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常随长辈及大孩子们去看电影。村离集镇不远,每逢新片上映,宣传海报早早便贴在大街专栏上,附些简单说明。我们这些孩子便眼巴巴地等着放映的日子,心里痒得慌。那时的放映场所简陋得很,有时在大礼堂,有时在小学操场。早几年在礼堂放映还要收钱,票价不过一毛左右,可我们衣兜里连这一毛钱也掏不出。只得硬着头皮向父母讨要,有时大人也不愿给,便瞅准机会混在大人堆里挤进场去,心里又怯又喜,滋味难言。偶尔被巡逻的逮个正着,撵了出来,便只好互相踩着肩膀,爬上礼堂的大窗台,隔着玻璃看上一阵,再换另一个伙伴看。</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回,礼堂里正放孩子们顶喜欢的《鸡毛信》,我和小伙伴刚爬上窗台朝里张望,忽地被巡管的手电筒照住了眼。眼前一黑,心里一慌,登时从窗上摔了下来。我的小腿擦破了,淌着血,二蛋的手指也抓伤了,疼得我俩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偷看电影的兴致霎时烟消云散,只得耷拉着脑袋,脚步沉重地往家走,到家已是半夜。睡梦里,还兀自惦念着海娃绑在羊尾巴下的那封鸡毛信呢。</p><p class="ql-block">后来“文革”开始,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乡下连看电影也不要钱了。各公社都成立了电影放映队,几乎每个星期集镇上都有电影看。放映场所也从室内移到了露天广场,大队和人口多的村子也常有巡回放映。看电影的人越发多了起来,每逢放电影,大人小孩都早早地去广场候着。有关文件和精神常在放映前传达给群众,然后才开映。观众似乎都带着感情去看电影,随着银幕上剧情的起伏而喜怒哀乐。真可谓银幕影动,黑压一片,惨案发生,哭泣泪奔,冲锋号响,我军胜利,掌声雷鸣……</p><p class="ql-block">那时放的多是黑白片,故事大抵是抗战题材,内容简洁,情节突出,善恶分明,语句生动,曲音画面感染力极强,颇具现实与深远的教育意义。从“九一八”东北沦陷,到“七七事变”全国遭殃,日寇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犯下滔天罪行,激起了全民族的无比仇恨,投身抗战。影片中抗日英雄的高大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不屈的精神激励着后人珍爱和平,努力前行。</p><p class="ql-block">至今那些抗战影片如《鸡毛信》《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铁道游击队》等,故事情节犹在目前,耳熟能详。当年这些影片虽然反复放映,观众却从未厌倦,每看一遍都有新的体会。我们这些孩子尤其喜欢看小英雄的影片——为八路军送信的海娃,掏鸟窝、烧炮楼的小嘎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的王二小。那些经典台词令人难忘:嘎子怒斥翻译官“别看你今日闹得欢,就怕将来拉清单!”海娃内心独白“鸡毛信重若千金,怎可轻误时辰”;敌人的恫吓“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以及汉奸的谄媚“高,实在的高”。这些精彩的语句既体现了对敌人的愤怒与蔑视,又暴露了日寇的阴险残忍。一个个真实的小英雄在我们心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他们的事迹和品格为我们正在成长的心灵奠定了正确的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一些电影插曲在多次观看中不知不觉便学会了,每到插曲处,台下的我们便看着银幕唱起来,仿佛与银幕上的英雄形成了大合唱,歌声淹没了广场,在夜空中回荡。《歌唱二小放牛郎》《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太阳出来照四方》等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唱出了烽火中的觉醒与抗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哪怕敌人逞凶狂。咱们摆下了天落地网哎,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葬……”这一首首战歌增添了我们的精神力量和勇气,为正在成长的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p><p class="ql-block">父亲也喜欢抗战题材的影片,常与我们一同观看,并结合影片中的惊险情节,讲述自己抗战期间两次遭遇敌人而脱险的经历。一次傍晚时分,在故黄河北的一个村庄,他接受地下党组织任务收集日伪军情报后返回途中,刚走到黄河故道边,忽见一队日伪军迎面走来,敌人似乎也发现了他。他迅速躲进长满芦苇的河道水深处。父亲水性好,会换气,便潜在水下等待。敌人走到附近观察,只听见风吹芦苇的“簌簌”声和蛙鸣,看见平静的水面,害怕有埋伏,向芦苇荡胡乱开了几枪便扬长而去。父亲估计敌人走远后才浮出水面,等到天黑才悄然回家。父亲经常以吹喇叭的手艺作掩护,肩背布褡子,里面装着喇叭与笙文,开展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另一次,他从双沟搜集情报返回,路过一村庄西头时,望见几个日伪军扛着枪朝这边走来,枪上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父亲害怕敌人盘查,慌忙中看见不远处有眼水井,便迅速躲入井下。敌人牵着狼狗窜到井旁,并未发现可疑现象,狼狗围着井沿嗅了又嗅,突然朝着远处的青纱帐狂吠几声又止。一个鬼子用生硬的汉语说:“人的没有?”并向井下连开几枪,然后悻悻离去。幸亏父亲躲避在井壁石块掉下形成的凹隙处,才躲过一劫。每讲到这惊险一刻,天真的我们总是问他当时怕不怕。父亲立即板起面孔严肃地说:“怎能不怕!但怕也没有用,总得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干这种为国为民的事。那些先烈们就是为了赶跑日寇,建立新中国而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活着的人及下一代永远不要忘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他们的英名将万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每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父亲便会向我们讲述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仅仅二十几天,南京三十万无辜的生命惨遭杀戮,鲜血染红了长江。日军在睢宁境内也制造了双沟、祁庄等惨案。从他口中得知:双沟离徐州不远,是苏北有名的乡镇。1938年8月间,双沟逢大集,市场上人头攒动,空中突然传来飞机轰鸣声。人们还未反应过来,日机就在双沟后街丢下一颗炸弹,随着一声巨响,后街的一个饭店顷刻被炸倒,店主和顾客数人被炸死。大家见状四处乱跑躲避,岂料日机又连续投弹,约15人又被炸死炸伤。不久,日军地面部队进占双沟,将未及逃离的百姓抓来,有的枪杀,有的刺死,有的砍头,有的活埋,有的剖腹,有的钉穿。他们还用锯解、火烧、狼狗撕咬等残忍手段杀害平民。一名张姓和一名姓段的雇工被鬼子用锯子活活锯死,还有几位农民被日本兵当活靶子戳死。驻守双沟镇的日军还经常下乡骚扰,在八里店抓住一青年,让狼狗将其活活咬死,鬼子兵放声狂笑。在毛窝嘴子,两名十来岁的学生被日军当作活靶子用刺刀刺死。日军还将姜清雨等3人用绳子捆扎双手抓回双沟镇内,用喷辣椒面、坐老虎凳、灌凉水、香火燎烤等酷刑虐待。为了取乐,残忍的鬼子用铅丝穿透他们的手心和脚心,钉在南城门两边,鲜血淋漓。凶残的日本兵还嫌不够,又用探条捅姜清雨的肛门。3位老人不堪折磨,昏死过去。日军又在他们头部、胳膊上用刀乱戳,且让狼狗撕咬。事后,当地群众在城河发现了3位老人遍体鳞伤的尸体,其中一位老人的头颅不知被扔到何处,始终未能找到。总计,日军在双沟小镇肆意杀害百姓高达57人,抢劫和毁坏财物难以计算。</p><p class="ql-block">祁庄惨案——祁庄是睢宁县王集镇西北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1938年农历八月二十四,侵占双沟的日军继续东进。八月二十七,日军到达祁庄,先用火力试探侦察王集,未发现抗日武装,便挑着太阳旗大胆向王集西门开进。当日军快进西门时,突然遭到枪炮猛烈射击,当场死伤多人,日伪军立即败退祁庄。回到祁庄后的鬼子随即对该村百姓进行报复。当时天色已黑,许多未及逃离的村民遭殃。几十个日军冲到董广礼家门口举枪乱叫,将董广贞、董广祥兄弟拖到门外用枪托及电棍击死,可怜父母连忙跪下护卫儿子,也被凶残的日军打死。紧接着,日军又将毫无反抗能力的董振华、董思文用刺刀戳死。最后,当日军又抓住董广礼往外拉时,许是苍天有眼,给了董广礼仇恨的勇气与力量,只见他在挣扎中猛然狠狠咬了日本兵一口,拼命向宅后庄稼地跑去,日军连发数枪未中,董广礼才幸免于难。日军在祁庄杀害了平民百姓28人,其中包括老翁和吃奶的小孩。次日上午,双沟的日军来援,继续进攻王集。这时,王集的守军已撤走,老百姓也大多逃走,集镇上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者。日军进镇后,实行“三光政策”,纵火焚烧集上500多间房屋店铺。多位耄耋老者被活活烧死。</p><p class="ql-block">日军滔天罪行,罄竹难书。经过全民族共同努力,历经八年(东北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寇,迎来了胜利的彩虹。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几十年的奋斗,治愈了战争创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当年抗战旧址已成为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之地,广阔的沃野散发着迷人的秋香,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我们铭记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开创未来,珍爱和平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