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家宅子修缮完成后,就多了一重牵挂。外出久了,总想着回家看看,一来院子里总有做不完的活计,清洁打扫庭院,给花草松土施肥,眼里有活,手头有事,忙得不亦乐乎;二来劳动之余,可以躲进书房读书,低头可与智者神游,抬头可以看云、看山、看丰收在望的田野,心旷神怡,日子过得惬意自在。在这样的心态下,随手在书柜里抽到《牛棚杂忆》,看到季羡林老先生在特殊年代里一段非凡的记忆,突然发现咱们“六零年代”的知识分子,真的是够运气。早生十年,估计许多人也会被“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时代洪流裹挟,在可以让人变成鬼的世界,异化成为“非人非鬼”的怪物,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是何种特殊生物,何以能忍受如季老先生忍受过的那些羞辱与痛苦?晚生十年,则又要经历当下这种耗尽精气神、泯灭理想与梦想的“内卷”与“外卷”,成为“房奴、车奴与孩奴”。因此有人说,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体身上,有可能就是一块巨石,甚至一座大山,这话我是认同的。我们有幸见证、参与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也分享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红利。唯其如此,阅读季老的书,与季老见贤思齐,生发出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也是自然而然的事。</p> <p class="ql-block"> 经过“被诬陷、被迫害、被关押、被批斗;几乎把一条老命葬送上,临了还给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牛棚杂忆》第182页),季老痛定思痛,提出了一串“灵魂拷问”,首先是:吸取教训没有?其次是:“文化大革命”过去了没有?第三:受害者舒过愤懑了没有?第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能够发生?季老提出并深刻思考的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同思考的问题,虽千万人都在“共同思考”,但未必就能达成“共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早就认定,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既无“文化”,又无“革命”,而是彻头彻尾、货真价实的“浩劫”!它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危害,堪称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它带给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无法用语言形容。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所谓“批判”,对所谓“封、资、修”的“横扫”,让一个民族从精神上陷入了空前绝后的“虚无”。政治上的“极左”,必然带来实践上的“狂悖”,国民经济因此到了“崩溃的边缘”。即便如此,当下仍有一些人认为“文革”无错,不过是被一小撮野心家、阴谋家利用“文革”干了“坏事”而已。抱有这种认知的人,居然有一些还是经历过文革,亲身体验过文革带来的种种苦难的人,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季老所发的“文化大革命”究竟过去了没有”这样的疑问❓就不是什么“无病呻吟”!历史的教训值得吸取,问题的本质在于,不能把教训当经验。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文革”殷鉴不远,就被一些人选择性遗忘,这就更加凸显出季老《牛棚杂忆》这样的著作,其价值是何等宝贵。如果有更多的文革“受害者”或者受害者的家属、朋友,都来书写“文革”旧事,都来抒发对那个荒谬时代的“愤懑”,都来反思“文革何以能够发生、如何杜绝文革再次发生”这样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我们付出的全部代价或许还有机会找补回来,国家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不会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而是会呈现出明确的方向,清晰的路线图。党就一定可以带领人民,彻底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早日实现政治、经济与社会治理的现代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