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1392051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昵称:橄榄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作者:橄榄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飞机落地时舱门打开,一阵清冽的空气便钻了进来,哦,五月的哈尔滨!当南方很多地方已经春暖花开,甚至开始有初夏的感觉时,哈尔滨的春天才刚刚“解冻”。</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天气预报和我们实际体感大相径庭,街上往来的本地人们多是短袖打扮,谈笑自若;我们南方客却早已将冲锋衣加绒双层裹紧,仍觉有寒意自缝隙间渗入。</p> <p class="ql-block">车子驶向市区,俄式建筑的尖顶渐次入眼。想来是此地冬日雪大,这般尖顶设计便于积雪滑落,不致压垮房屋。异域人的智慧,竟在这远离故土的地方生根发芽,也是奇事一桩。</p><p class="ql-block">来到酒店大门看见大都是1米8左右的大叔大爷们在门口撒草籽,看见我们用手比划着说:"南方小小土豆”。这称呼是什么意思啊!可能看我们穿的特别厚实,和北方人比矮小,远看就像一颗颗“小土豆”?就把它当充满喜爱和宠溺的昵称吧,应该没有任何贬义。</p> <p class="ql-block">放下行礼直奔圣索菲亚大教堂,当大教堂矗立眼前时,我们不由屏息。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是一座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它以其标志性的绿色“洋葱头”穹顶、红色砖墙和宏伟的造型而闻名,是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地标与建筑象征,见证了这座城市早期作为国际商埠的独特历史。红墙矗立,穹顶指天,绿顶红墙间,是半部东西交融的史诗。砖石沉默,却诉说着千年的风雨与荣光。</p> <p class="ql-block">站在教堂广场,风拂过指尖,四周的喧嚣仿佛被古老的砖墙吸吮殆尽。我仰望着墨绿色的穹顶刺破蓝天,几只白鸽在钟楼间盘旋,红墙在午后阳光下泛着暖光,像是被岁月打磨的琥珀。哦哦圣索菲亚教堂不愧是哈尔滨这座“东方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和无可替代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来到平房区的731部队旧址。“七三一部队遗址”近年来参观人数激增,人们自发排队前往,看着长长队我想这就是一条追寻真相之队、是一条铭记历史之队,更是一条宣誓和平、振兴中华之队。</p> <p class="ql-block">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自身历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不再满足于教科书上简单的描述,而是渴望亲临现场,通过实物、遗址和详实的史料,更深刻、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的真相。这是一种自发的、由内而外的“知来路,识归途”的追寻。这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日益成熟的历史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进去后那里气氛陡然沉重起来、这段历史让人震惊、悲痛、泪目……历史的真相不会被掩埋!低矮的建筑,灰暗的陈列,无声地讲述着一段不忍卒读的历史。我们缓步其间,无人言语,只有脚步声在空旷的展厅里回响。</p> <p class="ql-block">出来时,阳光刺眼,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胸腔中的郁结呼出,铭记苦难、揭露真相、以史为鉴,强我中华。</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沉重的历史遗址后,我们选择去哈工大校园走走。这不仅是为了调节心情,更是为了完成一次完整的精神之旅:历史的伤痕让我们知耻后勇,而青春的绽放正是我们勇毅前行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校园里洋溢着青春气息,大学生们夹着书本穿梭往来,脸上是无所顾忌的笑,看到蓬勃青春的校园,正是对历史最好的回答与告慰。哈工大校园则代表着今天中国独立自主、科技腾飞、青年奋发有为的光明现实。它印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可以让国家走向富强,让科技用于造福人民和捍卫和平。</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参观哈药六厂之景。</p><p class="ql-block">制药厂本该是现代化厂房,整洁而实用,谁知眼前竟是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群。雕梁画栋极尽奢华之能事。若不是门口挂着药厂的牌子,真要疑心是闯入了哪个皇家的离宫别苑。</p><p class="ql-block">许多人拍照,站在那一片金碧辉煌前,竟一时无言,也有几分复杂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们终于来到了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脚下的面包石地砖果然名不虚传,每一块都打磨得光滑温润,在夕阳余晖下泛着琥珀般的光泽。据说这些方石每块价值不菲,当年是从遥远的地方运来,一块块手工铺就,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坚固如初。我们踩着这些“金砖”,仿佛行走在历史的长廊上。</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时,中央大街迎来了最美的时刻。欧式古典路灯次第亮起,柔和的光晕洒在石砖路上,与两侧巴洛克、文艺复兴式建筑的轮廓灯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灯光下的面包石地砖更显神秘,每一道缝隙都仿佛藏着故事,每一块砖面都映照着往昔的荣光。路灯照着,简直就像给整条大街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让人恍惚间穿越回了百年前的“东方莫斯科”。</p> <p class="ql-block">卖俄式大列巴的店铺飘出诱人的麦香,马达尔冰糕店前排起长队,秋林百货的橱窗里陈列着精致的套娃。我们沿着这条光之河流慢慢行走,耳边飘过手风琴演奏的《喀秋莎》,竟一时不知今夕何夕。</p> <p class="ql-block">都说在中央大街的“标配”是走在面包石大街上,手里拿着一根马迭尔冰棍,一边漫步一边欣赏两侧的欧式建筑,这是最经典、最地道的哈尔滨游览方式。于是我们买来冰棍,完成打卡任务。这是一种“我来过,我体验了”的认证。</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信步走去,不知不觉到了松花江边。对岸的高楼灯火通明,倒映在黑绸般的水面上,被波纹揉碎又拼合,循环不息。游船驶过,拖出一条闪烁的光带,像是缀满钻石的裙裾。江风拂面,已带了些刺骨的寒意,我们拉紧了外套,却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最动人的一幕——就是松花江上的夜景铁桥。凝视夜幕下的铁桥,灯光勾勒出它钢铁的骨架,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枢纽的百年开埠史。</p> <p class="ql-block">北国的天,北国的地,北国的建筑与江水,都带着一种豁达而坚韧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温差,这里的风情,这里的历史与现在,还有美丽的松花江是北国之旅中最难以忘怀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江水载着灯火流向远方,深蓝的夜空成为最庄重的画布,暖红与黄绿的光色交织射向纪念碑,每一束光都在吟唱,每一道阴影都在低语,在松花江的夜风中荡漾着永不褪色的荣光。塔上每一个身影都凝聚着奋斗的激情。仰拍的视角让塔体呈现出向天空伸展的动势,仿佛正要融入星辰,却又被灯光定格在这辉煌的一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