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劉寶軍早期閱讀和研究南僑機工的故事中,一直難以忘懷的是南僑機工領袖侯西反(1883-1944)的事蹟。圖為侯西反早年時的照片。 抗戰時期,南僑機工沿滇緬公路運輸救援物資給中國大陸,日軍為了切斷這唯一的國際救援交通線路,在佔領泰國和緬甸後,迅速進擊滇緬公路,企圖儘快攻入中國雲南。<br> 1942年5月5日,守護雲南保安市境內惠通橋的遠征軍第二十四營營長張祖武,查看到混在流亡裏的日軍,已經接近關鍵要塞惠通橋時,下令工兵即炸毀了惠通橋,有效的地阻止了日軍入侵雲南。同時,南僑機工也就無法繼續運輸工作,兩千多名南僑機工就滯留在雲南昆明市。時間久了,造成了機工面臨的生活就業問題,許多人面對流離失所的困境,甚至一些人流浪於昆明街頭。<br> 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图右,1874-1961)左右手、新加坡華人侯西反(图左),為了幫助機工的生活問題,在昆明協助建立華人救援會,同時也協助在昆明建立了“僑光學校”。 侯西反並利用自己的南洋華僑領袖身份一直在昆明和重慶之間,溝通民國政府,儘快解決南僑機工的生活問題。<div> 1944年11月10日,侯西反去重慶開會時經過成都返回昆明,為幫助解決機工的問題和參加“僑光學校”開幕儀式。結果,其乘坐的中央航空七號飛機,不幸空難墜毀。時年62歲的侯西反與同機的20多人不幸遇難。讓等待的機工們為此突來之禍,都悲痛不已。</div> 此後,重慶與昆明都為侯西反舉行了國葬儀式。在昆明來送殯的隊伍長達3裏。機工們稱呼他為“機工保姆”。蔣介石贈送的紀念匾文為“允懷懋功”,和其他民眾書寫的匾文“西反侯公,公忠勤廉”描繪了侯西反的“公忠勤廉”的形象。侯西反後葬於昆明的金陵公墓。 侯西反是福建南安人,1908年隨著親人同鄉下南洋到新加坡發展。後面發展自己有橡膠園,成立自己的振業橡膠公司,任亞洲保險公司的副經理。陳家庚任命侯西反為南洋商報總經理和同濟醫院的院長。<div> 侯西反曾經在陳家庚帶領下於1940年參加南洋華僑慰勞團考察訪問。先後去了重慶、延安及西北的蘭州和青海。在後期陳家庚的回憶錄中,有兩章有專門介紹侯西反的事蹟。侯西反跟隨陳家庚一致抗日和抵制日貨,在1938年12月28日,新加坡殖民地政府下令驅逐侯西反出境回中國。</div> 無獨有偶,今年在吉隆玻廣東義山那裏,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和纪念南僑機工的大會上。劉寶軍(左)遇到了侯西反的孫女侯韋美(右)女士。<div> 侯韋美告訴劉寶軍,她居住在劉寶軍吉隆玻家附近的花園街,她是爺爺侯西反第五個孩子的後代。現在侯西反的後代有居住澳大利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的,在每年紀念抗戰勝利的8月15日,他們都會不約而同來昆明給侯西反掃墓,來表達他們對先輩的侯西反思念和尊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