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欢歌 —— 乌镇西栅

Wyb

<p class="ql-block">  在杭嘉湖平原的腹地,一座古老的水乡小镇静卧在京杭大运河东岸。于众多的江南古镇一样,他正以他独特的水乡风貌征服着世人的心。他就是我们今天要造访的千年古镇 —— 乌镇。</p><p class="ql-block"> 乌镇,隶属于嘉兴市桐乡,古名乌墩,已有1300多年建镇史。</p><p class="ql-block"> 翻开华夏历史长卷,在东吴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在数千年岁月长河里,曾激荡起无数璀璨浪花,涌动着无数动人故事: </p><p class="ql-block"> 卧薪尝胆、十年生聚、西施浣纱、曲水流觞等千古美谈至今传颂;初唐四杰的骆宾王、人称“诗狂”的贺知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明阳心学”创立者王守仁;近代文学巨匠鲁迅、茅盾,诗人徐自摩、郁达夫;现代作家徐迟、林斤澜、余华、余秋雨等等,都是诞生于这片神奇的土地。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p>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的江南水乡中,乌镇的存在别具一格。大观上与西塘、周庄、桐里等古镇老街可称得风景大同小异,一脉传承。然而,当你走进乌镇,还是会发现很多的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乌镇依河成街,老街小巷并行于河道两岸,相对而建,河道是古镇老街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密佈的河网水道将乌镇分割成东西南北四大块,其中东栅景区建成于2001年,是乌镇保存和维持原始状态最好最成功的区块;西栅景区开业于2007年,主打商业与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开发;南栅、北栅老街区尚待开发,目前还未纳入景观游览区域,可自由参观。</p> <p class="ql-block">  西栅景区入口处,可购票乘坐“乌蓬船”沿西市河穿行整个西栅老街。这是游览乌镇最经典的线路,切莫错过。</p> <p class="ql-block">  在2公里长的河道上,漾着绿波,在吱呀吱呀的橹声中,小船缓缓前行,不断推开眼前一幅幅画卷。不宽的河道两岸房舍民居,严然对竦又和谐统一,粉墙黛瓦、老派雕花的木门木窗、木板墙、木栏杆稍显陈旧,有的感觉已很破败,十足原始风貌,绝无修饰。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家住宅,临水而居,一些房舍的楼窗凌波空悬,突出水面,大有“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在嘉兴境内,不均匀分布着数十条河道。其中较大的有金牛塘、白马塘、康泾塘、长安塘等。据统计,大、小河道累计长度超过两千公里!河网密度达到惊人的3.3公里/每平方公里。而桐乡的乌镇,更是河道纵横交叉,状似蛛网相连。自古以来,跨河建桥势在必然。单孔或多孔石桥、平直无栏的石板桥、仅容一人通过的小石桥、相对宽阔的大石桥等等大、小古桥多达72座,无论河道密度还是古桥数量都居全国之首。</p> <p class="ql-block">  小桥横跨,凌波通衢。舟行其下,穿梭不绝。人在桥上,生姿顾盼。古木成荫,垂柳拂面。</p> <p class="ql-block">  白莲塔,塔下西侧便是京杭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  闻名于世的京杭大运河,流经嘉兴境段有41公里。即便现如今,也仍然发挥着物资运输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暑期特为孩子们辟出的一块“凉街踩水”娱乐区,大受欢迎,孩子们在此戏水取乐,不亦乐乎,流连忘返,不忍他去。</p> <p class="ql-block">  朱门高墙,深宅大院,显示着主人不一般的社会地位。江南多富庶人家,或官或商,数代经营,家底殷实。从这些雕梁画栋,精良建造的豪宅中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婚嫁民俗展示。</p> <p class="ql-block">  体验一把乘坐花轿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秋老虎实属罕见,虽立秋20余日,但持续38℃高温堪比盛夏。</p> <p class="ql-block">  街角广场上正在表演提线木偶《济公》,引来游客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  午后3时进入景区游览,现已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正好观看古镇夜景。</p> <p class="ql-block">  昭明书院。</p> <p class="ql-block">  “六朝遗胜”石牌坊,为明万历年间建造。特为标记南北朝时梁太子萧统读书之处。据史料记载,公元525年,萧统追随尚书沈约来到乌镇,在此建馆修学研读,著书立传。完成了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p> <p class="ql-block">  萧统,字德施,南朝梁武帝长子。天监元年立为太子,未登而卒。谥昭明,后人称昭明太子。喜文好学,编集《文选》传世。</p> <p class="ql-block">  后人在昭明太子读书处建“昭明书院”,广纳莘莘学子,传播文化知识。</p> <p class="ql-block">  走出西栅,巳是晚上6点一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