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金声与状元粥</p><p class="ql-block">话说在响水这个小地方,有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比小说还传奇,我们敬爱的王金声,响水历史上那位名副其实的“状元”。听说他一生最爱的美味就是那碗“豆粥”,竟然还因此一举夺魁,登上了状元宝座</p><p class="ql-block">王金声是谁?据县志记载,他是安东县潮河镇八墩王槽坊的本地人,出生在乾隆五十二年,活到光绪九年,享年九十六岁。别看他年纪挺大,年轻时可是个“苦孩子”。七岁就被送进书塾,聪明伶俐,学习刻苦,二十岁就考中秀才。接着,二十九岁时又中了乡试,三十二岁便赶赴京城参加会试,梦想着一飞冲天。可惜呀,家里穷得叮当响,每次考试都是借债去的。</p><p class="ql-block">虽然中了进士,王金声依然是个穷苦人。为了还债,他把那进士以五百两纹银卖掉,邻里朋友都为他惋惜,觉得他命运多舛。乱世之中,他的家依然贫困,心中却还惦记着仕途。于是,他又一次踏上了京城赶考的路途。谁知道,好事难成,连续几次都“名落孙山”。</p><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的转折点终于来了。道光二十七年,已是六旬之年的王金声再次踏上京城之旅。主考官看他诗文出色,将其呈上御览。道光皇帝一看,感动得不得了,特恩赐他进士,列候补阙。后来,又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赐职,官至正七品。再后来,他选择退隐养家,俸禄照领,日子过得安稳。</p><p class="ql-block">不过,王金声虽然身居高位,却依然保持着那份“乡土情怀”。他最爱的还是那碗豆粥,他的故事之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因为他曾经是“状元”,更因为他有两件事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p><p class="ql-block">第一件事,是“龙袍案”。清同治元年,皇帝派人到杭州赶制一件龙袍,海运途中被海盗窃走了。皇帝大怒,命淮安府捉拿盗贼。谁知道,差役们误把王金声的族人为贼,差点把他家人“送上断头台”。王金声得知后,毫不犹豫,亲自赶到淮安府为族人申冤。知府一看,这位“官员”身份非凡,很尊重他。王金声当场宣誓:“如果我族人真有错,我愿受罚,灭我九族。”这份豪气,让人不由得佩服得五体投地。族人们也感激不尽,纷纷请他吃饭,感恩戴德。</p><p class="ql-block">第二件事,是“朝珠盗窃事件”。有一次,王金声身为翰林,官帽上的朝珠被人偷了。家人们气得直跳脚,王金声倒是不慌不忙,他分析说:“偷珠子的人,估计是穷得叮当响,穷到连面子都不要了。”他还说:“这朝珠可是皇上赐的,谁敢买?我也不想惹事,今晚就让管家把门狗看好。”第二天早上,他一边喝着那碗熟悉的豆粥,一边对管家说:“去,把帽子上的朝珠取下来,装到我的帽子里。”这动作看似简单,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p><p class="ql-block">这两件事在百姓中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说:“这人不仅考上了状元,还能用一碗粥和一颗朝珠,演绎出如此传奇的故事。”他的幽默、智慧和那份“乡土情怀”,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