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李贺及其《箜篌引》赏析

三省堂

<p class="ql-block">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p><p class="ql-block"> 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27岁时英年早逝。</p><p class="ql-block">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诗鬼李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贺出身于皇族宗亲,但是一生仕途惨淡,他的诗文变幻莫测、诡异瑰奇,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惊艳了世人,他的“雄鸡一唱天下白,容天地造化”大气磅礴。</p><p class="ql-block"> 李贺的诗以“鬼气”著称,非常俏丽瑰奇,充满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不同于李白,比如两个人同作《将进酒》,李贺写的是“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两首诗一对比,李白的诗风清新飘逸,李贺的诗风变幻莫测惊世骇俗。</p><p class="ql-block"> 公元790年,李贺出生于河南福昌县,先祖郑王李亮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经过数代之后到了李贺这一辈,家道已经衰落,他从小瘦骨嶙峋,通眉长爪,两个眉毛连在一起,身体长的像一个竹竿。</p><p class="ql-block"> 他从小酷爱读书,读书狂热到母亲看了直害怕的程度。母亲说你这哪里是读书啊,简直是要把心给呕出来啊。成语呕心沥血的“呕心”就是出自李贺这里,“沥血”则出自韩愈《归彭城》中的“沥血以书辞”。</p><p class="ql-block"> 17岁的李贺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到长安拜访当时的文坛大咖韩愈,韩愈很不耐烦的接过李贺递过来的诗集,头一篇是《雁门太守行》,一个在南朝被写烂了的题目,没啥新意。接着随便看了一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有点意思啊,先声夺人。接着往下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韩愈顿时精神百倍,受到他的认可,前途可谓一片光明,可是,偏偏李贺倒霉。</p><p class="ql-block"> 正当李贺准备参加科考前夕,他的父亲突然去世。在古代父亲去世必须要回去守丧三年,李贺只能回老家丁忧。三年丧期一满韩愈写信让他赶紧回京考试。20岁的李贺不负众望,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殿试。结果意外来了,就在殿试前夕,有人举报说李贺父亲的名字里面有“晋肃”两个字,跟“进士”的“进”同音,所以要避父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这实在牵强,唐朝玩“谐音梗”玩的太过,并且在唐朝不能吃鲤鱼,就因为当时的皇帝姓李。</p><p class="ql-block"> 韩愈相当气愤,写了一篇《讳辨》专门为李贺发声。文章中骂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说,人家父亲名字里面有“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考试,那最好你们父亲名字不要有仁字,不然你们就没法做人了。</p><p class="ql-block"> 李贺当然无语,父亲去世三年了,总不能让他改名字吧,最后还是被取消了进士资格,并且终生禁考。,在此期间李贺的妻子也去世了,面对仕途和家庭双重打击让李贺一度非常消沉,好在恩师韩愈一直支持他,最终让他燃起了“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做龙”的斗志。</p><p class="ql-block"> 在韩愈的多方斡旋之下,李贺利用他皇族宗亲的身份恩荫了一个九品芝麻官叫做“奉礼郎”,即便是人微言轻他还是不断上书去针砭时弊陈述改革,只是那个时候根本没人听,大家也都瞧不起他,最终在这个位子苦熬三年之后,李贺终于受不了,辞官回老家。</p><p class="ql-block"> 回老家的途中,李贺心情郁闷有感而发,写下了“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说,衰败的兰草在通往咸阳的路边为我送别,老天哪怕是有情也会随着光阴老去。此诗一出,“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就成了文人墨客之间斗法的一个上联,整个唐朝都没有对出一个能服众的下联,直到200年后的宋朝,一个文人叫做石延年,酒后脱口而出“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这才成了宋朝被公认的对子。而现在我们公认的搭配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p><p class="ql-block"> 27岁的时候,体弱多病内心又愤懑的李贺走完了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最后病死在了老家。</p><p class="ql-block"> 早年,李贺抱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志向奔赴长安,之后经历了丧妻、丧父家道中落、仕途无门。命运对李贺来说真的是不太友好,上天给他的才华反而成了他可悲的累赘。这也可能是我们说的“文章憎命达”。</p><p class="ql-block"> 李贺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p> <p class="ql-block">诗鬼李贺及其诗《李凭箜篌引》赏析 </p><p class="ql-block">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此之前,诗坛已经涌现出了大量的诗文大家,李白、杜甫更是大唐诗坛不可逾越的双子座高峰,就是同时期的元稹、白居易等也是诗坛响当当的厉害人物。李贺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绝不甘心居人之下,成功地创造出了独步天下的长吉体。</p><p class="ql-block"> 李贺生不逢时,英年早逝,但他的诗歌却永载史册。在他的笔下,鬼神、神话、传说、历史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奇幻的世界。他的诗歌不仅富有创意,而且语言优美,意境深远。</p><p class="ql-block"> 李凭是唐朝有名的梨园弟子,善弹箜篌,“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地位之高,较之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盛唐时期的著名乐工李龟年,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 李贺二十一岁那年,在京城长安担任礼部郎官,也就是一个官职九品,负责祭祀的小官。期间,他有幸接触到当时极负盛名的乐工李凭,十分赏识他的精湛技艺。于是,就写下了一首《李凭箜篌引》。诗作原文如下:</p><p class="ql-block">吴丝蜀桐张高秋,</p><p class="ql-block">空山凝云颓不流。</p><p class="ql-block">江娥啼竹素女愁,</p><p class="ql-block">李凭中国弹箜篌。</p><p class="ql-block">昆山玉碎凤凰叫,</p><p class="ql-block">芙蓉泣露香兰笑。</p><p class="ql-block">十二门前融冷光,</p><p class="ql-block">二十三丝动紫皇。</p><p class="ql-block">女娲炼石补天处,</p><p class="ql-block">石破天惊逗秋雨。</p><p class="ql-block">梦入神山教神妪,</p><p class="ql-block">老鱼跳波瘦蛟舞。</p><p class="ql-block">吴质不眠倚桂树,</p><p class="ql-block">露脚斜飞湿寒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绘了乐工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及其音乐所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p><p class="ql-block"> 诗人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诗中不仅描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场景,还将音乐与神话、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奇而深邃的艺术氛围。</p><p class="ql-block"> 《李凭箜篌引》不仅是对李凭高超演奏技艺的赞美,也是对音乐艺术魅力的深刻体悟和表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