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江南游之金陵牛首山

向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5日,我们应邀前往常州溧阳天淼山庄,参加由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叶辛文学馆、郭小东文学馆协办,江苏知青康养联盟承办的 “2025知青文学座谈会”,顺道游览了苏州、扬州后,于4月22日中午乘动车来到这次江南游的最后一站南京,下榻南京大学城的一家便捷旅店。</p><p class="ql-block"> 23日一早,我们首先乘地铁前往拜访在南京居住多年的原海南东方农场(兵团四师二团)场部事务长、潮州知青林泰然夫妇,然后抓紧时间前往久闻盛名的牛首山游玩。林泰然夫人(原海南东方农场场部小卖部营业员)、广州知青龙瑞容陪同我们前往。</p><p class="ql-block"> 这次有幸游览南京牛首山,最大感受就是二字:震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牛首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境内,民间又称为牛头山。距南京中华门10千米,面积约5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牛首山是南京的主要山体之一,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而得名。牛首山为低山丘陵,其形成源于宁镇山脉,宁镇山脉是侏罗纪末到白垩纪初在扬子古陆东部,通过宁镇运动而形成的一条向北突起的弧形褶皱,牛首山是其西段的南分支。</p><p class="ql-block"> 牛首山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建有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牛首山森林公园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分布有佛顶寺、佛顶塔、佛顶宫、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弘觉寺塔、郑和文化园等相关人文景点。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在牛首山的佛顶宫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牛首山碑记</p><p class="ql-block"> 牛首山位于金陵城南十里许,以其双峰对峙,宛若牛角,故名;晋时王导状之天阙,又称天阙山。</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释典所载江表牛头,曾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嵋,并称圣道场。相传文殊曾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唐大历九年,代宗 "曾梦牛首山辟支佛来见",敕令于兹建七级浮图。今山中之石窟,多是辟支佛宴坐之所。故史志云:牛首乃文殊领众之化区,辟支证果之初地。又唐贞观十八年,融禅师托迹幽栖,承达摩遗风,继道信法脉,于四祖之外,别立牛头一宗,此后代有硕德闻人,遂成丛席,法水流长。</p><p class="ql-block"> 夫理示真诠,相标权设,昔如来慈航普度,既以圆理而说法,复以显相而示教,此塔寺之建,所有自也。况乎精蓝所在,近市则易嚣,僻处则苦寂,唯牛头介乎二者之间,匪嚣匪寂,地兼双美,故自东吴之后,晋元建宫,梁武造寺,唐宋明清,佛窟、幽栖、弘觉、普觉,代有兴废。山中文物遍布,现存遗迹,当以宏觉寺塔、摩崖石刻、郑和古墓、南唐二陵最名彰于世。</p><p class="ql-block"> 星斗移易,时序递进,牛首胜景,轶古开新。巍峨雄壮之佛顶宫,高耸入云之佛顶塔,静谧藏幽之佛顶寺,禅意盎然之牛头禅文化园,连袂呈现"佛顶重光,昌明中外";牛头一脉,融贯古今之"佛顶圣境"。供奉于地宫之佛顶骨舍利,时时护佑国运昌隆、默默加持民族复兴!</p><p class="ql-block"> "金陵春归处,牛首山水间"。初春郊游,多选牛首,盖因其山草木灵秀,仙窟深幽,泉石清奇,林树葱郁。每于江南草长,群莺乱飞时节,三五同道,踏青漫游;或结坐林阴,论道品茗;或调神石室,见性明心;亦可放浪形骸,回归天真。此境此情,虽未必割兹尘网,亦足以惬此旷怀。是以有偈:</p><p class="ql-block"> 盛世重光,佛顶舍利;</p><p class="ql-block"> 神工天厥,甘霖普被。</p><p class="ql-block"> 圣境再造,春风化雨:</p><p class="ql-block"> 山水禅意,心灵之旅。</p><p class="ql-block"> 赖永海撰 丙申年春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牛首山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故民间又称为牛头山。</p><p class="ql-block"> 牛首山也叫天阙山,天阙路也由此命名。相传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晋元帝想在皇宫外建造石阙,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宰相王导则认为国家政权初创,财力不足,不适宜建立双阙。王导请晋元帝出行,看见牛首山双峰对峙,便指着牛首山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晋元帝明白了王导的苦心,便顺水推舟取消了建阙计划,但天阙山的美名却因此流传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牛首山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作为唐贞观年间由“东夏之达摩”法融禅师创立的“牛头禅”之开教处与发祥地,牛首山唐代即与西北之清凉(今山西五台山)、西南之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圣道场”。因“文殊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牛首山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冬宫,与山西五台山同为文殊菩萨道场。</p><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27日,国家一级文物、中国佛教和世界佛教界尊崇仰止的至高圣物——当世仅存、世间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于牛首山。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同日开园运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顶宫:</p><p class="ql-block"> 佛顶宫是国内首个建立在废弃矿坑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供奉着当世仅存、世间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佛顶宫坐落在牛首山西峰的位置,单体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部分。佛顶宫内部空间共九层,地上三层、地下六层,由禅境大观、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三大空间构成。这里不仅是珍藏佛顶骨舍利的场所,还是一座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科技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和博物馆型的文化旅游空间。2017年,佛顶宫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顶塔:</p><p class="ql-block"> 佛顶塔高88米,9层4面,以仿唐式建筑风格呈现,尽显唐风古韵。塔的1层到7层主要以壁画形式呈现丰富的佛教故事;塔的第8层安置了一口全铜铸的佛顶金刚钟,每年元旦、春节会在这里举行敲钟祈福仪式;第9层供奉了一尊毗卢遮那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顶寺:</p><p class="ql-block"> 佛顶寺是牛首山一期工程的三大文化项目之一,是护持佛顶骨舍利僧团的弘法道场。佛顶寺占地面积为2.3万平方米。整体建筑群依山造势,采用仿唐式建筑风格,既朴实自然,又庄重大气。佛殿按照传统的伽蓝七堂之制,以中轴线贯穿对称布局,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殿、法堂等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顶前苑:</p><p class="ql-block"> 佛顶前苑是通向佛顶寺、佛顶宫的重要通道,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共设置15处观景节点,包括天阙揽胜文化景墙、停心湖、玉梅轩、集贤桥、十牛图、法融广场、心莲广场等。通过自然山水、景观小品呈现牛首山的多元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禅心旅:</p><p class="ql-block"> 东禅心旅是依托牛首山东峰上的32处历史遗迹和15处建筑遗址,充分发挥牛首山在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将牛首山的牛头禅文化进行高度凝练和全面展陈打造而成的。全程设有画心、无心、开心三段,一行三门对应一心三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瑞清墓:</p><p class="ql-block"> 李瑞清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和字画鉴赏家。1920年8月初,李瑞清逝世,留下“归葬金陵”的遗言,弟子胡小石将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首山东麓。1992年3月,李瑞清墓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虎凤蝶栖息地:</p><p class="ql-block"> 中华虎凤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野生蝶,由于其独特性像大熊猫一样珍贵,被昆虫专家誉为“国宝”。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其中,南京是中华虎凤蝶数量最多的地区。1982年,在牛首山上发现南京第一只中华虎凤蝶,牛首山山体东峰区域还专门划定了中华虎凤蝶栖息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代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 明代摩崖石刻位于牛首山东峰兜率岩北崖,其崖壁平面呈“几”字形,现存5个佛龛,共有133尊造像,题材有阿弥陀佛、弥勒佛、天王、弟子及供养人等,时代年限处在明代成化至嘉靖年间,另有梵文、藏文等题刻。2002年,明代摩崖石刻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牛头禅文化园:</p><p class="ql-block"> 牛头禅文化园立于牛首山东峰之上,当年法融禅师日夜参修,创立牛头禅宗,园中有一尊法融的雕像和牛头禅文化展示馆。牛头禅文化园的核心是弘觉寺塔,塔高45米,七级八面,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结构的砖塔。据《唐书》记载,唐代宗李豫梦感牛首山辟支佛来见,醒来后命太子李适修建了弘觉寺塔。明正统年间重修,因始建于唐代,又被称为唐塔。1956年在弘觉寺塔的地宫里出土了鎏金喇嘛塔、玉瓶、金睡佛、青瓷罐等国家一级文物,均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2002年,弘觉寺塔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和文化园:</p><p class="ql-block"> 郑和文化园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墓园,包括郑和墓和史料陈列馆两部分。据清朝《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牛首山有太监郑和墓,永乐年命下西洋,宣德初覆命,卒于古里,赐葬山麓。” 郑和墓呈南北走向,墓前有4个平台,每组有7级台阶,共28级,寓意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遍访近40个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 史料陈列馆是一个四合院的形制,四合院的中心是郑和的半身雕塑,展厅内布置多媒体展现“航海体验”和互动问答,将传统史料展陈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是集爱国教育、文化传承与航海知识科普于一体的文化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澄江台:</p><p class="ql-block"> 澄江台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位于牛首山、狮子山和祖堂山之间的山凹口处,是禅林路的最高点,也是一处开阔的平台。东侧有茫茫竹海,放眼望去峰峦叠嶂;西侧敞开,视野开阔,近可俯瞰郑和湖、宝相湖,远可眺望佛顶宫、佛顶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桃花溪:</p><p class="ql-block"> 桃花溪位于牛首山景区东南角,因桃树种类众多,与多道溪流瀑布相映成景,故而得名。桃花溪总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达3万平方米,栽植了30多个品种约2千余株桃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灵山胜会经变图</p><p class="ql-block"> 这幅玉石彩雕壁画采用寿山石、青田石、汉白玉、琥珀玉等20余种天然玉石雕刻而成。画面通过身高比例不同来体现修行者的果位,生动描绘出近百位神态造型各异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经变图讲述了禅宗著名公案﹣﹣拈花一笑。佛陀在灵鹫山说法时拈起花什么也不说,大家不明所以,只有迦叶尊者心领神会微微一笑。这就是禅宗的起源和特点,以心传心,禅理靠悟不靠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苇渡江</p><p class="ql-block"> 这幅《一苇渡江》高浮雕壁画,材质是米黄大理石,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技艺雕刻而成。</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立于芦苇上飘逸洒脱的老者是中国禅宗的开山鼻祖﹣﹣菩提达摩。南朝梁代,达摩从印度到中国传法,创立了中国禅宗。作品将面见梁武帝、一苇渡江到传法慧可三个故事描绘在一幅场景中,勾勒出了菩提达摩历尽艰辛,东渡弘法的人生轨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南京牛首山流连忘返游览了一整天,傍晚又回到老知青场友林泰然龙瑞容家。晚上林泰然夫妇和儿子儿媳妇宴请我们在其家附近湖边的一家酒楼共进晚餐,叙旧欢谈,情谊绵绵。</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