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豪情彰壮志 商途锐气铸辉煌

非遗馆长王军

<p class="ql-block">从戎岁月,一腔热血卫家国</p><p class="ql-block">创业生涯,数载匠心铸味业</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日,是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创立三十五载,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创造社会价值</p> <p class="ql-block">七律·赞王军三十五载创业路</p><p class="ql-block">半世躬耕黑土间.三十五载拓新天</p><p class="ql-block">洪涛难阻复工志.商海敢擎守正帆</p><p class="ql-block">一锅蘸料开疆土.万项非遗续火传</p><p class="ql-block">纵使古稀心未老.匠心仍照九州筵</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将军文化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双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军路1号。2011年8月落成,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馆名由刘精松上将题写,馆内有领袖艺术、老红军与士兵、开国将帅、将帅艺术、将军艺术,伟大领袖,开国将帅堂七个展厅,共展出藏品35类15000余件,馆內还珍藏有1150位共和国将军的13500幅书画作品。2015年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创造了收藏将军书法之最。</p><p class="ql-block">2019年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p><p class="ql-block">王军馆长2018年荣获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8年荣获哈尔滨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9年荣获黑龙江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0年荣获黑龙江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0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日,作为援老抗美英模代表出席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p> <p class="ql-block">《匠心三十五年》</p><p class="ql-block">(主歌1)</p><p class="ql-block">从阿城的风 吹过简陋的窗</p><p class="ql-block">一口锅熬着 最初的向往</p><p class="ql-block">洪水漫过厂房 却没漫过肩膀</p><p class="ql-block">攥紧那点光 把前路照亮</p><p class="ql-block">(预副歌)</p><p class="ql-block">跌过多少坎 才懂坚守的重量</p><p class="ql-block">赢过几场仗 守住诚信的墙</p><p class="ql-block">每一步都踩实 黑土地的胸膛</p><p class="ql-block">把小厂的名 熬成行业的光</p><p class="ql-block">(副歌)</p><p class="ql-block">三十五载霜 染白了鬓旁</p><p class="ql-block">没染淡眼里 那团火的烫</p><p class="ql-block">一锅老汤熬着 岁月的绵长</p><p class="ql-block">非遗的字 刻在心上</p><p class="ql-block">三十五载浪 打不偏方向</p><p class="ql-block">越过高山 就看见远方</p><p class="ql-block">匠心是罗盘 指引着航向</p><p class="ql-block">从最初的梦 到万家的香</p><p class="ql-block">(主歌2)</p><p class="ql-block">从重庆的雾 到上海的奖</p><p class="ql-block">一张蓝图 画了又一张</p><p class="ql-block">把博物馆的门 开向文化的方</p><p class="ql-block">让实业的根 扎进传承的壤</p><p class="ql-block">(预副歌)</p><p class="ql-block">走过多少路 才懂开拓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捧过多少奖 不忘出发的烫</p><p class="ql-block">每一滴汗水 都融进产品的光</p><p class="ql-block">把创业的歌 唱成时代的章</p><p class="ql-block">(副歌)</p><p class="ql-block">三十五载霜 染白了鬓旁</p><p class="ql-block">没染淡眼里 那团火的烫</p><p class="ql-block">一锅老汤熬着 岁月的绵长</p><p class="ql-block">非遗的字 刻在心上</p><p class="ql-block">三十五载浪 打不偏方向</p><p class="ql-block">越过高山 就看见远方</p><p class="ql-block">匠心是罗盘 指引着航向</p><p class="ql-block">从最初的梦 到万家的香</p><p class="ql-block">(尾声)</p><p class="ql-block">风再大 也吹不熄这团亮</p><p class="ql-block">路再长 初心在就有方向</p><p class="ql-block">三十五载 不是终点是开场</p><p class="ql-block">带着匠心 继续闯 继续烫</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开国将帅林</p><p class="ql-block">开国将帅林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六十周年创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栽种1615棵云杉松,配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大师赠送的唐三彩开国将帅陶瓷肖像,代表生命之树常青,将帅精神永驻。</p><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将开国将帅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让后人永远铭记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开国将帅名垂青史,红军精神世代相传 。</p><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1日,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将帅纪念园正式开园,共有129位开国将帅后代的259位子女、现役军人、20多家新闻媒体、学生代表、工商联企业家代表、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近千余人参加活动。</p><p class="ql-block">自2017年至2025年8月1日,来到开国将帅林参加缅怀仪式的共计491位开国将帅1361位后代。</p> <p class="ql-block">戎装淬炼初心,笃行书写华章</p><p class="ql-block">—记王军的军旅岁月与四十年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在王军的人生版图里,军旅生涯是淬炼品格的“熔炉”,而此后四十年的地方奋斗与创业,则是他将军人底色融入实干的生动实践。从懵懂少年到空降兵战士,从基层干部到自主创业者,每一段历程都镌刻着“坚定”与“笃行”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军旅淬炼:在血与火中铸就信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6年9月,正在巨源农业中学读初二的王军,因家庭原因辍学,回到生产大队跟着外祖父放猪,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1968年1月,他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巨源公社小山大队靠山屯担任会计,这段基层经历让他养成了务实、细致的做事风格,也为后来的成长埋下伏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命运的转折如期而至——王军从家乡应征入伍,奔赴湖北武汉,加入了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空降兵部队,这里正是黄继光、邱少云、柴云振等英雄生前所在的集体。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的人生从此与“坚毅”“担当”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部队的熔炉里,王军飞速成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在44师131团4连加入中国共青团,同时升任火箭筒班副班长;</p><p class="ql-block">- 1971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被提升为4连3班班长;</p><p class="ql-block">- 1971年7月,因表现突出,调入空军高炮15师43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71年8月13日,一场刻骨铭心的考验来临——王军随部队奔赴老挝,履行援老抗美国际主义义务,担任43团一营一连指挥仪班班长。在异国他乡的防空作战中,他直接参与三次战斗,亲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炮火纷飞中,他的理想信念愈发坚定,军人的铁血本色也在此刻深深烙印。1972年11月13日,部队圆满完成任务回国,驻扎于重庆南温泉高射炮阵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73年,军旅生活仍在继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0月,高炮部队奉命进行战备训练,从重庆乘轮船至武汉,再转军车前往河南确山靶场打靶,月底顺利返回重庆驻地;</p><p class="ql-block">- 11月,他请假回到黑龙江阿城巨源公社小山村探家,短暂的团聚后,月底准时归队,始终坚守着军人的纪律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74年1月5日,王军正式退伍还乡,结束了四年多的军旅生涯。脱下军装的他,带着部队淬炼的坚韧与担当,开启了人生的全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秩笃行:从基层奋斗到毅然创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退伍后的王军,先回到家乡务农。1974年4月初,他与夫人李洪英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此后,他从基层岗位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先后在巨源公社打井队担任会计;</p><p class="ql-block">- 1980年4月,进入巨源公社砖厂,从勤杂工、电焊工做起,同年7月调任阿城巨源农具厂会计;</p><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凭借出色的能力升任巨源农具厂厂长,展现出过人的管理天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凭借实干与魄力,他的事业版图不断拓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5年,荣获“哈尔滨市首届乡镇企业家”称号,同年调任阿城家用电器总厂厂长;</p><p class="ql-block">- 1986年,兼任巨源公社工业办公室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1987年,正式转为国家干部,实现了从基层工作者到公职人员的跨越;</p><p class="ql-block">- 1988年,再获“哈尔滨市集体企业家”称号,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 1990年7月,调任阿城县乡镇企业局建材公司副经理,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积累经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1日,王军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主动辞退国家干部编制,放弃“铁饭碗”,毅然投身自主创业。这一选择,既是对军人“敢闯敢拼”精神的延续,也为后来三五味业三十五年的传奇历程,埋下了最关键的伏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初心如磐:四十年沉淀照亮创业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1969年入伍到1991年创业,二十年军旅与地方工作的历练,四十年人生的沉淀,为王军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军旅生涯赋予他钢铁般的意志、直面挑战的勇气与坚守诚信的底线;基层工作经历让他懂市场、接地气,练就了务实灵活的处事能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份从岁月中淬炼出的“初心”,成为他后来创立三五味业、穿越三十五载商海风雨的“定海神针”。无论是创业初期的艰难求索,还是企业壮大后的创新传承,王军始终带着军人的坚韧与实干者的热忱,在黑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发展成就的企业。以下是其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发展历程:三五味业集团始于1991年,1995年5月,创始人王军成立哈尔滨三五调味品有限公司,标志着三五味业正式起步。2005年5月,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企业发展迈入集团化、规范化轨道。</p><p class="ql-block">- 企业规模 :集团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注册资金3200万元,旗下控股哈尔滨粒粒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总注册资金7850万元,厂区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拥有8条现代化生产线,生产设备达30台套,现有员工300名。</p><p class="ql-block">- 产品体系 :集团开发生产以老汤精为核心的复合调味品15大系列350多个品种,产品涵盖烧烤蘸料、撒料、腌料、酱料、汁油等,还有火锅料、调味粉等。其产品销售覆盖全国(新疆、西藏、青海除外)各省市自治区,在北方市场,1万家烧烤门店中有9000家选择与三五味业合作。</p><p class="ql-block">- 企业荣誉 :集团核心品牌“粒粒香”“五五五”商标自2004年开始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汤精和火锅料、调味粉等产品自2007年被评为黑龙江名牌产品。此外,集团还先后获得“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共计20多项。</p><p class="ql-block">- 文化传承 :粒粒香老汤精配制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事长王军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汤精配制代表性传承人。集团还建有哈尔滨三五企业文化博物馆、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黑龙江三五国防文化博物馆等,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黑龙江三五国防文化博物馆的援老抗美群英谱</p> <p class="ql-block">三十五载风雨路,一颗匠心铸辉煌——记三五味业集团董事长王军的创业传奇</p><p class="ql-block">2025年秋,哈尔滨的风裹挟着收获的气息,也迎来了三五味业集团三十五年的诞辰。这一年,75岁的集团董事长王军回望来路,从1991年7月在阿城县租下的那间简陋厂房起步,他以半生坚守与开拓,在黑土地上写就了一段关于匠心、坚韧与传承的创业史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初创:在风雨中锚定航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1日,是王军创业梦的起点。他在阿城县胜利街道租下厂房,创办阿城精细化工厂;同年10月,又与鸡东县保和煤矿联营成立阿城节能燃料厂,投身型煤生产。彼时的前路,是布满荆棘的未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3年,联营方因更换矿长突然毁约,切断型煤粉原料供应,刚起步的事业瞬间陷入停滞。王军没有退缩,选择用法律捍卫权益——1994年官司胜诉,18万元违约金不仅是正义的结果,更成了他调转航向的“救命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也是在1993年,他果断拓宽赛道:让节能燃料厂生产“神火牌”固体酒精;7月,哈尔滨三五火锅用品公司成立,一边产销固体酒精、苏州不锈钢火锅,一边拿下重庆火锅佐料的东北总代理权,在餐饮配套领域站稳了脚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考验接踵而至。1994年7月,阿城遭遇百年洪水,厂房被2米深水淹没,万幸无人伤亡。面对狼藉的厂区,王军沉着应对,22万元保险理赔金成了重整旗鼓的底气。洪水退去后,他带着团队火速复工,这份“压不垮”的韧性,自此成了企业的精神底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深耕:从“一锅蘸料”到产业矩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5年5月5日,是三五味业的“转型日”——哈尔滨三五调味品有限公司创办,在南岗区的租来厂房里,王军用自制的“创业大锅”,熬出了第一盒“五五五牌”火锅蘸料。他带着产品扎进道外南极食品批发市场,挨家挨户推销量,凭实打实的品质打开了市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商海从非坦途。1996年,重庆合作方违约擅自进入黑龙江市场,王军再次拿起法律武器,胜诉获赔22万元。两次维权的胜利,不仅守住了企业利益,更彰显了他对商业诚信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年,他的版图加速扩张:10月在重庆江北区创办渝滨食品厂,将产品触角伸到火锅调料核心产区;同时把调味品公司迁回阿城县长发屯,扩大生产规模,火锅蘸料、底料、调味粉等产品矩阵初步成型。也是这一年,刚毕业的王冬梅加入团队,扎根南极市场做销售,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也成了他前行路上的温暖支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7年,王军买下80平方米的三间房和100平方米的牛棚——这是他拥有的第一处属于自己的“厂房”,是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腾飞:以创新与规范迈入集团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进入21世纪,三五味业驶入发展快车道。2004年,哈尔滨三五味业有限公司成立,同年,企业的“复合鲜香料”斩获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创新的基因深植企业骨髓。这一年11月,在上海世界工程师大会上,王军与张瑞敏等企业家一同荣获“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杰出贡献奖”,这份荣誉,是对他“重研发”理念的最佳注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5年,他在阿城延川大街买下1.2万平方米土地、7000平方米厂房,为规模化生产筑牢根基;5月,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企业正式迈入集团化、规范化发展阶段;12月,哈尔滨粒粒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次年8月正式投产,成为集团发展的重要支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6年11月,中国企业联合会授予王军“第三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十余年实干创业的高度认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拓界:让实业与文化同频共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2008年起,王军带领企业向“实业+文化”的多元版图迈进。他在双城区新兴镇拿下2.9万平方米国有土地,2009年5月,粒粒香食品新址奠基;同年7月,哈尔滨三五企业文化博物馆开馆,将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核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0年,哈尔滨三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在双城奠基的5.5万平方米新厂房,为多元化发展打开空间;2011年8月,粒粒香食品迁址投产,同期“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开馆,让企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实现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他心中,“传承”是比经营更重的责任。2013年,哈尔滨三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探索艺术品销售与实业的结合;2014年5月,黑龙江三五国防文化博物馆开馆,传递国防教育理念。而真正让三五味业与“传承”绑定的,是“粒粒香老汤精配制技艺”——2014年11月,这项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开馆,系统展示非遗魅力;2017年,王军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企业家到非遗守护者,他的肩上多了一份文化担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笃行:三十五载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年,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这是对其非遗保护工作的最高褒奖;同年7月,王军荣获“第二届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而在2021年,他作为援老抗美英模代表,曾登上北京东四观礼台,出席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这份荣誉,是对他“军人底色”的最好诠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1991到2025,三十五载春秋流转。75岁的王军依然站在企业前沿,目光里藏着对产品的匠心、对文化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五味业的故事,是王军一个人的创业传奇,更是一代民营企业家“敢闯敢干、守正创新”的缩影。三十五载风雨兼程,他用实干写就辉煌;未来岁月,这份匠心与传承,终将继续照亮企业前行的路。</p> <p class="ql-block">王军创业辞</p><p class="ql-block">岁在乙巳,生于阿城。少辞书塾,陇亩躬耕。放猪随外祖,识尽藜藿之艰;掌计于村屯,初明簿册之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是时也,烽烟虽远,边事未宁。一九六九,征旗召勇。辞乡赴楚,投空降之劲旅;披甲从戎,承英烈之遗风。援老疆场,执仪临阵,三历弹雨,九死一生。炮火淬其骨,铁血铸其诚。四载戎装卸,浩然一身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归里创业,步履未停。从会计于井队,做勤杂于砖营。擢厂长,获嘉名,转公职,显才能。然心非池囿,志在沧溟。一九九一,掷冠挂印,租厂拓荒,敢闯敢行。初遇联营毁约,凭法维权;再遭洪水毁厂,逆势复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择味业而深耕,起大锅以熬烹。“五五五”蘸料初成,南极市场躬行。拓土重庆,产品矩阵初定;技术创新,专利载誉沪城。更守非遗薪火,建馆传承文明。三十五载风雨,七十五岁豪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观其一生:军旅铸魂,创业砺锋,守艺传情。非唯商海之雄,实为时代之英。老汤香溢万家,初心光照征程。谨作此辞,以纪其行。</p> <p class="ql-block">8月29日,即将走进上海财经大学校园的王添铭与爷爷王军.奶奶李洪英.爸爸王东立.妈妈郑飞飞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8月29日,即将走进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的王嵩然与姥爷王军.姥姥李洪英.爸爸王伟东.妈妈王冬冬梅.妹妹王思月合影</p> <p class="ql-block">王军馆长与即将走进上海财经大学校园的孙子王添铭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的外孙子王嵩然!</p> <p class="ql-block">王军传</p><p class="ql-block">王军者,黑龙江阿城人也。少值艰时,年十二,辍巨源农业中学业,随外祖牧豕于野,早谙生计之艰。越二载,年十六,为乡社小山大队会计,习簿册之术,练务实之风,基层之历,为日后立身之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丙午冬,军年二十,应募从军,赴楚地武汉,隶空降兵师——此黄继光、邱少云诸英烈旧部也。军既入营,勤勉自励,未几而进:丁未十月,入团,迁火箭筒班副;戊申四月,入党,擢为三班班长;七月,调空军高炮十五师四十三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是年秋,军随部赴老挝,履援老抗美国际义务,任指挥仪班班长。阵前三度接战,炮雨枪林,亲历生死,其志益坚。次年冬,师捷归国,驻重庆南温泉。己酉十月,军随部赴豫确山靶场演训,毕返渝;十一月,乞假归乡省亲,逾期即返,军纪肃然。庚戌正月,军退伍归农,军旅四载,淬就钢铁之质、忠毅之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归里后,军先事农耕。夏四月,与李氏洪英成婚。后历职多途:为公社打井队会计,入砖厂为勤杂、电焊工,迁农具厂会计。辛亥七月,擢农具厂厂长,显治业之才。乙丑,获“哈尔滨市首届乡镇企业家”,迁家电总厂厂长;丙寅,兼公社工业办支书;丁卯,转为国家干部;戊辰,再获“集体企业家”誉。庚午七月,调县乡镇企业局建材公司副经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辛未七月朔,军毅然辞公职,弃“铁饭碗”,谋自主创业。租厂房于阿城,初营燃料、火锅用品,历联营毁约、洪水淹厂之困,皆以法维权、沉着应对,转危为机。乙亥五月,创调味品公司,以自制大锅熬“五五五”火锅蘸料,亲赴市廛推售,以质立市。旋拓业重庆,建渝滨食品厂;迁厂扩产,产品矩阵初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世纪以降,军之业益盛:甲申,创三五味业,其“复合鲜香料”获国家专利,军赴沪获“技术创新杰出贡献奖”;乙酉,购厂房、立集团,规模化之基始固;丙戌,获“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戊子后,军拓“实业+文化”之途,购地建厂房,立企业文化馆、将军馆、国防馆;癸巳,探文化产业;甲午,“老汤精配制技艺”入国家级非遗;丁酉,军获非遗传承人称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近年以来,军誉更隆:辛丑,以援老英模观礼建党百年;甲辰,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其业亦成“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自辛未创业至今,三十五载矣。军年七十有五,仍立实业前沿,初心未改。观其一生:军旅铸魂,基层砺能,商海拓路,非遗传薪。非独一人之传奇,实乃一代民营企业家守正创新之缩影也。其志如松,经风雨而不折;其心如鉴,历岁月而弥明。黑土地之厚,育其坚韧;松花江之悠,载其初心。三五味业香飘万家,老汤薪火光照北疆,军之功也。</p> <p class="ql-block">上联:从戎岁月,一腔热血卫家国</p><p class="ql-block">下联:创业生涯,数载匠心铸味业</p><p class="ql-block">横批:岁月流芳</p> <p class="ql-block">上联:从戎报国,战火燃情彰赤胆</p><p class="ql-block">下联:创业兴家,匠心筑梦耀金章</p><p class="ql-block">横批:功垂岁月</p> <p class="ql-block">上联:忆往昔,从戎报国,援老抗敌,战火淬炼英雄胆,转业归乡,辗转基层,凭实干崭露头角,辞公职,闯商海,历联营毁约、洪水肆虐,初心如磐,维权复工,终以匠心熬制老汤,味香飘万里,三十五载风雨兼程,铸就传奇伟业</p><p class="ql-block">下联:看今朝,守艺传承,建馆弘文,非遗凝聚民族魂,集团兴业,技术革新,靠创新引领潮流,获专利,赢声誉,经市场沉浮、竞争洗礼,壮志未改,扩产拓疆,更将赤诚融入事业,德厚载千秋,七十五载岁月砥砺,书写璀璨人生</p><p class="ql-block">横批:功昭日月</p> <p class="ql-block">上联:戎马生涯凝赤胆</p><p class="ql-block">下联:创业岁月蕴匠心</p><p class="ql-block">横批:初心如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联:忆往昔,戎马青春,援老抗美展豪情,退伍归乡,辗转基层求发展,辞公职,闯商海,联营毁约志不馁,洪水肆虐意更坚,凭匠心熬制老汤,味香飘九州,三十五载风雨路,铸就辉煌事业</p><p class="ql-block">下联:看今朝,传承岁月,守艺弘文担使命,集团兴业,技术革新创潮流,获专利,赢美誉,市场沉浮心沉稳,竞争洗礼梦犹存,将赤诚融入事业,德厚载千秋,七十五载岁月歌,书写灿烂人生</p><p class="ql-block">横批:功耀千秋</p> <p class="ql-block">.上联:从戎岁月留勋业</p><p class="ql-block">下联:创业时光绽锦章</p><p class="ql-block">横批:岁月流芳</p> <p class="ql-block">七绝·咏王军创业</p><p class="ql-block">卅五风霜铸业坚,</p><p class="ql-block">一锅老汤续薪传。</p><p class="ql-block">古稀犹抱初心在,</p><p class="ql-block">敢为龙江拓远天。</p> <p class="ql-block">老汤里的时光与风骨</p><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秋,总带着一股子透亮的凉。75岁的王军站在三五味业的非遗工坊里,看着老师傅们按古方熬制老汤,蒸汽裹着醇厚的香气漫上来,模糊了他鬓角的霜白。那口熬了三十多年的老汤锅里,煮的不只是香料与时光,还有他半生的戎马与商海、坚韧与初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少年时的风,是阿城田间的野风。12岁辍学时,他跟着外祖父放猪,晨露打湿裤脚,晚霞漫过肩头,猪群在田埂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蹄印,像极了他后来人生的轨迹——看似散漫,实则步步扎实。16岁当村会计时,他把账本记得比谁都清楚,算盘珠子噼啪响,算的是收支,练的是务实。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份“把每一件事做扎实”的执拗,会成为日后穿越风雨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9年的冬天,征兵的火车载着他离开黑土地,奔向武汉的军营。空降兵部队的训练场上,他摔过无数次,爬起来拍拍尘土继续;老挝的防空阵地上,炮火在耳边炸响,他盯着指挥仪的光点,手稳得像钉在阵地上。那四年军旅,是火与钢的淬炼——不是把人磨得棱角全无,而是把“勇敢”“坚守”这些品质,锻造成骨子里的东西。后来他总说:“再大的坎,比起战场上的生死,都算不得什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退伍回乡的路,走得踏实又开阔。从打井队的会计到农具厂的厂长,从“哈尔滨市企业家”到国家干部,旁人眼里的“步步高升”,在他看来只是“把手里的事做好”。可1991年那个夏天,他却突然“拐了个弯”——辞掉“铁饭碗”,要自己创业。租来的厂房漏雨,凑来的资金紧张,联营方毁约,洪水淹了厂区……每一次困境,他都像在战场上那样,不慌不忙,沉着应对:用法律维权,靠理赔复工,背着样品袋挨家店铺推销蘸料。那口1995年亲手设计的“创业大锅”,熬出第一盒“五五五”蘸料时,香气里飘着的,是不服输的劲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日子久了,老汤熬出了醇厚,事业也熬出了模样。可王军偏要给这份“醇厚”添些“分量”——建企业文化博物馆,藏着创业时的旧账本、旧设备;立将军文化博物馆,纪念那段戎马岁月;把“老汤精配制技艺”做成非遗,让老手艺传下去。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却笑着说:“做生意要赚钱,但心里得装着比钱更重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75岁的他依然每天到厂里转一圈,看生产线运转,看老师傅熬汤,偶尔在博物馆里给年轻人讲过去的事。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户,落在他身上,也落在那口老汤锅里,蒸汽升腾,香气弥漫,恍惚间,仿佛能看见少年时放猪的他、军营里练兵的他、创业时跑市场的他,都在这香气里,慢慢重叠成如今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汤的味道,是时光的味道,也是风骨的味道。王军的人生,就像这锅老汤,经得住岁月的熬煮,也留得住最本真的醇厚——那是军人的坚韧,是创业者的执着,是黑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最动人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鹧鸪天·记王军三十五载创业情</p><p class="ql-block">黑土躬耕三十五秋,风来雨去未停舟。</p><p class="ql-block">洪涛漫厂仍重整,商海违盟敢执筹。</p><p class="ql-block">熬老汤,拓荒丘,非遗薪火接云流。</p><p class="ql-block">古稀不坠凌云志,一片匠心照九州。</p> <p class="ql-block">上联:少岁从戎,援老抗敌,赤胆忠心彰壮志</p><p class="ql-block">下联:中年创业,守艺传香,匠心毅力铸辉煌</p><p class="ql-block">横批:岁月流芳</p> <p class="ql-block">五律·颂王军创业三十五年</p><p class="ql-block">黑土起征鞍,风霜卅五寒。</p><p class="ql-block">洪波摧不去,商道守能安。</p><p class="ql-block">蘸料开新局,非遗续古欢。</p><p class="ql-block">古稀心未老,匠心照宇宽。</p> <p class="ql-block">王军:从戎装到匠心,</p><p class="ql-block">三十五载写就黑土传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哈尔滨的深秋里,75岁的王军站在三五味业集团的非遗博览馆内,指尖轻轻拂过展柜里那口斑驳的“创业大锅”——这是1995年他亲手设计的工具,熬出了第一盒“五五五”牌火锅蘸料,也熬开了他人生下半场的序幕。从阿城田间的放猪少年,到援老抗美的空降兵战士,再到撑起一方味业的企业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的人生,是一部写在黑土地上的“坚韧史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6年的秋天,12岁的王军背着书包走出巨源农业中学的校门,不是辍学贪玩,而是家里需要帮手。此后两年,他跟着外祖父在田间放猪,清晨踏着露水出门,傍晚披着晚霞归来,泥土的气息和猪群的喧闹,成了他少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1968年,16岁的他被选为小山大队的会计,第一次接触账本、算盘,学着把每一笔收支记清楚——这份“务实”的底色,往后几十年都没从他身上褪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9年冬天,征兵的消息传到村里,王军瞒着家人报了名。当拿到入伍通知书时,他才告诉外祖父:“我要去当空降兵,像黄继光那样的兵。”辗转来到武汉军营,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变了。在部队里,他从火箭筒班副班长做到指挥仪班班长,1971年夏天,更是跟着部队奔赴老挝,执行援老抗美的防空任务。炮火在耳边呼啸,指挥仪的屏幕上光点闪烁,三次直面战斗的生死考验,让他把“勇敢”和“坚守”刻进了骨子里。1974年退伍回乡时,他带回的不只是一枚枚军功章,还有一身褪不去的军人风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到阿城的王军,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在打井队管过账,在砖厂当过勤杂工、电焊工,后来又进了农具厂。1981年,他被提拔为农具厂厂长,凭着“敢想敢干”的劲头,把濒临倒闭的小厂带活了,还两度获评“哈尔滨市企业家”,1987年更是转为国家干部。可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他捧着“铁饭碗”安稳度日时,1991年7月1日,王军递交了辞职报告——他要自己创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租来的厂房、凑来的启动资金,他先办起了精细化工厂,又跟煤矿联营做型煤生意,可刚有起色就遭遇“滑铁卢”:联营方突然毁约,断了原料供应。换旁人或许就慌了,王军却带着合同找律师,最终胜诉拿到18万元赔偿,转头就改做固体酒精、火锅用品。1994年夏天,百年洪水淹了厂房,水深两米,设备泡在水里成了废铁,他站在厂区里,没说一句泄气话,等保险公司理赔到账,立刻带着工人清理废墟、恢复生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5年5月5日,是王军创业路上的“转折点”。他在南岗区租了间小厂房,用自己设计的大锅熬制火锅蘸料,起名为“五五五”。为了打开市场,他背着样品袋扎进道外南极食品批发市场,挨家店铺敲门推销,“您尝尝,不好吃不要钱”。凭着实打实的味道,蘸料慢慢有了销路,可麻烦又找上门——重庆的合作方违约抢市场。这一次,他 again 拿起法律武器,不仅赢了官司,更守住了自己的市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后的日子里,他的脚步越走越稳:在重庆建工厂,把产品卖到火锅调料的核心产区;迁回阿城扩大生产,蘸料、底料、调味粉等产品摆上了全国的货架;2004年,“复合鲜香料”拿到国家专利,他还站上了世界工程师大会的领奖台,和张瑞敏等企业家同台获奖。2005年,三五味业集团成立,从“小作坊”变成了“正规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王军没止步于做“生意人”。2009年,他建起了企业文化博物馆,后来又添了将军文化博物馆、国防文化博物馆,把军人情结和文化传承揉进了企业里。2014年,“粒粒香老汤精配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捧着证书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老祖宗的手艺,得传下去。”如今,75岁的他依然每天泡在厂里,要么盯着生产线的产品质量,要么在非遗博览馆里给年轻人讲老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年,王军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站在领奖台上,他想起了老挝战场上的星空,想起了创业时那口熬料的大锅。从1991到2025,三十五载春秋,他把军人的坚韧酿成了老汤的醇厚,把少年的务实做成了企业的根基。在哈尔滨的寒风里,三五味业的厂房依旧热气腾腾,就像王军的人生——从未停下向前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赠王军先生</p><p class="ql-block">戎装曾赴战云稠,解甲犹携壮志酬。</p><p class="ql-block">三十五番风雨路,匠心熔得万家馐。</p> <p class="ql-block">上联:少岁从戎,援老抗敌,赤胆忠心彰壮志</p><p class="ql-block">下联:中年创业,守艺传香,匠心毅力铸辉煌</p><p class="ql-block">横批:岁月流芳</p> <p class="ql-block">王军翁行</p><p class="ql-block">阿城少年辞书塾,放猪田间早识贫。</p><p class="ql-block">一朝投笔披戎甲,空降营中拜英雄。</p><p class="ql-block">黄继光名昭日月,邱少云志贯长虹。</p><p class="ql-block">执筒援老临危阵,三历硝烟气自雄。</p><p class="ql-block">炮雨枪林生与死,此身已许国与公。</p><p class="ql-block">四年军旅磨金刃,解甲归来守故园。</p><p class="ql-block">会计勤工从细务,厂长扬名靠实干。</p><p class="ql-block">不恋官袍辞铁职,九一年头启新篇。</p><p class="ql-block">租厂初煎火锅料,洪涛毁舍志弥坚。</p><p class="ql-block">维权两度凭公道,拓土三方破万难。</p><p class="ql-block">老汤精艺承非遗,博物馆中传雅言。</p><p class="ql-block">三十五载风霜过,七十五翁鬓未斑。</p><p class="ql-block">初心犹带军人色,匠心熔得万家餐。</p><p class="ql-block">莫道商途多险阻,当年战火砺心丹。</p><p class="ql-block">传奇写就黑土地,留与来人作镜看。</p> <p class="ql-block">老汤里的时光与风骨</p><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秋,总带着一股子透亮的凉。75岁的王军站在三五味业的非遗工坊里,看着老师傅们按古方熬制老汤,蒸汽裹着醇厚的香气漫上来,模糊了他鬓角的霜白。那口熬了三十多年的老汤锅里,煮的不只是香料与时光,还有他半生的戎马与商海、坚韧与初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少年时的风,是阿城田间的野风。12岁辍学时,他跟着外祖父放猪,晨露打湿裤脚,晚霞漫过肩头,猪群在田埂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蹄印,像极了他后来人生的轨迹——看似散漫,实则步步扎实。16岁当村会计时,他把账本记得比谁都清楚,算盘珠子噼啪响,算的是收支,练的是务实。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份“把每一件事做扎实”的执拗,会成为日后穿越风雨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9年的冬天,征兵的火车载着他离开黑土地,奔向武汉的军营。空降兵部队的训练场上,他摔过无数次,爬起来拍拍尘土继续;老挝的防空阵地上,炮火在耳边炸响,他盯着指挥仪的光点,手稳得像钉在阵地上。那四年军旅,是火与钢的淬炼——不是把人磨得棱角全无,而是把“勇敢”“坚守”这些品质,锻造成骨子里的东西。后来他总说:“再大的坎,比起战场上的生死,都算不得什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退伍回乡的路,走得踏实又开阔。从打井队的会计到农具厂的厂长,从“哈尔滨市企业家”到国家干部,旁人眼里的“步步高升”,在他看来只是“把手里的事做好”。可1991年那个夏天,他却突然“拐了个弯”——辞掉“铁饭碗”,要自己创业。租来的厂房漏雨,凑来的资金紧张,联营方毁约,洪水淹了厂区……每一次困境,他都像在战场上那样,不慌不忙,沉着应对:用法律维权,靠理赔复工,背着样品袋挨家店铺推销蘸料。那口1995年亲手设计的“创业大锅”,熬出第一盒“五五五”蘸料时,香气里飘着的,是不服输的劲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日子久了,老汤熬出了醇厚,事业也熬出了模样。可王军偏要给这份“醇厚”添些“分量”——建企业文化博物馆,藏着创业时的旧账本、旧设备;立将军文化博物馆,纪念那段戎马岁月;把“老汤精配制技艺”做成非遗,让老手艺传下去。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却笑着说:“做生意要赚钱,但心里得装着比钱更重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75岁的他依然每天到厂里转一圈,看生产线运转,看老师傅熬汤,偶尔在博物馆里给年轻人讲过去的事。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户,落在他身上,也落在那口老汤锅里,蒸汽升腾,香气弥漫,恍惚间,仿佛能看见少年时放猪的他、军营里练兵的他、创业时跑市场的他,都在这香气里,慢慢重叠成如今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汤的味道,是时光的味道,也是风骨的味道。王军的人生,就像这锅老汤,经得住岁月的熬煮,也留得住最本真的醇厚——那是军人的坚韧,是创业者的执着,是黑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最动人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满江红·记王军先生</p><p class="ql-block">少岁辞塾,从戎去、空降营列。援老越、炮林弹雨,胆肝如铁。四载戎装磨剑魄,一身正气凝忠血。解甲归、埋首作耕辛,从民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辞宦职,开新辙;凭匠心,闯商海。历洪涛商险,志坚如碣。三十五秋磨一味,非遗薪火承千节。鬓虽霜、犹立阵前沿,初心热。</p> <p class="ql-block">王军先生创业赋</p><p class="ql-block">夫王军者,龙江之杰,商海之英也。少历贫寒,早辞乡塾;壮怀激烈,远赴戎行。其人生轨迹,如松之挺秀,经风雨而愈劲;若剑之淬锋,历磨砺而弥坚。今作此赋,以记其军旅之淬、创业之艰、守艺之诚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忆昔少年之时,阿城故土,田垄躬耕。放猪随外祖,识尽民生之艰;掌会计于村屯,初谙实务之要。一九六九,征鼓催征,投笔从戎,远赴楚天。入空降之劲旅,承继光、少云之遗风;着橄榄之戎装,砺胆魄、铸忠诚于军旅。越年援老,履国际主义之责;执仪阵前,经炮火硝烟之洗。三历恶战,生与死悬于一线;九死不悔,忠与勇刻入寸心。四载戎装,炼就钢铁筋骨;一朝解甲,携得浩然正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归乡之后,未堕青云之志;扎根基层,渐展经世之才。从打井之会计,到砖厂之勤杂;由农具厂之主政,至家电总厂之掌舵。两获冰城企业家之誉,一转国家干部之身。然其心非囿于“铁饭碗”之安,其志在辟“自主业”之境。一九九一,掷冠挂印,辞公职而赴商海;租厂拓荒,起炉灶而启新程。初营燃料,遭联营之毁约,凭法理而维权,得偿金以转舵;再涉火锅,遇洪水之滔天,赖沉着而理赔,率团队以复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五,乃识味业之先机;“五五五”蘸料,自创业大锅而出;南极市场,以赤诚双脚而拓。商海浮沉,再遇违约之困;铁骨铮铮,三持法律之盾。胜诉获赔,非唯利之得,实为信之守。拓土重庆,伸产品之触角;迁厂阿城,扩生产之规模。步入新纪,技术创新为翼:复合鲜香料获专利,世界大会载誉归;集团化运作启幕,规模化生产奠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兼文化传承之责,非遗守护之任。老汤精艺,入国家级非遗之册;军博、文馆,藏岁月峥嵘之忆。二零二一,观礼建党百年;二零二四,荣膺模范军人。三十五载春秋,以匠心磨一味;七十五载人生,以初心照前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观夫王军之历程,军旅铸其魂,创业砺其志,守艺传其情。非唯一人之传奇,实乃一代民营企业家之缩影也。其行也,如黑土地之厚,载万物而不言;其志也,如松花江之远,历千折而向前。今三五味业,香飘万家;老汤薪火,光耀北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谨作此赋,以颂其芳。</p> <p class="ql-block">咏王军先生创业与军旅生涯</p><p class="ql-block">少辞乡塾逐征尘,空降营中淬骨身。</p><p class="ql-block">援老阵前经弹雨,卸鞍故里历艰辛。</p><p class="ql-block">抛官敢拓商途路,守艺深耕味业春。</p><p class="ql-block">三十五秋初心在,匠心犹带军人真。</p> <p class="ql-block">王军:从戎装到匠心,</p><p class="ql-block">三十五载写就黑土传奇</p><p class="ql-block">在哈尔滨的深秋里,75岁的王军站在三五味业集团的非遗博览馆内,指尖轻轻拂过展柜里那口斑驳的“创业大锅”——这是1995年他亲手设计的工具,熬出了第一盒“五五五”牌火锅蘸料,也熬开了他人生下半场的序幕。从阿城田间的放猪少年,到援老抗美的空降兵战士,再到撑起一方味业的企业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的人生,是一部写在黑土地上的“坚韧史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6年的秋天,12岁的王军背着书包走出巨源农业中学的校门,不是辍学贪玩,而是家里需要帮手。此后两年,他跟着外祖父在田间放猪,清晨踏着露水出门,傍晚披着晚霞归来,泥土的气息和猪群的喧闹,成了他少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1968年,16岁的他被选为小山大队的会计,第一次接触账本、算盘,学着把每一笔收支记清楚——这份“务实”的底色,往后几十年都没从他身上褪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9年冬天,征兵的消息传到村里,王军瞒着家人报了名。当拿到入伍通知书时,他才告诉外祖父:“我要去当空降兵,像黄继光那样的兵。”辗转来到武汉军营,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变了。在部队里,他从火箭筒班副班长做到指挥仪班班长,1971年夏天,更是跟着部队奔赴老挝,执行援老抗美的防空任务。炮火在耳边呼啸,指挥仪的屏幕上光点闪烁,三次直面战斗的生死考验,让他把“勇敢”和“坚守”刻进了骨子里。1974年退伍回乡时,他带回的不只是一枚枚军功章,还有一身褪不去的军人风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到阿城的王军,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在打井队管过账,在砖厂当过勤杂工、电焊工,后来又进了农具厂。1981年,他被提拔为农具厂厂长,凭着“敢想敢干”的劲头,把濒临倒闭的小厂带活了,还两度获评“哈尔滨市企业家”,1987年更是转为国家干部。可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他捧着“铁饭碗”安稳度日时,1991年7月1日,王军递交了辞职报告——他要自己创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租来的厂房、凑来的启动资金,他先办起了精细化工厂,又跟煤矿联营做型煤生意,可刚有起色就遭遇“滑铁卢”:联营方突然毁约,断了原料供应。换旁人或许就慌了,王军却带着合同找律师,最终胜诉拿到18万元赔偿,转头就改做固体酒精、火锅用品。1994年夏天,百年洪水淹了厂房,水深两米,设备泡在水里成了废铁,他站在厂区里,没说一句泄气话,等保险公司理赔到账,立刻带着工人清理废墟、恢复生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5年5月5日,是王军创业路上的“转折点”。他在南岗区租了间小厂房,用自己设计的大锅熬制火锅蘸料,起名为“五五五”。为了打开市场,他背着样品袋扎进道外南极食品批发市场,挨家店铺敲门推销,“您尝尝,不好吃不要钱”。凭着实打实的味道,蘸料慢慢有了销路,可麻烦又找上门——重庆的合作方违约抢市场。这一次,他 again 拿起法律武器,不仅赢了官司,更守住了自己的市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后的日子里,他的脚步越走越稳:在重庆建工厂,把产品卖到火锅调料的核心产区;迁回阿城扩大生产,蘸料、底料、调味粉等产品摆上了全国的货架;2004年,“复合鲜香料”拿到国家专利,他还站上了世界工程师大会的领奖台,和张瑞敏等企业家同台获奖。2005年,三五味业集团成立,从“小作坊”变成了“正规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王军没止步于做“生意人”。2009年,他建起了企业文化博物馆,后来又添了将军文化博物馆、国防文化博物馆,把军人情结和文化传承揉进了企业里。2014年,“粒粒香老汤精配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捧着证书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老祖宗的手艺,得传下去。”如今,75岁的他依然每天泡在厂里,要么盯着生产线的产品质量,要么在非遗博览馆里给年轻人讲老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年,王军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站在领奖台上,他想起了老挝战场上的星空,想起了创业时那口熬料的大锅。从1991到2025,三十五载春秋,他把军人的坚韧酿成了老汤的醇厚,把少年的务实做成了企业的根基。在哈尔滨的寒风里,三五味业的厂房依旧热气腾腾,就像王军的人生——从未停下向前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三十五载风雨路,一颗匠心铸辉煌——记三五味业集团董事长王军的创业传奇</p><p class="ql-block">2025年秋,哈尔滨的风裹着收获的香,也吹来了三五味业集团的三十五岁生日。75岁的董事长王军回望来路,从1991年阿城县那间简陋厂房起步,他以半生坚守,在黑土地上写就了一段关于匠心、坚韧与传承的创业史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初创:在风雨里锚定航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王军在阿城县租下厂房,创办精细化工厂;3个月后,又联营成立节能燃料厂做型煤。可前路从不是坦途——1993年,联营方突然毁约断供,事业刚起步就“踩刹车”。他没退,靠法律赢回18万违约金,这笔“救命钱”成了转向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也是这年,他果断拓宽赛道:让燃料厂产“神火牌”固体酒精,又成立火锅用品公司,一边产销酒精、不锈钢火锅,一边拿下重庆火锅佐料东北总代理权,在餐饮配套领域站稳了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考验还在继续。1994年7月,阿城遇百年洪水,厂房被2米深水淹得一片狼藉。万幸无人伤亡,22万保险理赔金成了重整旗鼓的支撑。洪水退去,他带着团队火速复工,这份“压不垮”的韧性,从此成了企业的精神底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深耕:从“一锅蘸料”到产业矩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5年5月5日,是三五味业的“转型日”。哈尔滨三五调味品有限公司成立,在南岗区租来的厂房里,王军用自制“创业大锅”,熬出了第一盒“五五五牌”火锅蘸料。他扎进道外南极食品批发市场,挨家挨户推销,靠实打实的品质打开了市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商海从非坦途。1996年,重庆合作方违约抢滩黑龙江市场,王军再用法律维权,胜诉获赔22万。两次维权,不仅守住了利益,更守住了商业诚信的底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年,他的版图加速扩张:10月在重庆办起食品厂,把产品伸进火锅调料核心产区;又把调味品公司迁回阿城扩大规模,蘸料、底料、调味粉的产品矩阵初步成型。刚毕业的王冬梅也在这年加入,扎根南极市场做销售,成了他前行路上的温暖支撑。1997年,他买下80平住房和100平牛棚——这是他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厂房”,是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腾飞:以创新与规范迈入集团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1世纪到来,三五味业驶入快车道。2004年,哈尔滨三五味业有限公司成立,“复合鲜香料”拿下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创新的基因深植企业。这年11月,王军更在上海世界工程师大会上,与张瑞敏等企业家一同斩获“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杰出贡献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5年,他在阿城拿下1.2万平方米土地和7000平方米厂房,筑牢规模化根基;5月,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企业正式迈入集团化、规范化发展;12月,粒粒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次年8月投产,成了集团的重要支柱。2006年11月,“第三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的称号,是对他十余年实干的最高认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拓界:让实业与文化同频共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2008年起,王军带着企业向“实业+文化”迈进。他在双城区拿下2.9万平方米土地,2009年5月粒粒香新址奠基,7月三五企业文化博物馆开馆,文化成了企业发展的核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0年,三五生物科技公司成立,双城5.5万平方米新厂房打开多元空间;2011年8月,粒粒香迁址投产,同期“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开馆,实业与文化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他心里,“传承”比经营更重。2013年办文化发展公司,探索艺术品与实业结合;2014年5月开国防文化博物馆,传递国防教育理念。而真正让“传承”扎根的,是“粒粒香老汤精配制技艺”——2014年11月入选国家级非遗,2015年非遗博览馆开馆,2017年王军获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企业家到非遗守护者,他多了份文化担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笃行:三十五载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年,三五味业获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王军也荣获“第二届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早在2021年,他就作为援老抗美英模代表,登上北京观礼台出席建党百年庆祝大会——这份荣誉,是他“军人底色”的最好证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1991到2025,三十五载春秋。75岁的王军仍站在企业前沿,眼里藏着对产品的匠心、对文化的坚守,还有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五味业的故事,是王军一个人的创业传奇,更是一代民营企业家“敢闯敢干、守正创新”的缩影。三十五载风雨兼程,他用实干写就辉煌;未来,这份匠心与传承,终将继续照亮前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