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马由缰之三十五 三上大别山

闲云野鹤

景区大门 2025年4月16日11:20,时隔7年,我又来到AAAAA级景区天堂寨。积目所望,游客服务中心及附近除了那3万平方米的停车场改为自动识别收费系统以外,其他没有变化。广场尽头,高高的石阶梯顶上的A字型景区大门上,吴邦国题写的“天堂寨”三个字仍然金光闪闪。2018年我自驾到此,恰遇索道检修,没有上到山顶,住一晚就走了。当时就打定主意,一定要择时再来。 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勒石 <p class="ql-block">  大别山横跨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东西380公里,南北175公里,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北高南低,形成中山、低山、丘陵地貌。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与安庆市岳西县交界处,距天堂寨67公里。去年11月,我驾车去过。景区大门在山腰,没有索道,进去不远,便是陡峭的石阶梯。登顶全靠两条腿,需2、3小时,很费体力,不推荐老年朋友前往。</p> 远眺天堂寨 天堂寨景区位于安徽金寨县与湖北罗田县交界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主要景点有白马大峡谷、龙剑锋、白马峰、瀑布群,面积120平方公里。千米以上山峰25座,最高峰海拔1729米。大小瀑布108道,落差50米以上的有18道,主要有九影瀑、泻玉瀑、银弓瀑、情人瀑、淑女瀑等。6-10月水量充沛,观瀑最佳。金寨和罗田县共享天堂寨那一段山脊,两边都有入口,相隔140公里,开车需要三个半小时,门票都是100元,不通用。我这年纪已经不需要门票。 <p class="ql-block">我在大别山索道下站</p> <p class="ql-block">  大别山区爆发过黄麻起义,诞生了红四方面军,建立了鄂豫皖苏区,是董必武、李先念和300多位将军的家乡,群众基础好。内战爆发,激战至1947年6月,国民党军兵力下降为370万,解放军上升至195万,机动兵力已经超过国民党军。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刘邓(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实行中央突破。陈谢(陈赓谢富治)大军直出豫陕鄂,陈粟(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三路大军在中原互为犄角,直接威胁南京。</p> 大别山索道下站 <p class="ql-block">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12万人从菏泽出发,挺进大别山。一路上突破围追堵截,扔掉重武器、重装备快速前进,12月30日抵达时还有7万人。虽然兵力减少,重武器损失,精兵强将却像一把尖刀插进大别山扎根。后,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紧密配合逐鹿中原,半年时间歼敌75万,战场由此转到国统区。</p> 鄂皖界碑 刘邓大军指挥所旧址原本在69公里外的金寨县下楼房周宅。为了促进旅游,异地复建至天堂寨游客服务中心旁300米处。指挥所系一、二层砖木结构,青砖铺地五进楼房,徽派建筑,设有千里跃进大别山、作战会议厅、金寨藉将军厅三大区域。外面宽敞处塑有刘伯承、邓小平全身戎装像,威武挺拔。 天屏峰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走进大门。换乘景区交通车,28元,盘山而上,20分钟到大别山索道站。索道站广场立着一块石碑,镌刻着“大别山”三个大红字。很点题,游客们排队在此留影。索道全长2300米,8人罐车。上下索道站高差630米,上行70元,返程60元,连接着海拔1605米的天屏峰。</p> 远眺湖北一侧群山 随着罐车渐渐升高,巍巍群峰逐渐变小,一个一个甩到身后。玻璃罐车视线很好,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山毛榉、榆树、胡桃等天然树种和人工栽培的黄山松、杉树、马尾松、毛竹交织在一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中低山已经有一团一团的木本白杜鹃花在山野中绽放,分外醒目。 山脊景观 <p class="ql-block">  索道上站是徒步上山的起点,连接多条登山步道。我沿着靠右的登山步道向上攀爬,轻轻松松,十几分钟就上到天屏峰山脊。从索道上站开始登顶的这段路程在我登过的名山中仅比秦岭主峰太白山稍远一点,距离最长的是梵净山。记得我从梵净山索道上站出来,一步一步爬到蘑菇石、老金顶和红云金顶,气喘吁吁,两腿发软。这已经很轻松了,要知道,索道建成前,需徒步攀登8000级台阶,恐怖程度非同一般。我等索道建成等了整整十年,登顶还是很累。而攀登红云金顶的石阶梯陡峭、不规则、仅容一人盘旋而上,很多游客只能站在金顶下的承恩寺山门处兴叹。</p> 大别山迎客松 天堂寨玉屏峰山脊连路带坡宽不过几米,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树林。岔路口有个指示牌,标明两边的景点。不规则石板铺成的路一左一右向前延伸,我选择先向右行。不远处,山脊上立着一块石碑,上镌刻着“皖鄂交界地”。没走几步,又一块倒卧的石块上同样镌刻着这几个字。青石崖边青松挺立,横向枝丫伸出很远,在劲风中摇摆,颇有几份“迎客松”的姿态。蓝天白云,阳光耀眼,站在那里,北望中原,南眺荆楚,莽莽群山层峦叠嶂,山势逐渐降低,一直铺到天际。 2018年我住的天堂寨下民宿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山脊继续向前,阵阵山风拂面,通透凉爽,浑身爽快。庆祝苏维埃政权成立的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产生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是由金寨民歌《八段锦》曲调填词而来。就像《东方红》原曲是陕北情歌《骑白马》一样,原词是李有源创作的《移民歌》,1944年经李增正、马克、公木、高阳、田方等人改编而成。欢快的曲调正是我登顶的心情写照,我边走边哼,前面出现两道并行的登山步道,一平整,一凹凸不平,应该是景区建设不同时期的见证。再往前,栏杆边竖着一块木排,上写“我在大别山安徽天堂寨等你”。拍照留念后,一路前行,来到马头峰。蹭导游介绍,才看清了那山峰怎么看、看哪里才形象。否则,很难看出其神韵。</p> 将军石 山脊上游人不少,跟着导游的指点、介绍忙着观景。天堂寨的山脊比较平缓,不如华山西峰下那光溜溜的鲤鱼背险要。悬崖边那个鲸鱼出海景观就是树木环绕、光秃秃的大石头,我左看右看都没有看出所以然。继续向前,走到将军岩。此山崖不需提示也能看出,就像一威严的将军头像,面朝远方,眼窝深凹,鼻梁提拔,嘴唇紧抿。再往前走,路被阻断,显示前行有危险。 鲸鱼出海 <p class="ql-block">  我只得原路返回,来到刚刚经过的岔路口,按照指示,经过白象戏水、情侣峰、又一块江淮分水岭界碑,一直走到天堂寨遗址吴楚关烽火台。那一带流传着明末农民起义女将领唐赛儿的传说,为了纪念她,在这里复建了这烽火台。有人看守,不让登顶。烽火台前有一不大的石坝子,周围栏杆围绕。站在栏杆边,可以遥望湖北界内海拔1729米的天堂顶。前面地段道路残破,有人提示最好别去。我本想前往一探究竟,仔细一想,算了,一把年纪了,何必充硬汉,于是放平心态,调头返回。</p> 烽火台 <p class="ql-block">  我到过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也登顶过三山五岳,印象中,景象最神奇的莫过于海拔3771.2米的秦岭主峰的太白山脊。顺着山脊不管是向东还是向西望,只见山脊南边莽莽群山一片绿,几十公里外都看得清清楚楚。北边却白茫茫的,云遮雾罩,直直的云墙像屏障阻隔,啥都看不清,中国南北分界线泾渭分明。扯远了,拉回来。此番了却心愿,登顶天堂寨。我原路返回,乘索道下山,16:20驾车离开。诞生过223位将军的红安县、59位将军的金寨县及烈士陵园我早就去过,这次不打算绕道前往,我沿着沪蓉高速公路一路向西,18:10抵达麻城。</p> <p class="ql-block">陪我走天涯的小白</p> 202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