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一片净土

李进军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从熹园宾馆出来,沿小道漫步,过长廊雨亭,耳聆蝉鸣鸟语,满眼绿水柳絮。一路徽派建筑,白墙青瓦,看上去非常古朴自然。过了石桥左转,一棵大大的柳树呈现眼前,树身倒印水面,柳条细长柔顺,在水中随风摇曳,像少女秀发,柔美飘逸。也许是傍晚原故,落日像喝醉酒的老汉,跌跌撞撞,将周边一切醉染成橘红色,瞬间天空暮色苍茫,丹霞云翠。</p><p class="ql-block"> 夏日的风,在傍晚时分带来一丝凉意。</p><p class="ql-block"> 天空渐暗,晚霞微红,宁静水面映出都市繁华。暮色中的那座廊桥,桥梁连接两岸,宁静中透出繁华气息,透出和谐灵韵之美‌‌。</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婺源的星江河,一条流淌着快乐和忧伤的河流。</p><p class="ql-block"> 从柳树下走过,河堤上木头栏杆几乎全部破损,残破的像是撕裂的伤痛,呻吟无声。</p><p class="ql-block"> 我想,定是有些年没有维修了。</p><p class="ql-block"> 河面不宽,倒影成墨色的河水平静无波。走上台阶,看到一块界碑,写着“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原来我走的这个地方叫湿地公园,难怪风景如画,枫林唱晚。</p><p class="ql-block"> 20分钟后,沿台阶走出湿地公园,上了星江路。</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没走多久,就看到像似古城墙一样的地方,上写北门街。</p><p class="ql-block"> 这确实是老街。虽然有的房子做了更新,但是老旧房还是比较多。这种徽派建筑很有特色,即使墙壁全部斑驳,也将岁月的痕迹刻印在墙面上,让人顿足,去研读岁月无声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在老街走来逛去,四处张望。糕点房止步,原是被古建筑门联吸引。上联是:徽山徽水酿酒食品千般味。下联是:古邑古风迎来宾客四方情。认真细品,慢慢欣赏,不由得从内心赞叹起来。</p><p class="ql-block"> 走在古街上,突然有一种心情:今日太平盛世,才得和谐社会,才有和谐生活,确实不易。看着老街走动的人群,说说笑笑,又吃又拿,开心愉快,便觉幸福满满。</p><p class="ql-block"> 路过“袁记云饺”,真想进去尝尝。</p><p class="ql-block"> 河边上有一棵樟树,应该有好几百年了,枝繁叶茂,‌冠盖擎天蔽日‌。站在这棵古樟傍,被浓密树冠在盛夏夜晚撑起如此这般的大气而赞叹。路灯将碎影从叶隙穿透,斑驳光影与树下形影孤单的我形成对比,好在尚带微笑,笑声交织成为流动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熙攘里捕获到难得的清静。</p><p class="ql-block"> 小巷里,有许多站街女,每个人都着古装,手里撑着一把雨伞。原来,她们都是文化大使,手里的雨伞,就是婺源的非遗产品油纸伞。</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旅游城市,只要踏进弦高古城内,你便会读懂历史悠久的街巷会有多少故事,一座融合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一个非遗文化和市井烟火气独特风格。断墙长壁,景色远疏,就这样的一座老街,有近11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婺源的这条北街是一个核心旅游景点,整条街充满着民俗风气,黛瓦粉墙,马头仰望,傩面雕塑,棋牌楼阁等等,让你的视线忙不过来。更让馋嘴的小吃,遍布老街小巷,你若不信,就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街区的民俗表演更具特色,一些傩舞,徽剧,茶艺等表演,会让你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 是的,老街悠悠。每踏出一步,我都像是踏在历史的脉络上。老街古巷深处,多少人间悲欢存于其中,叙述生活的不易和老街不为人知的传说。轻轻抚摸这里的一砖一墙,都是岁月给予无声的低语。我想,在斑驳墙面和青石板路块的小巷里,一定有它深藏的过往和不朽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独行走在夜幕下灯火阑珊的老街,站在红灯笼摇曳的地方,生出情感来。在这宛如梦境的世界里,仿佛被风吹过的夏天,勾起一段无限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夜晚的老街,别有一番风韵。浓厚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让我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早起,来到星江岸边,沿岸闲步。</p><p class="ql-block"> 河面泛起的涟漪,微风轻抚。这些柳树长得都很高大,柳叶在清晨的微风中,随风摇摆,悠闲自在。河边有几个女人弯着腰在洗衣服,晨光爬上树梢,金色涟漪折射出光环倾泻在她们身上,看上去静谧而又柔美。</p><p class="ql-block"> 这次到婺源,是上饶市作家协会组织的骨干作家开展“牢记嘱托看巨变”文学采风活动,先后参观了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科科技园,上饶高铁新区“江西数谷”,信江影视基地和婺源县的弦高古镇,生态环境秀美的秋口镇石门村,参观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朱熹祖居地熹园。</p><p class="ql-block">‌ 婺源熹园值得前往‌,该景区以朱熹理学文化为内核,融合徽派建筑、江南园林与歙砚文化于一体,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体验,</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集文化底蕴与园林特色为一体的静谧之地。其核心价值朱熹理学文化传承‌与徽派建筑完整呈现徽州三绝(木雕、砖雕、石雕)体现,加之徽派美学的魅力,堪称江南园林典范。‌‌在熹园有歙砚文化展示基地‌,你可以近观各种雕刻精美的大小砚台,绝对可以带来视觉享受。</p><p class="ql-block"> 园内池塘边朱熹生平纪念馆便建于此,原为清早期的一家家试。布局小巧精致,宽敞明堂,天人合一建筑构想让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从展馆往下走是一个小桥流水的地方,一座八角亭和亭边的楼阁特别别致。</p><p class="ql-block"> 水池边有一个紫阳书院。婺源紫阳书院,是元24年始建。亦称晦庵书院,几经存毁。</p><p class="ql-block"> 在紫阳书院的圣学昌明讲学堂大厅柱子上看到了江西省书协主席毛国典的楹联和著名书法家王维汉先生在大堂左右墙壁上八幅用颜体书写的条幅。出得侧门,靠南墙边走廊全是一些碑刻,主要内容是重建紫阳书院的记载。小院边有一个亭子,叫虹井亭。为啥叫虹井亭?原来虹井亭位于婺源县城的古街,传说朱熹父亲朱松出生时,井中白气贯虹;朱熹出生时,紫气如云,说是圣人之出仍是祥兆。后明代婺源知县陈斌为纪念,特在井上建亭名为虹井庭。</p><p class="ql-block"> 熹园内,曲径通幽。</p><p class="ql-block"> 穿过竹影清风的石林,拐弯处,是一些名人的书法,刻在石碑上。忽见小房一间,原是古砚台展示馆,展示砚台演变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熹园的尊经阁,原为藏书楼。在园内中轴线上,为熹园最高建筑。</p><p class="ql-block"> 从熹园出来,再次来到星江河边看风景,清澈透明的河面,微风轻拂,岸柳轻杨,美的景色总会带来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四 </p><p class="ql-block"> 来到婺源县石门村。</p><p class="ql-block"> 石门村地处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秋口镇内。听说这个村的景非常美,是那种静谧感觉的美,晨雾缭绕,粉墙黛瓦,若隐若现,如诗如画,让人沉醉不知归路。</p><p class="ql-block"> 带着几分期待,漫步在这条被当地人称之为游步路的河边小道,心情有种别样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周边全是茶叶树,一条狭窄的通道顺着星江河岸茂盛的枫杨林向前延伸。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这条河岸青石小道,来到蓝㓂噪鹛展示牌前。</p><p class="ql-block"> 蓝㓂噪鹛是噪鹛科的一种珍稀鸟类,主要栖息在河岸地带,特别是原生态环境好的村落周边。 ‌</p><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听到有这样的鸟类。在我的记忆里,从未见过这种叫蓝㓂噪鹛鸟。查资料得知是一种小鸟,身长不足23厘米,体重只有50克左右。因头顶有钴蓝色羽毛形成的“皇冠”,脸颊黑色与黄色喉部形成对比。背部为橄榄绿色,腹部黄色,尾羽末端有白色斑点等特点,让人看上去特别的雍容华贵。</p><p class="ql-block"> 我问跟随的讲解员怎么没有看到鸟?回答说现正是鸟类繁殖的季节,全部都躲进深山里,具体飞到哪里去了?他说他也不知道。只是每年的4月份到7月初左右,他们又飞回到这里,在这里停留几个月后,不知去向。他笑着告诉说只知道蓝㓂噪鹛在我们村栖息于枫杨,竹林、茶园等地方,以山林草丛昆虫为主,吃野生莓、枇杷、桑葚等水果。还讲叙此鸟因不会游泳却偏爱干净,常在星江河边清理羽毛,钻进水里即刻就浮头,被戏称为“贵妃出浴”,样子搞笑又可爱。</p><p class="ql-block"> 目前,蓝冠噪鹛与石门村形成“人鸟共存”的生态环境,村里有专职看守人员,并成立了“小手拉大手”护鸟小队,不定时到山林村间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p><p class="ql-block"> 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蓝㓂噪鹛是世界最濒危的雀形鸟类之一,野生种群尽存于江西婺源的石门村,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好,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欣慰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进入村庄,你会发现特别干净整洁,没有杂乱无章的环境。正疑惑不解时,在一个拐角处,见三个圆型井盖。讲解员告诉说村里早就实现了中国电力,中国通讯和污水处理三线下地的改造,原来整个婺源县,这项工程已全部完成。</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秩事趣闻</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不到20步,有户人家的门是木质门,上面有两个大铁环并上锁。习总书记问:这家人怎么上锁?说是出去打工了。总书记拿着右铁环敲了敲门说“这个门锁都已经长锈了,确实是没人”。因目前来石门村旅游的人很多,到此户家门口每个人都敲一下,铁环已经发亮。</p><p class="ql-block"> 石门村不大,只有不到一百二十户,500多人口,但治安管理特别好,民风民气正。当来到一户有灯笼的人家,总书记看到门有一副对联,边看边读起来。</p><p class="ql-block"> 上联:党风正明风顺社会风气好。</p><p class="ql-block"> 下联:国事兴人事和建设事业新。</p><p class="ql-block"> 横批:四海归心。</p><p class="ql-block"> 总书记说:“这幅对联内容非常好,字也写得好”。</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说当时中央办公厅就要求把这幅字收回北京,因为粘贴的太牢拿不下来,又请写这幅字的人重写一幅,与门联字对照后带回。经打听,这幅联字是位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写的。时过两年,原对联已破损严重,现挂门上的是重新写并被镜框框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安鹛缘百货店,总书记进得店来,问店主有几口人,并看到货架上的烟问:什么烟好卖?店主回答说是三十五元利群香烟。看到四特酒,笑着说:这酒好,入口齿香,至今回味甘甜,</p><p class="ql-block"> 当樟树四特酒厂得知此事后,特意送了一百多箱酒到石门村,每户一箱。</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来到了月亮湾非遗馆门前,竹匾上晾晒红辣椒、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远远望去,一道亮丽风景。这种农俗景观已成为婺源乡村,特别是婺源篁岭景点标志性文化符号,这就是晒秋。</p><p class="ql-block"> 进得馆来里面全部都是婺源非遗品,茶饼,木雕,石雕,砖雕,油纸伞,还有各种傩舞脸谱。因展馆不大,实物也不多,于是,很快便退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中午吃农家菜,小菜馆在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边上,很有特色,是婺源农家小炒独有的风味。</p><p class="ql-block"> 当我再次走进湿地公园,走在曾走过的林荫小道,感觉非常安静。</p><p class="ql-block"> 都说湿地公园是城市的绿肺,为喧嚣的城市带来一片宁静,确实是这样。微风吹来,带来阵阵花香沁入心脾。在石门村,在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内,仿佛整个时间都慢下来,忘却了所有烦恼,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p><p class="ql-block"> 就要返回离开石门村,沿着湿地公园来时的河岸小道,朝着村口停车场走去。</p><p class="ql-block"> 这条路原本就是唯美和宁静的,如同心中的一片净土。当我再次用脚去丈量它的长度的时候,像一位智者静静注视岁月流转,时代演变。岁月的沧桑早己刻在青石板上,每一道镌刻的痕迹,都托举着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我在心里问自己:是否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