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兴安4,国门满州里

漂流瓶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满洲里坐落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东依兴安岭,南临呼伦湖,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连接俄罗斯和欧洲的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是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边陲名城。她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绚丽多姿、风情浓都、城市风格独特。1901年因中东铁路建站得俄语名 “满洲里亚”。8月30日至9月2日,游览满州里国门、套娃广场和火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登上125米高的“北疆明珠”,中俄边境风光尽收眼底,中国这边,是国门景区。俄罗斯那边,是贝加尔斯克车站和小城全貌,中欧班列穿梭于国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俄罗斯贝加尔斯克小城全貌,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我国156个项工程的大量物质,都是通过这座小城,这条铁路运过来的。这座小城居住2万人,有大量的铁路职工和涉外工作人员</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俯瞰满州里国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俯瞰满州里全貌,套娃酒店格外显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俯瞰国门第一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国边境小城满洲里北部,跨度100多米的国门巍峨耸立,“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大字庄严肃穆。这里是满洲里著名的国门景区,国门、界碑等都是游客偏爱的留影地。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国门西侧的前四代国门模型。加上当代国门,这五个完全不同的国门,静静伫立,诉说了120多年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代国门是一根木板包着的木桩,上面钉有铁制的俄罗斯双头鹰国徽。1900年,沙俄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铺入我国境内,称"中东铁路”,1902年由俄罗斯设立。木桩设在两国铁路交界处,这个标志被默认为第一代“国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代国门建于1920年,木质拱形,面向中国的一侧用中文写着“中苏门”。它由苏联修建,历经几次迁移,1949年,苏联方面拆除了“中苏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三代国门,修建于1968年,不是门,而是桥,横跨中国的标准轨距铁轨和苏联的宽轨距铁轨。该桥为铁木结构,主体用铁轨焊接而成,桥身北侧有一架铁梯,缘梯而上,可以站在桥上俯视过往车辆。当时中苏关系紧张,满洲里作为反修、防修的前哨,常年处于备战状态。该桥写有醒目的红色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四代国门,才是中方修建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门,建于1989年,国门高12.8米,宽24.45米,国门上方悬挂着直径1.8米的国徽,并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色大字。国门下方有标准和宽轨铁路各一条。由于中俄两国货运量逐年增加,在增铺铁路宽轨复线时,2007年将第四代国门拆除,开始建造第五代国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五代国门就是现在人们面前的国门,总长105米,高43.7米,宽46.6米,于2008年建成。乳白色的国门威严壮观,上方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鲜红大字,悬挂着国徽,国际铁路从下面通过。第一代国门到第五代国门,见证了100多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1号界碑,是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设立在中俄边境线上的第41号花岗岩界碑,位于满洲里国门景区内,正面刻有中文,背面为俄文,标志着中俄边境勘定工作的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五代国门为高八层建筑,顶部连桥可观光,亦可购物</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满州里站原为中东铁路西线第一站,俄方命名为满洲站,1932年“满洲里事件”后被日军占领,1945年起中苏共管,1952年移交中国。1992年满洲里成为沿边开放城市后,口岸运量持续增长,现每日开行多趟国际联运列车。经该站出入境的中欧班列线路达57条,覆盖欧洲11个国家28座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满州里车站国际候车室</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满州里车站在滨洲线上,上行距离哈尔滨站932公里,下行距满洲里口岸10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满洲里站前的俄式建筑群,静默地诉说着百年前的历史沧桑。随着1901年中东铁路的修建,众多俄国工程师、工人及其家属涌入满洲里,这些红顶砖石建筑以及采用传统俄式建筑工艺的木刻楞房,反映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记录着生活的热烈与艰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铁路员工俱乐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式蒸汽机车头,上游1192号</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满州里套娃广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占地87万平方米,景区以俄罗斯套娃为主题,融合中俄蒙三国文化元素,包含主题园区、主题娱乐、主题酒店三大功能区,设有俄罗斯民俗体验馆、6D球幕飞翔影院及俄蒙演艺剧场等设施。主体套娃建筑通高93米,内部为俄罗斯皇室风格酒店,外部彩绘呈现中俄蒙三国少女形象,主体套娃建筑保持“世界最大套娃”吉尼斯世界纪录</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套娃酒店以中、俄、蒙三国少女形象彩绘为外形,呼应“鸡鸣闻三国”地域特色;内部融合俄罗斯冬宫、凡尔赛宫元素,大堂采用金色穹顶设计。客房配备智能灯光、自动窗帘、配送机器人,酒店提供中西餐厅、咖啡厅、演艺餐厅(含俄罗斯歌舞表演)和会议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