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中国人民抗日战爭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章

汪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到来之际,收到了国家授于父亲的“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章”。这是父亲已故19年后,再次收到的国家授于的抗战胜利纪念章。早年父亲曾于05年、15年,分别收到国家授于的抗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这是国家对父亲在抗日战争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这份跨越时空的奖励,老父在天之灵应感知,我们全体家属为国家不忘父亲功绩,并授于荣誉而感激和欣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父亲于1936年考入黄埔军校13期,3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战术系,直至49年,父亲任教期间正值抗日战争,培训的大批基层军官毕业后直接投入抗日战争战场。记得05年,父亲获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心情相当激动,他很少谈自已的事,而多次谈到他的学生,他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奔赴南方战场,所谓南方战场,指的是抗日战争中长沙、衡阳、桂林等的正面战场的几次大会战,也有很大一部分参加了赴缅“远征军”,父亲谈到他们时老泪纵横,反复念叨:他们都没回来,他们都很年轻,有的还是娃娃!父亲认为自已是微不足道的,授奖的应该是他们,他们中有的连名字都未留下。父亲亲手送走了他们,战后却未见他们回来。父亲曾用毛笔写下对他们的怀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他们是父亲心中的骄傲,也是父亲心中的痛。据统计抗战期间,黄埔军校计有20万毕业生投入战场,抗战胜利后,统计生还者仅1.1万人,牺牲率达9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3年,我和妹妹在云南腾冲国殇园在远征军烈士墓碑前敬献了鲜花,以了却父亲生前的心心念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勿忘国耻,缅怀先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珍视和平,爱我中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