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里的学农记忆

玉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4年10月,我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记得那时天朗气清,学校特意组织我们班前往附近的农村杜尔门沁村参加学农劳动。那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成了我童年里最鲜活的底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跟着生产队的乡亲们,坐在垄台上把玉米棒从秸秆上掰下来,再小心翼翼地传成一小堆、一小堆,偶尔还会蹲在地里,把掉落的玉米粒一颗颗捡起来——现在还能想起当时的累,和裹着泥土和阳光的甜。班主任赵玉梅老师把我们分成几组,5、6个同学挤在一户农民家里,热热闹闹住了几天。我至今记得,当时我和王璐就住在同一户人家,夜里听着农家的鸡鸣犬吠,连梦都是踏实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晃儿,51年就过去了。前几天,我俩特意约着再回杜尔门沁村。我们一路都在记忆里打捞51年前的点点滴滴:当年住过的院子、一起掰玉米的田埂、赵老师笑着喊我们休息的模样……最忘不了的是离开生产队时那最后一顿饭——刚出锅的发面烙饼喷香扑鼻,咬一口满是麦香;热腾腾的炖豆腐裹着浓汁,暖得人心里发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会模糊很多细节,可那份少年时的纯粹、乡亲们的热情,还有和老师、同学并肩的日子,却像那顿烙饼和炖豆腐一样,在岁月里愈发芬芳、暖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部分图片来源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王璐,右边是我</p>